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262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62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能赚钱的手术,很少有人在职工医院做。
  没有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也没有公司补贴的话,他不可能让偌大一家医院正常运转。
  马援朝拍了拍桌子问:“其他职工代表呢,大家对这个提议都是怎么看的?要是没看法,咱们就投票表决了。”
  立即有车间工人代表举手说:“董事长,职工医院从公司剥离以后,我们看病去哪里看啊?”
  “市里那么多大医院还不够大家看的?”
  “那报销比例怎么算啊?”
  “跟市里的城镇职工医疗接轨。”狄思科解释说,“市里提倡企业职工医疗加入社会统筹,咱们正好趁机跟市里接轨。”
  会场里立刻响起一阵嗡嗡声。
  “那我们不同意!彻底跟市里接轨以后,报销比例就降低了,我表姐他们厂今年跟市里接轨了,住院费只报85%,很多医保外的项目还需要自费。”
  马援朝皱眉说:“大家住院都是去大医院住的,早就只报85%了,对大家没什么影响。”
  “那不一样,在职工医院门诊看病是100%报销的,但接轨以后只能报75%…85%。”
  职工医院千不好万不好,但有一点是很好的——药品齐全。
  职工们都将那里当成了药店,有个头疼脑热就去医院免费开点药。
  即使从前年开始有了门诊取药金额上限,大家依然喜欢职工医院的药房。
  而且职工医院距离家属院很近,去住院部打吊针泡病号也方便。
  最主要的是能全额报销!
  职工医院与腾飞彻底剥离以后,这些待遇可就全都没有了!
  去药房开药还得自费。
  职代会的代表说到底还是职工,他们关心企业发展,但大家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福利待遇。
  将职工医院剥离出去,确实有利于腾飞公司的长远发展。
  可是,投票表决的时候,还是有90%的人投了反对票。
  狄思科想将包袱甩出去的想法,没戏了!
  “董事长,狄总,职工们只有两个要求!”传呼机二车间主任,作为代表站起来发言,“第一,保证医院的性质不变,医护人员要保持国企职工身份不变!第二,要保证我们国企职工的医疗待遇不变!”
  马援朝和狄思科:“::::::”
  从会议室出来,马援朝就嘟嘟囔囔道:“以前没有职代会的时候,全由厂长拍板决定,现在可倒好,想干点什么还得先听听职代会的!”
  有了职代会的掣肘,很多事都不能强来了。
  就像他们明知道“国企办社会”的弊端,将医院与企业剥离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是,只要职代会不同意,他们就不能强行推行。
  因为企业领导的工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维持稳定。
  万一把职工惹毛了,跑去上面扯横幅,那无论他们在企业经营上作出了多大的成绩,都算是白干了!
  “多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好,只有一两个人反对的时候,那是个人站在集体的对立面,但是有90%的人反对,就说明咱们站在了集体的对立面。”狄思科无奈说,“还是要考虑大家的情绪的,这次是我太着急了,应该再想个更稳妥的办法。”
  直接将职工医院脱手的办法确实有些粗糙了,最好能找到一个让公司和职工双赢的解决办法。
  狄思科深觉搞副业并不比搞经济轻松。
  当年北方日化厂只有一个医务室,职工基本都在大医院看病,他处理医疗问题时,解决几个吃回扣的医务室大夫,就能杀鸡儆猴了。
  可是腾飞的规模远大于北方日化厂,职工医院的医护人员将近一百五十人,比一个县医院的人员还多。
  他在这方面的经验有限,下了班就直接去了区政府,想从徐叔阳那里找找思路。
  徐叔阳今年有望升书记,工作忙得很,根本没时间跟他闲聊。
  狄思科清楚这一点,所以就在晚饭时间去机关食堂蹭了一顿饭,顺便跟领导聊聊腾飞职工医院的问题。
  “你们那个职工医院的规模不小,放在咱们区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徐叔阳皱眉说,“就这么卖了,有点可惜呀!”
  “卖不了,职工们都不同意!”狄思科笑道,“再说,就算真的卖了,医院仍然留在咱们区里,如果收购方擅长经营管理,还能将医院做大做强呢。”
  “呵呵,医院既有门诊又有住院部,那块地皮的面积可不小,就怕有些人不是冲着医院来的。”
  腾飞将医院转卖以后,就管不到人家如何经营了。
  对方要是将医院办黄了,直接推了医院盖新房子,绝不是区里想要看到的。
  他们这个区处于北京近郊,医疗和教育条件都不如市里。
  除了发展经济,区领导也在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腾飞公司不归区里管,但职工医院却能惠及区里的老百姓。
  这家医院有一定的医疗水平,设备也比较齐全,总好过区里从头开办一家医院。
  “这医院还非卖不可?不能挽救一下了?”
  “领导,我也不舍得把医院卖了,但职工医院是企业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拿不到市里和区里对医疗单位的补贴,所有支出全指望公司拨款。它要是经营得好也就算了,关键是医疗水平欠佳,干不了什么大事。我们公司一年年往里面砸钱,连点水花都看不到。”
  徐叔阳也是从企业出来的,理解他的难处,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把孩子扔了吧?可以再想想其他解决办法。”
  “我今天就是来向您取经的,看看区里有什么好对策。”
  “你办企业还知道做广告打响知名度呢,办医院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徐叔阳建议道,“那家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得不到患者的信任,那你就想办法提高医院的实力,让患者更信任职工医院。比如跟大医院合作办个什么项目,或者邀请著名医院和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到你们这家医院来坐诊。借用一下人家的名气嘛!”
  徐叔阳看一眼手表说:“行了,我一会儿还得加班开个会,得赶紧走了。”
  狄思科快速扒了几口饭,送他出了食堂,自己也开车离开了机关大院。
  以职工医院的规模和水平,请专家学者来医院坐诊的难度太高了,估计得花大价钱。
  他现在一分钱也不想往外掏。
  但是,徐叔阳说得没错,要想解决职工医院的问题,一是改变管理制度,二就是蹭一蹭知名医院或高校的热度,将职工医院的名声打出去。
  要是能从人家单位借点人,在医院名称前面加上“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或者协和医院之类的前缀就好了!
  狄思科打着跟明星医院合作的主意,一路将车开回了家。
  客厅里,家里的几位女同志正围坐一圈,听大嫂比比划划讲着什么。
  “咱们现在投个一两百块,以后可能会赚回一两百万!”林桐举着一瓶洗洁精口若悬河。
  郭美凤摆手说:“老五在北方日化厂上班的时候,我买了好多肥皂和洗洁精呢!根本就用不完!”
  “没关系,您要是不想用,可以把货放在仓库里,暂时不提货。”
  “那我买那东西干嘛呀?”二舅妈问。
  三嫂苏晓解释说:“二舅妈,您可以卖给其他人呀,这么跟您说吧,您不用使用产品,只要多发展下线就行了,大家一起赚钱!”
  二舅妈和郭美凤年纪大了,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慢,听得稀里糊涂的。
  “我们这个产品是美国品牌,零售价很贵的,”大嫂林桐接着说,“您就放心投资吧,咱们一大家子一起赚钱!”
  狄思科坐到老妈身边问:“嫂子,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卖货么?”
  “不是,我们这个算是小额投资!”
  “您从哪里搞到的项目啊?”狄思科好奇问。
  苏晓举手:“我姐姐介绍的,她教我做,我赚了点钱,然后就介绍给大嫂了。”
  “那这项目怎么赚钱啊?”
  “就是推销产品嘛,”林桐骄傲道,“我这个月已经净赚两千多块了!老五,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发财?投资一两千块,以后能赚一两千万!”
  狄思科:“……”
  跟郭美凤和二舅妈介绍的时候,还是投资一两百块。
  怎么轮到他这里就变成一两千块了?
  他还没弄清楚这项目具体是如何赚钱的,狄嘀嘀却突然蹿出来问:“大伯母,我能不能投资呀?我也有工资!”
  狄思科:“小屁孩一边玩儿去!”


第195章 
  林桐最近的生活, 堪称水深火热。
  大儿子彬彬很快就要考大学,她跟狄思国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大学的学费不菲。
  以前的大学生是公费的,学生只要考上了大学, 父母就不用操心了, 之后的一切, 从学费到毕业分配,全都由国家负责。
  可是, 从彬彬他们这一届学生开始, 国内近四十年公费读大学的历史彻底结束,学生们考上大学以后,要完全自费了!
  她跟老师打听过,平均每年要交两千块左右的学费。
  本科四年读下来,光是学费就要准备将近一万块, 加上生活费和书本费,恐怕要准备两万块钱才够用。
  而他们家不只一个学生。
  四年后,她女儿佳佳也即将面临高考,再过五年, 则轮到最小的儿子有礼。
  这就意味着, 大儿子毕业后,供女儿读大学, 女儿毕业后,继续供小儿子读大学。
  在十二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两口子要连续供三个大学生,毫无喘息之机!
  要是孩子考不上大学,家长能相对轻松一些。
  可是, 哪个父母不盼着孩子好呢?
  只要孩子能考上,她跟狄思国一定会想办法供孩子读书。
  因着女儿不是狄思国亲生的, 林桐早在几年前就跟对方说过,佳佳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她和前夫负责。
  只不过,前夫的抚养费只断断续续支付到去年七月,后来她就再没收到过汇款。
  她让妹妹在**忙打听情况才得知,佳佳爸因为偷税漏税和售卖假种子,被判了巨额罚款和五年有期徒刑,早就进入监狱劳改了。
  不但抚养费和大学学费指望不上他,佳佳还可能因为亲生父亲有了案底,而影响未来就业。
  林桐收到消息以后,恨不得把前夫活剐了!
  他有钱的时候,孩子没跟他享过几天福,如今他进了监狱,反而还要连累孩子的前途!
  林桐一连失眠了好几晚。
  狄思国安慰她说,佳佳以后上学的学费,他们两个一起承担。
  可是,工薪阶层供一个大学生都困难,更遑论是三个!
  这几年国产电影没市场,制片厂靠着卖厂标过日子,没有电影可拍,像狄思国这样的职工就只能拿基本工资,他们家收入的大头,都是狄思国干私活赚的。
  他俩攒了将近四万块的存款,原打算一半用来支付彬彬的学费,另一半用来交房费。
  太平里胡同那边有了即将拆迁的消息,他们想贴点钱,趁机换个更大的房子。
  可是,因为前夫进了监狱,他们的计划全被打乱了!
  林桐正考虑将自家变成星火农贸公司的服务站点,帮街坊们收菜送菜赚点外快的时候,三弟妹苏晓却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苏晓的姐姐苏昕最近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项目。
  有一家日用化妆品公司正在招业余分销商,只要交一百块的保证金,再从公司认购1099元的产品,就能成为公司的分销商。
  苏昕当分销商月入一万,苏晓跟着她姐干了一个月,也赚了一千多块。
  林桐听三弟妹介绍了项目内容后,立时就动心了。
  她在外企上班,认识的人不算少,人脉都是现成的呀!
  她先花1099元购买了一批产品,挨个试用以后,觉得效果还行,虽然没有宣传得那么神奇,但也跟市面上的其他产品差不多。
  所以,林桐最近就一头扎进了推销的队伍,跟三弟妹一起当上了“生意人”。
  郭美凤眯缝着眼睛看瓶身上的小字,辨认了半晌才问:“咱家用的洗洁精才两块多钱一瓶,你这个怎么这么贵?”
  林桐笑着解释:“这种产品刚上市没多久,贵是因为广告费分摊在了分销商身上,您要是觉得产品贵,也可以像我们这样,多发展几个分销商分摊广告费,每发展一个人,就返给您四百块钱。您发展三个人,这套价值1099元的产品就可以免费用了。”
  郭美凤嘟哝:“那我要是发展了你二舅妈,是不是只交699就能买这些东西了?”
  “……”苏晓卡壳了一下,赶紧点点头,“这样也行。”
  二舅妈在几人身上环视一圈,最终选中狄思科说:“那我发展老五,也能用699块买这堆东西吧?”
  苏晓再次点头。
  “……”狄思科在闺女肩膀上拍了拍说,“大闺女,你不是要投资么,那我就发展你了。”
  狄嘀嘀像击鼓传花似的,对狄嘀嗒说:“我发展我弟弟。”
  狄嘀嗒在屋里来回巡视,发现没有其他下线了,就对林桐说:“大伯母,我还没有工资呢,先欠着行不?”
  林桐:“……”
  她介绍了半天,合着在这哄孩子呢?
  郭美凤寻思老大家养三个孩子的负担确实有点重,想了想说:“一千多块的产品能用好久呢,咱家买一套就算了。”
  原以为今天会白费唇舌的林桐,惊喜地问:“妈,您愿意当我们的分销商啊?”
  “分销商我就不当了,花钱买一套产品试试吧。”
  她买一套产品,能返给老大媳妇400块,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至于让她当分销商,还是算了吧。
  她能在胡同里帮老五宣传,那是因为北方日化厂的产品都是老牌子,物美价廉。
  她都是自发推销,不掺杂经济利益。
  可是,老大和老三媳妇带来的外国货,她听都没听说过,价格贵得要死。
  她都不好意思给自己那些老姐妹推荐,总觉得是在坑人家。
  更何况,她还要从人家身上赚四百块钱。
  郭美凤一辈子好面子,可不想为此晚节不保,被人戳脊梁骨。
  老太太平时把钱包捂得死紧,这次一下子拿出一千多块买日化用品,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狄思科多少能猜出老妈的心思,所以,老妈认购了一份以后,他也花1099元买了一套。
  两个嫂子一起来家里推销产品,总不能厚此薄彼呀,他这份记在了三嫂那里。
  两千多块钱的产品,足够家里用上几年了,其他人就不用买了。
  狄嘀嘀跟着大人们听了一肚子生意经,被大伯母和三伯母介绍的,投资一两百,赚回一两百万的前景成功吸引,也想掏钱买一份。
  “你要是想买,可以把我那份转给你,你把1099元还给我就行了。”狄思科提溜着两只小崽回屋,在女儿的脑门上点了点说,“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小傻子!”
  狄嘀嘀凶巴巴道:“我才不是傻子呢!”
  “你不傻谁傻?”狄思科嫌弃地说,“你知道人家怎么赚钱么,你就投资!”
  “就是找人来买东西呗,有人买,我就能赚四百块钱!”
  “你身边这些人,有谁能一口气拿出1099?”
  “我二伯四伯姑姑,我爷爷,荣爷爷,还有卢爷爷。”
  狄思科问:“这些人是真的需要这些产品才花钱么?”
  狄嘀嘀用手指头缠着连帽衫的棉绳,噘着嘴不说话了。
  “即使他们真的需要这些产品,你拉来的那几个人,能赚到一万块么?”
  “赚不到吧,”狄嘀嘀在心里顺了一下她的人脉,估计顶多能找来十个人花钱,“可能有四五千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