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也是徒惹大家担心。
家里有了老四这个屡试不第的先例在,郭美凤只关心孩子考没考上大学。
并不在乎经过如何。
在等待送彬彬去考场的日子里,狄思科也迎来了一个喜讯。
作为腾飞公司的主要领导,他被选拔去参加中央党校开办的重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了!
按理说,这个机会落在马援朝这位一把手身上的几率更大。
不过,马援朝去年在市委党校参加过为期三个月的国企干部培训班。
距离结业还不到一年,这次的培训名额自然就给了狄思科。
党校的培训名额非常紧俏,全国平均下来,每个省只有三五个。
首都是大型国企扎堆的城市,名额相对多一些,但也有人为此抢破了头。
消息灵通的管歧珍当天就给他打了电话。
“狄总,恭喜入选啊!”管歧珍虽然羡慕,但也知道第一批培训没她的事。
食品公司规模不小,但算不上重点企业,她只能争取明年去培训了。
“哈哈,谢谢谢谢!”狄思科客气道谢。
“听说这次的名单里,一共只有两个正处级干部,”管歧珍调侃道,“狄总,你说老实话,是不是找领导走后门儿了?”
狄思科哪能承认呀,连忙说:“没有的事,我这是沾了我们董事长的光,腾飞发展得还行,领导给了一个培训名额,董事长不能去,才轮到我的。”
管歧珍也觉得这种名额不是走后门能讨来的,开了句玩笑就提醒道:“你们这一届的培训班里好像有特大型企业的部级领导,这可能是咱们唯一能跟这种级别的领导同班学习的机会。不过,人家的秘书跟咱是一个级别的,你到时候可得悠着点,别被人家相中了,弄去当了秘书!”
狄思科:“……”
他会小心的。
老狄家这边,听说爸爸要去上学了,双胞胎陪即将上小学的嘟嘟姐姐挑选文具的时候,也给爸爸买了一个文具盒。
“爸爸,我们买的这个文具盒,花了弟弟的零花钱,图案是我挑选的,选了好久呢!”狄嘀嘀做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说,“爸爸,你去学校的时候,带着我们送你的文具盒,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盯着手中这只带有花仙子图案的粉色软包文具盒,狄思科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彻底沉默了……
第197章
于童放慢车速, 缓缓将车停在了公交站台附近。
“距离学校大门有点远,要不我再往前停一点吧?”
“没事,送到这里就行。”狄思科提上自己的行李, 推门下车。
“爸爸, 你今天晚上还能回家吗?”狄嘀嗒趴在车窗上问。
狄思科放下行李, 在儿子脑袋上揉了一把,“恐怕不行。”
通知上要求平日住校, 周末才能自由活动。
虽然家就在北京, 但狄思科也不打算搞特殊,铺盖卷和吃饭的家什都带齐了,已经做好了长期住校的准备。
本科毕业以后,他就再没住过集体宿舍了,还挺期待集体生活呢!
“那明天呢?”狄嘀嘀也探出脑袋问, “明天能回家吗?”
“爸爸周末再回家。”
即将迎来住校生活,狄思科还挺舍不得老婆孩子的。
他想再叮嘱两个小的几句,却见小屁孩们在自己面前相互击了一下掌。
狄嘀嘀在车座上扭了扭屁股,欢呼道:“太好了, 我可以跟妈妈一起睡啦!”
狄嘀嗒也乐不可支道:“还可以两个人吃一碗卤煮火烧!”
再也不用被爸爸抢了!
狄思科:“……”
丝毫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再不走就迟到了。”于童望向双手提着行李, 表情扭曲的二狗子,忍不住笑道, “要不我把车给你留下吧,平时还能应个急。”
“不用,校外车进入校园还得办出入证,咱还是低调点吧。”
于童目送他提着行李走到党校门口,在传达室里做了登记, 出示各种证件,磨蹭了半分钟才被放进校门。
她扭头跟后座的孩子说:“爸爸去上学了, 咱们回家吧?”
“我们能不能参观爸爸的学校呀?”狄嘀嗒问,“比四伯的学校好吗?”
“两所学校都很好,不过爸爸的学校不让外人进。”
以前党校是保密单位,既没有地图标识,也查不到电话号码,于童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来中央党校。
她估量了一下独自带俩娃的风险,犹豫着说:“这会儿时间还早,要不我带你们去旁边的颐和园转转?那里的风景跟学校里差不多。”
可以跟妈妈单独出去玩,双胞胎当然乐意呀,小鸡啄米似的点头答应。
“那你们不许乱跑啊!”于童叮嘱了一句,就将车开去了距离不远的颐和园。
母子三人去逛园子了,这边的狄思科也顺利找到了新生报到处。
国企干部进修班的一百名学员,被分成了两个班。
学员们要先在两个班的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然后去相应的支部办公室报道。
名单是按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狄思科很快就在“国企干部进修班一支部”的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大名。
一支部办公室里,迎接新生的是一男一女两位老师。
女老师叫郭溪柳,国企班一支部的组织员。
男老师叫谭博,副组织员。
组织员和副组织员的职务,有点类似于普通学校里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业余活动。
狄思科在来党校学习之前,就着意打听过党校的情况。
组织员和副组织员的级别,基本都是正处和副处,有的省部班还高配正厅和副厅。
所以,他心里已经合计好了,在校期间尽量低调,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不过,他这份想要低调的决心没能保持多久,在第一天就被打破了。
郭溪柳将学员卡、图书卡、游泳票、饭票和课程表,一一交给他以后,又笑着说:“狄思科同志,你是咱们一支部的文体委员,以后大家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你多组织组织。”
狄思科愣了一下,笑问:“直接就让我当文体委员吗?”
都不用组织个支部会议,竞选一下吗?
“对,咱们国企班的培训期只有两个月,尽量简化流程,让大家尽快投入学习。”郭溪柳笑问,“我看你在文体方面的特长还挺突出的,当文体委员没问题吧?”
她知道狄思科当过歌星,还出过唱片。
但那并不是她选择狄思科担任支部文体委员的原因。
狄思科当歌星的经历并没有体现在他的档案上,可是每个干部档案上都有获奖情况的介绍。
其他人在这方面,要么只有一两项,要么都是跟职务相关的。
到了狄思科这里可倒好,除了在正经工作上获得的奖项,人家参加文体活动获得的奖项也特别壮观。
小到单位内部的,大到区级、市级,甚至全国级的比赛,歌手大赛、歌咏比赛、金手指大赛、书法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游泳比赛等等等等,人家都参加过,并且还得奖了!
获奖状况那一栏的空白处已经足够大了,但那点地方对人家来说根本不够用,竟然还另外附加了一张附页!
这份档案放在党校里也是相当炸裂的,被他们办公室的同事们传阅个遍。
用他们主任的话说,这份档案堪称前无古人了,后续恐怕也很难有能够超越的来者。
除了文体口的专业人士,他们还从没见过获奖记录这么长,文体特长如此突出的干部。
但你要说人家参加文体活动太多,有不务正业之嫌吧,人家本职工作还干得挺好的,甚至还被拍成了纪录片。
这就没什么可指摘的了。
所以,郭溪柳觉得,根本不用竞选,文体委员这个职位,就是为狄思科这朵奇葩量身定制的!
狄思科并不知道,他还没来学校报道,就已经在小范围内成了名人,好多人都想一睹奇葩真容。
他现在只觉得天上掉馅饼,文体委员的职务竟然落在了自己头上?
从管歧珍那里得知自己是全班职级最低的人以后,他就没想过当班干部的事。
竞选班干部的话,大家八成会给大佬面子,从职务最高的几个人中选择,所以,他老老实实地等着被领导就好了。
可是机会放到了面前,没有不要的道理,再说,他觉得自己除了级别低了点,当文体委员还挺合适的。
他在每个单位都是大家公认的文艺尖子呢,这个职务舍他其谁啊!
于是,他就这样不客气地接受了任命,“既然组织信任我,那我一定当好这个文体委员,做好服务工作!”
郭溪柳早料到他不会拒绝当班干部,笑着将一张注意事项递过去说:“咱们党校的管理比较严格,周一到周五要求住校,宿舍会在晚上11点关门,所以,要是有事外出,尽量赶在11点前回来。”
这些国企干部都有工作在身,她没奢望过学员们能乖乖呆在学校里读书。
偶尔有急事要离开学校,她也是能放行的。
“另外,党校会‘查两堂、刹两风’,抽查上课出勤率和食堂就餐率。你们如果没什么特殊的事情,最好能保证出勤率,这些都会记录到你们的档案里。”
狄思科快速扫了一眼注意事项上的内容,发现上面只写了检查出勤率和就餐率,并没有解释“查两堂、刹两风”,心知这是组织员有意提点自己,于是他很诚恳地与两位组织员道了谢。
跟组织员聊到下一位学员来报到,他才带着行李离开了。
*
国企班开课时间在暑假,但此时的校园里依然热闹,这一届的省部班和中青班还没有结业,学校的林荫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夹着课本,行色匆匆的学员。
狄思科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国企班的宿舍楼。
走到212宿舍门前,他先敲了敲门,隔了几秒,听到一声“请进”,才用钥匙开了门。
宿舍是四人间,但是考虑到居住的舒适度,后勤只给每个宿舍安排了三名学员。
狄思科进门时,他的两名室友已经到了,一个在用扫帚扫地,另一个在用抹布擦窗台。
“你是狄思科吧?”其中一个寸头中年人笑着问。
不等狄思科答话,另一个稍显年轻的矮胖男人说:“这还用问,电视上天天见的,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狄思科放下行李,有点尴尬了,纪录片播出以后,他经常遇到这种状况,人家能喊出他的名字,但他不认识对方呀!
好在1。0的裸眼视力救了他!
进出党校大门、食堂和图书馆都需要通行证,所以学员们通常会把学员卡别在衣服上。
狄思科的好视力,让他准确叫出了对面二人的姓名。
寸头的叫邹舟,矮胖的叫张茂年。
二人相继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邹舟是一家军贸公司的老总,搞航空工业进出口的,也是北京的。
张茂年是江西建工的副总,今天上午下了火车就来报到了。
“我手上有灰,就不跟小狄握手了,”张茂年晃了晃手上的抹布说,“小狄现在是我们那边的名人,哈哈,没想到能在党校见到电视里的人!”
狄思科比室友小了十来岁,叫他一声小狄,在场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瞧着水盆里的水已经黑了,狄思科端起水盆去卫生间换了一盆清水,笑着问:“您在江西还关注着我们腾飞的发展呢?”
“哈哈,那肯定得关注呀!我们省里要求全省所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集体观看学习《绝处逢生》这部纪录片!你跟马援朝,还有一个女同志,叫翁什么来着,忘了是翁佩霞还是翁佩云了,在我们当地可是名人!”
狄思科:“……”
艾玛,他还有这份殊荣呢?
当初他们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给腾飞的产品做广告。
因着没能赶上他媳妇投资的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拍纪录片的。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他们只求给腾飞多博得一点关注。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差距。
《绝处逢生》这部纪录片,是第一部 真实记录国企改革过程和细节的纪录片。
每周在中央台播出一集,总共五期节目,就播了一个多月。
纪录片播出以后,尤其是从第三期播出以后,好几家国字头大报都根据纪录片中的内容,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腾飞领导层的某些操作,也在经济界引起了一番讨论。
腾飞成立四十年,有过高光时刻,也经历过险些破产的窘境,当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播出,狄思科代表腾飞公司出席签字仪式,正式并购人合软件公司的时候,收视率达到了节目开播以来的最高峰。
这种绝地反击的情节本就激动人心,再加上纪录片后期配的煽情音乐,连狄思科这个当事人都跟着鼻头发酸,猛男落泪了。
现实里,腾飞还要面对很多问题,改革仍在继续,但纪录片里的腾飞已经凤凰涅槃,绝处逢生了!
在国企改革频频遭遇瓶颈的当口,这样一部纪录片无疑会给国企改革打上一剂强心针!
所以,首播结束以后,电视台又在其他时间段安排了重播,甚至还发行了VCD版本。
狄思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在内心吐槽,除了腾飞的自己人,谁会买这种VCD碟片啊,在电视上看看就差不离了。
听了张茂年的话,狄思科才恍然,这VCD的目标客户是全国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换做是他的话,如果知道有一部国企改革成功的纪录片发行了VCD影碟,八成也会帮忙冲销量,买一份回来学习学习。
三位第一次见面的室友,虽然年龄上有些差距,但狄思科平时接触的同事都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加入谈话毫无违和感。
狄思科偶尔也会想,要不是家里还有两只状况百出的小崽,他的心态恐怕早早就进入中年了。
邹舟报到的时间比较早,打听到的消息也比他们多,闲聊的时候便透露:“每个支部都要划分几个小组,组织员说咱们一支部大概会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8…9人。可以自己组队,也可以等待支部分配,不过,我建议咱们最好自己找人组队。”
“这个小组主要是做什么的?有小组作业么,还是别的什么?”狄思科问。
张茂年以前来党校学习过,算是有经验的学员,颔首说:“咱们每节课后都有小组讨论,有小组课题报告,小组成员还要轮流代表小组,在全支部的讨论上发言。所以,咱们最好能自己挑选组员,组员里需要笔杆子硬的,嘴皮子利索的,还有资料检索能力强的。”
要是摊上那种惯于空谈的组员,对其他成员来说,简直是噩梦。
他觉得邹舟和狄思科的水平还不错,而且他们住在一起,组成小组以后,讨论小组作业也比较方便。
再找五个人,他们就可以组成一个支部小组了。
当天来报到的学员还不多,他们没能找到其他组员。
第二天早上,狄思科在一食堂吃早饭的时候,被三位据说是同班同学的女同志喊了过去一起吃早餐。
“小狄同志,你加入课题小组了吗?”老大姐满春华问。
“我们同宿舍的三位同志打算组成一个小组,不过,人员还不太齐。”
“那你们三位要不要加入我的小组?我们这边也是三个人。”
狄思科不能替另两人做决定,只耿直地说:“满大姐,我属于临场发挥型选手,资料检索能力还行,但笔杆子并不算是强项,我的另两位组员,跟我的情况差不多。您的组里要是有笔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