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思科寻思,既然是陪二哥一起来的,那总得跟他一起进办公室坐坐吧?
结果,二哥却把他按在了车里。
“你在楼下等我吧,我自己上去就行了。”二哥整了整皮夹克的领子。
“我才不在车里挨冻呢!这车四处撒气漏风,车里车外一个温度。”狄思科一身反骨地说,“我跟你一块儿上去,你跟人家谈事的时候,我不插话。”
二哥:“……”
平时挺听话的弟弟,突然就变成了不懂事的吃屎孩子。
狄思科锁上车门,率先上了楼,然后跟在磨磨蹭蹭的二哥身后,一起进了钟晓莎的办公室。
他还算信守承诺,只在刚进门的时候跟钟晓莎寒暄两句,便坐在一旁听二哥跟人家聊天。
主要是感谢对方在过去几个月对他们兄弟的关照,然后邀请人家出席他出资举办的经销商答谢宴。
顺便送上一个装了丝巾和化妆品的礼品袋。
狄思科心说,二哥可真舍得花钱,这点东西得有上百块了吧?
两人间的谈话非常客套,就是那种商场上的来往,没有任何问题。
但狄思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尤其是二哥,不对劲。
打扮得溜光水滑,给女领导送了一包丝巾和化妆品。
还装出一副斯文做派。
这还是他二哥吗?
钟晓莎跟二哥的年纪差不多,这个年纪还不结婚的女同志不多。
他二哥平时混,但并没有男女关系方面的问题。
不能因为有了点钱,就画风突变,看上人家已婚女同志了吧?
从办公室出来,狄思科小声说:“咱们应该提前打听一下钟经理有没有孩子,要是有孩子的话,送个玩具比送化妆品便宜点。”
二哥拉开副驾驶的车门,“我早就打听过了,没孩子。”
狄思科:“……”
那到底结没结婚啊?
他毕竟是当人弟弟的,一家人也得有些分寸,不能连哥哥的感情问题都跟着掺和。
所以,即使心里有疑问,他也不方便打听了。
*
将二哥送回音像铺子,狄思科就开车去了一趟歌舞团。
于童办公室的门半掩着,里面没有人。
他在门口等了一会儿,隐约有争吵声从隔着不远的办公室里传出来。
那是服务公司经理魏东方的办公室。
过了没两分钟,大门被拉开,于童脸色难看地从里面走出来。
她见到狄思科只点了点头,便推门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狄思科跟进去问:“你跟魏经理吵架啦?”
“没有,只是工作上有点分歧。”
关于演员跟公司的分成问题,她已经跟魏东方提过不止一次了。
目前的分成制度,对演员太苛刻,又没什么约束力。
很多有名气的演员已经绕过公司,自己在外面接活了。
再这么下去,人家跳槽是迟早的事。
被狄二狗身体力行地上过一课以后,于童已经意识到了,在市场经济中,签合同的重要性。
他们完全可以趁着跟演员签署新协议时,约束演员接私活的行为。
不过,魏东方的亲女婿就是接私活接得最欢的。
对于童提出的这个建议,魏东方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使用拖延战术。
说实话,于童现在非常想把魏东方干掉,由自己来当这个经理。
但她毕竟资历有限,又才升职当外联主任不久。
工作上的问题还得找魏东方这个绊脚石商量。
于童给自己倒了一大杯温水灌下去,回眸问道:“你怎么突然过来了?找我有事?”
狄思科把刚从二哥那淘换来的礼品袋放到办公桌上。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给领导送点礼。去年多亏你帮忙,我才能度过难关,及时凑足了小妹的学费。”
于童探头往那袋子里瞅了一眼问:“怎么这么客气?还学会送礼了?”
“也不算是送礼,算是送了点年货吧。”狄思科笑道,“正好我还有个事,想请你帮忙拿个主意。”
“嗯,你说说看吧。”
“我有两个哥哥正给中唱做录音带代理商,刚做了几个月就赶上过年。我哥说想请那些跟他合作的经销商吃顿饭,顺便给大家送点礼。”
于童颔首说:“现在中唱有几家比较大的代理商抢客户抢得挺激烈,连我都有耳闻了。让你哥哥提前做好准备,跟客户打好关系,省了以后的麻烦。”
“谁说不是呢!”狄思科为难道,“我二哥有魄力,也挺舍得花钱,就是眼光不怎么样。想给客户准备些礼品,又不知道应该送些什么。我认识的人里,只有您在交际工作上最有经验,所以我就过来跟您请教一下。”
于童好笑道:“你不是在交际司呆了好几个月吗?连给人送什么礼都没学会啊?”
“送礼当然得送人家喜欢的,但那么多经销商,大家重口难调。统一买贵的东西,我们的资金又有限。”
他二哥甚至还想出了给人家每人送半兜子美味花生的馊主意。
“这事很好办啊,”于童半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随口便是一个主意,“你们不是想在饭局上送礼嘛,那到时候你们准备的礼品种类要丰富一些,然后搞个抽奖活动就行了。客户抽到什么就是什么,管他喜不喜欢呢,全凭个人手气。抽到不喜欢的,也赖不到你们身上。不过头奖得准备得大一点,不然没什么惊喜。”
狄思科暗自感慨,粉红大亨可真不是吹的。
人家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还是你厉害啊!”狄思科给对方竖起一个大拇指,“不愧是最年轻的外联主任。”
于童挥挥手说:“没什么事你就回去吧,我刚跟魏东方吵了一架,现在心情说不上有多好。”
狄思科坐在她办公桌前,将桌面上的台历撕到最新一页,提议道:“我周末要去农村收红果,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散散心?”
“农村有什么可散心的?”于童不想去,“天气还那么冷!”
“咱们去我姥姥家那边,人家那边是新农村,条件比咱们之前去的桃源县好多了!”狄思科撺掇道,“我二哥新买了一辆面包车,开车去也没多远。而且你们家的年货也没买呢吧?”
“嗯。”
“那正好呀,年前这段时间,可以去农村赶大集,顺便帮家里买点年货。”狄思科继续努力,“咱们周六晚上去,在我姥姥家住一天,第二天就能赶大集了。农村的大集特别好玩!去吧去吧!”
于童问:“你家都有谁要一起去啊?”
“就我,”狄思科顿了顿,又加上一句,“还有我妹妹。”
第38章
凌晨五点, 街道上弥漫着淡淡的晨雾,整条胡同都在酣眠时,狄思慧已经迷迷糊糊地坐进了五哥驾驶的小面包。
“哥, 你下次再想巴结领导, 能不能选个男领导巴结?”狄思慧打着哈欠抱怨, “四哥最喜欢赶大集,让他来陪领导多好啊!”
“你今天的开销都算我的, 还有什么不知足?”狄思科笑道, “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还没彬彬顶用。要不是占着性别优势,这种好事还真轮不到你!”
狄思慧抹了抹眼角挤出来的生理泪水,嘟囔道:“要是昨天下午出发就好了, 今早可以睡到自然醒再去赶大集。”
狄思科原本也打算在姥姥家住一宿。
不过,于大主任没答应。
她跟狄思科的家人都不熟悉,去家里留宿实在不合适。
所以就约了周日早上出发,九点以前抵达目的地即可。
凌晨的马路上基本没有汽车影子, 小面包一路畅通地抵达文化局家属楼时, 还不到五点半。
“哥,这地方有点眼熟呢。”狄思慧用手套将车玻璃上的霜花擦掉, 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说,“徐大爷家是不是住这儿呀?”
“嗯。”
“那咱们从姥姥家回来的时候,用不用给徐家带点年货啊?”狄思慧说,“万一咱们跟徐家人碰上了,什么也不送岂不是尴尬?”
“哪来的那么多尴尬?要尴尬也是他们家尴尬。这都快过年了, 也不见他家有什么动静,一点礼数都没有。从没听说还需要女方上赶着送年货的!”
狄思科其实对徐大爷不太满意。
大领导工作忙, 顾不上这些虚礼,他能理解。
但他那个家里蹲的儿子,总该有空吧?
他要是真有心,哪怕交代儿子往狄家送块豆腐,也是那么个意思。
这都过完小年了,徐大局长那边还没半点动静,狄思科就觉得这未来后爹虽然官儿大,但照着他们亲爹可差远了。
老狄在世的时候,疼老婆孩子不说,往丈母娘家也跑得勤。
这徐大局长估计连未来丈母娘家的大门往哪边开都不知道。
狄思科趁机教育道:“你找对象的时候,可得把眼睛擦亮点,这种需要你主动送东西的男的,千万别谈,否则以后有的是委屈给你受。”
“我那点零花钱,自己都不够花呢!”狄思慧在他肩上拍了拍说,“哥,那个单元门开了,出来的应该是你领导吧?后面怎么还跟着个孩子呀?”
狄思科闪了几下前车灯,推开车门说:“估计是把侄子带来了。”
于童身后跟着的小尾巴,确实是她侄子于小胖。
快要走到车前时,于童口中还在劝着:“你看外面多黑,天气又冷,你跟出来干嘛啊?”
昨晚听说她要出去玩,这小子就嚷嚷着想一起去吃好吃的。
她本以为随口应付两句,早上偷偷溜掉就好了。
结果她起床的时候,人家听到动静也跟着醒了,一直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她。
于小胖人小鬼大,被小姑劝退多次,仍然不忘初心,来到面包车跟前时,自己扒着门框就爬了上去。
“于晨一,你怎么起这么早啊?”狄思科刚一见面就逗孩子,“看来你马上就可以去上学了!六点钟以前起床的小朋友都要上小学,过完年你就得去学校喽!”
于小胖连托儿所都不愿意去,更别提学校了,闻言惊恐地跟小姑求证。
“小姑,我真的要去上学啦?”
“嗯。谁让你起那么早的!”于童跟头一次见面的狄思慧打了招呼,无奈道,“这小子非要跟出来,今天得给你们添麻烦了。”
狄思慧原以为五哥口中的女领导,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女同志。
没料到对方竟然会是时髦漂亮的年轻姑娘。
跟她印象中的“主任”形象相去甚远啊。
但是,人已经走到跟前了,狄思慧还是礼貌地喊道:“于主任,您先上车来吧,外面太冷了。”
“哈哈,别喊什么主任了,我比你大几岁,你还是叫我童姐吧。”小姑娘又不是单位同事,于童可不能让人家喊主任。
狄思慧笑眯眯地改口:“童姐!”
于童答应一声,坐进了小面包,将于小胖抱在怀里,戏谑道:“你比你哥听话多了,你哥从来不叫我姐。”
从来不叫姐的狄思科像是自动屏蔽了两位女同志的对话,将副驾驶座上的一条棉被扔给于童。
“早上挺冷的,你给于晨一同学盖上点吧,咱们这就出发。”
于童早就看到狄思慧怀里抱着一床棉被,此时得到了一模一样的,便也没推辞。
将姑侄二人裹在被子里,她提醒于小胖:“这被子是新的,你不许乱踢啊,要是弄脏了,就把你送去给人洗被子。”
于小胖听话地点头,又将脑袋伸出来,跟前排司机搭话:“狄教练,你还记得我呐?”
“记得啊,”狄思科发动汽车说,“你都没忘了我,那我肯定也得记着你啊!”
“那你后来怎么不去给我们上课啦?”于小胖小嘴叭叭道,“我们可想你啦,新来的狄教练没你好看,还长得可黑了,我小姑后来都不去学游泳了!”
“……”于童在他肉乎乎的肚皮上拍了一下,“胡说什么呢,我不去学游泳是因为工作太忙了。”
而且不想跟一群小豆丁一个班。
于小胖扭了扭,“你周末又不上班。”
狄思科笑着说:“新的狄教练是我三哥,正规体校游泳队出来的,比我教得好。不过,你跟你小姑的眼光差不多,我确实比三哥长得精神点。”
狄思慧:“……”
总感觉氛围怪怪的。
但一时又说不上哪里奇怪,再看看吧。
姥姥家附近的这个大集,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大集,可以从小年一直赶到年三十。
碎石子路上停满了拖拉机、马车、驴车和三轮车,各种特产百货的摊位一直绵延将近两公里。
于童很少下乡,五岁的于小胖更是连农村都没来过,平时光顾最多的就是家附近的菜市场。
何时见过这等壮观场面!
于小胖一下车,就想往人群里冲,奈何腿太短,跑了没两米就被小姑薅住了后脖领。
“你在家是怎么保证的?不是说好了不许乱跑吗?”于童牵上他的手说,“跟紧我,小心被人拍走了!”
于小胖骄傲道:“没事,我爸说我吃得多,拍花子的都不想要我。”
狄思慧觉得这小孩挺逗乐,牵住他的另一只手,随着人群进入大集。
几人还没吃早饭,狄思科先在一个还算干净的早点摊子上占了位置,把附近几个摊位的小吃每种买一点就能铺满一张桌子。
于小胖对着焦黄酥脆的咯吱盒流口水,狄思科问:“他肠胃怎么样?能吃油炸的东西么?”
“铁胃,没有他不吃的东西。”于童捧着一碗面茶暖手,望着那些摊位说,“在这里买东西不用给票吧?”
“给票会便宜点,不给票就得多花点钱。”
“那还是多花点钱吧,今年上面查的严,严禁那些商店卖大号,歌舞团分的年货没有前几年多,我手头的票得省着用。”
所谓卖大号,就是商店把紧俏物资大宗地交易给单位。
每到年节,卖大号就是约定俗成的交易方式,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不让卖大号了。
职工得自己准备年货,全单位上下都怨声载道。
“那你在大集上买点豆腐和猪肉牛肉吧,鸡鸭之类的我姥姥家那边多得是,到时候从村里买活的,还能便宜点。”
虽然改革开放好几年了,但城里的米面粮油、豆腐、水产和肉类仍是凭票供应的。
过年期间,豆腐每人只供应半斤,海产品,尤其是黄鱼,也是每人只有半斤。
即便只有这些供应,菜市场也不是一直有货的,过年前这段时间,需要大清早去菜市场门口排队采购,才能抢到紧俏货。
所以,乍一瞧见农村大集上有这么多东西,可以敞开了买。
对于童来说,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缸里。
吃过早饭,来到水产摊子前,她挥手就包圆了人家玻璃丝袋子里的大黄鱼。
狄思科劝她冷静:“你家才有几个人啊?买这么多能吃得完么?这里面少说得有二十条鱼了。”
“我们全家都爱吃黄鱼,给我爸妈、大哥、大姑家各送几条,估计等不到过年就吃没了。”
狄思科只好接过袋子说:“那我先把这些送到车上去,前面有表演踩高跷和打花鼓的,你们带着孩子过去看看热闹,一会儿咱们在那边汇合。”
此时旭日初升,乡亲们吃过了早饭,正是大集上人流量的高峰。
狄思科提着一袋子黄鱼,还有他给家里买的半板豆腐和五十斤大米,艰难地在人群中挪动着。
等他将东西安顿好,重新找回来时,时间已经过了二十多分钟。
他与于童汇合得很顺利,离得很远就看到于童站在一张条凳上,手里举着市集管理员的大喇叭。
狄思科走近些,才听清喇叭里的内容,“请各位同志帮忙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