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童笑道:“家里还留了一个小耳报神。”
“可不是嘛,这孩子鬼得很。”管歧珍提醒道,“听说小狄的家庭条件跟我家老张差不多,他俩当年就是因为勤工俭学认识的。虽然我挺喜欢这小伙子,但还是得忠言逆耳提醒你一句,我就是前车之鉴,你下嫁之前一定要做好,跟他一大家子穷亲戚打交道的心理准备。”
于童挥手说:“我俩之间,提结婚还早着呢。”
狄二狗还有好几个月才能领证。
再说,狄家跟张海岩家的情况不一样。
老狄家毕竟是城市户口,前些年经济拮据主要是因为孩子多花销大,又没几个能正经领工资的人。
如今只有一个小六还在读书,前面五个儿子都能赚钱,生活条件自然就改善了。
最主要的是,二狗子继承了他小姨的房子,这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这次郭美凤要登台演出,狄二狗把他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全都请来了城里一起过年。
就安排在前院跟郭美凤住在一起,后面只住着他跟小六。
于童昨天去看过了,家里住进来这么多人,对二狗子的生活没什么影响。
他那个八十岁的姥姥,天天带着两个儿媳妇包饺子,于童从狄家离开的时候还能拎一保温壶的饺子走。
与管歧珍的婆家相比,她觉得二狗家的环境算是很不错了。
但人家管总正闹心呢,她没必要讨人嫌解释太多,便转入正题提起了给戏曲演出赞助的话题。
“报纸上那个戏曲演出是你在筹备的啊?”管歧珍笑着道,“我就说嘛,哪个京剧团舍得花这么多钱,又是打广告,又是在老舍茶馆商演!他们那点票房收入,应该弄不起这个呀!原来是于总的手笔。”
“怎么样,管总打算赞助多少?”
于童并不问她是否有兴趣赞助,直接问人家要赞助多少钱。
“戏曲演出就算了吧,曝光度太低了。”
“那您还真说错了。”于童笑着说,“我们光是赠票就送出去一千多张呢,曝光度是不成问题的。”
“一千来人的曝光度,算什么曝光!方菲演唱会那种几万人的场子还差不多。”
“五万人的场子,我收了您五万的赞助费,这次戏曲演出大概有三千张门票,我收您三千的赞助费怎么样?”
“不怎么样!”管歧珍摆手说,“三千块扔进去连个响儿都听不着!”
于童并不气馁,换了一个方向问:“入冬以后,你们的汽水销量不如前几个月吧?”
“嗯,你打算让我派人去茶馆里卖汽水?”
“不是,反正你们的汽水压在仓库里占地方,又不能减产,要不就赞助给我们好了。”于童给出另一个方案,“您赞助给我们三千瓶汽水,我们自己卖。”
管歧珍轻笑:“人家去茶馆都是喝茶的,谁喝汽水呀?”
“我跟您要三千赞助,您不是不同意嘛,那我只好要三千瓶汽水自己找销路了。”于童语气带笑,“我把你们供销科长的活儿都干了。”
她在老舍茶馆里实地考察了几次,冬季暖气给得挺足,观众坐满以后,空气可能会比较闷热。
汽水在茶馆里未必没销路。
“你要是愿意来当我的供销科长,那我立马就把现在的科长开了。”
管歧珍任由按摩师放松着自己的肩颈,默默在心里盘算了一番。
汽水成本低利润高,三千瓶汽水的成本其实还不到一千块。
用一千块跟于童结个善缘也不错。
她们公司在上次的演唱会上是吃到了红利的。
“赞助戏曲演出三千瓶汽水可以,但我这可完全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啊,”管歧珍强调道,“你下次再承办那种大型演出的时候,必须给我留一个最好的位置!”
于童心里清楚,对方所说的最好的位置,不是座位,而是赞助位。
“您现在是我最大的金主了,有好位置当然得第一个通知您啊。但咱也得有言在先,赞助费是随行就市的,下次再有演出,五万块未必能买下最好的位置了。”
“我懂!”管歧珍爽快道,“赶在过年前,你让人去工厂提货,顺便把我们厂的宣传画报,产品海报也带去,既然是赞助,那该宣传的还是要替我们多宣传的。”
“行啊,我明早就去让人提货。”于童起身问,“那赠票您还要不要啦?”
管歧珍想说不要了,但琢磨半晌后改口说:“给我两百张吧,厂里可能有人爱看戏曲表演。”
她公婆肯定是爱看的,到时候让老张带二老去看戏,她在家也能松快松快。
*
回馈演出正式开台是在大年初一下午两点半。
老舍茶馆的门檐下挂了一排直径超过一米的大红灯笼,既气派又喜庆。
有了赞助费的于总,花小钱办大事,从乡下请了舞龙舞狮队、花鼓队、一位剪纸大娘、一位吹糖人的老师傅,以及泥人张的小师傅。
为了给茶馆增加人气,从下午一点就开始在门口表演。
并且允许观众们提前一小时入场,以便大家有时间选购带有国粹元素的工艺品和民俗产品。
大年初一下午是第一场演出,观众们大半都是来给老师们捧场的亲朋好友。
别人就不说了,只说郭美凤。
为了给她造势,狄思科和二哥各买了一百张门票。
狄思科把能送到的人基本都送到了,包括于家人,同事朋友,以及经贸大学里的几位热爱戏曲的老师。
所以,他走进茶馆时,一眼望过去,基本全是熟人。
二哥跑过来说:“看这情况,一会儿得加座了吧?”
“要是人来的太多,咱自家人先撤下来,给真正的票友让位置。”
“早就撤了,咱姥带着舅舅舅妈他们在后台呢。”
“那我去后台看看。”
狄思科拎了几瓶汽水去后台,却发现装扮到一半的郭美凤一直在看表。
他笑着问:“妈,您紧张啊?要不给您喝瓶汽水缓缓?”
“我什么大场面没见过,这种演出有什么可紧张的!”郭美凤又瞄了一眼挂钟说,“这都快两点了,钱老师怎么还没来呀!我们是第三个出场我还想跟他排练一下呢!”
“你们约了几点啊?”
“要求十二点就到的。”郭美凤嘀咕道,“为了这次演出,大家连年三十都没过好。昨晚早早就睡了,钱老师不会是喝多睡过头了吧?”
这种情况还真有可能。
狄思科问:“您知道他家地址吗?要不我开车去他家看看?”
“不用去了,”于童和王副校长神情严肃地从外面走进来,“我们刚接到他家属的电话,钱老师昨晚住院了。”
大家都围上来问:“老钱的情况怎么样,因为什么住院的?”
“据说是昨晚在年夜饭上喝了一杯啤酒,而且马上又要重返舞台,钱老师心情太激动了,”王副校长蹙眉说,“情绪一激动就倒下了,送到医院,大夫说是心梗。”
众人:“……”
狄思科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他这算不算是乌鸦嘴啊?
他今天偷偷在兜里揣着降压药和保心丸,就怕郭美凤重新面对观众,会一激动厥过去。
没想到,郭美凤没事,钱老师先倒下了。
“等咱们演出结束后再去探望钱老师,首要问题是,郭老师这边怎么办?”王副校长提问,“有谁能跟郭老师一起唱这出《穆柯寨》吗?”
其余老师面面相觑。
郭美凤和钱老师要唱的《穆柯寨》选段,是穆桂英和杨宗保的对手戏。
他俩一个刀马旦,一个武生。
不但有文戏,还有武戏,那是需要有真功夫,拿着真刀真枪上台比划的。
两人为了这出戏,已经排练半个多月了,早已形成默契。
其他人是不好跟郭美凤对戏的。
而且十位老师里只有两位武生,另一位刘老师的年纪比钱老师还大。
谁也不敢让他连唱两场,万一他步了钱老师的后尘,大家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狄思科一马当先,替老妈分忧:“妈,我也会唱杨宗保的戏词,要不我跟您一起演出怎么样?”
“你那水平太业余,平时随便唱唱还行,今天台下有好多专业老师,你一开口不就露怯了嘛!”
他们今天代表的可是戏校的教师团队,得亮出自己的真本事来。
“那您说怎么办?您自己一个人上台更不成了。”二哥劝道,“就让老五跟您一起吧!”
郭美凤坚决不同意,“不行,这也太儿戏了,实在不行我就换一段独唱。”
“郭阿姨,在您演出的时候添加一段跟观众的互动可以吗?”于童想了想说,“就说您为了回馈广大票友的喜爱,想选一位老票友,跟你共同演绎这段《穆柯寨》。到时候让观众踊跃举手报名,要是没人举手,正好让小狄上台陪您表演!”
王副校长第一个拍手:“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定了吧?”
郭美凤也没有别的选择,再说要是真的能跟票友合唱一段,其实也挺有趣的。
“那行,就这么定了。”
前面的几位老师接连上台表演,狄思科偷偷溜去观众席,等待一会儿举手报名,跟老妈一起合唱。
这次演出的报幕员是杜金金,第二个节目结束后,她就走上台,介绍了郭美凤想与一位票友合唱的决定。
“哪位票友愿意上台与我们的穆桂英合唱这段《穆柯寨》选段吗?四两银老师准备了一份精美国粹礼包送给与她合唱的票友,包含了茶馆门口柜台中的所有商品。”杜金金再次问,“有哪位朋友愿意主动上台,挑战杨宗保吗?”
听说有国粹大礼包可以拿,台下竟然还真的举起了好几只手臂。
狄思科见状便暂时没有举手,他在观众席间寻找着。
发现前排举手的人里,不但有于童的爷爷,还有他家四合院的原房主卢大爷。
狄思科的目光继续在席间睃巡,徐大爷今天也来了。
但这位大爷怎么还不举手呢?
这么好的英雄救美机会,您不赶紧抓住,还等什么呢?
第63章
狄思科之所以想让徐大爷上台配合, 是因为郭美凤今天唱的这出戏,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那穆桂英和杨宗保是什么关系呢?
人家是夫妻呀!
《穆柯寨》时期的穆桂英尚不是赫赫有名的杨门女将,而是穆柯寨寨主之女。
杨宗保与她在穆柯寨不打不相识, 这才有了缘定今生的机会。
大年初一, 在这么多的观众面前, 合唱这个选段多有意义呀!
若是换了于童在台上邀人合唱《穆柯寨》,狄思科必是抢破头也要抢到这唯一的演出席位的!
这不就相当于原地结婚嘛!
真不知徐大爷是怎么想的!
徐大爷其实没想那么多, 他并不知道郭美凤的搭档缺席了。
还以为这是主持人为了炒热气氛, 为郭老师和戏迷准备的互动环节。
坐在他隔壁的于爷爷探头问:“小徐怎么不举手?你不是一直跟郭老师学戏吗?上台去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嘛。”
徐大爷谦虚道:“杨宗保是武生,我属于文不成武不就的半吊子,只能在公园里跟票友们唱一唱,难登大雅之堂!”
他旁观过郭美凤跟钱老师的排练。
杨宗保不但有大量武戏,还有将近五分钟的念白。
他若是上台, 唱不到一半就得卡壳。
于爷爷劝道:“大家看的主要是郭老师,杨宗保就是衬托的。唱不好也没关系,别怕丢人。”
白主任在多管闲事的老头子腿上拍了一下,“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厚脸皮!别给小徐出馊主意了!”
“你这老太太真是不识好人心!我都一把老骨头了还要上台唱武生, 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啊?还不是为了给你赢个国粹礼包!”于爷爷嘟哝, “刚才在门口看了老半天,一样儿也没舍得买。”
白主任递了几颗花生给他, 安抚道:“那您快去演武生吧!我还等着国粹礼包呢!”
得了鼓励的于爷爷,再次举起了手。
台下举手的一共有三人。
台上的郭美凤就面临着三个选择。
于爷爷被她率先刷掉了。
别看她是个女流之辈,但手下很有力气,于童的爷爷都七八十了,万一被她一枪捅倒在地, 她赔不起呀!
第二个被刷掉的是踊跃举手的老卢头儿。
老卢前些日子来家里给她送年礼,发现戏校老师在那边排练, 便每天开车过来看热闹。
不过,老卢没什么文艺细胞,戏腔跑调跑得厉害。
不知他哪来的自信,这种水平竟然也敢举手!
郭美凤怕被老卢带得跑调,不敢请他搭戏。
第三位举手的观众她不认识,从年龄上来看,很有可能是以前的票友。
于是,郭美凤便冲那位观众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那就请第三排的这位男同志上台与我合唱吧。”
这位观众坐在卢大爷身后,卢大爷看到手势以后,没注意到郭老师说的是第三排的观众,以为人家邀请的是自己。
当即就大方起身,准备上台配合演出。
发现站起来的人是他,现场有三个人心里咯噔了。
一是郭美凤,她没邀请这位跑调大王,他怎么自己站起来了?
二是卢大爷的大女儿,怕她爹上台出丑。
三是徐大爷,他每次去四合院看郭美凤排戏,都能遇见这个老卢。
老卢是四合院的原房主,自己带着点心水果登门,再喝上狄家的一壶茶,能在郭老师那边消磨大半天。
等到各位老师排练结束,散场回家,他才开着车离开。
徐大爷曾委婉地提过,不该让老卢天天上门。
但郭美凤不好意思开口撵人。
附近几家的街坊也有搬着马扎来她家看排练的,男的女的都有,老卢多数时间在跟老街坊聊天看戏。她要是只把老卢撵走,那针对性也太强了,人家老卢又没干什么出格的事。
徐大爷见他竟然想大摇大摆地上台,出言阻止道:“老卢同志,郭老师邀请的是第三排的同志,您是第二排的!”
卢大爷回身跟女儿确认:“不是我吗?”
“爸,人家邀请的是第三排的同志,”卢婉淇将他拉回来,“您会唱嘛?那么积极做什么!”
“怎么不会呢,他们排练的时候我天天看,台词都背会了!”
主持人杜金金出面解围:“我们每场演出都会随机抽取一位幸运观众与老师们合唱,今天没被选中不要紧,以后还有机会,礼品每天不同,层层加码。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多来观看演出,多多举手参与。今天就先请第三排的这位票友上台合唱吧!”
第三排的同志在卢大爷肩上拍了拍说:“爷们儿对不住,我先上台了!”
“哈哈,您先请吧,”卢大爷拱拱手,“我争取明天登台!”
被选中的这位观众是在报纸上看到广告以后,拿着二十几年前的老票根来茶馆换门票的。
郭美凤年轻时在行业里不算出名,但在他们剧团却是数一数二的旦角。
所以,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剧团的一部分老戏迷对四两银这个名字仍有印象。
这位票友带来的票根上,正是郭美凤在最风光时唱过的《三请樊梨花》。
郭美凤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票根,情绪突然就绷不住了。
这小小一张旧门票,就像她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青年时期,褪色泛黄,一去不复返。
男票友与郭美凤握了握手说:“您好像没怎么变样,装扮上以后还跟年轻时一样,就是穆桂英本人。”
被老票友这样一夸,郭美凤的伤感情绪退去不少,她这些年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刀马旦看中身段功架,她日日练习基本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