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六零之囤货强手 >

第12章

六零之囤货强手-第12章

小说: 六零之囤货强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梁劝慰道:“放心吧,江师傅是我家那位的老叔爷,你外甥女看着是个不爱说话更不会惹事的,不会出问题。”
  也是。杨小兴想想楚沁的性格,再想想她的力气……行吧。
  楚沁半点没有熟人离去的惆怅,也没有远离家乡的思乡,她对此刻所见的一切都万分新鲜,她好像见到社会的另一面。
  办完手续后天已经完全暗了,楚沁回到宿舍后两位临时室友对她点点头,问清楚她是来帮工的后就没再多聊了。
  楚沁缓缓呼出一口气。
  真好,她也不擅长和人聊天。
  工作不等人,楚沁来的第二天就骑马上任——成为钢铁厂食堂后厨的切菜小妹。
  “楚小妹,把这堆土豆洗干净。”
  楚沁:“好嘞。”
  她来到墙角处,拖着两麻袋土豆到洗菜池旁,直接用水管冲洗泥土。
  土豆是不削皮吃的,所以用水管冲洗完泥土后还得细细用手搓洗。
  试试水温,她眉毛轻皱,今年想治治冻疮怕是不行了。
  旁边的唐亚见她干活细心,没有缺斤少两的糊弄,也不禁悄悄点头。
  “楚小妹,你顺手把萝卜也拿去洗吧,到时候切成丝。”又有人吩咐。
  楚沁不晓得是谁,反正她处于食堂的食物链底端,也只能回个“好嘞”。
  “萝卜削皮吗,萝卜缨子要么?”
  江师傅嘴里咬着烟卷,终于出声:“削皮,萝卜皮别扔,萝卜缨子也留着。”
  这话一出厨房众人面上多少都带点喜色,楚沁不懂,但她也没问。
  随后她就晓得了,萝卜皮和萝卜缨子是后厨的“福利”,这些都能悄悄带回家的。
  ——食堂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带回去,但是食堂里的“垃圾”却可以。
  楚沁看呆。
  我靠,原来还能这样。
  “可别瞧不起萝卜皮和萝卜缨子,这玩意儿好吃着呢。”江师傅偷偷跟楚沁说。
  楚沁眼睛一亮:“咋吃?”
  “腌着吃呗,陈醋白醋酱油白糖和姜片,要是没白糖也行吧。”
  楚沁牢牢记紧。
  “要不然晒干了放些辣椒炒着吃也行,至于萝卜缨子就放咸菜缸里,你家有咸菜吗?”
  楚沁赶紧答:“有的。”
  “那你家有菜地么?”
  楚沁紧紧闭着嘴巴不说话。
  江师傅感慨:“你们农村人肯定有菜地,一年到头都不缺菜吃。”
  楚沁撇撇嘴:“你们城里人每月都有工资,肯定不缺钱花。”
  江师傅心说别看这姑娘沉默寡言,但真说起话来嘴巴还挺尖的。
  得,他本来是想找这姑娘买点青菜,这冬天里城里人缺的就是菜。
  外头有吗?当然有,但死贵。
  好不容易来个农村帮工,他就想试试能不能从人家这里买些。
  楚沁觉得这江师傅在套她话,一时之间也不是很想搭他话茬了,自顾自地干活去。
  她在后厨属于没人主动找她说话,她能一整天都不开口的类型。
  可她能干活,还干得好。
  几天下来,后厨没人找她麻烦,甚至多个蛮牛外号,虽然性子冷不爱说话,但人家能干啊,所以都觉得这帮工若能长久留着才好呢。
  谁不爱能干的同事呢。
  这日,楚沁端着碗准备打饭。
  她们后厨的人都比职工们先吃,特别是她这种不需要去窗口打饭的。
  要问楚沁对帮工生活满不满意?
  废话,低头看看碗里的肉,就知道那是相当满意。
  于她而言后厨的活繁琐却并不重,压根比不上在家里时的挖坑修围墙。
  后厨的同事们也还不错,相处几天后甚至会偷偷给她塞米糕——米糕是给那些苏联来的专家吃的,一般人可没得吃。
  不过她不怎么喜欢,吃第一口时楚沁就咋舌,这也忒甜了。
  这群人真能吃甜,厂里需要他们,于是后厨也可劲儿放糖。
  最让楚沁欣喜的还是后厨这里隔三差五就有肉。
  前天萝卜炖肉,今天就是肉末粉条,听说每周周六还有红烧肉。
  楚沁就跟老鼠进了米堆似的,每天就等着吃饭的时间,快活极了!
  “楚小妹,要不要先盛饭?”唐亚问她。
  楚沁掏出碗就冲到窗口:“要!”
  唐亚又道:“小李有事回趟家,你等会儿替他打饭。”
  楚沁看着肉末粉条,美滋滋点头。
  “我能就打这个窗口么?”她问。
  唐亚:“为啥?”
  后厨的打菜员最烦的就是站在放置肉菜的窗口,因为很多人。
  楚沁:“这窗口香。”
  最关键的是,菜肯定没剩,但没菜还有汤啊,到时候肉汤可是她的。晚上又没肉菜,她到时候拿着拌饭吃。
  楚沁为自己的机智(抠门)感到折服,她真是够聪明的。
  唐亚不晓得她心里这么多道道,无语道:“行吧,随便你。”
  楚沁心满意足地接了这项差事。
  拥有肉末粉丝的窗口果然任务繁忙,忙到最后一丁点儿肉末都不剩。
  期间还碰见个奇奇怪怪的人,楚沁正纳闷着呢,瞅他一瘸一拐的,又往记忆里翻翻。
  哦,好的,是那位险些成为原主未婚夫的王建明。
  王建明估计对楚沁也是眼熟的,但也仅仅是眼熟而已。
  因为楚沁穿来后死活不愿意,还非要从楚小叔家搬出去独居,楚小叔和楚婶儿也不乐意帮她和王建明牵桥搭线了,婚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老乡见老乡,倒也没有泪汪汪。
  王建明找个机会凑到楚沁身边问她:“你是高树村的楚沁么,你咋在这儿?”
  楚沁:“我来当帮工,你呢?”
  王建明道:“我也是,我哥腊八那天回家时手折了,我替他班。”
  他哥是看仓库的,平日的活很省心,可恰恰好平日做登记得用到手。
  楚沁疑惑:“那你的工作呢?”
  王建明还挺豁达,拍拍自己的腿:“没事,我哥在家替我。我腿不行他手不行,但都没有喉咙不行。”
  楚沁扯扯嘴角,还挺有道理。
  她不禁疑惑,她这后厨的活能替很正常,怎么仓库登记的活也能替,难不成这活是个认字的就能干?
  楚沁摇摇头,专心吃饭。
  许是照顾老乡,对市里较为熟悉的王建明给楚沁做了一番介绍。
  “你平常要买东西可以每逢周天的时候去旁边村子的集市买,那里东西还挺全。”
  “厂里只放周天下午的半天假,想去市里也只能这个时间去。”
  “公交车在厂子门口等,十二点半就会来,你想去的话千万早点排队,旁边村民想去城里也是坐这班公交车的。”
  楚沁面上点头,心里诧异连连。
  原主叔婶儿是费心了,这位王建明虽然瘸腿但是性格明显乐观开朗,原主如果真要在附近选丈夫,这人不失为一个良配。
  “对了,你啥时候回去?”他问。
  楚沁道:“我明年三月半回去,过年也没准备回去。”
  王建明惊讶,而后想到什么似的,点点头没说话。
  他记起来了,这姑娘爹妈没了。
  两人没聊多久就得回岗位工作,楚沁下午时得打扫食堂卫生。
  趁着有风有太阳,把食堂冲洗一遍,然后打开四面八方的门窗晾干。
  快到四点又开始洗菜,经过几天的磨练她切菜功夫终于过关了,江师傅瞧她对灶台上的活上手得挺快,于是时不时也会指点她。
  “……”
  原本把江师傅归结到“有点坏”的楚沁又默默把他移到“丁点好”的分类去。
  “肉呢,得先放在锅里烫烫皮,这样才能去了肉皮里的骚味。”他说。
  楚沁很听话,把肉皮放在锅里煎,滋啦滋啦的声音冒不停。
  “烫完过水,用刀刮刮。”
  嗯,楚沁用刀刮刮猪皮。
  “切大块点,到时候一人只给两块。”江师傅又嘱咐。
  楚沁就把猪肉切了,然后下锅稍微煎煎,默默舀出点油。
  剩下的活就江师傅来了,但他放调料和大料时也没躲着避着。
  随着时间流逝,香味弥漫整个后厨。
  工人们也一路奔跑而来,皆是为了这份每周一回的红烧肉。
  红烧肉很快做好,不需要打菜的楚沁美美吃了这顿饭。
  她发誓,等她有肉有钱了,红烧肉这玩意儿得天天吃!
  吃完再把王建明托她帮忙打菜的饭盒给他,因为红烧肉是靠抢的,先到先得。
  这位自觉瘸腿跑不过人家,于是就拜托她这位老乡。
  得寸进尺,有一次后他的饭盒就是楚沁这里常客了。
  也投桃报李,王建明不知从哪儿帮楚沁搞到了冻疮膏,涂着是真的好用。
  日子便这么一天天过去。
  楚沁在这里赶过两次集,集市范围虽然比她乡里的小,但是东西确实够多。
  她找王建明借了五元钱,在集市上买过几次东西。
  买了两斤野猪肉,两根猪棒骨,还买了村民自家做的土布以及笋干和一些地瓜粉土豆粉等等。
  肉类放在背包空间里,其余的牢牢锁在宿舍的柜子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楚沁和两位室友也达成点头之交的成就。
  楚婶儿在她临行前曾交代过让她多和人交流说话,多交两朋友。楚沁觉得自己如今也算是完成任务了,朋友人数还超了额。
  在除夕来临前,楚沁决定去趟市里。
  找王建明借的五元钱还剩三元,足够她去市里看一圈。
  当然,也有正事。
  她准备看看有没有机会卖了牛奶,顺带把饼干也给买了。
  楚沁心心念念着老屋换新装呢。
  周日,十点刚过。
  楚沁忙完自己的那份活后和江师傅打个招呼便跑到厂区门口排队,此时门口已有人。
  前两天下雪,昨日雪停。
  道路两边白雪皑皑,而路上雪却和泥土混在一起,使得公交车只能慢悠悠开来。
  楚沁即使背着背篓,但身姿依旧灵活,眼瞅着大家有不想排队妄图直接往上冲的架势,她也就不客气了。
  她手疾眼快抓着车门边,用力一拉在密不透风的人群中挤出一条路来。
  接着就是上车,快速占到位置,这才大松一口气。
  这时候公交车挤是真的挤,挤到有人甚至无从下脚,脚是悬空的状态。
  不仅运人,鸡鸭也运。
  那味道绝了,楚沁要不是靠着窗户有冷风换气非得吐出来。
  她虽占了座位但也被塞了两小孩,一路摇摇晃晃,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市区。
  安山市。
  安山市不是江北省的省会城市,但因为许多工厂在此落户,比起省会也不差多少。
  市里和县城又是两样了。
  楚沁望着眼前的景色感慨,她短短一个月内从村到乡,从乡到县,再从县到市,内心震撼不可谓不大。
  她就像是懵懂的孩子,刚离开家进入外面的世界,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
  哦,原来世界有这么多面。
  —
  “看来想挣点外块得去居民聚集的地方。”楚沁心里嘀咕,“还得是有钱居民聚集的地方,那只能去各个厂和单位的大院了。”
  大致逛一圈,她得出结论。
  牛奶她都用陶罐子装好了,也不晓得有没人愿意买,没人愿意她就干脆自己喝。
  其实没人买也能理解,换她也是不买这种陌生人售卖的液体的。
  饼干也用油纸包装好,再用麻线绑好固定起来,瞧着倒是像模像样。
  楚沁问了两次路人,穿过几条巷子来到市医院的家属楼。
  她把陶罐和饼干放在背篓中,毫无经验的在家属楼底下乱转。
  看报纸的门卫早瞧见她了,瞧她背着背篓还以为是来找谁的,没想到半天不吭声。
  “哎,那姑娘,没事儿别转悠!”门卫从窗里伸出头喊,“到别处玩去。”
  当心被人当成特务抓起来。
  楚沁脸微红:“我不是玩儿。”
  “那你来干啥的?”门卫问她。
  楚沁想想,朝着门卫那边走去,说道:“我来卖饼干的。”
  门卫老王先是愣住,然后不可置信的把眼镜取下来:“什么玩意儿?”
  楚沁直直看着他:“您要么?”
  见门卫不搭话,继续介绍:“一块二一斤,总共六斤,我用牛奶和细细的面粉烤出来的,真材实料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等等……”老王纳闷了,“你来我们这儿卖东西,我们旁边就是供销社,你来错地方了。”
  楚沁面无表情:“供销社饼干比我贵两毛,还没我这个好吃。”
  “口气不小。”门卫老王呵呵笑,干脆不理她了,这姑娘指定有点毛病,他戴上眼镜继续看报纸。
  楚沁也不气馁,她左顾右盼,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下。
  抬头,看眼天色。
  半小时,半小时后没人来买她就换地方。
  边等边琢磨着台词,刚刚的台词好像不太行,那位大爷都没当回事儿。
  老王本以为那姑娘走了,谁晓得看完一页报纸抬头时人家还在呢。
  “嘿,够倔,哪家的姑娘啊这。”
  随着午间下班,每周仅有的半天假期终于到来,家属楼里开始频繁的进出。
  进出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人注意到坐在旁边的楚沁。
  “姑娘找谁呢?”又有人问。
  问话的人是位老太太,头发梳的整齐,衣服也是新料子,从领口处隐隐约约还能看得见毛衣。
  确认过眼神,是位有钱人。
  但想不出新台词的楚沁还是一样的说法:“没找谁,我卖饼干呢。”
  门卫老王再次探出头,好笑道:“张老师,这姑娘待这里十多分钟了,说是卖自个儿烤的饼干。”
  “呦,自家做的?”老太太惊奇。
  饼干怎么做她当然晓得,需要用到烤炉,当年她闲来无事时也曾经试过。
  楚沁察觉有戏,递给她四分之一的饼干:“您要不试试?”
  门卫老王报纸翻得哗哗响:“你刚刚干嘛不给我试试。”
  楚沁没好气:“您又不买。”
  买不买的,有没钱的,她还是能辨认出来的。
  张老师笑笑接过,放嘴巴试试,而后眉毛微动:“味道确实不错。”
  应该是刚烤的,没有发潮。
  奶香味足,更是甜香酥脆。
  她好奇问:“里头加了牛奶?”
  楚沁点头,拍拍背篓:“真加牛奶了,我还有剩呢。”
  张老师眼睛微亮。
  饼干她无所谓,牛奶她是真想买。
  自家孙女刚五个月儿媳妇就没奶了,如果可以她甚至想买头奶牛。
  “牛奶给我瞧瞧?”她凑近问。
  楚沁把陶罐打开,露出里头满当当的牛奶:“都是新鲜的呢。”
  她从前喝过,游戏系统奖励的牛奶和刚挤出来的味道一模一样。
  “可以试试吗?”她又问。
  楚沁想了想,点头:“您自己拿杯子和勺子就行。”
  张老师回家拿,没一会儿又回来了:“要是不错的话你这些我都能买了。”
  楚沁是个有良心的卖家:“牛奶得尽快喝,这些太多了吧?”
  “嗐,我家孩子多呢。”张老师试了一口,满意非常,这姑娘确实没糊弄她。
  牛奶是新鲜的,更没往里头掺水。
  “我小孙女是吃奶的年纪,还有个两岁有个四岁的,能喝完。”
  楚沁心动:“您还有孙子孙女吗?我还有两罐。”
  张老师:“……倒也没这么多,但我可以帮你问问其他人。”
  楚沁开心了:“那您买完我回家一趟,等会儿再来找您。”
  “对了,饼干您要不要?”
  “称一斤吧。”张老师想想说。
  楚沁死命压着嘴角的幅度,心里乐得差点哼出小曲儿来。
  这些牛奶卖了一元,饼干一块二,就是两块二了。
  做完这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