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囤货强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沁将牛奶放到橱柜中锁着,她目前已经收集到五瓶的牛奶了,这些牛奶有一个月的保质期,她在想能不能找机会卖出去。
根据记忆得知,这里的牛奶也不算容易得到。
地窖比较好打扫。
入口位于后院的墙角,在下地窖之前需要把地窖门打开通通气。
她上辈子的家也有地窖,进入地窖时总要点火,爷爷一本正经地说这叫灯火实验。
爷爷的奶奶是末世前的物理老师,爷爷说总是骄傲地说:虽然末世了,但咱们家家学渊源,必须得比别人懂得些,说不准有天就用到了呢。
还真是,真是用到了。
爷爷没骗她!
不知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是谁谁谁的楚沁正为自己的“家学渊源”而自豪着。
顺着木梯进入地窖,楚沁大感意外。
地窖很小,比原主记忆中小多了。大约是因为原主是在小时候来这儿的关系,小孩嘛,看什么都是大的。
“不晓得有没六平呢,只能放两粮仓了。”楚沁自言自语分析,“明年争取装满两仓米。”
两粮仓的米足够她吃多久呢?
足够她放开肚皮吃三年的了。
从小生活在天灾阴影之下的楚沁每日所想所做的事只有——囤货!囤货!囤货!
不填满粮仓,她没安全感。
环绕粮仓一圈,她先把杂物整出去,整整上上下下爬二十趟才把杂物整完。
里头除大量垃圾外,还有各种木桶木盆,腌菜罐子,还有个破洞的铁锅。
楚沁仓鼠属性,觉得这些都有用。
木桶木盆和腌菜罐子都不必说,破洞的铁锅修补好后也能拿来烧水不是么。
“就是不知道补锅佬啥时候来。”楚沁略微思索,“年前肯定是要来一趟的。”
地窖清空,里头只剩粮仓,扫帚畚斗便可入场。
先把粮仓清扫干净,拿块干抹布仔细擦拭几遍。再用扫帚处理旮瘩角的蜘蛛网与灰尘,四面墙上也得打扫,最后清理地上灰尘。
两小时过去,快结束时,楚沁只觉得身上痒得过分。
她得赶紧去洗澡,即使等会儿还得上山,否则全身都得长满小疙瘩。
这时候洗澡是个麻烦的事,但总归没有她从前洗澡麻烦。
上辈子洗澡是怎么洗的?
夏天还好,去无人的水潭洗,就是得休息周围有无动物出没。
碰上猴子还好,衣服包着石头放在靠近岸边的水中,它拿不走。有些性格恶劣的猴子拿石头砸你,你躲水里就行。
冬季一月洗一回,必须得在阁楼洗。
因为有人会根据烟囱出烟的时间判断你是否要洗澡了,这时来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最是方便。
——楚沁就曾吃过亏。
不过没关系,第二年冬天时她就找个机会偷了那家。
这会儿楚沁拎一桶水去厨房烧,烧热后掺和着冷水,一桶变成两桶。
至于在哪儿洗,就在杂物房。没有澡盆,直接拿个葫芦瓢舀水洗。
“还是有点痒,暂时忍忍吧。”
洗完,楚沁皱皱眉,心想等会儿上山时得瞧瞧有没有草药。
自己上辈子有部分收入就是帮联邦在野外摘草药得到的。
联邦会发放草药图纸,其中有部分是未变异的草药,有部分是变异后的。
楚沁把未变异的草药和原主记忆中的草药仔细对比后发现两者是同种东西。
洗完澡,顺手把衣服洗了挂在院里晾,此时已经快四点。
背上背篓,楚沁出发。
直接从家后的后山小路进山,她步伐轻快一路往上爬。
绕过竹林,进入柯木林,抽出腰间挂着的柴刀,开始砍树。
她看不上竹子,因为不耐烧。
夏天用用还好,冬天不好用。
柯木就不错,耐烧,烧完成炭量不错,她得多砍点。
日落西山,许多山里劳作人都收拾东西准备下山归家,而楚沁还哼哧哼哧地砍着树。
仗着有背包,楚沁砍倒一棵就收一棵,也不需要砍成段,她得抓紧时间。
也不晓得收了多少柯木,等手酸得不行时她终于收手。
继续往前走,记忆里前方有水潭,那附近生长着不少草药。
沿路看到的石头也被她收到背包去了,进山前她特意把三个背包都给腾空。
太阳落山,余晖尚存。
楚沁快跑起来,如同灵活的猴子,在森林中穿梭。
“身体还是不行,这么点路我竟然累了!”到达水潭,楚沁喘着气摇摇头。
还得继续练。
水潭已经有点昏暗,楚沁左找右找都找不到想要的艾叶的防风。
几分钟后,她一拍额头。
“哎呀!”
忘了,上辈子四季紊乱,艾叶有可能三月份出现,也有可能在十月份出现。
但现在,艾叶只在春季才有。
她叹气,正想离开呢,眼睛定住,不禁仔细看着水潭边的痕迹。
【??作者有话说】
想烧火的话砍柯木比较好,一是它不粗,好砍,二是它相对来说还挺耐烧的,烧完直接就成炭了,从灶炉里铲出来就能用。
竹子容易点,但炒三道菜就能烧没影……
——
还是很喜欢土土的情节,上山没有收获我会很难受很难受,主打一个绝不空手而归~
——
下章后天(17号)
第5章 头回赶集
◎购买计划◎
这是动物留下的痕迹。
楚沁因有长期野外生存的经历,对山中各种痕迹格外敏感,因此一眼就能辨认出来这是山羊留下的痕迹。
当地确实有山羊,记忆中原主外公就曾抓捕到一只山羊,当时还邀请原主和父母去静水庄吃饭。
她蹲下认真辨认,思索道:“应该不止一只山羊,也不超过三只。”
水潭边泥土湿润,最近几日未下雨,痕迹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今天是抓不到了,天色已暗,她得抓紧时间下山回家。
楚沁心中不禁松口气,她打算有时间时再在这里下两个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勤快点儿不愁吃不上饭。
又是步履匆匆。
在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前楚沁离开山中,一路狂奔到家。
今日得早些睡,明天早起赶集呢。
回到家中,先是煮锅地瓜粥,填饱已经叫嚣得不行的肚子。
楚沁是很抠门的,地瓜粥只肯放小半把大米,但丝毫不影响她吃得香甜。
当地并未通电,此时只有乡政府才有电,几乎所有人家晚上全靠燃烧油灯提供光亮。
楚沁认为自己视力好,非得等着天色完全暗下后才肯点灯。
不过这儿的人大多都是如此,青油灯难得到,而煤油又可贵了呢。
在当地青油灯其实不单单燃青油,燃烧的还有桐油,桐油自然是由桐树果子压榨而成,青油则是乌桕籽榨成的。
想要榨取植物油都麻烦,掐指一数全乡只有一个榨油坊,产量还低的可怕,可见一户人家一年也分不到多少油。想要光明,不买煤油肯定不行。
“这时候煤油多少钱?”她自顾自问。
房间窗户未关紧,晚风透过窗户缝吹入房间中,把灯火吹得左右摇摆,楚沁在灯火中忽明忽暗。
“记忆里没有啊,明天去瞧瞧。”也不晓得是原主没接触过还是原主忘了,楚沁想到自己剩下的那点钱就略感发愁。
睡之前,她又将本子给掏出来。
“第一,买面粉。”
她在本子上写着。听人说最近的面粉都有点贵,说是中原正闹□□呢,连县里乡里都偶尔有逃荒的人来乞讨,他们这种山区也不可避免受了点影响。
“仁心婶子咋说的来着?麸糠面粉都九分一斤,那种白花花的上等面粉也不晓得多贵。”
楚沁感慨,摇摇头继续写。
仁心婶子是村支书的儿媳,也是高树村本地人,父母都是赤脚医生,家中还算殷实。她读过初中,识得好多字,村中能通读报纸的都不足两掌之数,而她就是其中之一。原主记忆中这位婶子人品好,常常会把最近的物价和大事写在村口黑板上,以供村民们阅览。
楚沁在村里接触最多的人除了叔婶一家外就是她了。
人是好人,刚穿来那会儿自己脑袋哗哗流血,是她给自己上的药呢。
还塞给自己颗糖!
“第二,买些地瓜干。”
是的,买地瓜干。本地家家户户都会储存一些地瓜干,因为从土里挖出来的新鲜地瓜无法保存太久,于是人们在地瓜糖化后就会挑几天天晴的日子做些地瓜干储存起来。
地瓜干平日可当零嘴,等粮食见底了,把地瓜干放到锅里煮煮,还能当主食。
“第三就是买些零零碎碎的日用品,剪刀,菜刀……”
家里没剪刀,菜刀也只有一把,还是有两缺口的,这几日家中做什么都用它。
楚沁其实想买把杀猪刀,菜刀是退而求其次。总之有两缺口的刀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独居还是得有趁手的武器。
夜晚八点。
皓月当空,繁星遍布,晴朗的夜晚预示着明日同样是个好天气。
写写停停,把这张纸给写满后楚沁终于满意停手。
她该睡了。
夜晚的高树村很安静,村民沉睡,村庄也沉睡,偶有几户人家低声私语也大多在讨论明日赶集的事。
“明天喊老肖赶车赶快些,尽量八点半到,这样说不准还能赶上包子店的最后一笼。”
当地有家包子店做的包子一绝,据说店主的爹是几十年前省城里赫赫有名的包子大王。
“哎,还是现在的生活好。想当初……哪里能想到咱们能吃到孟家老爷子做的包子呢。哎听说布铺要合并到供销合作社去啦,那梁家那伙人咋办?”
“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孟家梁家,仁心不是讲报纸上说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了?”
“说得也是。不过他们家产没了,虽说可惜得紧,但总归有公家名额给他们,拿着几十块的工资比咱们这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得好。”
“睡吧睡吧,早起呢。”
—
早睡早起是此时的乡村特色。
不等鸡打鸣提醒,楚沁就依靠生物钟自行醒来。
天还暗着,半点亮光都没有,启明星也看不见踪影。
又是一天,重复着点火烧水煮饭的工作,楚沁站在门槛边哈气,感受着夜间冷风——又降温了。
跟昨天相比恐怕降了两三度。
“也不晓得结霜没有,怕是结了。”楚沁搓搓手,决定还要买些青菜种子才行,就是不晓得这种天气能不能种活。
洗漱完吃饭,吃完整理个背包背着,再锁上家门,楚沁摸黑出发去村口。
此时村口已经有人等着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热闹起来。
楚沁来得算早,抢到靠驴车头的位置。
村里的车自然指驴车,这些驴可是村中的宝贝蛋子,平常公共磨坊磨些什么全靠它们。
人慢慢多了,村口喧闹得厉害,竟然在这较为寒冷的冬日里营造出热火朝天的氛围。
“二通他妈,你今天也去?”
“去!我家大妹过两天生了,不得去准备些东西。”
“你家大妹要生啦?那你别买红糖了,我娘家有呢,上个月才做的,新鲜!”姗姗来迟的楚婶儿声音大老远就传来,解释说,“凤丽她闺女儿大早上好端端烧起来,烧得胡话直说,刚刚我帮着找仁心她爹看病去了。”
“呦,烧得厉害?”有人问。
“可不吗,脸上都能煮鸡蛋了。”楚婶儿特别自然地坐在楚沁旁边,边上的人也自然地再往边上挤挤,给她挤出个空位来。
这是一种默契。
谁家先到先占的是全家的位,楚沁在村里人眼中和楚小叔楚婶儿依旧是一家人。
“喏,吃吧。”楚婶儿塞个鸡蛋给楚沁,直接塞她手上,又问,“吃饭没?”
楚沁本不想接的,可楚婶儿给得十分流畅,脑袋里原主的记忆浮出,她便接下,点点头:“吃了。”
“吃就行,路长得很。赶集时你可别走远,十二点千万要在路口等着了,驴车过时不候的。”楚婶儿嘱咐道。
楚沁再次点头,手里盘着鸡蛋不知想到什么,嘴角隐隐微翘。
嘿,她还是头回赶集呢!
【??作者有话说】
青油灯的青油是乌桕籽榨的,乌桕籽外层有层蜡,好像这个蜡才是真正的“蜡烛”。一般来说,那时候灯芯用的也是自然产物,灯心草的茎芯~
有的人也用桐油啦,等到六十年代后普遍就煤油灯了,五十年代煤油比较贵,六十年代才好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跟大庆油田有关系~
——
没记错的话1956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了……毕业多年的理科生,把历史知识忘得好像有点多……
——
第6章 接收信息
◎偷听小楚◎
这时候的道路可不好走。
驴车一路上摇摇晃晃,楚沁这才想明白为何要在座位上加层厚厚的稻草坐垫,若是不加几个小时坐下来屁股非得震淤青了不可。
随着时间流逝,天色也渐亮。
驴车前摆动着的两盏油灯可以熄灭了,朦胧的光已足够让赶车的人看清前方道路。
穿过蜿蜒曲折的山路时,楚沁一刻不停地接收周边信息。
从村口出发,先是经过一片连绵茶山,据说这座茶山存在的历史悠久,但名气不盛,味儿也算不上多好,便只能廉价卖。
最近几年村里已经不怎么管茶山了,把精力都放在农作物上。
甚至还想把茶树砍了,种些花生黄豆都很不错。
茶山过后便是山林,山上不知名的树木粗壮而高大,因着天气变冷的缘故,多数树叶已经枯黄,成为养育土壤的肥料。
山林深广,鲜少有人能去深处。
楚沁觉得自己身体再养养,等能恢复到十秒爬上树后倒是可以去试试。
“老黄家的小子前两日在溪头山里抓到两只野鸡,我当时可远远地瞧见了,那小子见我走近还把野鸡背篓一藏,躲开了!”
婶子们聊得渐入佳境。
“嘿,我就说他家昨儿怎么有肉味,那小子今早嘴里牙上还带着蛋黄呢,指定是野鸡蛋。”
“这话说的,黑不溜秋能看到什么蛋黄……你就是馋得紧。”楚婶儿嗔笑。
“秀莲你别不信,他黄家夫妻俩懒得耗子都不进他们家门,自黄家老太太死后就再没养过鸡鸭了,有点好的也是进了那对懒鬼的嘴,哪还有多余的鸡蛋给黄家小子吃。”
楚沁竖起耳朵听。
听着楚婶儿的话点点头,这时候可不是野鸡下蛋的季节。
她是晓得的,野鸡下蛋一般在春季开始下蛋。如果想上山捡鸡蛋最好是在5到6月份,她上辈子总是这时候去捡鸡蛋,如果运气不错,一个月下来甚至能捡七八百个蛋呢,这也是一比不菲的收入。
听到有位婶子说黄家,楚沁又忙不迭地悄悄点头。
嗯嗯,是的,可懒!
这家人,准确来说是这对夫妻确实懒得要命。在村里她家离黄家最近,为啥呢?
因为方面拆房子时,黄家这对夫妻不愿意走远路,就把房子建在过了河的桥头位置,导致只要风一吹,楚沁那宛如狗鼻子般灵敏的人鼻子时不时都能闻到垃圾味儿。
但也有好处。
这对夫妻懒,懒得干活,懒得出门,更懒得串门,甚至懒得打招呼。
好处显而易见了,楚沁不需要处理邻里关系,因为他们夫妻也懒得处理……
楚沁活两辈子就没遇过这种人!
她穿越半个月了,是啥时候最能体会到这片土地就是宝藏的?
就是见到如此懒惰成性的人都活得不错,且没瘦到哪里去时。
村里婶子们聚在一起,话题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楚沁一心二用,边接收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