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王老头从来不会因为王志,而厌恶刘氏。
要知道刘氏在王老头人生中最黑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义无反顾的嫁给王老头,刘氏给王老头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爱情、亲情。
王老头心里一直感恩刘氏。
男人有时因为感动而爱上女人。
“王志胡思乱想。你别跟着他胡思乱想。我这辈子就你一个女人。我要是再有别的女人……”王老头望着眼泪汪汪的老妻,老妻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他看着老妻哭,心里真是心疼,肃容发誓道:“我就不得好死,天打五雷劈!”
刘氏感动道:“大山哥,我信你。我自是信你。我跟你生活这么多年。我当然信你。”
王老头劝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王志已经二十几岁的人,已是四个孩子的爹。你不要再管他。”
刘氏长叹一声,问道:“王志他们要去外面租房子,你看?”
王老头以为刘氏不想让王志出去租房子,还让王志一家人住在新宅,心里暗想用什么借口阻止。
谁知,刘氏继续问道:“要不然分家?”
王老头以为耳朵听错了,特意问道:“分家?”
“是。现在要是不分家,以后怕有纷争。”刘氏性子心直口快,直接道:“王志铁了心要生儿子。我看就分家,把王志分出去,以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我想把盼弟、招弟、求弟带在身边养着,让王志每月给些银子,我这边存起来,以后做盼弟三姐妹的嫁妆。你看行吗?”
王老头一听,连忙道:“分家就分家,我同意分家。可是你为何还要养着盼弟三姐妹?你这样做,等于是替王志、张氏养着三个女儿,王志没有养孩子的负担,更是要多生孩子。”
“我们到底是盼弟三姐妹的爷爷、奶奶。”
“我们还有王月、王亮、王桔。我们要给他们三个备嫁妆、娶媳妇。王亮要读书。我要供王亮读书。我说老婆子,你怎么对王志还是不肯放手。你就放手让王志自己去过日子。”王老头见刘氏竟然沉默不语,心里一软,又道:“要是王志虐待盼弟三姐妹,我们再把盼弟三姐妹接过来。”
刘氏幽幽道:“盼弟三姐妹要是跟着我们,就好了。”
“以后我儿王浩、青青会有孙子孙女。”王老头忍不住道:“老婆子,你的心不能太偏向王志。”
他怕刘氏会改变主意,又说了几句,就去找王七说王家要分家的事。
这下可把正在给水牛添草吃的王七吓了一跳,“五哥,你家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子王亮没成亲,你家就急着分家?”
王老头抑制不了内心的激动,笑道:“分家吧。我看你家分家后,你和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过的都挺好。”
王七问道:“那怎么分家法?”
王老头故作神秘道:“你安排晚饭后开祠堂,把族人叫齐,我们家到时就在祠堂分家。”
王老头早就琢磨过分家的事,只是之前王浩不同意,他就没敢跟刘氏提过,现在刘氏直接同意了,他打算趁着王浩没回家前赶紧把这事分完,到时,分家已成事实,王浩不同意也无可奈何哦。
王老头从王七这边出来,就回到自家,给李青青、王亮、王桔通了气,至于王月,王老头怕跟王月说了后,王月不同意然后去劝刘氏。
其实王老头想多了,王月压根没什么心眼。
晚饭是奴仆做的,仍然有鱼有肉挺丰盛的。
刘氏却没什么胃口。她草草吃了几口,放下碗筷,看到坐在隔壁桌的三个孙女,想到分家后,不能天天见面,没有人天天亲热依赖的叫她“奶奶”,心里堵的很。
第269章 王家分家
李青青倒是挺佩服刘氏的果断。
大部分家长是疼惜爱护最弱的孩子。刘氏就是这样,在五个儿女里面,对王志付出的最多。
刘氏对王志、张氏的好,李青青一直看在眼里。
现在刘氏能想通,能主动提出分家,对王志放手,不再管王志,想必刘氏的心里很不好受。
同时,李青青好奇分家之后,王志、张氏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王志、张氏都是勤快人。王志可以在作坊批发包子到外面卖,还可以在作坊找活干。想必,生活不会差。
日薄西山。天气燥热。地面被白天的太阳晒的温热。王族的祠堂门前,王村的人已经从王七的嘴里得知今晚开祠堂的内容,均是十分惊诧。
“五叔家要分家了!”
“啊,你不是骗人吧,五叔家怎么会分家?”
“我看五哥早有分家的想法,五嫂一直按着五哥,不让五哥提出来。”
“五伯家里真分家?怎样分家法?”
“不知道村里的老宅分给谁住?”
“王亮还没娶媳妇,五叔就要把家分了。”
“我浩哥不在家,这事我浩哥能同意吗?”
“不知道老五、老五媳妇怎么想的,好端端的要分家?”
王老头、王志、王亮在众人的疑惑声中走进祠堂。
王老头两条粗眉毛动了动,明显是想要笑,却忍着笑。
王志表情有些木讷。
事情完全出乎王志的意料。
王志从小到大都是在刘氏、王老头的跟前生活,除了要生儿子这件事外,别的事他没有任何主见。
现在刘氏提出要分家,王老头欢喜的同意,然后老两口分别通知儿女。
今天是王志提出不想住新宅,也是他同意去县城租房子单独住。刘氏说王志这样做跟分家没什么区别。
哪怕王志心里非常不愿意分家,也说不出口。
分家的事就这么定了,就这么不到几个时辰上了祠堂。
这时,王志发现自己非常恐惧分家后,将会独自面对困难。
王亮脑海里是刚才王大脑袋打趣的话,“亮子,你们家分家后,五叔、五婶肯定马上就会给你定亲事娶媳妇。”
还有他回复王大脑袋的话,“我要读书,我可没心思定亲事娶媳妇!”
王亮在想,分家后,他还能顺利上县城的学堂读书吗?
父子三人只有王老头兴高采烈。
李大林站在祠堂门外,听着里面的动静。他旁边还有王桔、李欢、王盼弟。
王家。刘氏、张氏、李青青几个女人坐在大厅听着王桔、李欢、王盼弟陆续从祠堂回来传来的话。
王家分家很平静,不像别人家分家吵吵闹闹,甚至打起来。
王老头一人说了算。
当然,他说的就是刘氏的安排。家里的银子、田契都在刘氏手里,分家自是刘氏决定各分给三个儿子多少。
刘氏手里有良田二十五亩。本来只有十亩,前些天买了十五亩。
刘氏手里还有二百三十两银子。
她把良田、银子分成五份。她跟王老头算两份,三个儿子每人一份。
家里的这座宅子。现在属于她和王老头,等两人百年之后归王浩、李青青。
半个时辰后,王老头父子三人回来了。
王老头本来想哈哈大笑,可是见刘氏红着眼睛,竟是又哭了,王老头哪里还笑得出来,连忙过来安慰刘氏,“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婆子,你别想太多。他们都会过的很好。”
王志的恐惧心情在祠堂听到分到的田产、银子时,少了一些。
他没想到能分到5亩良田、46两银子这么多!
简直太多了。
他以为最多3亩地、5两银子。
现在这么多的良田、银子,给他壮了胆。
王亮进来就朝李青青感激道:“谢谢三嫂。”
刘氏高声道:“是。你是该谢青青。还有你,王志。你们兄弟都应该好好感激青青。去年这个时候,我和你爹只有十亩地、不到一两的碎银子。现在我和你爹能拿出这么的地、银子分家,都是青青给的。”
这几个月李青青陆续给了刘氏三百多两银子。
已经成年成家的王志没有给过刘氏一个铜钱,分家了,刘氏还要给王志银子。
未成年的王亮也是如此。
刘氏要把话说在明处,一定要让王志、王亮领下李青青这个大大的恩情。
日后,李青青要是赚了很多的银子,刘氏希望王志、王亮看着不要眼红,更希望王志、王亮想想今日的恩情。
张氏已经被分到的地、银子数目之大惊喜坏了,听到刘氏的话,赶紧起身上前朝李青青感激道:“弟妹,我和你大哥多谢你。”
李青青谦虚的笑道:“我把银子给了爹娘。这银子就由爹娘做主。”
刘氏又道:“王志、张氏,你们给你爹磕头!今日分家,我说给你们这么多的地、银子,你们爹一个不字都没有说。”
王老头没想到老伴会这么说。不过心里挺高兴。
刘氏等着王志、张氏跪下给王老头磕头时,道:“王志,你爹不是王志的生父,但是辛苦把你养大,给你娶媳妇,帮着你养四个女儿,现在分家又对你和你的两个弟弟一视同仁。我还是那句话,你爹比你生父强十倍。你能做你爹的儿子,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
王志心里十分感激王老头,头磕地,砰砰响,连声道:“是。”
刘氏正色道:“便是分了家,你仍是你爹的长子。你要好好孝顺你爹。你记住没有!”
王志答道:“记住了。”
王老头心情复杂,扶起王志,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好好的跟你媳妇过日子。不对你媳妇有二心。你得跟我学。”
张氏感激的望向王老头,道:“谢谢爹。”
张氏不作不说闲话,也勤快。
要不是张氏前面嫁了两回,当年的王志条件那么差,还娶不到张氏呢。
王老头对张氏这个儿媳妇比较满意。
刘氏走至,把王志、王亮的手放在一起,道:“你们是好兄弟,分了家也是。今天王浩不在家,他要是在家,他肯定会同意我说的话。”
第270章 又来亲戚
王亮小小年纪,听到这里,竟是伤感的红了眼,感慨道:“是。娘说的对。我们三兄弟永远是好兄弟。”
王志感动的无声落泪。他在心里暗暗道:我们三兄弟是好兄弟。永远的好兄弟!
邓氏有些动容的热泪盈眶,忍不住跟李大林道:“人家三兄弟感情真好。你们三兄弟,就你和二林感情好。三林那么自私自利,不是个好的。”
李大林轻叹一声。
他在王家呆了这些天,已经看出来了,王老头夫妻公正,对几个儿女,基本上做到一碗水端平。
不像李家,李老头夫妻非常的重男轻女,对三个儿子也没有一视同仁。
导致身为女儿的李青青对李老头夫妻怨气很大,嫁到婆家后,全力帮扶婆家,却对李老头夫妻不管不问。
他、李二林对李老头夫妻、李三林有怨气。他身为长子,为了养活妻子儿女,被迫离家。
……
夜深人静。昏黄的油灯下,李青青手持毛笔,一笔一划的在宣纸上写字。
她在给二百多里外苗家群山军队的王浩写信。
她兴致勃勃的告诉王浩,家里在县城有了地,盖了大宅子、作坊,买了奴仆,马上要搬家,下次王浩从军营回来,不用多走十五里路到王村,而是直接回到和县的新家。
军人一年四季都在军营,加上交通特别不方便,信息闭塞,家人搬家了都不知道。
李青青没有给王浩说王家分家,没有说剁椒方子被王求到处卖,没有说张小虎、张大虎陷害她未遂的事……
她怕王浩担心家里。
家书报喜不报忧。她写好了信,看了两遍,放下信后,环视卧房,这个地方住了几个月,马上就要离开,有些留恋。
她是个念旧的人。
打开柜子,取出成亲那天王浩送她的小木箱,里面放满了碎银子,最上面是王浩几个月前半夜三更潜入家中送她的金耳环。
这个小木箱。她会带到新家去。
次日,马向南派小二给李青青送来和县官员、富人、举人、秀才的名单,小二指着名单上面的人,一个个的介绍这些人的情况,由李青青决定请哪一位。
王家搬家,需报知和县的父母官县令大人。
必须要给县令大人送请帖。
还有县衙门的师爷、县丞、捕头等,本县的几位军官府上要送请帖。
再就是几位告老还乡德高望众的官员、几位举人、秀才等。
当天,王亮写好了二十几个请帖,由小二带路,去这二十几家送请帖。
这些人来不来另说,王家得把礼数做到。
黄昏,李二林一家六口坐着骡车来了。明氏可算看到了被李二林赞不绝口的王家砖屋。
明氏在小流村住了几个月,没有做农活,不用风吹日晒,嘴里吃的,身上穿的,都比在小泉村时好上许多,所以容貌比以前看着顺眼些。
她和李二林的四个儿女,李彩、李雷、李元、李珍也是收拾的干净利索,比在小泉村时看着好太多。
不过,明氏、李彩姐弟比起在王家生活几个月的邓氏、李欢姐弟又差了些。
特别是两家的孩子,因为李欢姐弟识字,李欢学了医术,看着气质明显比李彩姐弟好。
邓氏很是欢喜的大声叫道:“弟妹!哈哈,你们也来了。太好了。以后我们都在县城外面租房子住,可比在小泉村那种偏僻山沟好多了。”
明氏收起震惊的目光,先是给邓氏打了招呼,然后见过王家人,当明氏看到李青青时,直接傻眼了。
这是脸色蜡黄、瘦弱的小姑子李青青?
天啊,眼前的美貌少妇,明明是大户人家的夫人!
明氏不禁心生自卑,赶紧垂下眼帘。
李彩的性子是活泼胆大,可是看到王家条件这么好,王家三姐妹穿新衣戴银饰,再看到仙女般的李青青,拘谨的连话都不敢说了。
倒是李青青微笑的叫明氏“嫂子”,叫李彩姐弟的名字,还摸了摸已经被刘氏抱在怀里的李珍的头发。
刘氏正在逗弄李珍,问道:“你有没有一岁?”
李珍说话像嘴里蹦豆子,答道:“两。两。岁。”
“妹妹,我把东西都搬过来。”李二林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过来了。包括二百多斤面粉。
他搬家的时候,小流村的村民纷纷过来打听,得知他不做包子买卖,都特别惊诧,有那心善的还劝他不要好高骛远,要把包子买卖做下去。
李大林与王家奴仆帮李二林从骡车上面卸面粉,道:“你动作可真够快的。”
李二林笑道:“那是。我跟明氏说,走,不在水流村住了,去和县给妹妹的作坊当管事。明氏就说了一个字好。哈哈。明氏都不问我为什么?”
李大林道:“弟妹对你那是没得说。”
“大嫂对你也是如此。哈哈。我看大嫂现在都不跟你发脾气吵架。”
李大林忍不住嘴角上翘。
李二林特意掐的时间来的,正好赶上吃王家吃晚饭。
明氏见王家摆了三桌,连奴仆吃的都是精米饭、肉菜,不禁心里惊叹。暗道:王家可真是家大业大。
等她吃过饭,被邓氏带着在王家转转,发现王家连茅厕都是砖屋,忍不住道:“这么好的房子都不住啦?”
“这房子是好,可是等你看到和县的新宅,你就知道比这房子好许多。”邓氏环视四周后,小声道:“二林有没有让人给家里带口信?”
刚才在大厅,邓氏一直忍住没问。
明氏答道:“有。二林托租给我们房子的村民给红红姐带口信,说你们家、我们家、青青妹都搬到和县县城外住。”
邓氏哦了一声,有些欢喜的小声道:“二林没让人给小泉村带信,那就好。”
明氏不以为然的道:“红红姐知道后,肯定会告诉爹娘。”
邓氏翻了个白眼,道:“我就是不想让爹娘知道。万一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