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

第147章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第147章

小说: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车夫叫道:“要是去镇里,大人两个铜钱,小孩子两人收一个铜钱!”
  “你们要是去的再远些,可不是这个价。”
  “这鸟挺漂亮,哈哈,鸟就不收钱了,你们别让鸟在我车上拉粪。”
  李大林大声道:“我们去和县,今日就得到!”
  赶骡车的中年汉子打量李家人,有老有小,穿戴有的好有的差,再看看李家人身后的小道,这条小道是通往小泉村,那个村子可是穷的不得了,道:“和县很远。这得算包车。价钱高!”
  李大林都当了几个月的包子作坊管事,这点包车钱真不算什么,道:“你开个价。”
  中年汉子有些激动的道:“七十个铜钱。老弟,不是我多要你钱,和县太远,来回一百多里路,我晚上还得赶路回来,这一累明天半天就得歇息不拉人!”
  两个赶驴车的也跟着帮腔。
  李大林跟三人搞了搞价,最后每辆车六十五个铜钱,三辆共一百九十五个铜钱。
  三个赶车人脑袋凑在一起,道:“我还没去过和县?”
  “我去过,你跟着我的车走就行。”
  中年汉子问道:“老弟,你们这是走亲戚还是搬家?”
  李大林答道:“搬家。”而后把有些恍惚的康氏、惊呆的李三林、有点畏手畏脚的李大头,及他们的行李、包裹都送进骡车。
  这回康氏把小泉村的所有衣服、棉被都带上了,东西很多。
  骡车比驴车大,能装行李、包裹。
  李大林、李二林两家各坐一辆驴车。
  邓氏在车里小声跟李大林道:“要是我们穿孝衣坐车,价钱更高吧?”
  李大林点头。
  邓氏见又能省下钱,笑道:“还是二林聪明懂得多。”
  途中,李二林出了八十几个铜钱,在镇上的一家小酒馆请所有人吃了顿简单的饭菜,菜是辣椒炒鸡蛋、萝卜丝炒肉、鲤鱼烧豆腐、炒青菜,主食是精米饭。
  因是镇里的小酒馆,所以价钱比较便宜。
  就这般已经把康氏震惊的半天嘴巴都合不拢。她再看两个儿媳,均是一脸淡定,看样子不是第一下在酒馆吃饭。
  康氏一边吃一边道:“太贵。这一顿饭就够我们在村里过半年。”
  明氏劝道:“娘,你就听大哥、二林安排。”
  邓氏直接道:“娘,又没花你的钱。你直管吃就是。”
  康氏不再吭声。
  李老头去世后,康氏发现李三林压根靠不住,决定离开小泉村,跟李大林一家人过,让李大林给她养老。
  康氏跟两个儿媳妇说话就没以前那么硬气、强势,特别是跟邓氏说话软和多了。
  邓氏吃完饭,还特意跟康氏道:“娘,等你去五妹家,可不能张口闭口说贵呀什么的,别让王家的奴仆看我们李家笑话。”
  明氏也跟着道:“到时娘穿上新衣裙。”
  这些天康氏总听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说李青青家如何富贵,心里自是好奇富贵到什么样?
  不过,康氏始终觉得李青青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再富贵那也是别人家。
  李家人在小酒馆吃饱喝足。
  那三个车夫则是买了各花了两个铜钱买了一个糯米饭团垫肚子。
  康氏见三个车夫跟李大林、李三林说话时均是陪着笑脸,不由得有些自豪。
  如今小泉村除了田志高这个读书人,就属李大林、李二林在外面最有面子。
  康氏目光落在李三林身上,见李三林表情局促,紧紧跟着李二林,还不如李欢、李彩、李风这几个孩子落落大方,不由得心情复杂。
  李三林是康氏最小的儿子,康氏一直想好好培养李三林,甚至曾经想学林氏对田志高那样送李三林去镇里读书。
  只是李家太穷,人口众多,连饭都吃不饱,不可能有钱让李三林读书。
  三个赶车人高喊,“驾!”催促骡子、驴子往前走。
  康氏坐在骡车最里面。
  同车的李大头吃饱了就闭眼睡觉,李大头的鹦鹉缩在李大头的右肩上也闭着眼睛。
  李三林则是拆开车窗,已经看了两个时辰,仍是好奇外面的世界。
  康氏望着李三林清秀稚气未脱的脸,轻声问道:“三林,你想不想读书?”


第372章 安顿下来
  李三林微笑道:“我三哥给我说,等我到了红石村,让我只要没事就去林先生开的学堂读书。”
  康氏惊喜道:“三林真给你说了?”
  李三林道:“真说了。三哥说他和大哥都识字、会算账,就连三嫂、大嫂也识字。三哥要我也学。”
  康氏见李三林神采奕奕,跟前几天截然不同,看来已经从失去柳花母女的悲痛中走出来,道:“这可是好事。”
  李三林有些激动道:“三哥说红石村挨着官道,离和县不到三里路,特别方便。对了,红石村是和县到湘城的必经之地。”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天都要黑了,康氏、李三林的屁股都要颠簸烂了,骡车终于停下来。
  车外传来一个有些熟悉的男子声音,“我家老太爷、老夫人算着日子,亲家老夫人、老爷、夫人不是今日便是明日回来,便让小人在此守着。”
  李大林道:“替我们家谢谢老太爷、老夫人。”
  李二林高声道:“大哥,你带着娘回红石村。我去跟王叔、刘婶、妹妹说一声。”
  李三林通过车窗看了经过,扭头对康氏激动的道:“娘,是王家的张管家。张管家一直在官道路边等着迎我们呢。”
  康氏在小泉村就见过张宝,张宝的派头比今天小酒馆的掌柜还牛!
  这样的人竟然只是王家,也就是李青青家的管家。
  车外,李大林带众人去红石村,李二林则去王家报平安。
  王老头、刘氏得知康氏来了,立即派奴仆拿着吃食、果子什么的送去。
  李二林见过李青青后,简明扼要说了把小泉村的地租出去的事,还提了一句,以后李三林跟着他,康氏跟着李大林,最后说了李大头跟着来了,也暂时住在他家。
  李青青压根不提康氏,还道:“我不见三林。别让三林进我家门!”
  李二林早就知道李青青不喜康氏,更是厌恶李三林,只是这回李青青直接表达出来,寻思李青青怀孕情绪波动大,便顺着李青青的话道:“你怕见三林生气,那不见就不见。你两个嫂子见他也烦。我也是恼怒他蠢死了。”
  李青青似笑非笑的问道:“那你还管他?”
  李二林无奈道:“我不管他,就得大哥管,我怕大嫂因为他跟大哥打架。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嫂跟大哥打架,那真是会出人命。”
  李青青忍不住笑道:“大嫂就是嘴巴上厉害,现在大嫂才不舍得跟大哥打架呢。”
  李二林见李青青竟然笑了,她是孕妇只要不生气能笑那就好,也跟着笑道:“家和万事兴,我这也是为了家里和睦。”
  李青青见李二林这么有担当,也是心疼李二林,道:“你打算怎么安置李三林?”
  李二林本来是打算让李三林到作坊打杂工干苦力活,就是搬面粉、挑水什么的,无法知道发面、拌包子馅、包包子重要手艺,现在李青青不让李三林进王家的门,那他就不会带李三林进作坊。
  李二林想了想,道:“不会让他闲着就是。”而后又对李青青嘘寒问暖,问道:“我的小外甥、小外甥女是不是又长大了些?”
  李青青就摸着肚子,道:“这才几天,长大不了多少。”
  李二林只是吃了个果子,就要去作坊瞧瞧,这么多天没在作坊,今晚回来不去瞧瞧心里很不踏实。
  李青青道:“你们回来,知道谁最高兴吗?”
  “谁?”
  “月姐。她每天管着那么多的杂事,还要查账本,头都大了几圈。她说她瘦了。”
  李二林笑道:“难为她了。”
  李青青见李二林状态不错,也放下心来。现在哥哥姐姐当中李二林跟她关系最亲近。
  李二林去作坊转了一圈,听了作坊奴仆的禀报,接了王月交的账本,这才离开去红石村。
  李大林他们已经到红石村好一会儿。
  王家送来的包子、卤肉、卤鸡蛋都是热呼的,直接当成晚饭,还送了五十斤猪肉、一筐鸡蛋、两筐果子什么的。
  邓氏、明氏都不用做饭。晚饭就在李大林家吃。
  李二林到了李大林家后,跟全家人道:“明日一大早,我和大哥先去作坊做买卖。我和大哥拿着那么高的工钱,这都好些天没去作坊了,明天必须得去作坊。等明天上午,大嫂、我媳妇带娘、大头哥去王家见妹妹。”
  李大林惦记作坊的买卖呢,连忙道:“行。”还道:“我今晚就去作坊。”
  “不用。我去过了。”李二林见李大林一脸执拗,只能抬出李青青,道:“妹妹说我们这几天太累,不让我们今晚再熬夜。”
  孝子自是不好当的。
  李大林身体没有李二林好,这几天一直默默坚持。
  康氏坐在宽敞点了油灯的大厅里,吃着香喷喷的肉包子、卤肉、卤鸡蛋,内心很满足,就是上岁数了,加上身体底子不好,坐一天的骡车困顿的很,听到李大林、李二林的安排便直接点头。
  因为李青青未成亲前在李家还是姑娘的时候说过无数回,什么“打死也不回小泉村,”“你们把我卖了五两银子,不给我一点嫁妆,以后休想让我孝敬你们对你们好!”这样的话。
  所以康氏没期待过李青青会亲自到红石村看望她。
  李大头自是喜的跟什么一样,还问道:“我能带鹦鹉去看青青妹妹吗?”
  李二林来之前特意问过李青青了,答道:“能。”
  李大头跟又要困觉的鹦鹉道:“宝,明天你去青青妹妹家可不能乱说话。”
  被李大头叫“宝”的漂亮鹦鹉没有叫唤。
  邓氏道:“妹妹婆家真好,我们家都有孝,还能去妹妹婆家。”
  明氏特意跟康氏道:“王家人对妹妹极好。”
  这时,李二林望向李三林道:“三林,你身上孝多,你就别去王家。”
  李三林表情无比失望,啊一声,然后眼巴巴的望向康氏。
  闻言,康氏面色复杂望着李三林,心道:三林真是被我和他爹养的太傻了。青青出嫁前,指着他鼻子骂的那么难听。青青最讨厌他。青青嫁了人后,还是这么讨厌他。唉,但愿是我想多了。


第373章 得民心的文章
  还没等李二林开口解释,邓氏就没好气道:“三林,你这人真不懂事。王家是当官的高高在上的大户人家,和县的县令宋大人去了还得低半头呢。
  王家这么富贵的人家,湘王府的大官、朝中的三品大官都常来,我们都在守孝,王家能让我们去就已经不错了。
  你还没了媳妇、女儿,身上孝太重,你去了别冲撞了大官!”
  李三林一听湘王府、三品大官,这都是以前在戏文里才能听到很大的人物,顿时目光怯懦。
  明氏也道:“妹妹家里老来女贵客,便是我们去了都得讲规矩。”
  李二林嘱咐道:“你在家看家,家里值钱的东西多。你不许乱跑。”
  李三林便点头应下,没有多想。
  康氏又觉得邓氏、明氏说的有道理,可能真的是她想多了。
  饭后,邓氏就给康氏找出她给康氏做的新衣,好在用的是银灰色的布料,不是什么大红大绿色,什么日子都穿得。
  这件新衣是按照一年前康氏的身材做的,如今康氏瘦了十斤,新衣大了,正好罩在孝衣的外面。
  大唐国的风俗守孝,越是富贵人家,越是遵守的严格。
  比如官员的家里,要是长辈去世,晚辈要披麻戴孝守七七四十九天,要三年吃素,不可以行房事,不能进青楼,不能上朝当官。官员要上奏折免职在家,守孝完后才能继续当官。
  还有参加科考的读书人,要是长辈去世,也得在家守孝,不能参加科考。
  ……
  反倒是穷人家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湘城是湘王赵安的封地,官府对老百姓守孝制度管的比别的地方松的多。
  十几年前,湘王府的第一幕僚吴应海写过一篇题目是《孝道》的文章,内容的意思是:长辈生前,晚辈多孝顺,长辈逝后,晚辈守孝可量力而行。
  文章里面针对守孝要量力而行,举了一些实例。
  比如做买卖的人守孝时不能出门做买卖,赚不到钱,无法养家糊口。
  卖猪肉的屠夫、卖鱼的渔民、卖酒的酒贩等,这些人守孝期间天天跟肉、鱼、酒打交道,卖剩下的肉、鱼、酒,不吃就会变质腐烂,形成浪费。
  小孩子守孝期不让吃肉,还要穿对肌肤很不适的麻衣,导致容易生病。
  守大孝是三年,不可以行房事,就不能生育,繁衍不了后代,使得家族人丁稀疏。
  办丧事用尽家里的钱财,甚至借了一屁股债,子孙以后的日子没法过。
  当时,这篇文章受到来自国都的大家族及几位大儒抨击、唾骂,但是受到湘城方圆百里的百姓大力支持,甚至有几个县的屠夫、买卖人、渔民、村民等写了万人书声援吴应海。
  湘王赵安将此文下发至各县、镇。赵安封地的老百姓从那时起就开始“守孝量力而行”。
  每年各县的县志人口数字证明,十几年来,湘王赵安封地的新生婴儿人数递增。
  老百姓说这是吴应海的《孝道》的效果。
  李家如果按照大唐国别的地方的守孝风俗,李大林三兄弟就得在小泉村给李老头守三年的坟,不能出村,不能吃肉,天天穿孝衣……
  李家没有一个读书人,也没有一个当官的人,没那么讲究,根据实际情况安葬李老头,而后全家离开小泉村过正常生活。
  当晚,李三林、李大头去李二林家住了。
  康氏自是留在长子李大林的家中。
  邓氏刀子嘴豆腐心,以前老是被康氏的不公平气的不行,要么跟李大林干仗,要么不停的抱怨康氏,现在要给康氏养老了,也没报复康氏。
  邓氏单独收拾出一间房给康氏住,还跟康氏道:“娘,你要是一个人住着怕,我就让李欢来陪你。”
  康氏的确担心邓氏对她不好,见邓氏这么安排,真是出乎意料。
  邓氏又道:“李欢这死丫头学了医术,厉害的不得了,病人胳膊、腿破了很大的口子,深的能看见白森森的骨头,鲜血淋淋,她都敢拿针去缝,那可是人肉人皮。”
  康氏惊恐的嘴巴大张。
  “咦,娘,你脸色怎么不太好,是不是累了,你快准备睡吧。”邓氏朝门外嚷道:“李欢,赶紧给你奶奶烧热水烫脚。”
  ……
  次日一早,康氏、邓氏等人还睡着,刘氏就带着奴仆坐着马车过来送早饭。
  刘氏的大嗓门在院子里响起,“邓氏,我是青青婆婆。你在家吗?”
  邓氏平时已经起来,只是这些天忙着办丧事,昨天又坐了一天的驴车太累,今天就没起来,听到刘氏的声音,十分惊喜,立即爬起来,大声道:“婶,太劳烦你了,你竟然亲自过来。”
  刘氏笑道:“我来看看亲家。”
  康氏从未见过刘氏,只是听儿女们说刘氏是个快性人,听邓氏跟外面的老妇人对话,知道刘氏来了,这可是六品军官的亲娘,竟然主动过来看她。
  邓氏拍门叫道:“娘,我刘婶过来看你。”
  康氏开了门,见邓氏穿戴整齐,满脸喜气,便低声问道:“我就这么去见她?”
  邓氏拍拍脑门,赶紧去把新衣裙拿过来,这本来是要在康氏去王家之前让康氏换上的,现在刘氏过来了,那就直接穿上。
  于是,刘氏见到的梳着短髻、穿着新衣裙的康氏。
  哪怕康氏穿着新衣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