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

第18章

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第18章

小说: 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耀在体校差点被劝退,刘贾还宠着他这个儿子,以往宋翠菊当然心疼儿子,毕竟儿子是她的脸面和依仗,但现在成绩摆在面上,儿子从长脸变成了丢脸,气的宋翠菊生生病了三个月。
  更何况刘贾的母亲在家里,也没少因为这件事给她脸色看,总是念叨,说她弄丢了自己儿子的工作,现在连孙子也带不好。
  这脸色看的,气的宋翠菊干脆连自己也辞了职,专门去区城,两夫妻一起陪着刘耀训练,刘耀从没见过母亲这个仗势,被打了几次之后终于老实起来。
  虽然这一年下来,刘耀的水平比起进省队还差得远,但在区城这些小地方拿个比赛的第一名第二名还是可以的。
  常晴在省队没了成绩,宋翠菊还专门托在省城工作的亲戚打听过,说省队有传言,常晴水平垫底,再有几个月,就要被退回地方。
  她儿子没进省队,是丢脸,但常晴进了省队,又被人踢回来,那更丢脸!
  宋翠菊那嘴巴,她自己也没打算关上,于是很快——常晴在省队成绩垫底,再有不久就会被踢出省队的消息,在落镇传的沸沸扬扬。
  上面的领导也再没踏足过常家,似乎更是坐实了这种说法。
  人走茶凉,就有人开始说闲话,觉得常晓雷一个残疾,拿着国家的工资在工厂坐办公室,是不是对其他人员不太公平。
  常晴回来,常晓雷做了一桌子菜,这些菜以往都是两个人吃不着的,但常晴难得回来一次,常晓雷特意做的,虽然没多少肉,但对于他们来说,算是很丰富的一顿。
  舅舅老了一岁,头发有些发白,见到常晴,还是很高兴,给她夹了很多菜,“不是说在省队,伙食都是国家安排的吗?怎么还瘦了?”
  常晴笑他,“训练强度大啊,瘦了,反而说明我平时训练没有偷懒。”
  “我倒希望你能偷偷懒!”
  常晓雷说,“你这个性格,从小就要强,别到时候把自己累垮了,我这儿存了一些钱,如果——”
  常晴摇头,“每天都在训练基地,根本没法出门,我用不了钱,你给我这么多钱,路上被人偷了怎么办?”
  常晓雷只能留下这些钱,他没问常晴成绩,只是问她,在那里饭能不能吃饱,有没有人欺负她,累不累,要不然在家里多待一些日子。
  知道常晴只呆三天,常晓雷有些惊讶,但最后还是给她带了一些新衣服,让她路上注意安全,三天过了,常家门口冷冷清清,常晓雷拄着拐杖,送她到车站,“小晴。”
  常晴回头,问他怎么了。
  常晓雷朝她招了招手,让常晴过来,然后轻轻抱了抱她,最后才放开人,“想家了就回来,舅舅在家等着你,饭做的可能没省城的好吃,但一定是热的。”
  常晴笑了一声,朝他挥手再见,“嗯!”
  她还会回来的,但下次回来,绝不是现在这样!
  **
  省队放假,基地里只有她和俞近识两个人留了下来,食堂当然不会单独为她开火,俞近识就借了食堂的钥匙,每天开小灶,就两个人吃。
  买菜的钱,开灶的花费,自然就是他自己出。
  昔日的天才冠军,现在为她专门做饭买菜,常晴看着俞近识偶尔买菜回来的背影,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恍惚,后来就习惯了。
  俞近识做饭一开始还真不怎么样,但毕竟这饭他自己也要吃,多做几次,厨艺大有提升。一开始饭还夹生呢,后面就香的不得了。
  而常晴也每天都完成了他安排的训练任务,尽管这些任务比去年强上一两倍!
  之前她每天练上万个发球,现在她每天练习的发球数要翻上三倍。
  体能训练没变,还是以前的数,到了晚上十点过十一点,常晴还在球馆练球,俞近识逼着她要在十点回去睡觉。
  7月的每一天,天不亮就起来,深夜才回宿舍,宿舍里就她一个人,也只有在训练馆的时候,能看到俞近识。
  俞近识的出勤率反而比平时高上不少,也不请假了,就在训练基地陪着她,用各种球,各种打法练她。
  一个月的假期转瞬即逝,陆续有人返回训练基地,训练馆里又热闹起来。
  八月到了月中,天热的不行。
  新的通知下来,这一次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将在九月拉开帷幕。
  巧合的是,这次的举办地点还是在万城,也是因为万城的体育设施好。
  八月,从集训结束,到接到通知,也就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别说常晴是练的左手,就算她是接着之前练了一年的右手练,也不一定能拿到前八的名次。
  之前俞近识说过,要给常晴顶住至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都还没过半。能不能顶住两说,但四个月想要出成绩,任谁来看,都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参赛员年龄有限制,只能在14岁到18岁之间,去年的常晴只有十三岁,未达到最低参加年龄的要求,而刚过去的七月,常晴过了自己的十四岁生日。
  她年龄固然是达标了,但成绩却是队内排行倒数第一。
  张力也知道,这几个月来,俞近识在训练常晴,为了保证她的训练时间,没有给她安排任何的比赛,去了也是炮灰,队内比赛也不打,直接就认成绩倒数。
  这一次的全国赛,他们省队只能出男女分别三人,全国赛不仅有单打,还有双打项目,这三个人除了要参加单打比赛,还要担起双打的担子。
  所以,从拿到名额开始,张力就开始琢磨,这次怎么样安排这个参赛资格。
  何虹是目前的女队第一,毫无疑问能拿到一个参赛资格,俞近识手底下,有着一个也就差不多了。程路那人肯定会给自己争取一个,说不定还想拿两个,毕竟有一个双打的项目,他们之前也很少训练双打。如果能由一个教练员下面的人去打双打,配合起来也更默契一些。
  他手底下那几个徒弟,让俞近识看了之后,重新调整过训练计划,又在何虹的手下练过这么几个月,水平有了不少增长,但比起程思思,确实是有一些差距。
  程思思是程路的亲戚,从小就接受专业的乒乓球训练,虽然程路这个人张力不太喜欢,但不能否认,他带进来的四个人当中,程思思和刘敏,也就是何虹曾经的两个室友,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上面的人要退休,按年龄和资历,下一个工作有变动的就是张力自己,培养出国家队苗子的,无非就是他和俞近识,俞近识就算是手里还有一个何虹,但就这态度,等何虹培养出来,他离离开省队也没几天。
  原本这工作调动是稳的,但谁知道又来一个程路,如果真让他带进来的人,半年训练之后就拿了全国赛前八的名次,还是两个,那上面人退休后空出来的位子,恐怕就是程路的了。
  张力想到这儿,就是头疼。
  他找俞近识,想着常晴的右手也挺厉害,如果能说服她去参加比赛,就算这四个月常晴右手生疏了,那也比程路手底下的人强。
  张力宁愿拿到两个参赛资格的是俞近识,也不愿意是程路。
  俞近识手底下带出的成绩再好,也早就因为常晴的事得罪了不少人,还天天请假,别说往上调动工作,不被开除就不错了。
  “全国赛?”
  俞近识说,“我知道了,会尽快准备好提交报名表的。”
  张力问他,“这次……常晴也不打算参加吗?她进省队算起来,大概有一年了吧?这四个月来,队里队外说闲话的人可不少啊……”
  俞近识打断他,“不,这次她参加。”
  “参加?”
  张力原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这么容易, “那可太好了,说实话,我一直挺看好这个孩子的,这么几个月不出去打比赛,错过了不少机会,也挺可惜,既然你决定好了,那我就不打扰了!”
  张力是高高兴兴走的,他猜测,俞近识应该也是顶不下去了,必须得放常晴出来做点成绩。
  就是不知道四个月没有用右手,常晴的右拍是不是还那么厉害,只要拿个全国赛前八,俞近识就能再多撑一段日子留她继续在省队。
  省队三个参赛名额,想要的人不在少数。
  常晴年龄又小,全国赛年龄上限十八岁,真要是遇上了十七十八岁的,那和十四五岁的根本不在一个段位,无论是技术、体力还是经验,都是全方面的碾压,所以,全国赛*才放宽条件,只要拿到前八名,就有奖励。
  前二到四名,可以参加国家队的选拔赛。
  至于男女子单打冠军,不用参加选拔赛,也不用继续考核,直接就可以入选国家二队!
  这就是为什么集训只有六个名额的原因,除去其他省份的名额,首都的名额,还有全国赛的名额,再加上往年的人选,国家二队的人数已经不少了。
  能进入国家队的,都是从底层厮杀上来的乒乓天才。
  上回集训省队一次性入选了两个,已经是建队以来的纪录了,平时几年能出得了一个国家队?
  这么好的比赛,可不是他们这个偏远省份自己举办的省赛能够比的!
  之前的集训,不过是九个省份的范围,年龄最大的也只是十六岁,京市队的也没参加。
  全国赛的含金量不一样,参赛范围包含全国几十个省市,各个单位,甚至国家队的人也有参赛。
  从集训中拿到晋升名额,算是年龄小的一批苗子的选拔,但要想在全国赛中杀进前四,拿到国家队大门的敲门砖,难度比集训翻了好几倍!
  程路放出话去,要拿到全国赛前八的名次,自然想方设法地要多送自己的人去参加比赛,张力手底下报了两个人,俞近识报了两个,程路一口气报了四个。
  原本按照队内成绩来选,俞近识带的何虹是稳进的,在往下,就是程路带的程思思和刘敏,就这三人就占满了名额。
  她们年龄上也差不多。
  何虹十六岁,就算是遇到十七八岁的对手,也有一搏的机会,更何况她是削球手,打球讲究的是巧、柔,是四两拨千斤,年龄和力量对她的压制并不致命。
  程思思和刘敏虽然是十五岁,但程思思年龄大一些,这个月过后,也就满十六了。
  她们两在十四到十八这个年龄段里,不算是太年幼,也不老,有潜力,更容易被国家队注意到。
  张力看见队内成绩,第一个就不赞同按照往期的排名来安排,“这些成绩都已经是两个月前的成绩,经过了一个月的假期,还有一个月的训练,有的队员的状态会发生变化,而比赛就在下个月,我们还是应该以状态和现在的水平来选人。”
  俞近识当然是支持张力的说法,程路就算是反对,也不占什么道理。
  队里最后决定,举办一场资格赛,按照以前的考核方法来,循环对打,最后看成绩选三个人代表省队去万城参加全国赛。
  “这还用比吗?”
  程思思看着名单上的人,刘敏不用说,两人打了几年,对彼此都很熟悉,程路这次也交代过她,要她和刘敏好好配合,争取在单打和双打上都拿到一定成绩。
  张力报上来的那两个人,无论是平时的对打训练还是队内考核,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可是这常晴是凭什么出现在名单上的?
  她来队里几个月,就听了常晴的闲话几个月——没有成绩,不参加队内比赛,混吃混喝,成绩自认倒数第一。
  如果只是别人这么说,她还可能半信半疑,但程思思可是亲眼看到,这几个月常晴在训练馆练习最基本的东西,而且失误率还挺高。
  原本这次参赛资格都定了,但她听程教练说过,如果不是俞教练非要坚持让常晴参加,最后没办法,上面又不可能把名额让出来浪费,才举办了循环对打赛,让大家用实力说话。
  看着对面比自己矮一截的小个子,程思思觉得有些好笑,“小妹妹,要不要让你几个球?”
  程路在旁边低声叮嘱,“注意点儿!毕竟是队友,别让对面输得太难看。”
  程思思说,“就她这水平,知道难看就别来省队,早点回家不就好了。”
  何虹听不惯她说话的语气,“你知道什么啊!晴儿妹用右手的话,你就算是比她大三岁,也不是她的对手!”
  程思思:“吹牛谁不会?有本事你就用右手啊。”
  常晴吹了吹拍子,说,“我不用右手。”
  “但是,我也不需要你让球。”
  “咱们各凭本事,输赢全看实力,也不怨谁。”
  程思思点头,“行啊,就按你说的办,输赢全看实力!我可不留情了。”
  然后她看到,常晴左手拿起了拍子。
  左手直拍。
  队里没有一个左手,也没有教练教过左手,三个月前,程思思还看见常晴用左手接发球失误率极高,两个月前,常晴没有参加队内考核,自认倒数第一。
  程思思发球。
  常晴发球抢攻!
  常晴得分!
  程思思懵了。
  刚刚那一个球,常晴左手手腕稍微发力,整个人身体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打出来的力量,却比他们的右手进攻还厉害,程思思甚至没看清球在哪儿,对方就已经得分!
  6比0!
  10比0!
  常晴连赢十分!包括程思思的发球轮和她自己的发球轮!她不仅没有失误,反而全都得分!
  怎么可能,常晴的上个球为什么会打到她左手区的大角度,常晴不是左手吗?不对,常晴的左边,就是自己的右边,她打的时候,可以打斜线,也可以打直线,如果常晴打……等等……
  程思思完全懵了。
  她的对面,仿佛站着的不是一个十四岁,刚刚拿起左拍不过四个月的新手。
  而是一个让人根本捉摸不透,果断,狠决,又超乎寻常的——
  左拍天才!
  21比4!
  常晴以碾压般的优势拿下第一局。
  程路在叫程思思,让她注意防守,可是常晴这个进攻的打法,怎么可能防守的住?!
  程路不知道从哪临时问来的情报,立刻在第三局开始之前告诉程思思——常晴的前三板之后回合是弱点,新战术就一个字——
  拖!
  拖到后面再反攻!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
  程思思差点摔拍子。
  正常人能在对面的手底下活过前三板??
  五局三胜,这场对打在第三局就已经彻底结束。
  大比分三比零,常晴三分,程思思零分!
  一直到程路叫自己,程思思才反应过来。
  一直被称为天才的她,拿下大小赛无数冠军,总是将对面压着打的她,这一次被寄予厚望,要冲击全国赛前八名次的她,在队内资格赛——
  被常晴零封了?!
  你管这技术叫倒数第一??
  你有这技术天天搁馆里练什么接发球??


第19章 国球无双19   再鸣惊人
  九月; 万城的天气还没转凉,街边新栽的树小小的,遮不了艳阳; 但群众的热情高涨,尤其是对于乒乓球这项赛事; 原本就是举全国之力发展的体育项目,从大学到小学; 从学校到街道,随处可见乒乓球台。
  万城既然要发展体育城,在这方面的宣传和体育设施投入,只多不少。
  这次青少年乒乓球赛的规模比以往大多了; 各地都在宣传; 无论是当地的还是首都的领导; 都高度关注这一赛事。
  青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绩; 关乎到未来在国际体育赛场上华国的乒乓球成绩。
  “这一次的全国赛不仅有男女单打项目,还有双打项目; 很多人对双打并不了解; 但它比赛的精彩程度; 可丝毫不亚于单打。本次比赛; 集合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