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困惑,每一代有每一代撕裂一般的成长。
赵柯不能代表所有年轻人,赵柯只是给出了她的答案。
就在赵柯为了公社合作社奔走调研的时候,她投稿到《群众日报》的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全国发行——题目是《敬热烈的青春》。
她说——
青春的车票带着我们走过西疆和北大荒,走过山野和海峡,走过无人走过的路,踏出未曾踏出过的足迹。
她说——
春风不解少年志,白雪不凉少年血。
她说——
风吹残烛,看尽世故,一腔热血不辜负。
她说——
热烈的不是青春,是青春里的你我,是初心不改,一路坎坷仍有梦。
她说……
我们开垦荒芜,见证历史,重建荣光。
……
赵柯收到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信,也通过一张报纸,进行回信。
没有人能永远澎湃,永远朝气蓬勃,可总有一些人,向光而行,也在成为光。
第141章
伟大的民族历久弥新; 每一场阵痛,都是一次磨炼,终将迎来新生。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对于一个宏大的民族来说; 只是浩瀚中散发着微弱光亮的一颗星; 单个找寻; 平平无奇; 可聚在一起,便是满天星辰; 如梦似幻。
别人笔下描述出的赵柯; 是一个上进的好知青好同志; 但主流报纸树立起的每一个先进典型似乎都有类似的影子; 很多很多已经被苦痛的下乡生活熬干激情的知识青年们或许佩服这些先进典型,但对自身漫无前路的的生活,没有多大助益。
有的人试探性地寄出一封信,其实根本不知道期盼什么。
因为苦闷不会有丝毫减少。
但赵柯“回信”了。
它以报纸为载体; 飞向了四面八方; 飞向了城市和乡村,飞到无数迷茫自失的人们手中。
文字创造出来,便具有灵魂。
而赵柯的文字,使得人们对她的想象,更加具现化。
不是树典型,她比典型更鲜活; 更有鼓动人心的力量。
许许多多个乡村、农场里; 青年们读着她的文章; 内心激荡; 他们将它改编成歌; 谱上曲,围着篝火,在夜晚的星空下,互相传唱。
更多人以她为榜样,想要了解她饱满的精神世界,读到她更多的文字,想要与她交流,数不清的信件飞往《群众日报》,也飞往双山公社。
与此同时,与赵柯有联系的人,也都关注记挂着赵柯。
赵柯寄出稿件,一直没有收到退稿,几乎要忘记稿子的事儿,报纸突然就发了。
这些天,赵柯为促进公社集体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一直都在公社,现在因为报纸,一下子梦回初次出名,周围人见到她,全都三句不离报纸。
而且找她的人很多,一般都是打到轴承厂传达室,赵棉几乎每天下班都要去通知赵柯回电话。
报纸发行的第二天扎堆,省城的苏教授,省城拖拉机厂的孙副厂长,省城的于师傅,市玻璃厂的杜副厂长,县养猪场的张场长先后打来,赵柯还特地赶在轴承厂上班的时间过来,特地先为占用轴承厂集体资源跟厂里领导道了个歉。
平时她电话就不少,但还说得过去,一连好几个,有可能会堵住别人的电话。
轴承厂领导很大方,“有正事儿都直接打到办公室来了,传达室的电话本来就是为方便工人们而设,你以前是咱们轴承厂的一员,现在是轴承厂家属,也给了钱,尽管用。”
轴承厂没少给方便,投桃报李,赵柯自然也应承:“要是厂里有什么事儿需要我出力,我能办到,肯定不推辞。”
领导笑道:“上次厂长还说,什么时候,一起在咱厂大门拍照留影儿,也好让人都知道知道,你是咱们厂出去的同志。”
“行,厂里什么时候招呼一声,我就过来。”
随后,赵柯才去传达室打电话。
从亲疏,肯定先打给于师傅,不过她这个时间应该在上班,赵柯就按照打过来电话的先后顺序,先给苏教授打过去。
苏教授恭喜了她,简单跟她聊了聊她那篇文章,约定常通信,就挂了。
紧接着,赵柯又打给拖拉机厂的孙副厂长。
“赵同志,报纸我和厂长看了,都特别受触动,尤其我儿子女儿,知道我认识你,昨晚上一直缠着我打听。”
孙副厂长语气很熟稔。
赵柯笑声很阳光,“那我太荣幸了。”
公社集体合作社的推进很顺利,要提高双山公社的机械化,购买农机肯定免不了麻烦拖拉机厂。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赵柯便提起全公社集体买农机的事儿,“如果能促成,这次我们肯定正常购买,不过还有个事儿要麻烦厂里。”
孙副厂长道:“你说来听听。”
“一个大队一个农机,都是大队的贵重财产,而且数量不低,有维修需求,所以我们想有个人,去咱们厂里学习一段儿时间,主要是精进维修农机的技术。”
“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十几辆农机卖出去,培训个维修工,不是什么为难事儿。
不过孙副厂长还惦记着傅杭,电话里问赵柯:“谁来学,是你们大队那位傅知青吗?”
赵柯回答:“是傅知青,他聪明,先去学会了,回来再教给公社的社员。”
孙副厂长哈哈一笑,“赵主任,你就不怕我们厂惜才,挖走傅知青?”
“想走的人留不住,但傅知青的人品,就算要走,也会把答应的事儿做好。”赵柯丝毫不紧张,声音里的笑意透过电话传过去,“贵厂要是真惜才,不用顾忌,随便挖。”
孙副厂长又是一阵笑,“赵同志你这性格可真爽快,以后到省城,记得来厂里串门儿。”
“一定。”
赵柯挂断孙副厂长的电话,又拨给县养猪场,然后是市玻璃厂。
这两家,主要是联络联络感情。
双方都有意,交谈十分融洽,没多长时间就挂断了。
她电话的时候,门卫老孟就站在传达室外边儿,基本也都听得见。
等她打完,老孟进来,对她竖起大拇指,“你现在越来越厉害了,结交的人物都了不起。”
赵柯数出钱来,递给他的时候,故意露出一副心疼的表情,幽怨道:“我这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依然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
老孟好奇,“你们大队多少挣点了吧?”
赵柯捏着她薄薄的钱袋子,摇头,“还欠账呢。”
挣是挣,有点儿存钱就都置办东西了,现在还倒欠着不少钱,等到开始盖砖房,估计这两年赵村儿大队都要过这种钱过一过手就溜走的日子。
轴承厂下班的喇叭响起来,赵柯才给于师傅打过去。
电话撂下,过了十来分钟,铃声又响起来。
于师傅在电话里的声音,没了以前在轴承厂的严肃,温和地夸赵柯。
赵柯对她也没那么官方,说话很随便,被夸了还小小地嘚瑟了两句。
赵棉下班后,也过来了。
于师傅知道后,对赵柯道:“你跟你姐说,总厂这边儿有风声了,马上就要从分厂调工人来培训,我走之前就跟分厂推荐了她,她的工作态度我不担心,有个准备就行。”
赵柯看着姐姐,眼里闪过一丝喜色,“好,我会跟姐姐说的。”
赵棉眼神疑惑。
赵柯做口型:回去说。
赵棉点头。
姐妹俩离开轴承厂,到没人的地方,赵柯才转达了于师傅的话。
赵棉只是眼睛弯了弯,并没有特别大的情绪起伏。
赵柯问:“姐,有机会去省城,你不惊喜吗?”
赵棉笑道:“我知道我早晚会去的。”
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赵棉竟然这么笃定,连赵柯都有些意外,而且,她好像才是真的情绪稳定,不急不缓。
赵棉微笑,“小柯,我没有那么强大,可我有后盾,我觉得我可以去到任何地方,所以,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惊喜,去省城,只是其中一个惊喜,不是吗?”
这么说的话……
赵柯果断地点头,“是,咱们全家都是你的后盾。”
而且整个赵村儿大队,也会是每一个赵村儿人的后盾。
报纸发行的第二天第三天,都是亲友们的电话。
姥姥喜气洋洋地告诉赵柯,她舅妈林清的娘家爹妈来了,讲究得跟啥似的,好像就他们有文化,有素质,但赵柯写得文章登报,老太太直接扬眉吐气。
“咱家也是有文化人儿的,他们瞧不起谁呢?我跟你说,这回真定准了,七月中,你舅就给我们买车票,回老家!”
赵柯:“到时候来电话,我和我妈去县里接你们。”
“接啥接,我们到公社做牛车回去。”
赵柯反对:“那不行,我开咱们大队的拖拉机接你们,拉风着呢。”
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行行行,我坐我外孙儿的拖拉机回去!”
赵枫也打回来电话。
他在军营,能放风打电话的时间短,只有赵棉跟他聊了几分钟。
赵枫虽然有点儿遗憾不能听到赵柯的声音,但也没办法。
他变了很多,声音少了少年气,多了一丝稳重坚毅。
赵棉抓紧时间问了他的一些情况,又提高语速,说了家里这边儿发生的一些事儿。
赵枫那边儿就开始有人催促。
“赵枫,你快点儿,该我给家里打电话了。”
“最后几句话。”赵枫跟战友说完,急匆匆地说,“姐,你问我二姐,还记不记得之前招兵的时候跟她说话那个领导,他还记得我姐呢,昨天在训练场见到,还说了几句话,大家知道我二姐那么厉害,都很照顾我,你帮我跟爹妈说,让他们放心,我在这儿过得很充实,我会努力训练的,以后让你们也为我骄傲。”
赵枫还想问问庄兰,可他不想庄兰本来在正轨的下乡生活因为他有变化,让她不自在,就忍住了没问,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
以前傻憨憨的弟弟,也长大了,以后会独当一面……
赵棉和赵柯说起的时候,语气里不禁带出几分惆怅,更多的是为他高兴。
长大都是这样,难免要天各一方,有自己的生活。
赵柯没多少心情和时间沉浸在这些情绪里,她还是很忙的。
苏教授说,投稿,有好名声,对她前途有帮助。
双山公社里就有直观的体现。
领导们本就很重视赵柯的合作社规划,各个大队在赵柯的调研的时候,态度都很好,报纸上一刊登署名赵柯的文章,公社宣布组建集体合作社,并且由赵柯担任两位副社长之一,几乎毫无阻碍。
段书记是社长,吴主任是另外一位副社长。
段书记和吴主任作为公社领导,说话的力度完全不一样。
合作社的协议签下来,段书记直接在在台上讲,各个大队各自出一部分钱,集体购买农机,下半年由合作社计划集体开荒,整合耕地资源。
李大队长第一个响应,其他大队的大队长也都不落人后。
公社大会后,段书记在公社给赵柯安排了个办公桌。
赵柯:“……”
真体贴……
就是有点儿过于体贴了。
段书记美其名曰:“你现在是公社的副社长了,以后进出公社的机会多,省得你没个正经的办公地点。”
公社专门为合作社腾出了个屋子作为办公室,但段书记和吴主任都有自己的办公室,程干事有原本的办公区域,所以这屋子,只有赵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有什么需要,就跟程干事说,公社给你备上。”段书记旧话重提,“你直接到公社来上班,多方便。”
赵柯没有受宠若惊,玩笑道:“公社又不给我多开工资,您这不是拿我当免费劳动力使唤吗?”
段书记笑得和蔼,“你是以赵村儿大队干部的身份加入的公社集体合作社,合作社里别的成员都没有工资,我和吴主任也没有额外的工资,就算我们欣赏你,想给你些奖励,也得考虑公平公正,你得理解公社的难处。”
“当然,如果合作社发展顺利,咱们公社的条件允许,公社肯定会在其他方面补偿你的辛苦。”
公社两位领导,每次必不可少的“理解公社的难处”,画饼也从来不会缺席,赵柯哭笑不得,“谢谢您嘞~我还是回大队,有事儿您招呼我。”
谁要来公社坐班儿?
在自个儿家不香吗?
在赵村儿大队她随便支使人干活儿,闲着没事儿还能回家躺躺,在这儿是纯纯的小兵。
最重要的是:光提梦想不提钱,都是耍流氓。
赵柯懂,赵柯决定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公社的同志们,她回农村继续深耕。
而她临走之前,首都《群众日报》主编通过在首都参加培训的赵萍萍联系到赵柯。
因为赵柯的文章反响热烈,报社收到了不少反馈,报社内开会沟通后,想要为赵柯开一个专栏,定期刊登赵柯的文章。
赵柯当然不会拒绝这个机会。
报社主编在电话里强调:“我们会审核文章内容,不合格或是不合适,也不能刊登,最好注意措辞和论调,整体的基调也要积极向上一些,要对读者有鼓励作用。”
紧接着,报社主编又道:“每次发行后,我们都会按照字数和发行情况,邮寄稿费。这一次的稿费,月底统计后会寄给你,记得查收。”
有稿费?!
以《群众日报》的发行量,稿费在这个年代绝对不菲。
赵柯一下子精神百倍。
不就是积极向上嘛,不就是鼓励嘛,赵柯熟,文章能上报纸,还有稿费,她要多积极就多积极,要多鼓励就多鼓励!
第142章
“我还以为你在公社乐不思蜀; 不回咱们这小小的赵村儿大队了呢?”
赵芸芸两手在胸前一插,下巴一歪,不正眼看赵柯。
赵柯拿了一个鸡蛋糕,在她鼻子下转了一圈儿; “特意买俩犒劳你们的; 尝尝?”
赵芸芸的鼻子动了动; 假装不为所动。
赵柯眼里浮起笑意; 故意问:“真不尝尝?”
赵芸芸转身,背对她。
“你实在不想吃; 那算了……”
赵柯对着她的背影说完; 转向另一张桌子的潘翠莲; 笑盈盈道:“三嫂; 你吃一个。”
潘翠莲不好意思地推辞:“你们留着吃吧,不用给我。”
赵柯抓起她一只手,翻转成手心向上,鸡蛋糕放在她手上; “说了是犒劳你们的; 三嫂也辛苦了。”
潘翠莲拿着,道谢:“谢谢赵主任。”却没有立即吃,小心地放在了干净的纸上。
旁边,两条板凳并在一起,上面放着一个柳条编的睡篮,白嫩嫩的小宝宝躺在里面吃手手; 小脚丫腾空; 有力地登; 嘴里“阿巴阿巴”地发出奶呼呼的声音。
赵柯瞅着; 声音不由自主地变得黏黏糊糊:“宝宝~你也陪妈妈来上班了是不是?你还小; 不能吃鸡蛋糕哦~”
赵芸芸偷偷侧头瞄赵柯,见赵柯真的不搭理她,气得鼓起连,气呼呼。
而赵柯还在逗小宝宝,抓抓她的小脚丫,献宝似的从挎包里掏出一小罐炼乳,对着她晃,“看,这是什么?炼乳呦~”
炼乳是啥?
潘翠莲一脑门儿的疑问,但不认识的,肯定不便宜,连忙道:“赵主任,这太贵了,你快别给她,留着吃吧。”
赵芸芸也控制不住好奇,又侧头偷看炼乳是啥玩意儿。
“我给幸福的。”赵柯起身,找了一个搪瓷缸子,用热水反复烫过,才舀了一大勺炼乳,冲水,“再说你上回跟我出去,孩子扔在家里好几天,我就惦记着给幸福买点儿什么喝,炼乳我打听过,有营养,不过太甜了,宝宝不能多吃,你吃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