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第137章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137章

小说: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听抿着嘴,“也不知道周家对小妹好不好。”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他真不希望小妹离开,小妹和他年龄相近,他们的关系最好了,他真的很担心。
  吴鸣也担心,可他信得过干娘,只要有干娘在,妹妹会好的,至于干爹呵呵了,他觉得自己才是最了解干爹的人,干爹的骨子里是冷的,眼里除了干娘没有任何人,他曾一度怀疑,干爹这么冷的人怎么能当好父母官,结果被打脸了。
  干爹教了他不少治理的经验,他才知道,干爹骨子里对百姓是热的,他为此感到很羞愧。
  远处的吴家三兄弟想着吴咛,吴咛也在想着哥哥们。
  吴咛看着桌子上的饭菜,吴家的条件和周家比不了,大哥这两年也利用皮毛赚了一些银子,可三个哥哥没娶亲,还要为了她攒嫁妆,吴家的饭菜永远都是简单的。
  雪晗给吴咛夹菜,“别光看着多吃点。”
  吴咛看着精致的包子,“嗯。”
  吃过早饭,竹兰让雪晗陪着吴咛去果园转转,她觉得多看看自然,有利于缓解心情。
  丁管家亲自跟着,竹兰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其实就算没有丁管家,只有小厮跟着竹兰也没有不放心的。
  周书仁的声望比去年更胜,全因李氏送粉条给齐氏,徐家来给李氏送方子银子,顺便买了不少的粉条回去,古代又没有出口需要检疫各种程序,徐家觉得生意能做,就尝试海上短程试试,徐家没想到尝试着生意不错,这次大批量的来礼州城采购不说,还签订了长期的契书。
  礼州城的土豆和地瓜百姓没收获就都卖了出去,还比去年贵了些。
  加上,周书仁还将一些冰窖租给了一些本朝和外族的商贾,得到了的银钱分了三部分,一部分继续拿来修堤坝,一部分拿来修路,最后一部分存了起来,作为预防突发情况的。
  这些都是利民的好事,其实百姓很简单,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的声望就高。
  还好去年,周家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姓,周府不收百姓东西,否则,今年来周家送东西的百姓更多。
  这眼看着又要卖苹果了,百姓的日子会更好。
  竹兰和周书仁都明白,周书仁明年一定会走,皇上不愿意看到任何臣子在地方声望太高的。
  连续几日,雪晗都带着吴咛到处转,吴咛的情况好了许多,每天按时喝药吃饭,人胖了不少。
  礼州城的官太太也都知道竹兰家来了个小姑娘,只是没人邀请,不仅是吴咛身上有孝,还是因为吴咛的克亲的名声。


第410章 公子
  古代说亲最在乎八字了,竹兰哪怕将吴咛教导的再出色,也很少有人家会选吴咛做儿媳妇的。
  竹兰倒是不急,今年吴咛还小,她主要等吴咛适应后,让吴咛和雪晗一起管家,慢慢的教导吴咛。
  其实,竹兰在吴咛没来的时候就给二嫂去过信,询问最小侄子武海定亲没,顺口提了吴咛的情况,她虽然没说明,可她二嫂是聪明人,二嫂看懂了说相看了姑娘,隐晦的回绝了。
  对于杨家来说,本就是武将家,更忌讳克亲,加上有武冬的情况在,武河又受过重伤,二嫂回绝竹兰不意外。
  竹兰对吴咛了解的不少,吴咛的性子有些软,吴咛适合的姻缘,男方一定要有主见,而且还要强势一些,要能给吴咛带来安全感,而且还不能嫌弃吴咛的名声,也不能欺负吴咛,吴咛的姻缘真的很难找。
  时间转眼就到了中秋节,川州的老二两口子也回来了。
  周老二在川州很消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果园上,还种了不少甜瓜,一个夏天送回来不少瓜果。
  中秋团圆,周书仁也难得休沐,今年的中秋节有螃蟹。
  这些螃蟹是竹兰让人采买的,送去杨府一些,还剩下不少。
  周老大和周老二吃过螃蟹,两人惦记许久了。
  今个一家一家的坐着吃饭,没分男女桌,竹兰这边教吴咛和雪晗吃螃蟹,就听见隔壁桌周老大哈哈大笑。
  竹兰回头一看也乐了,明腾不会吃直接啃了,本来就在换牙,这回好了门牙掉了。
  李氏生气了,瞪着当家的,当家的故意不告诉怎么吃,就是看他们娘几个出丑的,李氏一来气拿着儿子手里的螃蟹和自己都放到当家的面前,“我们娘几个手笨嘴笨不会吃,还能等着吃现成的了。”
  周老大,“……”
  闺女也把自己手里的螃蟹放到他面前了,再看向大儿子,大儿子更狠,竟然把桌子装螃蟹的盘子都放到他面前了。
  周老大抽搐着嘴角,他只是想逗逗李氏和明腾,真没想到会坑了自己!
  竹兰正想收回目光,听到了干呕声,竹兰一口的螃蟹都没吃呢,听到声音瞬间恶心了,等回过头,赵氏已经跑出去。
  竹兰胃里跟着翻腾,眼前再美味的螃蟹,她是一点的胃口都没有,还要忍着恶心放下筷子,对着柳芽道:“你去张大夫家请张大夫来一趟。”
  周老二站起身,“娘,不用叫大夫了,那个赵氏怀了两个月。”
  周老二真没想现在告诉娘,怀孕没满三个月不适合坐马车,哪怕道路好了许多,可依旧颠簸,爹娘好不容易允许他们回家过节,他们不想因为怀孕回不来。
  只是没想到,赵氏一直没反应,今个吃鱼会这么大的反应。
  竹兰猜到了,这两口子还真是努力,两口子的小心思,她也能猜出一些,竹兰没胃口了,“你去看看赵氏,如果不舒服再请大夫看看。”
  周老二觉得爹的眼神太扎人,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等了一会,赵氏没什么事了,只是赵氏没胃口了,竹兰让柳芽去照看,周老二才回来过节。
  周书仁剥了不少蟹肉给竹兰,竹兰缓了一会恶心没了,吃有些胃口,只是吃的也不多。
  过节后,周老二也知道又惹了爹不待见,次日一早确定赵氏没事就带着赵氏回川州了。
  周老二前脚走,后脚方氏就来了。
  方氏自己来的,“亲家母,我听说女婿他们回来了,我就来看看。”
  竹兰淡淡的道:“不巧,他们有事急着回川州,刚走没一会。”
  真当她不知道方氏为什么来呢,方氏就是想借着周老二和赵氏在家提书院的事。
  方氏笑容僵住了,这几个月,她没少找人写信给闺女,希望闺女能帮着说些好话,为可期找个好书院,结果十封信能回一封,还都是劝她找个好的私塾。
  她寻思今个堵人,结果两人就待了一天走了,她觉得,周老二就是躲着她,方氏握着手帕,女婿果然靠不住,还是要靠儿子的。
  竹兰欣赏方氏变脸后,“亲家母,还有别的事吗?”
  方氏心里清楚,亲家母越来越不待见她了,有几次她来,亲家母脸上带着笑,可眼里冷冷的,她要不是为了儿子,轻易不敢上门,“没,没了,那我就先回了。”
  竹兰示意柳芽送人,柳芽很快就回来了,“主母,门外有位从京城来的公子,这是他的信,说您看了就知道了。”
  竹兰仔细回忆着,京城的公子?邓秀才可称不上公子,孩子都不小了,京城还有谁?


第411章 施卿
  竹兰边拆信边回忆着,她想到了姚哲余,不会真是姚哲余吧?
  竹兰打开信后默了,并不是姚哲余,而是她怎么都想不到的人,施卿?她上次想起施卿是什么时候来着?好吧,她给忘了。
  只是施卿为什么给她写信,竹兰快速的翻看着信无语了,施卿上门拜访,这信的确该给她写信,因为直接写给周书仁,周书仁会当没看到信。
  管家说她看到信就明白,其实就是让她好奇的去看信,她看到了,又有周家村的经历,她一旦请施卿进府,周书仁想赖不认识施卿都难了,她敢肯定,施卿来的目的不简单,只是施卿以为她是普通的妇人,她会请他进来,可惜她不是原装的。
  丁管家见主母的脸色不大好,“主母,京城来的公子还在门外站着,主母您看?”
  竹兰,“……”
  真不愧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施卿在门外站得越久,越多的人知道周家来了位公子。
  竹兰敢肯定,施卿一定下了马车在大门口站着,真是好手段。
  竹兰忍不住想,施卿这人心机深,一定不会只给她写信,说不准周书仁也接到了,而且两封信一定是不同的。
  的确让竹兰猜对了,周书仁接到了施卿的信,施卿信上说先去周府拜访,在府上等着周书仁晚上回去,信一共两页,第二页施卿才说,他是奉命来拜师的。
  周书仁想骂人了,他想过如果没了吴鸣这把刀,皇上会选谁,他的第一反应就想到了施卿,只是没想到,皇上会让施卿来礼州城找他拜师,呸,他还真谢谢皇上看得起他,这是让他磨刀呢!
  周书仁深吸了几口气,真当他好糊弄?如果皇上直接下命令,施卿就不会到礼州城直接去周府,而是应该立刻来见他,明明就是皇上给施卿的一个难题,顺便试探他呢。
  很快,周书仁叠好信,他又不生气了,真当竹兰什么都不懂?施卿想进门没那么容易。
  周府门口,丁管家回复着,“主母说,家里都是女眷实在不方面待客,公子要拜访不如等老爷休沐再来,如果公子有事可去府衙寻老爷。”
  施卿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办法,结果失败了,施卿保持着微笑,“好,那我改日子再来。”
  说着,施卿的身边的小厮递给丁管家一个鼓鼓的荷包。
  丁管家摸了摸,里面是银锭子,这位公子真是大方。
  施卿是不会在门口赖着的,这只会显得他无能,一定有皇上的人跟着他,他想好好的活,想做好皇上手里的刀就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施卿回到马车上,双手握紧了扇子,这几年,他是得到了科举的机会,可皇上再也没见过他,一开始施家背叛了原来的主家,他又傍上了皇上,京城里没人为难施家,可随着皇上好像忘了施家一样,原来的主家就开始时不时的找麻烦了,只是在京城又顾忌皇上没敢做得太绝。
  他的日子不好过,请不来先生,找不到好的师父,哪怕砸再多的银子都请不来,就连想买书都没人卖。
  这次能考上秀才,考的全是他以前的积累,他想一路考上去还是难的,自身积累不够。
  这三年发生了许多事,爹因为他献出了家产,又担忧施家被报复断了根,一病不起,嫡母在他彻底掌握施家给他下毒,不,应该是给全家下毒,最后败落的太快嫡母瘫了,他反而命硬的没事。
  不应该说命硬,而是被救治的及时,他那个时候就知道,皇上在注意他,为何连嫡母也救了,只是不希望他不能参加童生试。
  所以他一直忍着刁难,只为等到机会,两个月前机会来了,没想到是让他来礼州城拜师,柳公公说,皇上送给他选了一个好先生,能不能拜师就看他的本事了。
  周书仁,周大人,他太熟了,当初的周家村,一个耕读人家,他从未放在过眼里,哪怕王茹格外的在乎,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现在看来,他的确太年轻。
  这两年,周大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读书人都很崇敬周大人,平州的读书人更是因为出了个周大人而骄傲。
  施卿闭着眼睛,他背叛过主家,自身太过有主意,加上是商贾之子,如果不是皇上开恩,他不会有科举的机会,这样的身份,皇上想给他在京城找先生,一些世家都不会收他。
  所以,他必须拜师成功,这是皇上给他找的先生,不仅是皇上的考验,他也的确需要个师父教他。
  衙门,周书仁知道施卿没进去门走了,勾着嘴角,这就是小看女人的后果,他媳妇厉害着呢!
  晚上,周书仁是吃过晚饭回来的,周书仁回来的时候,竹兰已经换了衣服拿着针线绣荷包,这是给周书仁绣的,自从周书仁什么都想和竹兰配套后,荷包,腰带,都要和竹兰相同的。
  周书仁洗漱回来后,半个时辰过去了,竹兰已经放下针线打着哈提准备休息了。
  周书仁上炕扶着竹兰一点一点的头,“最近很忙?”
  周书仁的手刚洗漱,现在又入了秋,晚上的气温就降下来了,周书仁的手有些凉,竹兰冷的精神了,“也没怎么忙,老大回来了,秋收和果园交给老大了,家里自从交给闺女后,我就没太操心过,最近好像挺闲的。”
  闲的她都做针线活打发时间了。
  周书仁给竹兰找了理由,“看来是春困秋乏了。”
  竹兰笑着,“还别说入了秋后的确缺觉,对了,你今个不回来吃晚饭不会是为了躲施卿吧?”
  周书仁哼了一声,“施卿还不至于让我躲,这不是堤坝修完了,陈大人举得该庆祝下,就一起吃了个饭。”
  竹兰想到何大人,忍不住乐了,“你时不时的去堤坝看着,陈大人和何大人也不能只在衙门待着,好久没见何大人了,估计又黑了不少。”
  何大人的娘子苗氏还喜欢鲜艳的绸缎,竹兰一想就想笑。
  周书仁也笑了,何大人黑的,生气黑不黑脸,他都要分不清了,“的确黑了不少。”


第412章 不容易与拉拢
  竹兰笑够了问着,“施卿来干什么?他先利用我好奇,然后写信说拜访,我觉得不简单回绝了。”
  周书仁把他知道的告诉竹兰,竹兰拧着眉头,“京城多的是人能当施卿的师父,皇上怎么让施卿拜你为师?”
  竹兰说完就反应过来了,“瞧我问了蠢话了,施卿的身份和干的事,就没人愿意收施卿,而且皇上想要培养又不想让人知道他培养施卿,所以施卿的师父更不能在京城找,你的能力和心机皇上认可,加上又不在京城。”
  周书仁接着竹兰的话道:“最重要,我们和施卿是一个平州城出来的,施卿认识我们,当初在京城,我中了榜眼后施卿送过礼的,这些皇上知道,所以施卿来拜我为师也更名正言顺一些。”
  竹兰眯着眼睛,“皇上广撒网啊,他给施卿出难题,又打压磨练吴鸣,他是想在这两把刀中选一把,而且皇上更看重的是施卿啊。”
  周书仁幽幽的道:“施卿的出身商贾,他又和皇上有过交易,而且依照皇上的性子,这几年一定狠磨了施卿一番,施卿能依靠的只有皇上,皇上的确更看重施卿。”
  换成是他,他也更看好施卿,施卿没有兄弟,父亲估计也恨死施卿了,施卿只身一人没有任何软肋,这样的人又够狠,磨练好了,那就是杀人的刀。
  只是周书仁不高兴,他一点都不想和施卿扯上关系,明显施卿的结局就不是好结局,而且他拉了吴鸣一把,十有八九施卿走的是吴鸣不得善终的结局,如果皇上可怜施卿,可能会给施卿留个后。
  可施卿犯了忌讳,皇上从始自终就不信任施卿,只是一直再打磨施卿罢了,施卿最后如何,还是要看他自己了。
  竹兰看着周书仁,“想什么呢,脸色都不好了。”
  周书仁把想到的和竹兰说了,“我还是再给吴鸣写一封信吧,把施卿的事说下,吴鸣会看的更透彻的,皇上不会看重施卿就不关注吴鸣的,谁都不会嫌弃手里的刀少,何况是咱们这位皇上急于收拢权利。”
  竹兰张了张嘴,对于施卿,竹兰没好感也不会偏见的反感,每个人的位置不同,出身不同,行为自然也不同,施卿是庶子,他不算计就会死,他算计王茹是生存的本能。
  只是现在和他们扯上了关系,竹兰感慨着,“真没想到,兜兜转转,施卿会和我们扯上关系,还真是神奇。”
  周书仁也觉得神奇,“所以才是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文字,每个人的命运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