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的宅子位置不错,这一片没人敢闹事,乞丐都很少,先去了杂货店,粮食价格和县里相同,不过一些调料价格就高了一些,不过差距不大。
附近的布庄不少,点心铺子也多,其中一家点心铺子在排队。
走过去能闻到点心的香味。
明腾握着姑姑的手,眼睛一直看着点心铺子,小嘴舔了舔,竹兰和周书仁的教育不错的,明腾没吭声要。
雪晗空出的手摸了摸荷包,她把攒的银钱都带来了有一两多,瞧明腾可怜巴巴的,心里不忍,“娘,前面的点心铺子排队人多,一定有火的理由,我想去买些点心尝尝。”
竹兰瞧见了明腾兴奋的小脸,从荷包里拿出一两碎银子,“娘去买吧,你带着玉霜和明腾跟在我身后。”
雪晗不好意思了,其实不仅是明腾想吃,她也想尝尝的,“娘,我有银钱。”
竹兰笑着,“你才多少银钱,自己留着吧,娘也打算给你爹买些尝尝。”
雪晗松开荷包,她要是付了银钱,爹不会觉得她有孝心,她一点都不怀疑,爹会认为多事。
竹兰前面的人越少,竹兰闻到的奶油味越浓,点心铺子名字没啥心意,如意糕点,可点心就有意思了,她也知道王茹为什么来平州了,这是给了糕点的方子啊。
等排到竹兰进了点心铺子,一排排摆放着各种她熟悉的糕点,小饼干,奶油泡芙,蛋挞,小蛋糕,面包等种类真不少,要不是在古代,她都以为回到了现代,铺子里的装修都很现代了,自己挑选糕点,身边跟着伙计介绍价位,选好了去柜台结账。
竹兰选了六个蛋挞,五个蛋糕,半斤小饼干,一共花了二百文,好贵的糕点,其实成本算下来,六十文都不到。
她要是施公子也不会放过王茹,不过王茹真是作死啊,她拿的东西越多,自己有的就越少,王茹一旦没有了价值就没有留着的意义了。
明腾见奶奶拎着好几个纸袋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到底人小第一个冲过来,“奶奶,你买了什么点心,好想啊!”
竹兰没拿出来给孙子,“今天刮风,在外面吃东西肚子疼,等回家了再吃。”
明腾伸出小胖手,“奶奶,你拎着冻手,我肉多抗冻,我帮奶奶拎着点心。”
竹兰捏了捏小家伙的肉手,“没一会就到家了,奶奶拎着就行。”
明腾暗自可惜不能帮干活,不能和爷爷邀功多分些点心,很快又高兴了,跟爷爷奶奶来平州真好,能逛铺子,还能有好吃的点心吃,回去要好好气气哥哥!
刚到家李氏就来了,中午做的玉米饼炖的白菜肉汤,炒的鸡蛋,中午李氏没留下吃饭,拿着她的一份回家吃的。
饭后,明腾赖在正房不走了,因为回来就是饭点了,竹兰一人只给了一块饼干,小家伙吃的甜嘴没吃够,心里惦记不愿意走。
竹兰摸了摸孙子的肚子鼓鼓的,“等睡醒了消化消化再吃。”
明腾眼睛转了转,“我陪奶奶睡觉,我身子热乎乎的,爹很喜欢抱着我睡,说我跟个小火炉似的。”
竹兰弯着眼睛,“好啊,明腾陪奶奶午睡。”
竹兰心里三个孙子,大孙子因为是长孙,老大又不聪明,日后大房要靠大孙子明云撑着,所以周书仁教导半年,明云跟个小大人一样,竹兰想亲近都不知道说什么。
明腾不是特别聪明却也不笨,又有些随李氏爱热闹的性子,小人人小更活泼,加上坑爹娘的属性,长的又胖乎乎的她是真稀罕。
至于小孙子人太小了,还不会表达意思,所以三个孙子,竹兰和周书仁最喜欢开心果一样的明腾。
至于孙女,大孙女长的太好了,自然招人稀罕,小孙女人不大童言童语也可爱,只是比不上大孙女。
等竹兰醒了,明腾还在睡,胖胖的的肚子随着喘气上下浮动,睡的跟小猪似的。
周书仁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靠着炕坐着,“醒了?”
竹兰抬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也没出个声?”
第140章 走一步算十步
她一点都没发现周书仁坐在一旁。
周书仁,“刚回来没一会,看你睡的香没敢动。”
他一进来就看到竹兰搂着明腾脑袋对脑袋睡觉,睡着的竹兰特别的柔和,眼前的画面狠狠的撞击了他的心,特别渴望有一个他和竹兰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好,只要是他们两个的。
只可惜目前的阶段,只是初级阶段,近几年都不会太安定,终点太遥远,不过按照计划,他倒也不着急。
竹兰一动明腾就醒了,胖乎乎的小手揉着眼睛,心里惦记着点心一下子清醒了,“奶奶,我肚子空了。”
竹兰噗呲笑了,“好,好,奶奶给你拿点心。”
周书仁站起身,“别下地了,我过去拿。”
“在柜子里。”
周书仁拎着纸袋子放到炕桌上,竹兰把蛋挞和蛋糕拿出来,周书仁眯着眼睛没吭声,竹兰留下她和周书仁的,剩下的又装了回去,等明腾消了些汗,拿着自己的棉袄裹住明腾和周书仁道:“你带着点心送明腾去闺女的厢房,几个小家伙一起吃。”
周书仁单手抱起明腾,手臂坠的厉害,小家伙本来就胖,来平州又长肉了真沉,另一只手拎着点心出去,很快回来了。
竹兰已经吃上了蛋糕,古代的糖没现代好,口感比不上现代的蛋糕,不过也不错了,“快尝尝,还不错的。”
周书仁喜欢吃甜食,否则从江南回来不会买那么多的点心,在现代就喜欢吃糕点,为什么会如此喜欢甜食,全是因小时候吃不到,慢慢成了执念,“还不错。”
竹兰问,“今天去书院的情况如何?”
周书仁脱鞋上炕,“看了几家书院都不错,明年明云,明腾和容川冬日正好过来入学。”
竹兰问,“昌廉,昌智呢?”
周书仁道:“他们两个不是明年要试试吗?等他们试试再说。”
孩子们去书院,这是周书仁和竹兰计划好的,今年周书仁成了秀才,明年等昌廉,昌智和姜升考完童生试,他们一家就要搬家到平州的,几个孩子入书院不仅是为了结交朋友得到更好的教育,还是为了过度,让几个孩子更好地适应人际交往,免得换了环境到了别的地方露怯。
竹兰和周书仁都是喜欢走一步看十步的人,打算买宅子时就计划好了。
周书仁歪了一会闭目养神,醒了拿着带来的首饰出去典当了,平州的典当铺子不少,一家当两样很快就回来了。
因为没有珍珠项链值钱的首饰了,都是一些陈旧的簪子,镯子的色泽也不好,不用小心的去典当,也没人注意这些旧首饰,所有的首饰当了不到两百两,周书仁带了一百五十两的银票子,四十两换成了四两金子,八两多的碎银子回来。
竹兰不放心银票子,打算一点点的换金子回来。
晚上,赵渤买的肉还剩些骨头,竹兰让李氏做的骨汤面条吃,李氏又带着她的一份回的家。
竹兰看着挺心酸的,其实一比较,她穿的身份真不错了,不愁吃喝,有存款有私房,还带了周书仁这个外挂,现在还有了两进的宅子和铺子,还是家里的食物链顶端,已经超级幸运了。
人要知足,竹兰现在就很知足。
第141章 吴鸣
来平州一个星期了,竹兰就把周围的环境都熟悉了,周书仁忙着读书,或是和赵渤出去拓展交际,她没事出去转转,或是在家逗逗孩子。
今天,周书仁不仅自己出去了,还带着明清和书墨一起,中午不回来吃饭了。
吴李氏也难得没带吃的回去,竹兰问了一嘴,“不带回去给孩子们吗?”
吴李氏笑了下,“他们四个去外婆家了,回家里也就我一人。”
竹兰眼睛亮了下,吴李氏不着急回去了,她正好能和吴李氏聊会天。
周围的邻居挺高傲的,左边一家是秀才,右边一家亲戚是小官,把竹兰家打听的清清楚楚的,周书仁一把年纪还考秀才,让人看不起,认为周书仁没有值得交的价值,竹兰按照礼仪上门拜访,两家都不咸不淡的,竹兰面上带笑。
回来就仔细打听了两家的情况,邻居认为周家没有结交的价值,她还想好好查查呢,要不是怕麻烦赵渤,当初来平州她就想拜托打听了。
打听后,竹兰心里清楚了,秀才家是纯读书人的高傲,右边的邻居就是纯看不起人了,不过倒是没什么坏心。
竹兰放心了,礼仪也到了就行了,所以能聊的还真只有吴李氏。
吴李氏和竹兰相处的不错,清楚周家人心善也没看不起她,还时常多让她带回去一些吃的,她心里感激,饭后也没回家,留下聊天。
吴氏就说到了生活的难处,“州城的普通人过的真不如农村人好,什么都需要花银钱,不像在农村有自己的土地,虽然交了税收剩的不多,可勒紧裤腰带也不会真的饿死,至少粮食不花钱,菜园子能种蔬菜吃,自给自足没问题。”
竹兰认同,“城里生活的确不易,要是赶上天灾日子更难。”
吴李氏抖了下,“谁说不是,就说四年前的一场大旱,还没成旱灾粮食价格就翻倍的涨,如果不是粮食价格涨,我小儿子和儿媳妇也不会赶上人祸意外去世了。”
竹兰见吴李氏摸了眼泪,忙安慰着,“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你大孙子眼看着要成才了,也能安慰两人的在天之灵。”
吴李氏擦了眼泪,脸上有了笑意,“这孩子懂事,今年才十五,我和老头子都没想到他会过了县试,我恨不得天天拜佛希望佛主保佑吴鸣这孩子顺利考过,成为一名秀才。”
竹兰顺着说道:“一定会的。”
谁都喜欢听好话,吴李氏眉开眼笑的,“借您吉言了。”
转天就到了府试的日子,竹兰送周书仁出的门,天才蒙蒙亮,竹兰本来不怎么惦记,架不住吴李氏惦记孙子时常提,竹兰的心也跟着提着。
等到晚上周书仁回来,竹兰才觉得踏实,府试要考好几场,竹兰买了好几只母鸡给周书仁补补。
晚上,竹兰也没问,周书仁挺疲惫的,吃了饭早早的休息养精神了。
虽然周书仁没说考的如何,可竹兰从周书仁的神色就知道考的不错,至于明清和书墨,两人一脸的菜色,就连好伙食,两人都没什么胃口。
竹兰为了结一份善缘,这几天做的饭菜都会多给吴李氏带一些回去,吴李氏千恩万谢的,从吴李氏眉开眼笑的样子就知道吴鸣考的不错。
第142章 心塞了
府试很快结束了,周书仁很淡定,明清和书墨就显得急躁了,一早上饭都没吃就去看成绩了。
周书仁吃过早饭才慢悠悠的过去。
吴李氏心里惦记孙子,见竹兰不急问,“太太不惦记成绩吗?”
竹兰不能说我对周书仁有信心吧,只能道:“惦记也没用,成绩该多少还是多少,消息来了就知道了,不如安心等着。”
吴李氏动了动嘴,她是做不到这种境界了。
周书仁几人很快回来了,竹兰见书墨一脸的灰暗和明清一脸喜色成了鲜明对比,心里就有数了。
书墨不打招呼回了自己住的屋子,明清尴尬的道:“婶子别介意,书墨心里难受。”
竹兰对两个族人,挺喜欢明清懂礼有分寸,书墨就差了很多,“你也安心了,锅里给你们留了饭,快去吃饭吧!”
明清更加的不好意思了,“谢谢婶子。”
等明清走了,竹兰和周书仁回了正房才问:“考的如何?”
周书仁心塞的不行,以为十拿九稳的第一就没成,“第二。”
竹兰是知道周书仁很自信的,难得见周书仁心塞郁闷,忍不住捏了下周书仁的脸,“第二很不容易了,你想啊,你是现代人,经受的是现代教育,哪怕背得好理解的好,可思想和古人还是有些不同步的,我觉得你已经很厉害了。”
周书仁听着心里舒畅了几分,可面上不显,“给我个爱的鼓励吧,亲我一口?”
竹兰一听就知道周书仁一点事都没有,她都有些怀疑周书仁刚才的话都是故意说给她听的。
周书仁眼巴巴的看着,他还真不是故意的,的确挺心塞的,看来他还是没完全融入古代啊!
竹兰心里一软,周书仁努力也是为了她,为了他们的家,她一点忙都帮不上,低下头在周书仁的目光下亲了下周书仁的嘴角,本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可见精明的周书仁呆了,还挺有成就感的。
趁着周书仁愣神,飞快的转身出去了。
周书仁真没多期待亲他,没想到真的亲了,忍不住摸了摸嘴角,既高兴又恨不得抽自己,完蛋玩意,刚才应该干净利落的亲回去啊,错过了机会,竹兰该不认账了!
晚饭,吴李氏欢欢喜喜的来了,竹兰也知道了第一是谁了,笑着道:“这是喜事,今个多做些菜,你看当家的考了第二和吴鸣多深的缘分啊,一起过来吃一顿好好庆贺庆贺。”
潜力股啊,现在不抓紧了多亏。
吴李氏知道太太是实心实意的邀请,迟疑了下,又一想,孙子没有帮衬,周家人不错,日后交往也能有个帮衬,利索的洗了手,“那就谢谢太太了,我这就回去叫孙子过来。”
竹兰继续道:“天色不早了,你们家里也不用做饭了,都叫来吧,我来平州也没人聊天,能聊的只有你了,家里的孩子也没个朋友,都叫来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
吴李氏帮工讨生活,什么人都见过,拿手的就是揣摩意思了,明白因孙子,这家认想结交的意思,自然乐得,“听太太的,我都给叫来。”
竹兰笑着点头,看着吴李氏的背影,到底不一样了啊,李氏的孙子考了第一,秀才十拿九稳有了底气,说话都不一样了,不过也正常,人之常情!
竹兰今天买了三斤排骨,三斤五花肉,两条草鱼,一只野兔子,两块豆腐,还幸运的买到了韭菜,难得的绿色唯一有些贵,一把半斤的韭菜要二十文钱,竹兰惦记着韭菜鸡蛋的饺子,一口气把五把都给包了,老农也不用去酒楼卖了,最后又买了些干蘑菇回来。
竹兰掂量着菜,红烧排骨,酸菜鱼,红烧兔子,葱炒肉片,豆腐白菜汤,韭菜炒鸡蛋,六道菜。
至于书墨心里会不会舒服,竹兰没心思管,不能因为你不舒服,他们家就不庆祝吧!
吴李氏带着孩子们回来的快,吴家的四个孩子,三个小子一个姑娘,最小的姑娘和雪晗同岁,十五岁的吴鸣是老大,十二岁的吴咏,十岁的吴听,八岁的吴咛。
吴家的孩子,孙子辈名字都是带口字旁的。
竹兰见了几个孩子,三个小子长的容貌周正,并不突出很普通的样貌,小姑娘倒是长的不错,有些害羞的笑着,虽然瘦弱笑容却很好看,这是个甜姐,吴咛留在后院,三个小子去了前院。
最小的都十岁了算是小大人了。
男孩子的见面礼,竹兰没等吴家孩子来,她就和周书仁商量好了,笔墨纸砚最适合了,这些笔墨纸砚是来平州特意多买的,为的就是送礼用的,最好的一套十两,五两的买了两套,二两银子的买了五套,花了三十两。
送给吴家几个孩子的都是二两的,这已经很贵重了。
竹兰给吴咛的是荷包,荷包里装了二十文的银钱,“初次见面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这个荷包拿着玩。”
吴咛没敢伸手拿,侧头看着奶奶,吴李氏知道带孩子来会有见面礼,点了点头,吴咛才双手接过,“谢谢周奶奶。”
竹兰,“……恩,我小闺女和你同岁,你们能玩到一起去,你比雪晗大一个月,雪晗带姐姐去厢房玩。”
雪晗听娘的话上前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