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第640章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640章

小说: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静抿着嘴,他真想说风清先生是我奶奶,又叹气,知道不能说真憋得慌!
  明凌和明枫两人坐在一起,终于到上课的时辰,只是见先生拿报纸进来,兄弟两人对视一眼,独醒的感觉挺好!
  又过了几日,京城依旧无人知道风清先生是谁,风清先生越神秘,讨论的声音越多。
  而竹兰已经从喜悦中走出来,她惦记未来能不能招收到女学生,准备去京城周边的村子走访。
  玉宜想要跟着,玉雯难得主动提出一起,竹兰就带上了两个孙女。
  京城是国都,京郊的百姓日子过的不错,从屋舍和穿着上看,家里都有些家底。
  马车帘子没拉上,透过玻璃窗清楚看到外面的景象。
  玉宜抿着嘴,“村子里玩闹的都是男孩,孙女没看到女孩。”
  自从进入村庄,她就一直盯着窗外,哪怕心里有猜测,真看到心里很不舒服。
  玉雯,“奶奶,我们要下马车吗?”
  竹兰点头,不过没让车夫停在家境看似困难的人家,她去走访而已无用,哪怕一文钱不收,这样的人家也不会送女孩子去学习技术,她从不想看固执的思想。
  她现在去劝说,说什么都白费,只有村子里有人送女儿去学习,学成见到工钱,才有动摇想法,哪怕是为了银钱。
  马车停到里正家,京郊的百姓对马车是有认知的,从马车就知道是否是权贵。
  里正在家,竹兰下了马车,里正愣住了,“这位太太?”
  竹兰道:“借口水喝。”
  里正没多想,“请进。”
  竹兰进入院子,这家的女主人迎过来,知道是借水喝,忙让孙女去烧水。
  竹兰没进屋子,坐在院子里的,看到玻璃窗,又看了看女眷戴的首饰,心里有数了,“家中有读书人?”
  里正娘子笑着,“有,几个孙子都读书。”
  竹兰又看向几个女孩,因为竹兰一行是女子,女孩没避开,反而里正回避了,“你的几个孙女都多大了?”
  里正娘子回着,“最大的十四已经定亲了,小的八岁。”
  竹兰见几个姑娘乖巧的很,笑了笑,“你有福气。”
  里正娘子摆手,“有啥福气。”
  她更希望多几个孙子,孙女早晚要嫁人。
  竹兰道:“孙女贴心。”
  里正娘子不认同,却也没反驳,她在京城街上见过贵人的马车,面前没带多少首饰的老太太,哪怕面容和善,她也不敢什么都说。
  竹兰又问,“你孙女可识字?”
  里正娘子心里疑惑,却也回了,“并不识字。”
  竹兰心里憋得慌,家中几个孙子都去读书,竟然孙女没一个识字的,“你可知孤儿庄子?”
  里正娘子精神了,“知道,当家的说等改建好,会送没有天赋的孙子去学习。”
  “孙女呢?”
  里正娘子愣了,眉头皱紧,“孙女早晚嫁人。”
  等学成差不多该出嫁了,送孙女去学习不是便宜外人了?而且她也不愿意花银子送孙女去学习,有这个以前不如多送孙子去学习,日后有个安家的本事。
  玉宜和玉雯异常的沉默,她们投胎好,生来就是官家小姐,有疼爱她们的父母和公平的爷爷奶奶,她们从小开蒙识字,琴棋书画样样要学,奶奶更是开拓她们的眼界,她们真的太幸福了。
  竹兰目光越过里正娘子,看向站在里正娘子身后的姑娘,“你可想学本事?书院能学刺绣,医药等,不仅读书识字,还能学会算数等,你可想学?”
  里正娘子想开口,竹兰一个眼神过去,里正娘子瞳孔一缩,她被锐利的眼神吓到了。
  姑娘想也没想的回答,“我听爹娘的。”
  竹兰看向几个年纪小的,古代的孩子都早熟,女孩子又被不平等对待,更加的早熟,几个小的这时眼底是茫然的,她们没想过学习。


第1688章 银钱
  竹兰没吭声,她等着几个女孩的回答,几个女孩对视一眼后回答,“听爹娘的。”
  院子里格外的安静,几个姑娘有些慌了神,她们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竹兰扯了扯嘴角,女孩子从出生就被传授思想,她只能安慰自己听话也是优点,只要说服家里的长辈,她们就会听话,她觉得女子书院最重要的课应该是改变女孩思想。
  里正娘子心中忐忑,面前的老太太明明在笑,她却害怕,“您。”
  竹兰笑着,“水已经喝了,我们就先离开了。”
  说着站起身,清雪忙上前扶着。
  里正娘子起身相送,见马车走远才拍着心口,“吓死我了。”
  里正这时出现,“都说了什么?”
  里正娘子将刚才的谈话说了,里正很精明,“这是为了书院而来。”
  他十分关注周边的动静,孤儿庄子从成立到现在,他了解七八分,自然知道改建的书院有教女子的。
  里正娘子,“当家的,你想什么呢?”
  里正转过头看向几个孙女,“让我再想想,再想想。”
  说完就离开了,也没告诉自己娘子他想什么。
  马车出了村子,玉宜问,“奶奶,不多问问吗?”
  竹兰,“不问了,下个村子去秀才家。”
  玉宜抿着嘴,“奶奶,我们周氏一族在京的女孩可以送来读书。”
  竹兰自然想过,当年老大从家族带来几个族人,这几个族人陆续接了家眷过来,京城的族人多了起来,等开学会送去书院。
  竹兰道:“族人家中的女孩不同担心。”
  周氏一族凝聚力很高,书仁在家族地位超然,哪怕不用书仁开口,她是院长,族人也不会抵触。
  章州,玉霜和流枫亲自送娘出县城,马车到了县城城门,夫妻二人满眼的不舍。
  胡氏却觉得轻松,她终于要回京城了,挥着手,“你们回吧,等我到京城给你们写信。”
  流枫只有一个娘,他希望能奉养娘,自然希望娘在身边,“娘,您回京城就一个人,您还是留下吧。”
  玉霜和婆婆相处的不错,婆婆只帮她带孩子,从不插手任何事,哪怕有人偷偷劝婆婆纳妾,婆婆都给怼了回去,对她十分的维护,她不希望婆婆走,“娘,您留下吧。”
  婆婆留下能帮她挡不少事。
  胡氏心道可别,她可待够了,如果不是小孙子小,她去年就想回去了,“我年纪还不大,你们不用惦记,如果想我就多给我写信。”
  流枫听出娘语气的欢快,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要不您带兆夕回京?”
  胡氏也喜欢孙子,但是她不想带孩子了,“时辰不早了,你们回吧。”
  说着,示意车夫赶车离开,她要回京和亲家母讨论设计的首饰,她闲着的时候画了不少。
  流枫两口子眼睁睁看着马车离开,玉霜噗呲笑了,“娘怕咱们撵上,你瞧马车走的多快。”
  流枫也笑了,“我们也回吧。”
  二人没带孩子送行,怕孩子会哭闹,出来一会惦记孩子们。
  玉霜道:“婆婆和我娘通信特别的频繁。”
  “娘和岳母有共同的爱好。”
  玉霜摸了摸头上的簪子,“娘设计的比县城首饰铺的好。”
  流枫也佩服自己娘的眼光,握住妻子的手,“等我给你设计一款。”
  “你有时间?”
  流枫现在浑身透着轻松,“有的,我身上最终的胆子轻了,能多陪陪你和孩子。”
  玉霜靠着相公的肩膀,她看着热闹的街上,“变化真大啊。”
  她还记得刚来时候的冷清,现在街上多了许多的摊贩,百姓的脸色也少了麻木。
  流枫,“日子会越来越好。”
  晚上,周书仁回来看着屋子里有些暗,询问的看向站在门外的清雪,“夫人在休息?”
  清雪回着,“老夫人心情不好。”
  周书仁听了走进去,就见媳妇一动不动的坐着,凑过去道:“不是早有预料?”
  竹兰,“想象和亲眼所见感觉不同。”
  “好了,别想了,我饿了。”
  竹兰揉了揉脖子,“那就吃饭。”
  说着示意清雪摆饭,她下地在屋子里走了一走,坐的时间久了浑身难受。
  周书仁换好衣服,饭菜已经摆好,洗手坐下道:“告诉你消息,你会感兴趣。”
  “什么消息?”
  周书仁,“皇上允许陈太妃写话本,但是。”
  竹兰接话,“但是不能在现在的报纸上,皇上打算办另一种报纸?”
  “对,皇上听了陈太妃卖话本得的银钱,还派人去调查过,觉得办新报纸能赚银子。”
  竹兰笑了,“有你的推动吧。”
  周书仁啃着鸡腿,边吃边点头,等咽下鸡肉才道:“皇上比我想的要开明。”
  竹兰,“你的功劳。”
  书仁的思想影响了两代帝王,现在正影响着太子,同时他们是幸运的,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受影响。
  周书仁问,“最近没见你写文章?”
  竹兰,“不易过多。”
  她如果连续写文章,对他们夫妻不好,慢慢来她不着急。
  次日,陈太妃又登门了,这次是邀请,“你要不要一起写话本?用新名字写。”
  竹兰摇头,“我很忙,而且我没有写话本的天赋。”
  编故事只是见得多,并不代表她有写话本的天赋,她要是写话本一定没滋没味的。
  陈太妃可惜,“你很会讲故事。”
  竹兰笑着,“太妃这回如愿,可高兴了?”
  陈太妃,“高兴,怎么不高兴。”
  她比皇上小很多,感谢当年皇上成亲晚,她身子骨还不错,现在只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一些。
  竹兰道:“等报纸出来,我一定订阅一期不漏。”
  “可不许反悔。”
  “不反悔。”
  她不仅订阅,还会多买,对,还要找太妃签名,等未来的时候都是后辈的财富!
  陈太妃风风火火的走了,要去想新的话本,还说要写个大悲的,全因竹兰说过悲剧永流传。
  竹兰和孙女说了会有新报纸,她没有隐瞒的意思,估计现在京城都传遍了。
  玉雯直接问,“登报的话本会给银钱吗?”
  这个竹兰还真不知道,估计不会吧,这个时候能登报多大的荣耀。


第1689章 秘密
  如竹兰猜测的一样,新版的报纸可以投话本,不会有任何的稿费,对于投话本的人而言,他们更想出名不在乎稿费。
  新办的报纸周书仁提了连载,因为新办了报纸,还多了几个职位,管理的是个从七品,其他不入品级的若干,稀罕的依旧不少,全拿这些职位当跳板,希望日后能负责正规的报纸。
  最近几年报纸办的风生水起,多少人盯着,可惜皇上不允许争斗,皇上紧紧的捏着宣传部,整个部门都是皇上的人。
  这日,雪梅终于回京,竹兰,“我以为你们会托到秋日回京。”
  雪梅心虚,“哎,孙子粘人,我舍不得。”
  所以日子一推再推,她回京孙子一定上火。
  竹兰理解隔辈亲,以前雪梅两口子多潇洒说走就走,现在舍不得孙子了,“姜磊每次来都念叨你们不舍得回京。”
  雪梅更心虚了,“这几年不离京了。”
  “嗯?”
  雪梅道:“这次回来公婆苍老了许多,相公想留在家里多陪陪二老。”
  竹兰很久没见亲家了,“的确该多陪陪他们。”
  雪梅继续道:“公爹让相公派人回老家选地方。”
  竹兰一听,“你们多照顾些。”
  雪梅点头,“嗯,相公的意思顺便接大哥家的孙子进京。”
  “你的想法呢?”
  “我同意了,这次回来见公爹苍老的模样,我心里感触也挺多的,当然我能接受的是孩子,大伯哥的儿子就算了。”
  她同意带个孩子来京城陪着公爹公婆,为的是避免老两口的遗憾,她可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雪梅留下吃的饭,说晚上再过来,吃过饭就回家了,家里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竹兰将雪梅带回来的礼物分给各房,有一些上好的木料,还有刺绣等。
  下午,李氏来主院,“娘,今年公爹的生辰大办吗?”
  竹兰,“不了。”
  李氏又说了最近府内的一些大笔支出,竹兰听后感慨,“想要体面的过日子,各种花销省不了。”
  家里的下人多,每个下人都有月银,一年十二个月,家里喜事翻倍,各种吃穿用度,光下人一年就是一大笔银钱。
  李氏管家更有体会,“咱家宴请少,省了一大笔支出。”
  竹兰笑着,“的确省了。”
  李氏道:“没有家底的官家难过。”
  她现在代替娘出门应酬,见的更多了,所以她最佩服婆婆了,周家最开始的家底婆婆积累的。
  竹兰突然问,“最近明辉没出门?”
  李氏对明辉很关注,这种关注多年养成的,“您也觉得奇怪?儿媳正纳闷呢!”
  竹兰,“他的性子能这么安静不像他。”
  李氏赞同的点头,“相公试探过,什么都没试探出来,我观察了两日他整日在书房。”
  竹兰没继续问,孙子长大有自己想法,她刚才问一句只是奇怪罢了。
  李氏却更上心了,与婆婆又说了一会话才离开,出院子转到去明辉的院子,李氏穿过园子不得不感慨,当年荣氏一族的族地真大,皇上一分为二给了公爹,周侯府占地也很广的。
  家里孩子都有自己的院子,因各房没有妾室,府内还空了不少的院子。
  李氏到了明辉院子,小厮见到人忙上前,“夫人您来了。”
  李氏,“这么大声传消息呢?”
  小厮低着头,“不敢。”
  李氏哼了一声,她才不信,这时明辉迎出来,“娘,您这么忙怎么是空闲来看儿子?”
  李氏快走几步挤开儿子进入书房,扫视一圈什么都没发现,书桌上正写着字,怀疑的问,“你藏了什么?”
  明辉,“娘,儿子在家您也不踏实,这样儿子明日就出府。”
  李氏瞪眼,“让我知道你干什么坏事,看我不让你爹抽你。”
  明辉,“真没干坏事!”
  李氏勉强相信了,她还有事没时间和儿子斗智,虽然她斗不过,哼了哼带人走了。
  次日,陶氏带着儿媳妇林氏拜访,竹兰笑着问林氏:“好几年没见你,在外面一切可好?”
  林氏回着,“让您惦记了,在外一切都好。”
  她对杨伯母一直很有好感,可惜没碰到杨伯母这样的好婆婆,也感激伯母影响了婆婆,自从婆婆和杨伯母交好,她的日子就好过了。
  陶氏开口道:“她给你带了礼物,你看看喜不喜欢。”
  竹兰早就注意到了,“回来还惦记我,怪不好意思的。”
  林氏拿过盒子,“您喜欢画画,这是我寻得染料,希望您喜欢。”
  竹兰喜欢啊,“谢谢,我很喜欢。”
  陶氏,“你喜欢就好。”
  随后的话题围绕京城的一些八卦,或是竹兰询问南方趣事。
  陶氏突然道:“对了,罗家女儿远嫁的地方,正是我长子任职的州。”
  竹兰一听,“那个罗家的三姑娘?”
  陶氏点头,“嗯。”
  “那还真巧了。”
  陶氏看向儿媳妇,林氏开口道:“罗三姑娘早就去世了,从去年纪家闹出不少事。”
  竹兰惊讶了,“竟然去世了?”
  林氏,“去世五年了,纪家已经再娶,去年不知道闹出什么事,纪家再娶的娘子病了,今年纪姑娘回京了,罗家派人去接的。”
  陶氏又道:“罗家三姑娘就生了一个女儿。”
  竹兰已经能脑补宅斗了,“不是好欺负的啊。”
  她没说人名,屋子里的都知道说的是谁,那我纪姑娘是有手段的。
  陶氏带着林氏刚走,玉雯拿着帖子来,“奶奶,大公主请孙女去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