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明生见礼,“是小子目光短浅了。”
昌忠见女子出来,刘明生才想起手里拎着粮食,对着娘子道:“今日得了二十个铜钱,我全买了粮食。”
女子眼底欣喜,又皱了眉头,“家里没了纸张。”
刘明生道:“没了等银子充裕再买,你和孩子不能饿肚子。”
昌忠听着夫妻二人说话,对刘明生感观更好了几分,等女子和孩子进去,昌忠问,“我瞧你的字不错,为何不是去书铺领。”
还未说完,刘明生打断道:“去过,不用我。”
哪怕他只要最低的报酬也不用他,他能找到的活计帮着算账或是写书信。
京城,书会的重头戏来了,陈太妃笑着道:“众位都知道我准备了彩头,大家一定好奇比什么。”
女眷都静静的等待着,太妃也没卖关子,继续道:“比谁的小故事好,前提一定要是自己想的。”
竹兰看向几个孙女,自家孙女参加是不是作弊?
陈太妃话音落下,想参加的不少,尤其是想出风头的,得了第一不仅被出名,还能入了陈太妃的眼。
参加的都是小姐,妇人没有参加反而期待自家闺女能得头彩。
陈太妃已经命人拿来了头彩,“这是本宫的嫁妆头面,本宫没戴过,已经翻新过。”
彩头拿出来,比赛的气氛更紧张了。
玉蝶没想参加,这个风头不想要,不如安静的看比赛。
玉宜不是喜欢出风头的人,还压住玉娇不许参加。
玉雯就更懒得参加了,抬眼看向奶奶,嘴角勾着笑容,她一直觉得奶奶说的故事才好听。
琳熙也不好参加,免得说不公正,谁让她的身份在呢!
参加的姑娘站起身,琳熙注意着安姑娘,这位野心倒是不小,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配上野心的智慧。
小姐们讲的故事怎么说呢,大部分讲的都是奇闻故事,讲情爱的没有,都是官家小姐不管定亲没定亲,都要在乎自己的名声。
别说还真有讲的不错的,其中有位焦姑娘讲了破案的故事,还添加了些鬼怪,幸亏是白日讲,这要是晚上惊叫一片。
竹兰听的眼睛都亮了,这姑娘可以啊,还很会营造气氛。
陈太妃也听的连连点头,最后结果出来了,焦姑娘拔了头筹。
琳熙对着玉雯道:“这姑娘有些意思。”
玉雯,“嗯。”
琳熙看向嫉妒却要忍着的安姑娘,心底嗤笑。
焦姑娘满心雀跃,她的故事得到了肯定,不仅得了彩头,太妃还买了她的故事!
竹兰见小姑娘不骄不躁的,勾着嘴角,小姑娘入了不少女眷的眼。
小刘家村,昌忠考校了刘明生,眼底是赞叹的,学识十分扎实,果然不中有问题,这位赚不到银钱明显被打压了。
昌忠问,“眼看着要报名,今年可要继续考?”
刘明生勾着指尖,“不了,娘子要生产家中需要银钱。”
昌忠笑着,“我考校你一个问题。”
刘明生莫名的紧张,“请讲。”
“你觉得现今科举制度如何?”
刘明生懵了,科举如何?士农工商,科举为朝廷选人才,也是寒门学子跃龙门的机会,自然是好的,可他的不得中心中有怨,他明明才学不错。
昌忠不急,静静的看着远处的山峦,心里想的是工部这些年招收的人才,工部有算数特别厉害的,娘都说工部的那位是天才,可参加科举一定不得中,因四书五经一塌糊涂,娘就笑着说偏科偏的太严重。
别看爹嫌弃工部是吞金大户,可该给的银子从不会少了,还会时不时念叨人才的重要,皇上受爹思想影响,工部才会全国选人才。
昌忠勾着嘴角,其实不知不觉间已经改变了许多,只等待慢慢的积累达到改变的契机。
刘明生抿着嘴,“您可知县太爷?”
“不知。”
刘明生深吸一口气,“县太爷是举人出身谋的官,熬了十几年走了关系才成了今日县太爷,然县太爷对县中政务并不上心,反而喜欢邀请秀才举人吟诗作对。”
昌忠目光幽深,“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县中政务?”
刘明生懵了,“啊?”
昌忠笑了笑站起身道:“今日就到这里,你去报考,相逢是缘银子不用担心。”
刘明生心里咚咚直跳,却忍了下来,“不,不能。”
“如果过意不去,帮我默写一套四书,笔墨纸砚等明日送过来。”
“啊?”
昌忠笑着,“不急着给我,你慢慢写,等我游学回来再给我。”
刘明生回神眼前的人走了,他的直觉告诉他遇到了贵人,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再无翻身之日!
第1755章 添把火
昌忠回到租好的院子,院子并不大,小厮找了村子里妇人打扫干净,还在村子里买了粮食和鸡蛋等。
昌忠道:“去县城买一套笔墨纸砚,多买一些好纸回来够写两份四书。”
小厮不明白,“大人要默写?”
“送人的。”
昌忠等小厮离开,拿出自己用惯的笔墨准备些书信,不得中的考生,他一路见了三人,其中有问题的两人,前一个已经被打击早就放弃了读书,只有刘明生还继续坚持,并且秉性不错。
刘明生的事很好查,顺着谁打压他就能查出来,刘明生的考卷一定被人掉包了,顶替了刘明生的成绩。
这还没到川州,科举下的黑暗让人心惊,本地世家真能一手遮天。
昌忠写好信,又想到州城所见,一个世家公子,竟然不讲州城官吏放在眼里,全因这家公子有族叔在京城当官。
京城,周书仁不知道昌智的所见和感慨,他正抱着孩子!
没错,就是软乎乎的孩子。
皇上在一旁看的乐呵,“周侯在家中没少抱孩子,瞧瞧动作多标准。”
周书仁道:“的确没少抱。”
皇上问,“这孩子是不是十分的像朕?”
周书仁心道只有三分像,这孩子更多的像太子,“嗯,像。”
皇上哼了一声,老狐狸只说像,意思并不是十分的像,伸出手将孩子抱过来,“今日你也看到你未来的徒弟,这孩子未来交给你了。”
周书仁心情复杂,这么小的徒弟,“臣争取多活几年。”
皇上看着周书仁就心里发愁,瞧瞧瘦的,“你就不能多吃些?”
“体制问题,这不能怪臣。”
别提媳妇多羡慕他干吃不胖了!
皇上将孩子交给太子,示意太子送孩子回去,等书房内没人了,皇上才道:“朕有些日子没召见顾昇,你儿子考验未来女婿,朕添了一把火。”
周书仁心里翻白眼了,“您明明是想给永安国公府加筹码。”
所以别想他念着好!
皇上笑了一声,“就知道你什么都清楚。”
周书仁抿了一口茶,“眼看着要满三年,皇上想卓古瑜去哪里?臣要先表明态度,户部不准备进官员。”
皇上,“放心,朕不会丢麻烦给你。”
周书仁抬眼直直的看着皇上,没说话意思也表达的明显,您丢来的麻烦还少吗?
皇上才不心虚,“朕给他选了个好地方,你觉得刑部如何?”
周书仁放下茶杯竖起大拇指,“妙。”
永安国公府只能走阳谋,阳谋也是不容易走的,皇上给添加了筹码和便利。
皇上又笑着,“太子过几日回去刑部,他会带着卓古瑜一起去。”
周书仁又竖起一根大拇指,所以说最会下棋的是皇上。
皇上又道:“你家老四想法不少。”
周书仁笑着,“他读书多想的多。”
皇上嗤笑一声,“读书多的人许多,有想法的却不多。”
周书仁表示赞同,朝廷不少官员在其位谋其政,死守顽固思想不说,还打压有想法的官员,他每次看到都跟着闹心。
皇上又道:“可惜了。”
周书仁低下头看着桌子上的茶杯,老四的确可惜了,他只能是周四公子,还好昌智明白也豁达。
皇上余光一直盯着周书仁,这人太清醒。
有过几日,皇上说道做到,太子去了刑部,还带上了卓古瑜,这让不少目光落在永安国公府。
本以为国公府没未来,卓家大公子却得太子青眼,还带去了刑部。
国公爷并没有多高兴,反而一直叹气,国公府要卖命啊!
翰林院,几人来到顾昇身边,其中一人道:“现在看来卓古瑜已经有了去向。”
另一个人道:“我以为第一个会是顾昇。”
顾昇,“几位,你们挡到光了。”
几人对视一眼,眼底都是讽刺,以前的顾昇让他们羡慕,现在没了周大人护着,顾昇也不过如此。
顾昇稳得住,进不了宫他做好自己的事就可,祸福相依,因为他的沉寂,最近说亲的都少了,对他也是好事了。
下衙门的时候,顾昇见到吴尚恒,“你怎么过来了?”
吴尚恒道:“请你吃酒。”
顾昇笑着,“好。”
他明白吴尚恒来给他撑腰的,这位可是未来的驸马爷。
等上了马车,吴尚恒观察顾昇,“你没事吧?”
“我挺好的,正好能沉寂下来多专研些古籍。”
吴尚恒放心了,“我给你说你别看卓古瑜风光,我爹一直告诫我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一切不能看表面。”
有些他不好多说,只能透露这些了。
顾昇只是没大志向,他又不蠢,“我明白,上次不是说你爹要进京?”
吴尚恒道:“还需要等上五六日能到京城,他可不是为了我来的。”
爹是进宫见皇上的,让皇上知道吴家的忠心。
吴尚恒叹气,“昌忠离开后,四皇子也不出宫了,我几个不错的朋友就剩下你了,日后只能多找你喝茶聊天了。”
“谢谢。”
“客气了。”
周侯府,竹兰和赵氏聊天,赵氏说了胡氏,“亲家母去了庄子。”
“她的小日子过的不错。”
赵氏看久了亲家母的日子,心里也是羡慕的,没孩子操心,为了自己活着有滋有味的,“嗯,她今年想改建庄子。”
竹兰挺喜欢胡氏的性子,说到做到,说不干涉小夫妻生活,一次都没干涉过,“她是豁达的人。”
这种人都是长寿的。
赵氏惦记玉霜,“也不知道玉霜两口子怎么样了。”
“流枫和玉霜能处理好。”
她反而不惦记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是心里有数的。
赵氏突然道:“我听相公说礼部准备二皇子婚礼了。”
这个竹兰知道,书仁回来说皇上准备让二皇子完婚,不过,与太子大婚不同,二皇子的婚礼就要低调了,现在还没有公布出去,只有一部分人知道。
赵氏小声的道:“李家姑娘不容易。”
竹兰心想的确不容易,二皇子希望有个好岳家,可惜李家不是,二皇子越不甘心,李家姑娘日子越难过。
第1756章 奇兵
又过了几日,周书仁早朝后留下,一同留下的还有几位尚书。
皇上指着挂起来的地图,“这一段重修的河道,还有三分之一没修完。”
他对去年的进度很不满意,却也没办法,去年南方下了不小的大雪。
周书仁每次看心都滴血,不仅仅是耗费银钱,还因耽误太多的事。
皇上继续道:“今年五月末必须修完。”
周书仁没意见,关乎百姓的大事,这笔银子早就准备出来。
其他几位尚书大人对视一眼,工部尚书迟疑开口:“皇上,三分之一的工程量不小。”
皇上,“那也要完成。”
他是真怕了水灾,心里再次将贪污河坝银钱的官员鞭尸了一遍。
工部尚书闭嘴了,真是处处需要人手,头疼。
随后又商讨了其他的几件大事,大臣们陆续的退了出去。
周书仁和巩大人走在一起,巩大人道:“我听说侯爷小儿子回乡考秀才?”
周书仁,“你挺关注我的。”
巩大人笑着,“今年我小儿子也参加考试。”
周书仁还真不知道,“我记得你小儿子二十二了?”
巩大人语气无奈又带着宠溺,“这孩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读书累一点老太太就护着,明明早能考秀才,一直拖到现在。”
周书仁,“你长子?”
“十六考的秀才,长子不一样要承担责任。”
周书仁哦了一声,所以小儿子宠着长大的,“你与我说这些?”
巩大人心道想和你闲聊拉近关系呗,谈孩子有话题啊,都是老儿子命根子,“聊聊而已。”
结果二人聊了一路也没多娴熟,主要巩大人每次都没聊到点上。
周书仁心里揣着事上了马车,回想今日早朝,今日皇上对顽固派十分的不耐,尤其对罗老大人,今日一点都没给罗老大人脸面。
周书仁指尖点着,他觉得皇上想清理几个顽固派,而罗家首当其冲。
小刘家村,昌智住的小院,他正坐在院子里翻看着报纸,远离京城报纸延迟,现在看的报纸是上一期的。
刘明生推门进来,“先生。”
昌智放下报纸,“报上名了?”
刘明生压抑不住喜色,“报上名了,谢谢先生的帮助,您的帮助没齿难忘。”
昌智示意坐下,小厮端着茶壶上来,“喝杯热茶。”
刘明生,“这一次在下一定能中。”
昌智没提刘明生成绩被顶替,他留在这里该查的都查清楚了,为何将刘明生后几次参考压在县试,全因收买通不了府试官员,府城官员前几年调动过。
所以刘明生运道不错,只要解决县官,刘明生便可顺利考试。
昌智道:“留在这里有几日了,我也该继续去游学。”
刘明生十分的不舍,这几日请教学文,他学到了太多的内容,不是学院能教给他的,可他也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祝先生一路顺风。”
“好,等我回来取四书。”
刘明生留下又请教了一些不懂的地方,再次感谢后离开。
小厮走过来,“大人,三日后此地县太爷会被关押。”
昌智嗯了一声,“我们也赶紧离开,别被发现了。”
小厮道:“刘明生遇到您,他遇到了贵人。”
昌智笑着,“这也是缘分,没听到他的故事,我也不会停留这么久。”
小厮起身去收拾行李,他的脚步是轻快的,终于要离开村子了,最近一些日子各种打探挺烦人的。
次日,刘明生接到了包裹,妇人道:“租院子的先生留下给你的,还留了一句话,希望你能一路顺遂。”
刘明生心底怅然,对着妇人道了谢,回去打开包裹,里面有一套文房四宝,还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是二十两银子,算上默写四书的银子,够他考秋闱的银钱。
刘明生感激又是笑又是哭的,笑自己被赏识,哭自己坚持才有了机遇。
皇宫,周书仁见到关于昌智的消息,昌智的一言一行都有记录,重点在于昌智提的问题。
周书仁,“!!”
皇上指了指汇报的消息,“这小子还真胆大。”
周书仁,“……”
这小子故意的,这何尝不是试探皇上的态度,这才出京多久就搞事情。
皇上又道:“他没到川州,先管起事了。”
周书仁继续看消息,“皇上该高兴才对。”
昌智发现了好苗子,这些年的磨难也没压倒意志,还有自己的想法,刘明生不错。
皇上似笑非笑,“昌智回来还是待在翰林院的好。”
周书仁,“日后昌智不会再出手帮忙。”
老四心里有分寸,清楚能施恩一次,却不能一直施恩,这不是皇上想看到的,对周侯府也不好。
皇上嗯了一声,周昌智是他的奇兵,不能一直用,却能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