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家里有两个儿子; 也未必会给你每个月准时打五百块养老钱吧?
老一辈都说养儿防老; 可看看人家江有粮,有了这竹雕的手艺,国家给他养老!
一时间,虽然江有粮还没宣布他要收徒弟,四里八乡已经有不少家里子女念书不行的,跑过来问他要不要收徒弟了。
虽然说进厂打工赚的确实比做手艺多,但打工都是吃青春饭的啊,年纪大了,厂里就不要你了,到时候没有退休金,还不是回老家吃洋芋?
不像这竹雕手艺,只要有了国家认证,是那个什么传承人,每个月旱涝保收都有一千块钱。
这可是关系到自家儿女一辈子的饭碗!
村里人立刻便忘了八卦郎英再婚的事情,转而对江有粮的竹雕手艺津津乐道起来,还有好多人跑到江有粮家里去,看国家给他发的牌子,看他做的竹雕摆件,看他的竹雕工具……恨不得自己来找江有粮拜师学艺!
可是,听到江有粮的收徒要求之后,大多数人都退缩了。
国家并不是钱多的花不完,随便谁来学几天手艺,就能拿一辈子的补贴,县非遗中心也是有要求的。
首先就是登记在册,报名了,就要老老实实跟着江有粮学习两年的竹雕基本功,而且每半年还要参加一次县里的考核。
连续两次考核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书,也没办法成为非遗传承人了。
其次就是有个打卡系统,为了防止有人作弊,又或者传承人自己作弊骗取政府补贴,报名参加传承人培训班的,必须在固定的学习时间上传打卡信息。
单是这两条,就筛掉了大部分想投机取巧的。
即便能做到以上两条,想要顺利成为官方认证的传承人,还要参与县里组织的考证,要有独立完成指定竹雕作品的能力,对于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来说,就算你老老实实完成了所有培训课程,拿不出自己的作品,那也白瞎!
就像很多科班出身的导演和演员,文化课学的再牛逼,演技浮夸、执导出来的作品辣眼睛,某瓣评分击穿谷底,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哪怕你考个博士出来呢,那也没啥卵用。
“竹雕跟竹编不一样,对基本功要求很高,当年我也是跟着师父足足磨了三年,基本功才算出师的,然后从竹筒、小摆件一点点做起来,能做大件的,基本上都是学了七、八年的。”江有粮耐心跟想要拜师的人解释了一下。
众人听完这番话,脸都青了。
还要学七、八年,才能拿到每个月一千块钱的补贴?
我还不如找个小区当保安呢,起码每个月也有三四千块钱。
哦,差点忘了,学徒工没资格拿补贴,学艺期间,他们还得倒贴o(╥﹏╥)o
再看看江有粮那双苍老变形的手……
不到三天,主动上门求拜师的就跑了个精光!
江有粮有点生气,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点苦也不肯吃。
因为本地年轻人没人愿意跟他学竹雕,没办法,江有粮不得不接受了儿子的提议,以“郎山竹雕文化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注册了几个平台的视频号。
江小满虽然自己忙的要死,但对他爹的“事业”还是非常上心的。
账号注册好之后,江小满就跟他爹约好了,白天就在他家院子里的监控探头下面做竹雕,这样他就能拿到视频资源了,毕竟白天他经常不在家。
晚上就好办了,江有粮做竹雕,他就在旁边拍。
让粉丝们集体无语的是,有一天晚上正好轮到江小满直播,这小子居然直接摆烂,把镜头对准他爹,正当粉丝们以为今天是老爷子出镜的时候,没想到画风一转,江小满跟玩儿套娃似的,又搬出来一套直播设备!
好家伙!所以,他们在看江小满直播江有粮的直播间?
那还不如直接去江老伯的直播间呢!
粉丝们愤愤不平地找到江有粮的直播间,然后……很多人就莫名其妙出不去了。
按理说江有粮一个满脸褶子的老汉,又不会唱歌跳舞,又不会撒娇卖萌,怎么会有人想不开关注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呢?
笑死!谁知道呢?
粉丝们就知道,自己盯着江老汉那双粗糙的大手,在光滑的毛竹上凿凿打打,不知不觉就昏昏欲睡了……简直比她们高价代购的助眠枕头还好用!
天惹~这到底是什么神仙哄睡博主?
爱了爱了!
赶紧点个关注,下回失眠就来看江老汉刻竹雕!
江小满眼睁睁看着自己直播间的人数在疯狂下滑,然后,他爹那个原本冷冷清清的直播间迅速挤满了人!
还有些神神叨叨的粉丝在弹幕里许愿:
睡神保佑我十点以前进入梦乡!
睡神保佑我不熬夜!少掉发!
江小满:????
这些人莫不是江夏的信徒吧?
跑错直播间了吗?
像这种教手艺的直播间,网上并不少见,很多博主本着传道授业的精神,恨不得放慢细节,把每一个知识点都传授给粉丝,着实为华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像江老汉这样,全程一言不发,光顾着埋头做竹雕的,还真是少见。
最关键的是,他还不是为了炫技,就单纯是沉浸在了竹雕的世界里,让无意中戳进来的网友,不知不觉就跟着看下去了,简直魔性!
县非遗中心,得知江有粮已经开通了个人账号,非遗中心的官方号也贡献了一个友情关注,不过,看到江有粮一言不发地在直播间埋头做竹雕的样子,陈主任暗暗叹息一声。
这又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干事、不知道吆喝宣传的传承人啊!
他们非遗文化不就是因为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才走到了如今几乎失传的地步吗?
唉,看来这个江有粮,也要步前辈们扑街的后尘咯……咦?
陈主任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眼睛,下一秒,就看到江有粮的直播间人数飙升,短短半个小时,居然就破万了?
“不会是系统出BUG了吧?”陈主任不敢置信地晃了晃手机,决定重启一下再看看。
万一是自己手机坏了呢?
陈主任的手机是他儿子淘汰下来的,重启速度比较慢,等到他终于重新点开短视频平台,找到江有粮的直播间,就看到里面已经有三万多人在看了。
弹幕也非常热闹,一堆许愿的,还有叫爸爸的(这些估计是小满哥的女友粉),看得陈主任风中凌乱。
……
江有粮的非遗文化直播课观众留存率超乎寻常的高,大数据就是这样,看的人越多,给的推荐量就越大。
等到年三十那天,江有粮的个人视频号粉丝,就已经突破十万大关了。
也就是说,距离他正式拿到郎山竹雕非遗文化传承人这块牌子,还没过去一个月,就已经提前完成了非遗中心给他定的KPI,拿到了一万元的特殊贡献奖。
陈主任:“……”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老人家是愈发看不懂了!
就在粉丝们沉迷江老汉的非遗(催眠)直播间无法自拔的时候,每天雷打不动搞直播的江老汉,却突然宣布停更一天。
因为,他要和儿子一起去县城看电影啦!
粉丝们:……
什么电影,居然好看到连江老汉这种资深老宅男都愿意走出大山,翻山越岭的也要去县城看?
难道今年贺岁档有什么惊天巨制突然空降了吗?
幸好,关注江有粮的还有一些是小满哥的铁杆粉丝,很快就有热心粉丝来给新粉们破案了——
江老汉跟小满哥去看的,应该是今年在郎山村取景的那部《绚烂之路》。
据说他们村还有人在里面饰演了一个挺重要的配角呢。
怪不得村里倾巢而动,大家集体包车去县城看电影去了。
这年头的电影票可不便宜。
但谁让过年的时候大家手里都有钱呢?
更何况,今年不光是出去打工的手里有钱,就连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妇女们,都跟着江小满和山岩他们赚到了钱。
一年好几万块钱的收入,花几十块钱看个电影,咬咬牙还是舍得的。
再说了,这电影可是在他们村拍的!往上数一数,几辈子才能出这么一回啊?不抓紧时间去看一下,过年的时候怎么好意思跟隔壁村的亲戚们吹牛?
就这样,今年的大年初一,郎山村的村民们,罕见地起了个大早,村里包了一辆大巴车,直奔县城而去!
江小满这个抠门怪,大年初一看电影也要捡个便宜,给村里包的放映厅,在县城城郊的一个商业广场,他在网上查过了,县城三家电影院,就这家平时上座率最低!
果然,他这边打电话跟电影院谈包场,一下子就谈了个七折——这可是贺岁档,主城区电影院不加价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给你打折。
“幸亏跟着小满来的,我看网上团购票价都要六十块钱一张,咱们包场只要四十块钱一张,太划算了!”
电影院也没有亏。
大概是票价上占了便宜,村民们难得来县城看一次电影,看到别人看电影都要买个爆米花可乐奶茶什么的,他们也跟着买了一份。
这可比卖电影票赚钱多了!
电影院经理呵呵直笑,还跟江小满加了个微信,说以后包场都可以找他,他一定给申请个优惠价。
《绚烂之路》讲述的是我国在乡村振兴事业上发生的几个感人的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因为请的几位导演都很擅长拍商业电影,所以故事节奏把握的特别好,第一个故事还没结束,村民们就已经感动得眼泪汪汪了。
姜元和郎英参演的故事排在了第三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的,第一个出场的居然不是大名鼎鼎的影帝姜元,而是郎英这个配角!
郎山村熟悉的风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梦幻飘逸的恍如仙境。
而就在这般美如仙境的小山村,一个熟悉的身影踉跄着出现在山岗上。
“是郎英!”
“英子姐!”
放映厅里响起一阵阵惊呼。
这是他们的熟人郎英,但又不只是郎英。
导演镜头下的郎英,虽然发丝凌乱,衣裳破烂,但那双清亮倔强的眼睛,鲜明瘦削的五官,都给人一种充满了力量和野性的美!
村民们不由屏住了呼吸。
后面的剧情,简直就像照着他们熟悉的八卦写出来的:
年轻的女人,因为一直生不出儿子,被夫家虐待,为了护住两个女儿,不得不和丈夫离婚,住进了守山人废弃的木屋。
紧接着,姜元饰演的扶贫干部王宪来到了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他到处筹措扶贫基金,免费为村民采购新品种的高产洋芋,鼓励村民把老品种换成新品种。
一次暴雨,进山推广新品种洋芋的王宪来不及找地方躲雨,意外发现了藏身在守山人木屋里,饿得皮包骨的郎英母女三个……
“是大妞和二妞?”村里人再次惊呼起来。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小演员,最后导演居然找了郎英的两个女儿客串了这场戏。
不过,也正因如此,两个小女孩依恋地簇拥在母亲身边这一幕,瞬间让村里心软的婶娘嫂子们红了眼圈。
此时此刻,她们忍不住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江小满,和江二明离婚后的郎英,会不会真的像电影里这样,带着两个孩子,连洋芋都要省着吃呢?
第207章
郎山村的村民们; 对于村里人家都在种的红皮洋芋,其实并没有太深的觉悟,大家只是觉得这个品种比以前的老品种产量更高; 病虫害更少; 而且卖出去的价格也更高。
所以; 尽管这个新品种的洋芋不能留种; 每年还要额外花钱去购买芋种,但相比于高产带来的丰收; 买芋种的那点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直到这一刻,看着和王宪一样的扶贫干部们,踩着泥泞,不断摔倒在山路上; 却依然不屈不挠地一家家地推广着新品种的洋芋; 村民们不禁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个导演也是真有点东西; 前一秒让人感动落泪,下一秒就让人破涕为笑。
也不知道编剧是不是郎英的好朋友,后来修改的这一版剧本里; 把郎英那个人渣前夫写成了和乡村振兴事业背道而驰的反派。
结果这个渣男因为太贪心了,偷吃了免费发放给村民的洋芋种; 没想到这个洋芋种居然是有微毒的,全家都口吐白沫; 被救护车滴嘟滴嘟的拉走了……
“哈哈哈哈~”电影院里响起了一阵阵畅快的笑声。
淳朴的老百姓,最喜欢看的就是坏人下场凄惨的剧情了。
吃了有毒的洋芋种,郎英的“前夫”被抢救回来之后,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反而觉得这是一个趁机敲诈扶贫干部的好机会。
于是; 一家三口密谋; 觉得中毒症状太轻了,大概率讹不到太多钱,索性又去买了点儿农药回来,趁着护士不在的时候,偷偷兑水喝了下去……
他们以为兑了水的农药,剂量小点,又在医院,只要抢救及时,到时候把事情闹大了,何止是扶贫干部,就连这个卖新品种洋芋种子的公司,也要赔他们一大笔医药费!
无知和贪婪,最终害死了他们。
种子公司的洋芋种之所以有微毒,是因为育苗的时候,为了提高种芋的发芽率,里面含有的龙葵素会比菜市场卖的洋芋高很多。
但是少量吃一点,最多只会导致腹泻腹痛,还不至于要人命。
但这家人为了讹钱,居然买了剧毒的农药!
哪怕兑了水,那也是喝了能要人命的农药……最终,这贪婪恶毒的一家三口,两死一重伤,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多器官衰竭,躺在病床上痛苦挣扎了几天,最后还是死了。
“该!还想讹王宪老师的钱?呸!死得好!”
“就是!不许让他们三个埋到咱们江家祖坟里,别弄脏了咱们老江家的祖坟!”
“也不许埋到村里来,晦气!!”
村里人看到郎英的“前夫一家”被自己给毒死了,又是解气又是赞叹,恨不得跑出去放两挂炮仗,代入感特别强!
原因无他,电影里这个故事,也是取材于现实的。
不过不是在他们郎山村,而是别的村子,据说那家人懒得出奇,又恰逢春荒,镇上发了免费的洋芋种,别人家都是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把洋芋给种下去,只有他们家,居然偷偷把发下来的洋芋种当场新鲜洋芋给吃了!
一家五口人,最后只有一个因为肠胃不好吃得少的老阿婆活下来了……
电影这个篇章的最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因为大面积种植新品种洋芋,成为远近闻名的洋芋之乡,办起了合作社,搞起了旅游节,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而在王宪老师牺牲后,郎英正式接过了合作社的接力棒,带领着乡亲们,开始发展综合种养殖业,继续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光发热……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中午的饭点都过了。
可是,村民们似乎已经感觉不到饥饿了,所有人都在热烈讨论着电影里的剧情,讨论着电影里那个“山地综合种养殖业”发展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是——
“听说王宪老师就葬在咱们县烈士陵园里,要不,咱们去给王老师上个坟吧?”
斯人已逝,淳朴的山民们能想到的最隆重的纪念,就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到恩人的墓前,献上他们最真挚的怀念了。
“我知道县城哪里能买到花圈!”
“买两盒好烟吧,王老师生前都不舍得给自己买包好烟吃吃。”
“哎呀!早知道要去给王老师扫墓,真该从家里杀只鸡烧好带来的!”
……
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补充着,就连雇来的客车司机也抹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