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炮灰女配不干了 >

第177章

炮灰女配不干了-第177章

小说: 炮灰女配不干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九贞的注意力渐渐被吸引。
  “有锦衣卫在,送他们离开绰绰有余。”谢丕说着,搁下了杯子,“今儿个回别庄,可要下去逛逛?”
  “嗯?”崔九贞回过神,“咳,算了吧!该买的这两日都买齐了。”
  谢丕颔首,待用过午饭,两人乘着马车出了城,身后风云皆被抛之脑后。
  山路偏远,他们又是午后出发,是以一直到了傍晚才赶到别庄。
  在门口停下,崔九贞还未下车瞧见人便听到了一阵吵闹声。
  她掀开车帘望去,只见一群穿着短衫,赤着脚,手里不是拿着鱼篓就是扛着铁叉等物的人。
  定睛一看,皆是熟悉的面孔,尤其是最前头那个笑的跟个傻子似的小子。
  “这都做的什么?”谢丕将她扶下车,淡淡询问他们。
  太子脸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淤泥,一双脚就更别提了,浑身上下,也就那口牙能看。
  他见到两人回来,咧着嘴道:“先生回来了,大姑娘快瞧瞧,孤今儿个摸了不少河蚌,都新鲜着呢!还有鱼虾,活蹦乱跳的。”
  太子举着手里的竹篓,双眼仿若是被洗净的天空,澄澈的不得了。
  斜阳在他们身上撒了满身碎光,像是轻纱,将他们笼入其中,露出最纯挚的模样。
  崔九贞目光微柔,迎着斜阳的万般金光,瞧着他们道:“好,今晚给你们加餐。”
  一阵欢呼声响起,她确实许久没下厨了,别人不说,但他们这群人平日里可念得紧。
  谢丕难得的没有制止,由着他们。
  一行人一道儿进了庄子,远远看去,太子等人就跟个泥娃子似的。
  两拨人分开,崔九贞让他们梳洗后再来帮着处理鱼虾等物。
  七八个篓子,全是满满的河鲜,称得上收获颇丰。
  “也不知祖父在做什么,怎么由着他们这般疯顽。”崔九贞说着,看向谢丕,“要不你去瞧瞧?”
  谢丕扬眉,唇角微微上扬,“好,我迟些再来帮你。”
  崔九贞含笑应下。
  两人之间越来越默契,很多事情无需说出口,便能意会。
  谢丕离开后,询问了下老太爷的所在,便寻了过去。
  库房里,老太爷席地而坐,身边摆着些木头,而他正在砸牛筋。
  显而易见,是为了太子那张弓做准备。
  “祖父!”谢丕走过去行了一礼。
  老太爷抬眼看了下,“回来了,如何,章家安顿好了?”
  他说着,手中也不停。
  “回祖父,寿宁侯不足为惧,章家人已经交给表兄安顿了。”
  “嗯,这个节骨眼儿,他们闹得越凶,越讨不了好。”
  “是,圣上确实出手了。”
  如今正是南方涝灾泛滥,内阁商议水利之时,皇帝都几天几夜睡不好了,若是张家再不懂事偏要闹腾,那可想而知结果会是什么。
  在家国大事跟前,一切私人恩怨都得靠后。
  皇帝是宠着他们不错,但并不代表会让他们妨碍到江山社稷。


第430章 忌讳
  老太爷拿起已经锤软了的牛筋开始撕成一条一条的,谢丕也拿了些帮他。
  “内阁怎么说,可见到你父亲了?”
  “未曾,听说父亲这几日都在宫中,昳中也不好贸然打搅。”
  “看来比我想的要严重的多。”老太爷叹了口气。
  沉默一瞬,他道:“就近几个庄子上还有些存粮,你回头去调上,亲自送到衙里,再派几个人盯着,务必送到灾区。”
  谢丕恭敬地应下,老太爷对于这种事,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小便听闻过崔老先生的事迹,之所以为人敬仰敬佩,并非只是因他是帝师而已,更多的,是他为国为民的心。
  没有多打搅老太爷,他将事情说完便离开了,临走时,看到他隐在屋里的身影,顺手将屋里的烛火点亮。
  另一边,崔九贞带着丫鬟以及锦衣卫们处理着河蚌鱼虾等物。
  “怎么弄了这么多,这几日不会都吃的这些吧!”
  崔九贞正让他们锤着河蚌,若是锤不软,回头烧不烂。
  几人自然使了力气认真干。
  “老先生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们来了山上就自个儿寻吃的,节省些其他的给难民吃。”
  太子说道,动手和刘瑾洗着前一日泡好的豆子,准备磨豆腐。
  这还是老太爷吩咐的,最是怵他的刘瑾自然不敢耽搁。
  崔九贞听得微微一顿,片刻后,点点头:“祖父说的不错。”
  众人忙活间,鱼虾也处理好了,因着鱼种类不一,便有的串了汤,有的红烧清蒸。
  至于河蚌,崔九贞加上料烤了一部分,其他的便都红烧了。
  晚间,一股股勾人的香味儿便从后厨溢出,直馋的庄子的猫都磨着爪子喵喵叫。
  做好了饭,她又来到磨盘跟前,见刘瑾娴熟地磨着豆子,太子添水添豆,她轻笑,“技术不错,磨得挺细啊!”
  刘瑾闻言,立即扬了扬下巴,“咱家可不是其他人,粗手粗脚的,连磨盘都不会推。”
  他本就是出身穷苦人家,幼时农活其实干过不少的。
  崔九贞难得心情不错,舀了舀豆浆,道:“这浆是漂亮,等做了豆腐定然口感好。”
  “老先生还说给孤煮豆浆喝呢!”太子说道。
  “都做都做,这么多,足够的。”
  到了晚上用饭,三太太等人也在,崔九贞明显发现她们也节省了不少。
  桌子上除了今儿个弄的河鲜便是些素菜。
  若非她不吃面食,恐怕连米都省了。
  用饭期间众人没有说话,等用过饭,老太爷才道:“这些日子咱们要辛苦些了,南方灾情未解,我们也不可过于奢侈,往后想吃什么,用什么,都从庄子上将就将就。”
  三太太和徐氏看了眼,应下道:“您说的是,咱们这儿什么都有,其实也用不了多少东西的。”
  “不错,我那也有几个庄子,收成不错,听闻您派人运了补给给灾地,不若也帮我那份儿带着。”
  “哦?”老太爷看向徐氏,“难得你有这份心,回头我会写个折子呈上去,让官府派人过去接收。”
  这意思是功劳让她自个儿担着了,可想而知,京中恐怕还没哪个贵妇如她这般。
  此事也让老太爷有了想法。
  当即,他便去了书房,洋洋洒洒写了道折子,派人连夜送回了京城。
  翌日,西阁内,皇帝看着面前的折子,心中暖烘烘的一片。
  他的老师,即便退出朝堂了,也还是处处替他着想。
  等谢迁过来,他敛了敛神色,笑道:“谢卿有个好贤内助啊!”
  谢迁不明所以,“圣上是指……”
  皇帝让戴义将折子拿给他,谢迁接过,等看完后心中复杂难言。
  “京中她是头一份,堪为妇人表率,朕决定赐她块乐善好施的牌匾作为嘉奖。”
  谢迁一听,忙地谢恩。
  “臣谢皇上恩典!”
  其实,他还有些晕晕乎乎的,但皇帝明显心情不错,露出了连日来的第一个笑容,谢迁也松了口气。
  等圣上御赐的牌匾送到谢府,这件事便也传遍了京城。
  谢家特意开了一个堂屋供奉这块牌匾,因此谢夫人赶了回来亲自主持。
  这样的殊荣,简直教京中其他命妇看红了眼,一时间纷纷开始效仿,甚至起了攀比谁多谁少的心思。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个大臣也开始了。
  很快,赈灾的饷银便集齐了,甚至还有些其他的补给,不管是吃的用的都有。
  也算让朝廷松了口气。
  皇帝这一手着实是教人没想到的,且还有人嗅出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崔行庭啊!”
  又是一日下朝,内阁首辅李东阳感叹了句。
  眼见着大事暂定,皇帝轻松不少,可不待他想去封信问问老师和太子,就听锦衣卫来禀报章父遇刺的事。
  这是谁干的,不用想也知道,皇帝难得的好心情也变了味儿。
  对于张家,他的确太过放任了,以至于他们丝毫不将他的话放在眼里。
  于是乎,没过两日,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戴义便出现在了寿宁侯跟前,并且带着圣旨,让张家捐赠灾款。
  这一捐几乎掏空了一半张家的家底,令得寿宁侯心疼不已。
  戴义笑眯眯地看着底下的人将一箱箱东西抬走,对面色不怎么好的张鹤龄道:“侯爷,莫怪咱家多嘴,皇上虽多宠爱张家,但最是忌讳外戚干政,侯爷该多为宫里的娘娘和太子殿下考虑才是。”
  旁人不知,他可是知晓的一清二楚,这张家两兄弟们,已经不知道给皇后添了多少麻烦,扯了多少后腿。
  也就是当今圣上只这么一位妻子,又百般疼着宠着,这才爱屋及乌地纵着张家。
  换成旁人,张家早不存在了。
  敲打完,戴义施施然地甩了甩拂尘离去,张鹤龄却是冒了一身冷汗。
  不过想打压一个章家,哪里就是干政了?
  张鹤龄心有不甘,可现下却只能咽下这口气,只打算着回头进宫跟自家姐姐诉诉苦。
  ……
  七月里,天儿依旧燥热不减,先前送回了徐氏,庄子上又少了一批人。
  崔九贞着人打理着庄上的东西,瓜果什么的,分出一批送到谢家去,另一批送了些交好的人家,剩下的自己吃。
  崔云缨百无聊赖地撑着下巴看她拨弄着算盘记账,打了哈欠道:“咱们不是过几日就回去了吗?还打理作甚,交给庄子上的管事得了。”
  “那也得把账理清啊!不然受累的还是我。”崔九贞说着,也做完了最后一点儿。
  她伸了个懒腰,终于能歇下了。
  “小姐。”如云端着茶水进来,朝两人福了福,道:“谢家来消息,说是三爷的婚事定下了,让您和姑爷有空回去趟。”
  “嗯?”
  崔九贞惊讶,“母亲不是才回去,怎么这么快就定下了?”


第431章 败事
  “是金姨娘做主定下的,听说硬是求着夫人下聘,都闹到老爷那儿去了。”如云说道。
  “呦呵,这个金姨娘胆子倒是大,竟敢越过主母去,恐怕有得苦头吃了。”
  崔云缨幸灾乐祸道。
  闻言,崔九贞睨了她一眼,想的却不是这个。
  谢三的婚事,她之前听闻过,确实是徐氏放了权给金氏,让她自个儿挑选合适的人。
  但就这么直接定下,甚至不过问主母,确实逾越了。
  为着此事,崔九贞想了想,决定同谢丕回去一趟。
  夜里,风柔蝉歇,云雨渐停,崔九贞躺在谢丕怀里懒得一根手指头也不想动。
  想起白日的事,她忍住困意道:“过两日我们回趟府里吧?”
  “嗯?哪个府?”
  “谢府。”
  谢丕掀开眼帘,低眸看着怀中的人,“怎的突然想回去了?”
  “我听说你三弟的婚事好像闹得不大好,咱们回去看看。”
  闻言,谢丕顿了顿,“明儿个再看看,总归是父亲的事儿,我们过问不得。”
  “父亲也是糊涂……”
  崔九贞说着,到底是禁不住一阵阵袭来的困意,闭上了眼。
  谢丕见此,起身亲自去打了水来替她擦洗。
  翌日,崔九贞还记着前一晚的事儿,她同三太太商量后,得到了应允。
  “到底是成了亲的人,合该多顾顾夫家,夫家好,你才能好,至于咱们崔家不必担心,有伯母在,你父亲祖父也都康健着呢!”
  “是,只是我们这一去,回头又得您和四妹操持回府里的事儿了。”
  “这有什么。”三太太拍了拍她的手,“正好让你四妹学学,没的往后什么也不会。”
  说完,又提到谢家的事,“同你婆母说说,往后得了空尽管来崔家,我呀!就缺个说话的人。”
  “回头有宴,您不是约了母亲一道儿过去嘛!谢家那头,您无事也可登门拜访的。”
  听她这么说,三太太点点头,也是,之前忙着府里的事,崔九贞的事,确实没多少空子出门应酬。
  应下倒是正合适。
  “那成,回头等那姑娘来了,我带她出门转转。”
  “那姑娘?”崔九贞略一想便明了,“人到哪儿?”
  “已经在路上了,约摸三五日就能到。”
  三太太扬起笑容,端着茶水呷了口。
  崔九贞没见到人,因为她与谢丕先行回谢家了。
  等到了家,她才发现事情比她想的还要严重。
  金氏被罚去佛堂闭门思过一个月,其院子里的下人都挨了板子。
  问了玉烟缘由,这才知晓原来是金氏借了徐氏的名义去求娶费家的姑娘。
  崔九贞特意打听了下这费家,知晓是费宏的侄女,还是惊讶的。
  费宏此人颇有高风亮节的赞誉,又是翰林院学士,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
  听闻他家中兄弟子侄都是极好的读书料子,便是只一个混了点儿,倒也不输旁人。
  崔九贞想起来从前还听闻过那费家有一公子与王衍打起来的事儿,那时连皇帝都偏向费家。
  可想而知,费家在皇帝眼中也是有分量的。
  而金氏竟然求娶了这么个人家的姑娘,其心思不言而喻了。
  她冷笑,“贪得无厌,也不怕吃撑了自己。”
  玉烟很是赞同地点头,“就是,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一个庶子求娶的还是人家嫡女,偏偏费家还同意了。”
  怎么想的啊?
  怎么想的,自然是因为谢家如此鼎盛,又是清流之首,当家主母求娶,费家如何能不给面子?
  也是没想到金氏的胆子会这么大,竟然敢做出假借徐氏的名义行事。
  若非因着还有四个儿子,恐怕撵到家庙就甭想回来了。
  崔九贞思及此,换好了衣裳准备去上房请安。
  刚到院子里,就瞧见揣着手蹲在门口一脸纠结叹着气的谢迁,看到她,立即站了起来。
  “这天儿还是热啊!秋老虎恐怕都得有一段时日。”谢迁负着手道。
  等崔九贞走近,便似是才瞧见她一般,捋着胡须笑道:“是老二媳妇儿啊!来看你母亲吗?”
  崔九贞心下了然,福了福道:“是,听闻母亲近日心情不好,便回来看看。”
  闻言,谢迁有些心虚地咳了咳,“嗯,是该瞧瞧,那你进去吧!”
  崔九贞点头,正要踏进门,又回头道:“父亲不进去吗?”
  谢迁看了眼里头,见着没声,只好转过头,“那什么,屋里头太热,我在外头凉快凉快。”
  他这么说,崔九贞目光在他额角落下的汗上划过,没再多说,只好自个儿进去了。
  只是扑面而来的凉意,哪里会热?这不比外头凉快呢!
  谢丕朝她招手,崔九贞提裙过去行了一礼便坐在了他身边。
  徐氏正揉着头坐在上首,“那老东西还杵在外头?”
  崔九贞有些尴尬,“是,九贞来时,父亲正在外头……蹲着。”
  “哼!他还有脸赖在这儿。”徐氏气道。
  因着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崔九贞看向谢丕,后者随即将事情简略地说了遍。
  她这才知晓,原来金氏能够借着徐氏的名义行事,还是得了谢迁的应允。
  这可就事儿大了。
  想到方才谢迁蹲在门口一脸纠结颓废的模样,她怎么就想笑呢?
  “咳,母亲,这事儿怕是有什么误会吧?父亲平日里对您的尊重和爱护咱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怎么也不至于不顾您,让一个妾室如此行事。”
  “他吃多了酒,干的浑事儿。”徐氏气道,“若非他被哄着将我的帖子拿出去,怎么会有这事儿?”
  她不是见不得谢豆娶个好姑娘,于她而言并无什么,左右那姑娘身份再高还能是个公主郡主?
  或是能越过崔九贞去?
  她在意的,是谢迁干的这糊涂事儿,导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