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动-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近中秋的这日午后,姜稚衣独自在瑶光阁晒着太阳逗虎虎,忽见惊蛰喜上眉梢地进来:“郡主,奴婢刚刚收到一个好消息,张道长当真云游归来了!”
姜稚衣立马放下手中的逗猫棒,直起身来:“可叫我逮着了,咱们这便去太清观,将那话本的事好好问个明白。”
惊蛰虚虚拦下人:“郡主稍安,如今张道长跑得了道士跑不了观了,您还是先看看另一个好消息。”
“看看?”姜稚衣疑惑眨了眨眼。
惊蛰抬手,朝后轻轻击了两下掌。
一名老嬷嬷捧着一只沉甸甸的衣匣进来,堆了满面的喜色:“恭喜郡主,您的嫁衣做好了!”
姜稚衣欢欢喜喜快步上前,看着嬷嬷怀里的紫檀木衣匣,却像近乡情怯一般有些不敢打开,默了默慢慢伸出手,小心翼翼抚摸过匣盖印刻的囍字。
耳边忽而响起临别那夜元策的声音——好好在长安,等我来娶你。
“做了半年多的嫁衣,郡主快些打开瞧瞧吧!”惊蛰与嬷嬷笑着看她。
姜稚衣点点头,刚一摸到匣扣,突然听见一道急匆匆的脚步声。
抬眼一看,宝嘉被婢女领着气喘吁吁走了进来。
“阿姊怎的忽然来了?”姜稚衣注意力全在嫁衣,未注意宝嘉异样的脸色,问罢不等她答,笑着指指面前的衣匣,“阿姊来得正好,快来瞧瞧我的嫁衣,我也还没看过,与你一道看第一眼!”
宝嘉脚步一滞,本就苍白的脸跟着一僵。
“怎的了?”姜稚衣愣愣看着宝嘉面上从未见过的严肃神色。
“稚衣,老四带消息到公主府,托我告诉你——”
姜稚衣笑意瞬间全收:“宫里出什么事了吗?”
“西逻向大烨上书请求联姻,求娶的人——”宝嘉艰难地吞咽了下,“是你。”
第90章
满屋喜色凝固了一般; 姜稚衣捏着匣扣的手僵在那里,懵得半晌没回过神来,怔怔重复了一遍宝嘉的话:“西逻向大烨上书请求联姻; 求娶的人——是我?”
永恩侯一脚跨过门槛; 本是来看外甥女的婚服,惊闻晴天霹雳; 一把扶住门框:“什么?!”
姜稚衣耳边嗡嗡作响; 和舅父愣愣对望。
半晌过去,永恩侯喃喃道:“……这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人了?”
第103节
宝嘉看了看姜稚衣; 又回头看了看永恩侯:“老四传来的消息; 不会有误。”
永恩侯按着心口缓了口气; 抬起气到发颤的手指:“我们衣衣早都定亲了,他们这是求亲还是抢亲?!那西逻最近不是一直在骚扰河西边境吗?哪儿这么脸大如盆; 一边抢掠我们的百姓,一边抢亲?”
是啊; 据姜稚衣所知; 此前大烨内乱; 西逻趁虚而入; 滋扰边关; 穆新鸿还传信来与元策说这事,元策也是因为这样,平定叛乱以后更要尽快率军回河西坐镇。
永恩侯:“难不成是被我外甥女婿的兵打得气不过; 便来觊觎我外甥女伺机报复?”
“侯爷先别着急,坐下慢慢说。”宝嘉给姜稚衣使了个眼色; 示意让闲杂人等先退避。
姜稚衣清空了屋子,请舅父和宝嘉阿姊入座,让惊蛰端来茶水; 努力镇定下来,问道:“可是四殿下还带了什么话?”
宝嘉点头:“照老四的意思,这事绝非报复这么简单。西逻老王年事已高,近年逐渐将政务分给了两个儿子,大王子亲中原,有意与我大烨交好,二王子却是主战派,自从西逻王后病故,一直怂恿老王与我大烨开战。”
“前段时间我大烨内乱,二王子钻了空子,命人骚扰河西边境,试探了几轮,却发现河西有玄策军在,根本撼动不了,加上老王一把年纪了也没什么战意,大王子又主和,二王子很难一意孤行。”
“所以二王子生出一计,假装附议主和,建议老王再与大烨联姻,特意向老王指名稚衣。他们西逻人本就没有三书六礼、先定亲后成亲的婚俗,不受人伦礼节束缚,老王或许听说稚衣容貌好便同意上书求娶一试……只是老王可能是贪色昏聩,但二王子清醒得很,之所以指名稚衣,正是因为稚衣是沈元策的未婚妻,借此……”
姜稚衣一瞬间心凉到底:“借此挑拨河西和朝廷的关系……”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挑拨元策和天子的关系。
所以这事没有什么巧合,西逻求娶的人选,本就非她不可。
宝嘉皱眉点头:“老四觉得,其实二王子根本无所谓这和亲成不成,关键在于他们求娶稚衣之后,我大烨博弈的过程。若我父皇答应和亲,沈元策如何看待我父皇?可若沈元策不答应让出亲事,我父皇又如何看待沈元策?正着反着,这根刺都会扎进我父皇和沈元策心底。就算离间不成,我父皇与沈元策同心,决定向西逻开战,那又正中这个二王子下怀。不论什么结果,对提出和亲的二王子而言,怎么都是赢!”
……真是好手段,好心计。
姜稚衣攥紧的一双手轻轻打起颤来。
“他们使计,他们博弈,那不是将我们衣衣架在火上烤吗?我们衣衣招谁惹谁了?!”永恩侯一拍桌案,脸涨得通红,喘着气缓了一阵,转头问,“公主可知宫里眼下什么说法?四殿下既然已经看穿西逻人的诡计,总会劝说圣上切莫中计吧?”
“听说消息昨日刚到,今日我父皇召集重臣商议,老四得知后便先让我给稚衣报个信,这两日,我父皇随时可能宣稚衣入宫。”
宝嘉给姜稚衣报完了信,让她先别往最坏处想,说自己想办法进宫探探消息,匆匆离开了侯府。
屋里,姜稚衣和永恩侯面对面枯坐着,久久没有出声。
舅甥俩抬头对上眼的时候,都从彼此眼底看见了同一个讯息——
永恩侯:“所以张道长所言是真……”
姜稚衣:“舅父,张道长当时……”
“张道长当时与您说我命里要去和亲,原话是如何讲的?”姜稚衣问。
“说是什么——”永恩侯拧紧眉头,揉着额角回想起来,“什么宿世轮回,由因生果,说你今生得了个什么机缘,把握住就不用去和亲了……”
“宿世?今生?”姜稚衣迟疑着默念起这些玄妙的词,“机缘,机缘……”
这机缘难道是指那卷话本,指她撞坏脑袋的事?可她把握住了机缘,为何还是没有改变命运?
既然张道长批她和亲之命并非胡说,那他是否有破局之策?
反正有没有和亲的消息,她今日都要去太清观问清话本的事。
姜稚衣朝惊蛰努努下巴,示意她去书匣取出话本,起身道:“舅父,我去趟太清观。”
黄昏时分,姜稚衣再次踏入了这座道观。
惊蛰向观中弟子请见张道长,弟子很快引路,带她们进了一间静室。
静室里,年约三十许的道长一身大袖道袍,脊梁竖直,双足伽趺,闭目坐于案后,面前长条案上摆了一只方扁的匣子。
“女福主请。”张道长听见脚步声,微张开眼,伸手向前一引。
姜稚衣走上前去,跪坐于蒲团之上,在他对面落座,目光扫向周遭。
“静室内仅贫道一人,女福主安心。”
姜稚衣从身后惊蛰手里取来那本《依依传》,放在案上轻轻推向对面:“我苦寻道长数月,今日便开门见山了,还请道长为我解惑——这话本是否是道长所写,道长有何目的,又何以预知这话本将改写我的命运?”
张道长低头看了眼,摇头:“此话本并非贫道所写,贫道也无预知命运之能。”
姜稚衣蹙起眉头。
“能够预知命运之人乃贫道的尊师,见微天师,此话本为尊师所写。”
姜稚衣眼睫一颤。
这个见微天师当年预言双生子祸国,害元策一生,如今为何又来招惹……
“所以……那位装扮成江湖道士,提醒我前来还愿的人,其实是见微天师?”
“正是。”张道长颔首,“贫道并不知尊师为何写下话本,也不知话本详情,只受尊师所托,做三件事。”
“什么事?”
“第一,若女福主前来询问如何破解阴术,以阳煞之物解答。第二,若女福主家中人前来测算女福主姻缘,以和亲之命相告。第三,若有一日女福主前来打听话本来处,便将这个匣子交给女福主。”张道长将面前的匣子推了过来。
姜稚衣垂眼看那只不起眼的木匣:“所以道长此前外出云游,是因批我和亲之命,担心引发追究,如今回来,是因我前些日子登门拜访,猜到我并非当真向道祖忏悔,而是前来打听话本之事?”
“正是,女福主苦寻话本下卷,结局或许就在这匣子中,贫道谨遵师命,并未打开看过,还请女福主也在无人处慎重阅之。”张道长说罢,起身作下一揖,退出了静室。
姜稚衣眼看着面前的木匣,好一会儿没有动作。
撞坏脑袋之前,她便去书肆寻找这话本下卷,却是无果,后来她恢复记忆,元策又派亲信四处查探,依然毫无所获。
如今答案就在眼前,道长说,这是她和元策的结局,她却忽然不敢看了。
原来及早知晓命运是如此可怕,如此令人畏缩胆寒的事情。
见微天师料中了他们的每一步,究竟想要告诉她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静默半晌,姜稚衣缓缓伸出手去,闭了闭眼,打开匣盖。
一封没有题写称呼的信封映入眼帘,姜稚衣慢慢拆开火漆,取出信笺,深吸一口气展开。信笺上的字迹与话本一模一样。
第一行字入目,姜稚衣执信的双手便忍不住颤抖起来——
“兴武十三年,帝以忤逆之罪为名,召河西沈氏入京,沈氏元策举兵而反,率军东进,致一路伏尸千里,血流成川,兵锋直指长安。
兵临城下,帝挟永盈郡主上城楼,胁令叛军投降,沈氏元策于城楼之下缴械弃马,受万箭穿心。
帝受降,依谈判之诺,免玄策大军死罪。永盈郡主亦免于一死,战后暂困居深宫。
叛乱方平,西逻趁虚而入,同年,河西全境沦陷,大烨一度风雨飘摇,几遭倾覆之灾,幸皇四子力挽狂澜,救国于存亡危难。
其后皇四子登基为帝,立年号永宁,放还永盈郡主出宫,恢复其自由之身。
永盈郡主出宫后却携婢女一名,自囚于长安城外太清观,再不入世。
自此,郡主与昔日少年战神之过往,唯余坊间传闻。
相传兴武十三年,帝下令查抄沈府,曾有人于东院书房拾得衣字玉佩一枚,故世人猜测,郡主与沈氏元策年少相恋,早年便已私定终身,二人少时在外不和,皆为掩人耳目之故。
坊间传闻愈演愈烈,街头巷尾,一时之间风月话本漫天。
我云游归观之时,恰逢话本风靡坊间,见有人到访道观,向郡主求证传闻真假。郡主摇头一笑,答曰:不过世人妄想。
郡主虽如此作答,却亦好奇坊间如何书写二人,可惜此前困于幽暗宫室,双目已无法视物,便令婢女寻来话本,在旁念诵。
郡主幽居太清观,别无他事,自此以听话本为乐,令婢女日复一日,翻来覆去诵读。久而久之,观中弟子对此话本几可倒背如流,郡主亦几将假想当真,每每听之必展露笑颜。
只是郡主待观中弟子皆和善可亲,独独厌我至深,对我从无只言片语。我不知缘由,多年来始终困惑不解。
直至永宁七年隆冬,我感大限将至,油尽灯枯之日,终得郡主驾临我榻前,愿解我多年所惑。
听郡主娓娓道来,我方才了悟,原沈氏夫人当年所诞为双生子,因我预言双生子祸国,沈氏长子留京,次子被秘密送往河西。兴武十一年夏,沈氏长子战死沙场,同年冬,自河西凯旋之人已是其孪生胞弟。
可惜郡主亦是在沈氏次子缴械投降,兵败身死之后才知真相,一切为时已晚。
无怪郡主对我深恶痛绝至此。
我年少轻狂之时自以为勘破天机,可掌一国命运,为君分忧,为天下解难,殊不知自己亦是命运中人,正因我当年预言,才致沈氏心生反意,君臣离心,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所谓谶言,可笑之至。
我于临终悔不当初,死亦无法瞑目,许因执念过深,得上天垂怜,濒死之际脑海闪现浮光掠影,疑似窥见命运转机。
再睁眼,我惊得重生,重回兴武十一年冬,沈氏次子凯旋前月。
我本是已死之人,今得此生机,愿飞蛾扑火逆天而行,改写当年谶言,以赎我深重罪孽。
我回想濒死一刻预知之后事,复刻过去所闻话本,将沈氏次子身世线索一并写入其中,秘送至永恩侯府,望成为拨转命运齿轮之人,令永盈郡主今生早得机缘与沈氏次子相知相恋,改其命其运。
盼兴武十三年,再无因我而起之战,再无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见微忏上。”
姜稚衣震动地颤着眼睫,手心冰凉地紧攥着信笺,指尖用力到近乎痉挛。
目光从最后一行缓缓向上,又回到第一行,牢牢盯住了那句“帝挟永盈郡主上城楼,胁令叛军投降,沈氏元策于城楼之下缴械弃马,受万箭穿心”。
恍惚间,耳边忽然响起四月里她夜半噩梦惊醒,元策安慰她的话:“我身下有战马,手里有武器,当我面射来的箭怎么伤得到我?除非我缴械投降,原地不动,才捱得上你梦里的万箭穿心,知道了吗?”
是啊,在她那夜的梦里,他身下有战马,手里有武器,怎么可能躲不开迎面射来的箭?
那不过是她心有所忧,胡乱做的噩梦罢了。
可是在那个真正的结局里,他手里没有武器了。
他手里……没有武器了。
第91章
翌日午后; 皇宫内殿。
姜稚衣坐在下首,接过内侍奉上的茶盏捧在手心,低垂眼睫看着盏里的热茶。
升腾的热气像迷雾团团氤氲在眼下; 让人看不见底。
昨日她从太清观回来,夜里收到雪青阿姊让人传来的口信; 说裴相应召入宫; 参与了和亲一事的商讨,几位重臣一多半持反对意见; 大烨应当不会答应和亲。
听完雪青阿姊的消息; 她从惊悸中冷静下来,辗转反侧一夜,告诉自己先不要轻易相信那封手书。
昨日离开太清观之前,她曾问起见微天师现下人在何处; 张道长却说见微天师擅改天命,寿元已尽; 去年冬便仙逝了。
见不到见微天师本尊,光凭这样一封手书,死而复生; 预知后事,这般荒诞离奇的事; 她凭什么就这么认了?
再说那个结局本来也说不通,既然她直到元策身死; 才知道他不是沈元策,那么在她误以为他是沈元策的日子里; 必不可能给他一分好脸色,他又凭什么为了这样的她缴械投降?
万一这封手书是有人想要挑拨离间,想要让她自乱阵脚呢?
第104节
天子宣召她入殿; 尚未开口表态,她既然提前得到消息,得以有时间酝酿说辞,此刻尚是她周旋的机会。
上首龙座,兴武帝看上去精神不佳,脸色发黄,眉宇愁云密布,自她进殿以来便一直闭着眼掌着额头,半晌过去方才揉了揉额角开口:“可知皇伯伯为何宣召你入宫?”
姜稚衣压下心中忐忑,抬起眼来:“稚衣听说了。”
天子前日收到西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