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她的1979 >

第30章

她的1979-第30章

小说: 她的197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好洋气啊。”赵宏感慨。
  “那当然,花了那么多钱,还是英文写的,能不洋气吗?”陈凤君说。
  阿晶试图辨认了一下,问陈兰君:“兰姐,这公司名是个什么名啊?”
  “啊,说到这个。”不等陈兰君开口,陈凤君补充道,“改名还要一笔钱。这些人真会做生意。”
  “那改了吗?”阿晶问。
  “当然改了,”陈凤君摇摇头,指着陈兰君说,“我们家二小姐下的命令,我就是再心疼钱,也得做到。”
  陈兰君笑起来:“大钱都出了,何必在乎这点小钱。再说,虽然现在是个空壳公司,但以后慢慢地就不一样了,当然要起个响亮的名字。”
  “喏,看这里,正梅公司。”
  这是陈兰君与陈凤君商量之后决定的,以母亲的名字作为公司名。
  公司法人代表是陈凤君,也兼任董事。
  至于陈兰君……日后别人可以尊称她为——“正梅公司的总裁”。


第50章 
  陈大总裁新官上任第二天; 推开了中银服务网点的门。
  破旧的两间门面,很是不起眼,一身西装打扮、戴着墨镜的陈兰君踏进大门时; 在场几个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抬起了头。
  这人通身的气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陈兰君站定; 缓缓摘下墨镜,气定神闲道:“你们行长在吗?”
  *** ***
  穿过阴暗潮湿的走廊; 蔡舒云快步往外走。
  蔡舒云今年四十余岁了; 原本在省会工作,她有能力有本领,可是就是没有后台。银行人事变动,原行长调走; 作为副行长的她原本是最有资历接班的; 却抵不过另一个关系雄厚的男副行长,依旧没有升职。
  生气失望之下; 听说了南边特区决定新建分部的消息。蔡舒云便报了名,自愿从原本繁华的省会城市,调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边港小城。
  临走的时候; 那个男行长还作出一副为你好的模样; 劝说:“舒云同志,你何必这么要强呢,一个女人; 都这个岁数了,也是副行长; 还有什么不满足?非要去南方吃苦。欸; 要是你多花一点心思在家庭上,你的孩子都该十几二十岁了。”
  蔡舒云轻蔑地瞥他一眼:“你的脑子除了溜须拍马; 确实也只能想到这些。”
  然后转身上了火车。
  人到中年,却甘愿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与青云之志,蔡舒云的性格可见一斑。
  或许人总是偏爱与自己相似的人,是以见到陈兰君的第一眼,蔡舒云就觉得看她很顺眼。
  这个年轻后生,很合眼缘。
  陈兰君递上一张中英双语名片:
  【Vivian Chen 陳蘭君】
  下有一列小小的字:【CEO of ZM Group 正梅公司執行總裁】
  蔡舒云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抬起头:“陈总是吗?这次来是有什么业务要办吗?”
  陈兰君微微一笑:“我想咨询,贵行能不能为我们办理贷款。”
  为港资企业提供贷款?蔡舒云挑了挑眉,这可是件新鲜事,至少,她从前没听过这样的事。
  蔡舒云问:“哦,这个想法倒很有创意。”
  “确实有创意,”陈兰君说,“这次申请贷款,是想在本地办厂,考虑到从香江那边调动资金不太方便,所以想着是否能贷款,这样方便些。”
  “冒昧问一句,贵公司主要从事什么生意呢?”
  “目前主要业务是餐饮行业,梧桐餐厅就是我们近来新开的一家产业。”
  梧桐餐厅这个名字,蔡舒云是有所耳闻的,心中的警惕稍稍放下一些,笑着说:“哦,原来那家餐厅是你们开的,我曾去过一次,里面的食物都很有香江特色。”
  “是的,因为家姐在香江也有餐厅,便从中挑选了一些简单品种。”陈兰君面不改色地说。
  “可以看一下相关执照吗?”
  “在这,有些文件是英文的。”
  陈兰君将文件递过去。那位蔡行长看模样是不太懂英文的,至少不很流利。陈兰君原以为她只会例行公事的检查一遍,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竟然看得很仔细。
  “抱歉,你不建议我去拿本英文字典来吧?我的英文水平不太好。”蔡舒云说。
  “随意。”
  蔡舒云就真的拿了一本英文字典出来,一边查一边看合同。
  陈兰君心中庆幸,幸亏她是真的花了钱买了一家公司,这些文书也全部是官方的,未有掺假,否则蔡行长这种火眼金睛一般的审查,多半是逃不过的。
  一张一张文书仔细看过,蔡舒云放下字典,笑着说:“没什么问题。那么,陈总想贷款多少呢?”
  陈兰君把身子微微向前倾:“三万港币。”
  这个数字,是她曾经听过一位银行业前辈说的,属于早期银行行长能拍板决定的外汇贷款额度之内。
  “早期的特区贷款政策其实是很宽松的,”那位前辈提起过,“因为很多人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觉得去借钱的感觉很不好,后来才慢慢转变观念的。”
  陈兰君一直记得这事,她不是手头没钱嘛,那倘若能凭本事贷到款,就有钱了,钱可以生钱。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贷款的那一点利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她首先撺掇姐姐一起开了一家可以作为抵押依据的、低投资的餐厅,再去买了一家空壳公司,拥有了正儿八经的公司身份之后,就可以去尝试贷款。
  一切都很顺利,只是她遇见的这一位行长,似乎有一点点较真。
  蔡舒云摸了摸下巴,问:“陈总是想办什么厂呢?”
  “方便面厂。”
  “方便面?”
  “一种速食产品,”陈兰君耐心解释,“倘若蔡行长光顾过梧桐餐厅,点过公仔面,应该就会更有印象一些?是一种淡黄色的干脆面,携带烹饪都很方便,用热水一冲即可食用。”
  这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方便面,早在日本等国风靡,香江也很常见,但在内地,仍是稀罕物。
  在盘点梧桐餐厅销售量的时候,陈兰君就发现,点公仔面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白背心灰短裤的本地人,还有小孩子拿攒了许久的利是钱来买的。
  这也不奇怪,方便面确实很香,在这个缺油少粮,又没有什么调料的年代则更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吃东西的时间也很短,希望快速吃到既能饱腹、味道又不错的食物,方便面正具有这种特性,因此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如果陈兰君自己能有生产线生产方便面,那么梧桐餐厅就可以用自家的方便面,而不是外购,这又会降低了成本。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陈兰君想开办一家方便面厂。
  担心这位蔡厂长不理解,陈兰君特意将方便面的市场前景与自己的优势吹了一遍。
  蔡舒云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了,却仍不肯轻易松口说贷款,只是笑着说:“听起来确实不错,我们也很想支持,但按照程序,还是需要调查一下。这样吧,三天后这个时间,我们再在这里见面,到时候我会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
  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陈兰君离开银行,将墨镜带上,将微微拧着的秀眉全然遮住。
  这家倘若谈不成的话……她心里开始列备选项,思考着其他能借钱的银行。
  一路思索着,到了梧桐餐厅前边的路口,她定了定神,换上一副笑脸,气定神闲地走进餐厅。
  她可以说是大家的主心骨,绝对不能慌神。
  进了餐厅,却发现气氛有些不同。只是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阿晶就瞧见了她。
  “欸,兰姐回来了。”阿晶迎上前,问,“怎么样?”
  “挺顺利的。”陈兰君说,“下一步,我和你回你姑姑村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办厂地点和工人。”
  她余光瞧见无论是香江来的客人还是本地人都一脸激动,原本勤快的服务员竟然在营业时间围在一处,窃窃私语。陈兰君有些疑惑地问:“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阿晶顺着她的目光,瞧见那几个服务员,神情有些奇怪,说:“是有一件事。”
  “听说,今天早上,香江的大英提督宣布,1980年10月之前,任何进入香江的内地人士,即使是非法,也可以领取香江身份证。但10月之后的,会立刻逮捕遣返。”
  阿晶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轻很轻:“大家都说……倘若想成为香江人,这个月一定得偷渡过去!这是最后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了!”


第51章 
  短短的辰光; 这个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这座小城。
  纵使现在已经宣布特区的成立,但两边之间的差距摆在哪里,这头一个月月薪50元; 那边一个月少说600、700,心动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到了快闭店的时候; 一个店员走到陈兰君面前,把一双手搓来搓去; 脸上尽是不安。
  “陈总……我……那个工资能不能先支一下; 家里有事等着用。”
  陈兰君摆放餐盘的手一停,转过身来,看向那位名叫阿桃的店员。
  阿桃是最早确定的店员之一,她住在街道的一条巷子里; 舅舅家和阿晶姑姑家是同一个村的; 算得上同乡。她生来一张娃娃脸,让人觉得亲近; 做事伶俐、认真,只是不太爱说话。除了招聘时的几句例行公事的对话,陈兰君与她并没有太多交谈; 这次主动来找话聊; 是件极为稀奇的事。
  餐厅里已无客人,另外一两个店员正往外走,阿晶与赵宏在小库房盘点食材; 橙红灯光昏昏,只照着陈兰君与阿桃的影子。
  陈兰君将餐盘放好; 问:“工资你放心; 你做了几天的事,我就会给你开几天的钱。但是——我可不可以问问; 你的打算是什么?”
  阿桃看了看左右,不安地掰着手指,犹豫要不要说真话。
  过了一会儿,阿桃细声说:“陈总,你也听说了香江开关的消息吧,我……我想要督卒!只要搏一搏,过了这一关,我的生活就完全不同了!”
  所谓“督卒”,是当地的一种隐语。卒是象棋里的卒,一旦过河,就有去无回,再没有回头路。也不知是谁首先将这个词用在从内地到香江这一事上,竟然奇异的很契合。
  阿桃继续说:“就像大陈总一样,到时候我衣锦还乡,一定不会忘记陈总的恩情的!陈总,你说对不对。”
  这个姑娘的眼睛闪动着一种憧憬的目光,她是想让自己肯定她,陈兰君想。
  然而陈兰君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她心里头稍稍有些乱,沉默了片刻,只是微微皱着眉,说:“各人有各人的缘分,说不好。”
  阿桃微微有些失望:“那……陈总你不会去告发我吧?”
  陈兰君摇摇头:“这并不是我的义务。”
  她将纸笔从抽屉拿出,按时间算了算阿桃应得的薪水,数了37元面额的钞票递过去。
  “你数一下,有没有错。”
  阿桃将钞票攥得紧紧的,连声说:“谢谢,谢谢。”
  她转身欲离去,陈兰君轻轻喊住她:“我是希望你有个好前程的,还有,一定要注意安全。”
  阿桃那张娃娃脸上绽放出笑容,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嗯,我记住了。”
  到了第二天,阿桃没来上班。
  阿晶左等右等不见人,微微变了脸色,偷偷与陈兰君讲:“阿桃她是不是督卒了?”
  陈兰君看了一眼外头,今日天气阴沉沉的,起风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陈兰君答非所问
  阿晶也望向窗外,微微有些失神。
  陈兰君忽然说:“如果你有想法,请一定告诉我。”
  阿晶叹了口气:“我奶奶在这里呢。”
  陈兰君点点头,又去侧敲旁击了一番赵宏。旁人她没有立场管,可这两人是她带过来的,思想动态得牢牢把握清楚。
  赵宏也很坦率:“真想走,那时候我就跟你姐一起了。可我阿妈……反正我不能牵连她。”
  不知道为什么,听完阿晶和赵宏的回答,陈兰君微微松了口气。
  或许是因为香江“即放即捕”的消息,又或许是因为糟糕的天气,今日梧桐餐厅的客人并不多,算得上寥寥。
  陈兰君便留赵宏在店里看着其他店员,自己和阿晶一起,骑着月租的自行车往阿晶姑姑家所在的南风村去。
  *** ***
  “这两天谈办厂的事,恐怕不太合时宜。”阿晶姑姑端上两碗番薯糖水,犹豫着说,“香江的那个消息,你们听说了吧?”
  陈兰君点点头。
  阿晶姑姑坐下来,说:“若放在前些天,你提在村里建厂的事,那大家肯定是很欢迎的。但因为那个消息,现在大家还是有些……嗯,心不静,我个人感觉现在不是个提建厂的好时机。”
  阿晶听了,点点头附和道:“确实,我们餐厅那个阿桃,姑姑你记得吗?”
  “就是那个老钟家的外孙女?”
  “对,就是她。”
  阿晶说:“今天她没来上班呢!也没请假,我怀疑她是不是督卒了。”
  “那还真有可能,我回头去老钟家打听打听。”
  姑侄两个闲谈,陈兰君捧着番薯糖水,喝了一口,淡淡的甜味。她抬头,说:“还是要麻烦姑姑带我去问一下,看哪里合适办厂,条件如何。”
  她和那位银行的蔡行长有约,不管如何,先要把这一件事做好。陈兰君预备做一份更详细一点的商业企划,用来描述她贷款之后的计划。
  阿晶姑姑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等喝完糖水,便带着陈兰君去找村长。
  “哦哦,是想办厂是吧?这个我们自然是欢迎的。”村长显然是考虑过招商引资的问题,因此很熟练地便说了哪处地方适合做厂房。
  “那边有三四间屋,挺宽敞的,我带你去看看。”
  去的路上,有一个村民和村长打招呼,听说陈兰君一行人是想咨询在这里办厂的事,便有些急促地问:“真的会建厂吗?招工吗?工资会有多少?”
  这一连串的问题,陈兰君都不好立刻作答,只是笑笑:“还在筹备中。”
  旁边走过来一个村民,大声说:“就是真建好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每个月几十块,哪里比得上别人几百块。”
  这话一听就是意有所指。
  阿晶姑姑悄悄在陈兰君耳边说:“这个就是阿桃他们家的人。”
  村长瞪起眼睛,说:“什么话!我劝你不要打什么歪主意,现在山边巡逻人都多了好几倍呢。”
  那人“哦”了一声,还是不服气,便阴阳怪气地说:“哎,还是有些人命好,生在有金山的地方。哪像我们,一辈子都赶不上咯。”
  陈兰君淡淡扫了他一眼,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凡事也不是绝对的。”
  那人嘟囔了一句“疯话”之类的,摇着头走了。
  陈兰君也不在意,依旧去做她应当做的事,将场地一一看过,把条件记录好,最后汇编成一份商业企划案。
  她伏在桌面上,一笔一画写得工工整整。
  末了,望着那份企划案发呆。
  想起几句诗,是从课本上或者什么杂书上看见的。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
  “从那一刻起,一切的差别就已铸就。”


第52章 
  与蔡行长约的时间是上午。
  繁忙的早晨; 办公室外一个工作人员在耐心解释兑换香江币的规则。陈兰君将一叠手写的商业企划书递上,盯着办公桌发呆。朱红色漆已磨至发白,露出里面的木胎。
  银行家也没有余粮呀; 陈兰君想。
  纸页翻动,“哗”一声响; 蔡舒云抬起头,将目光从笔锋尽露的白纸黑纸转到眼前过分年轻的女孩身上。
  “陈总; 其实我很好奇; 你为何坚持在这边贷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