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美味娘子-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六个都是小辈,都是小一辈中比较有天赋、但是还不到出去独当一面的,的确如夏月初所想,是带着出来见见世面的。
沈家人抱着要好好探一下初味轩的底细的想法,全都拿起筷子品尝了四道小菜。
这醋芹是夏月初去年泡过大叶芹的老汤,在秋天的时候收拾了一批旱芹放进去,此时已经泡得酸香沁人,不仅是客人,连店里的厨师和伙计们也都十分喜欢,有时候食欲不振,夹一棵出来下切开用辣椒油一拌,格外开胃下饭。
酸萝卜也是秋收之后腌的,吃起来酸甜中带着微辣,凉沁沁的口感也十分清新爽口。
辣白菜和辣拌桔梗都是朝鲜族的小菜,而东北四府的朝鲜族人也较多,经常会有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朝鲜族小菜,一家有一家的味道,许多酒楼都有长期订货的渠道。
但初味轩的小菜却从来都不订购,全都是夏月初带着人一缸一缸腌制出来的,也从来不肯为了断货而提前开坛,一直十分坚持品质为上。
如今酒楼在东海府开的时间较短,还看不太出来效果,但是在永榆县那边,早就有人为了一盘赠送的小菜而特意去初味轩吃饭。
在柜台前面软磨硬泡想要买一些咸菜回去的客人更是不在少数。
今天这四碟小菜,虽然看起来是两酸两辣,但是吃起来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却都各自不同,各有千秋。
几个小辈倒还不觉得如何,但是四位年长者一一品尝过之后,虽然都没说话,却互相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小菜做得如何,虽然无法明确地反映出一个厨师的本领,但是对行家来说,还是能尝出不少门道来。
看来这个夏娘子,果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几个小辈还没有那么深刻的眼光,对小菜其实也并不是太感兴趣,只是看着长辈们都一脸严肃地品尝了,便也都跟着挨个儿吃了一口。
味道如何暂且不说,这酸酸辣辣的东西入口便先疯狂地刺激味蕾,口水疯狂地分泌,片刻就蓄了满口,不得不一个劲儿地往下吞咽。
吞咽的动作做多了之后,肠胃便开始加快了蠕动,但是却接收不到相应的食物,饥饿感便疯狂地席卷而来。
此时无论是什么吃的都顾不得,只想先吃下去安抚一下造反的胃肠。
但是桌上却只有四碟小菜,吃的话更加激发食欲,不吃的话看着又忍不住,简直就是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沈传的亲孙女沈懿这次也跟着一起来的,是所有人中年纪最小的,加上有祖父在身边,不免就会做出些小女儿的姿态。
她将下巴抵在桌子上,撅起樱红色的小嘴,眨巴着眼睛,娇声娇气地说:“怎么还不上菜啊,我都快要饿死了。”
沈传的脸色微微一沉,虽然在家他的确很宠这个小孙女,但是如今是在外面,还当着沈家那么多人的面,一个女孩子这样有失体统,简直是不像话。
沈斌是深知这位表叔的性格的,见状连忙接过话风道:“今天一大早就出发赶路,早饭也只是对付着吃了一口,大家的确是都饿坏了,但咱们自家就是做厨行的,做菜需要时间的道理没人比咱们更清楚了,所以大家再耐心等一等。好在这会儿已经过了饭口,想必很快就会开始上菜了。”
沈传见沈斌出言解围,便给他个面子没有多说什么,但还是一脸严肃地瞪了孙女一眼。
沈懿不敢再造次,讪讪地直起身子,规规矩矩地坐好等着上菜。
果然正如沈斌所言,不多时,伙计便开始上菜了。
沈懿和另外一个姑娘见进来上菜的并不是封七,忍不住露出些许失望的神色,不过很快就被上来的两道菜夺去了注意力。
最先上来的是白扒猴头和梅子肉。
猴头蘑洁白柔软,奶香浓郁,青菜铺底,颇有种草原上飘起朵朵白云的意境。
梅子肉顾名思义,形似梅子,但其实是用猪肉丸子制成,外面均匀地裹着芡汁,看起来色泽鲜亮,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别的不说,光是这卖相,就足以给打个不低的分数,更何况菜的香味在刚端进屋的时候就扑鼻而来,让沈家人本来就闹腾不已的肠胃越发造起反来。
沈传拿起筷子道:“一路上紧赶慢赶的,大家也都辛苦了,今天出门在外,就不讲家里那些规矩了,大家随意吃吧!”
几个小辈闻言顿时欢呼起来,拿起筷子就准备开动。
没成想沈传又道:“不过吃归吃,吃过之后回去,每个人都要把今天吃的每一道菜的体会和感想写下来,明天交给我。”
“啊——”欢呼的音调顿时从上扬变成了下压。
不过美食当前,几个小年轻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写感想也是下午和晚上的事儿了,先填饱了肚子才是正经。
两个女孩子的筷子都直奔白扒猴头而去,男孩子们则更青睐肉香四溢的梅子肉。
猴头蘑入口轻柔滑软,一口咬下去,奶汁充斥满口,混合着猴头蘑特有的鲜味,形成一种十分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在舌尖上流连不去。
梅子肉在市面上,大多都是用普通的猪肉丸油炸之后再裹上芡汁制成的。
别说是外地了,就连杭城本地,许多小馆子都为了图省事而这样做。
但其实正宗的梅子肉,这个肉丸还是有颇多讲究的。
首先需取精肉和肥膘以五比一的比例切细,剁成肉末放入碗中,加姜水、绍酒、蛋清及其他调料搅打上劲之后,最后再加入剁碎的荸荠和湿淀粉搅匀,制成馅料。
这还不算,还要取猪油网一张,摊开用木槌敲平网筋,切成长条状,撒上干淀粉,将肉馅铺在猪油网上,嵌入嫩葱一根,卷成筒状再切成小段,最后在装有干淀粉的盘子里搓成一枚枚肉丸才算完工。
第376章 比正宗还要正宗
所以评判一道樱桃肉是否地道,芡汁的味道和浓稠度如何反倒成了次要的,肉丸究竟是如何制成的,才是关键。
沈传夹起一块樱桃肉放入口中,芡汁酸甜适口,恰到好处地包裹在肉丸上,不会稀到不断滴落,也没有粘稠得糊人满口,可谓是恰到好处。
肉丸外脆里嫩,果然是严格按照正宗的工序做出来的,没有半点儿偷工减料。
因为北方并没有荸荠,所以夏月初改用了香菇加入其中,别有一番风味。
沈传咀嚼着口中的樱桃肉,表面上看上去神色毫无波动,但是心里却已经渐渐生出了几分警惕。
他还没见过那位夏娘子,但如果此人真如沈斌所说,只有二十出头的话,那就只能说是令人胆寒的天赋了。
几个小辈一来是饿了,二来也是这两道菜实在是太好吃了,不多时就下去了大半。
每个盘子里都只剩下零星的几块,大家才不好意思再下筷子了。
好在没过多久,伙计就又来上菜了,这次也同样是两道,素烧鹅和茶烧肉。
茶叶入菜古已有之,据唐《茶赋》记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而且前朝就已经有厨师用雀舌去炒制虾仁。
而沈家人也从这道菜中受到启发,取杭城有名的明前龙井新茶,跟鲜嫩的河虾仁一起入菜,创造出了如今享誉大江南北的龙井虾仁。
尤其是对于外地的人来说,龙井虾仁跟西湖醋鱼几乎并肩而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杭帮菜,也是外地人去杭城最想吃的当地特色。
所以当这道茶烧肉端上来之后,沈传就仔细地观其色,闻其香,最后才夹起一块来细品其味。
夏月初这道茶烧肉绝不仅仅是将茶叶点缀其上的样子货,所有的肉块都是用茶汤加调料小火慢煨出来的。
所以肉香跟茶香完全混合在一起,分不出彼此却又格外地和谐统一。
而且出乎沈传意料的是,这道菜中吃能吃到满口的肉香茶香,却没有茶原本的苦涩之气,着实叫人想不通其中的关窍。
另外一道素烧鹅是沈传特意点的,这道菜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堂,但却是一道杭城的传统菜。
沈传一直认为,能掌握好这道菜的窍门和火候,将一道平平无奇、甚至是街角巷尾都可以买到的素烧鹅做得好吃了,才是领悟了杭帮菜真正精髓的地道老手。
所以吃过茶烧肉之后,他便将视线投向了不怎么受其他人青睐的素烧鹅。
单从外表上来看,这道素烧鹅做得几乎无可挑剔。
扁平的豆皮一字排开,外表金黄油亮,形似烧鹅。
沈传夹起一块素烧鹅放入口中,刚嚼了两下就顿住了,眼睛也不易被人察觉地微微张大。
这个素烧鹅入口香软鲜甜,还有一股淡淡的酱香之气,一定是在浸润豆皮的时候加入了特质的酱油,然后再上屉蒸熟的,不然不可能有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酱香。
这种酱香经过先蒸后炸的两道工序之后,已经与平时做菜时加入的酱油味道有所差异,只剩下酱油淡淡的鲜香之味。
而且因为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北方的作物不像南方一样,每年可以长两到三季,而是一年只有一季。
因为北方整体气温偏低,所以在东北生长的作物,生长周期都比南方要长。
加之东北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灌浆和成熟。
所以东北无论是大米、豆类还是谷物,都比南方早熟的作物要好吃许多。
再加上东海府吃的淡水,全部都是从西边雪山流下来的,清澈甘甜。
好的豆子加上好的水,做出来的豆皮又薄又韧,吃起来细腻柔软,豆香满口,因此做出来的素烧鹅也是豆香浓郁。
沈传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样偏远的北地吃到一口比正宗还要正宗的素烧鹅。
就在沈传满心惊叹的时候,伙计又敲门上来送菜了。
这次上来的两道菜是葡酒醉鸡和芙蓉豆腐。
葡酒醉鸡这道菜,在初味轩开业那天震惊四座,但是因为葡萄酒数量实在太少,所以一直都是挂着缺货的牌子,今天正是因为是沈家人点菜,封七揣摩着夏月初的心思,在听到对方点菜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表明了这道菜中的葡萄酒颇为难得,但是诸位客人远道而来,所以帮着去问问掌柜,看能不能割爱一壶,算是款待远方来的贵客。
结果也如他所料,夏月初并没有拒绝。
沈家人不是过来想要摸她的底么,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深不可测。
葡酒醉鸡是用一个素白瓷的盖碗装着的,没有半点儿多余的装饰,只在碗盖上有一个初味轩的标记。
这次封七跟着上菜的伙计一道进屋,伸手将托盘内的盖碗断下来放在桌上,笑着说:“诸位客人真是运气好,我们掌柜今个儿心情不错,小的跟她说明情况,便当真给诸位割爱出一壶葡萄酒来,这道就是葡酒醉鸡,大家瞧好了!”
他一边说一边掀开了盖碗,一股浓郁的酒香混着鸡肉的浓郁香气扑面而来。
这种酒香,是在座众人谁都没有闻到过的,酒香中混着果香,还带着微微的酸气。
但是这股酸气却并不让人讨厌,反倒觉得有些微微的醉人。
连一直把目光盯在封七脸上的两个姑娘家,此时也被香味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桌上的菜品上。
在葡酒醉鸡的衬托下,芙蓉豆腐顿时就没那么显眼了。
只有沈传和沈斌心里还惦记着正事儿,待封七和伙计出去之后,努力把目光从葡酒醉鸡上收回来,去看另一盘芙蓉豆腐。
这道芙蓉豆腐,就是将嫩豆腐冷水下锅,煮到微沸后用捣碎用筛子过滤。
然后取五只蛋清,用竹筷不断搅打,直到将其打至色泽洁白,呈蓬松的泡沫状,将碗倒置于头顶而不掉落的状态。
在其中加入刚刚过筛的豆腐茸、鲜牛奶,高汤以及湿淀粉搅拌均匀,然后将其置于笼屉之中蒸制豆腐茸成型,用汤匙剜出花瓣状,整齐地摆入盘中。
最后取熟火腿,香菇、青豆等点缀周围,浇上芡汁,在淋入热油便大功告成。
其中最关键的两点,一是打发蛋白,二是蒸制的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第377章 越吃心越沉
打发蛋白这个操作若是放在现代,由于各种厨房小电器的普及,已经变成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了,普通人只要买好工具,在家里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出来。
但是在古代而言,连个手动打蛋器都没有,只能用竹筷,所以打发蛋白就成了一个既考验技术又考验耐力的事情。
这道菜端上来之后,一片片花瓣形的豆腐茸在盘中绽开,如一朵冰清玉洁的天山雪莲,吃起来口感细腻软嫩,没有任何结块或是发硬的情况,可见蛋白打发得十分成功,蒸制的火候也掌握的特别到位。
芙蓉豆腐无可挑剔,那么葡酒醉鸡又如何呢?
其实根本就不用尝,只要看其他人的表情,沈传就已经有了答案。
他在心底叹了口气,缓慢地伸出筷子,夹了一块葡酒醉鸡。
鸡肉早就煨至烂软,入口即化,鸡汁混着酒香在口中缓缓地铺陈开来,侵占着每一寸的领地,整个口中没有一处能够幸免,全都被染上了这浓郁霸道却又让人迷醉的香味儿。
沈传此时真是越吃越觉得心往下沉。
他自问不是一个自负之人,杭城沈家虽然家学渊源,如今也是名震四方,但是他素来自谦自持,从不妄自尊大,三十多岁时还曾出去游历四年之久,走遍了大齐的各大州府,尝尽各地美食。
他甚至能够清楚地记得,每一次尝到一种美食时候的那种兴奋和雀跃,那是一种就浑身的毛孔都张开了的舒爽感。
还会有一种自己一路上的苦没有白吃,罪没有白受的释然。
但是当这种惊喜的数量成倍甚至几倍地摆在眼前,甚至是每一道菜都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震惊的时候。
这一切的一切就都变成了负担,成倍成倍增长的负担,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里,甚至越往后吃越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他现在甚至希望后厨不要再继续上菜了,他似乎已经有些无法承受这一切了。
但是菜早就点过了,后厨又怎么可能不继续上菜呢?
又过了一阵子,颇为耗时的蜜汁火方就跟蟹黄白菜一起端上来了。
蟹黄白菜汤清菜嫩,看着白嫩嫩俏生生的一片片白菜叶,在片中叠出层层花瓣模样,花蕊处点缀着来鲜亮的蟹黄。
而蜜汁火方则色泽金红,透明的卤汁包裹着火方,其中星星点点的有金黄的桂花和火红的玫瑰花瓣。
火方的四周点缀以青梅、莲子和樱桃,整道菜看起来色泽鲜艳,格外生动。
火方味甜且酥,入口即化,莲子已经蒸至酥软,更是与火腿相得益彰。
而蟹黄白菜口味清淡鲜甜,解油除腻,跟蜜汁火方一起上菜,简直不能再合适。
这一次上菜很快,最后一道汤菜一道主食,很快就端上桌了。
鱼头浓汤,色如雪,浓如奶。闻之鲜香扑鼻,没有半点儿腥气。
盛起一勺细细品尝,入口油润,鱼肉滑嫩,
而猫耳朵则是一道面食,因其形状酷似猫耳而得名。
汤底中放入了干贝、虾仁、火腿和鸡脯肉,可谓是汤鲜味美。
猫耳朵一个个捻得小巧玲珑,汤上飘着一层红色的辣油,吃起来热腾腾辣乎乎的,又鲜又美。
在杭城,猫耳朵多是有人挑着担子在街头售卖。
那单子一端是在炉子上热着的汤底,另一端下面装着碗筷,上面是一块面案,谁若要一碗猫耳朵,便放下担子,现捻现煮,最后浇上辣油,撒上一搓芫荽,趁着热辣吞吃下肚,爽快地出上一头大汗,什么数九寒冬的天儿都不在话下了。
沈传之前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