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将军的美味娘子 >

第171章

将军的美味娘子-第171章

小说: 将军的美味娘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傻则像个多动症一样,即便是蹲坐着,也要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最后干脆把大脑袋搭在薛壮膝盖上,嘴巴子在他手里拱来拱去,撒娇耍赖地求抚摸。
  若是不摸它,眼看就要满地打滚儿了。
  薛壮无奈,却又不好厚此薄彼,只得伸手同时揉着两只狗的狗头,对大傻道:“哎,没法子,谁让它是弟弟呢,你就多担待点儿吧。”
  大傻喉咙里发出温顺的呜呜声,似乎在答应着什么。
  一个时辰之后,薛壮去屋里把睡得昏天黑地的夏月初从被窝里挖出来,让她赶紧洗漱换衣裳,说是上午要出去。
  “上哪儿?”夏月初睡眼惺忪地正在梳头,顶着一头睡炸了的头发,用梳子使劲儿地拉扯,真恨不得把它都剪短才好。
  薛壮看不下去她这么对待自己的头发,只得从她手里抢过梳子,偷偷蘸了一点头油帮她梳头发。
  他也是不懂夏月初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头油,之前他特意给她买了一瓶小贩从京城运来的桂花头油,味道又好闻又好用,可她非说用得头上油腻腻的难受,用了一回就放在一旁当摆设。
  夏月初鼻子多尖啊,薛壮刚打开头油的罐子她就闻到了,但是想了想,最后还是没说什么,由着他去吧,好歹是他的一份心意。
  折腾了半天总算是洗漱完毕,换好衣裳,夏月初还以为是要去店里呢,没想到被薛壮带出去,却根本不是去酒楼的方向。
  “你这是上哪儿去啊?”夏月初打了个呵欠问,“店里今天要卖粽子,一大堆事儿呢!”
  “店里那么多人呢,也不差你一个,你若是什么事儿都亲力亲为,那花钱雇他们干啥?”今天街上人多,薛壮一直伸着胳膊挡在夏月初身侧,帮她挡着挤来挤去的人们。
  “今天街上人好多啊。”夏月初也渐渐从没睡醒的状态中清醒过来,饶有兴致地左右环顾,这还是她头一次参加庙会,“不是说庙会上会有很多卖吃的和杂耍的人么?我怎么没瞧见?”
  “我看你最近是忙傻了,今个儿是佛祖出巡的大日子,谁敢在路边摆摊儿?”薛壮虽然刚回来每几天,但是却早就找人了解过了,“你要是想吃小吃看杂耍,那咱们下午再来。”
  “佛祖出巡?”夏月初皱眉想了想,似乎最近还真听到店里有人提起过,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她却从来都没详细了解过。
  其实东海府每年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开庙会,从初一一直持续到初五。
  可以说是庙会一开,迎八方来客,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有从倭国或是西洋来的客人过来看热闹。
  每年打从四月底最后两天,府城就渐渐开始热闹起来,周围县城乃至于底下村镇的人都渐渐汇聚到府城来。
  家里有点闲钱的人,自然喜欢到城里来凑个热闹。
  即便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农家,也会尽量挤出时间,带着自家做的吃的,或者是带着编的柳筐、绣的帕子到城里来。
  没钱雇车就提前几天出发,背着干粮一路走到城里,趁着过节热闹的时候,还能比平时多卖几个钱儿花。
  这几天时间,也是城里各大客栈、酒楼生意爆好的日子,大家全都早早地准备好。
  要知道,这五天的生意若是做得好了,足足能够抵得上平时一个月的收入。
  但是夏月初不知道的是,五月初一这日,不仅仅是庙会的第一天,更是东海府每年一度佛祖出巡的大日子。
  东海府城外山上有一座并不算太大的山寺,因为地处山顶,开始只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破败寺庙。
  后来一个游方和尚在此落脚,他靠着化缘慢慢修缮了原有的房舍,请了佛像入寺,又收了徒弟。
  因为常有晚霞如落院中的美景,便给这个无名山寺起名为栖霞寺。
  说来也奇怪,当时山寺周边大旱三年,百姓民不聊生,可就在山寺正式挂上栖霞寺匾额的当天夜里,天降大雨。
  于是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来跪拜,接下来的几百年间,栖霞寺一直香火鼎盛,每天都挤满了前来求佛或是还原的信徒。
  每逢初一十五也会有许多百姓披星戴月地进山烧香拜佛。
  但是因为山寺地处峭壁之上,临危而立,整个庙宇只有两进的院子,根本无法容纳太多的香客。
  据说上百年前有一次为了争烧头香,差点儿发生了山寺坍塌的危险,还有几位香客受伤。
  当时的主持昭泰大师心善,当日在佛前静坐一夜,想出一个佛祖出巡的法子,就近选在下一个月,也就是五月初一的这日,由寺中众僧抬着殿中佛祖宝相下山出巡,让更多的信徒能够得沐佛光。
  后来渐渐的,佛祖出巡就成了栖霞寺的传统,到如今已经变成每年一次的十分热闹的礼佛活动。


第424章 你是我唯一的贪心
  五月初一这日,过了子夜之后,寺中众僧就会在主持的带领下开始诵经,当天的早课也会提前进行。
  早课结束之时,天都还未亮,众僧便要在主持的带领下请出佛祖,安置在一个扎满彩绸的八人抬木架上。
  主持手持木鱼,口中诵经在前引路,众僧人轮流抬着佛祖下山。
  下山直到进城的过程中,会不断有百姓加入队伍中。
  待佛祖出巡到城门口的时候,队伍甚至可以绵延出数里,站在城墙上都看不到队尾在哪里。
  进城之后,早就候在城门口的秧歌队和舞狮队全部加入其中,吹吹打打的更加热闹了。
  此时佛祖出巡会经过的道路两边,早都跪满了祈福还原的百姓。
  官府也不用费心派人维持秩序,因为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此时上街摆摊,足见百姓之虔诚。
  薛壮带着夏月初来到佛祖出巡的必经之路,他早就派秦铮过来占好了位置,此时拉着夏月初的手,七钻八拐,也不知他是怎么灵活地绕开那么多人的,最后终于来到了秦铮占好的位置,这个地方正是街角的最前面,可以说是极好的位置了。
  不但远远就能看到出巡的队伍走过来,而且这里离着终点城隍庙也只有半条街的距离了,站在这里就能看到城隍庙的屋脊。
  夏月初被薛壮护在身前,不会被后面的人挤到,十分安逸。
  离着老远便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秧歌队里踩高跷的人率先映入眼帘。
  踩高跷的众人有扮做仙童仙女的,也有扮做天兵天将的,在前面一边随着鼓点舞动一边为佛像开路。
  随着队伍越走越近,最前面两对舞狮的人就进入了众人的视线,只见他们翻滚腾挪,不住地跳跃扭动,格外卖力。
  紧跟在舞狮后面的,便是府城的扭秧歌队了。
  旁边几个人唢呐吹得欢实,还专门有两个人抬着大鼓,敲鼓的边走边敲,自个儿还不时跟着锣鼓点儿扭动几下。
  扭秧歌的众人情绪饱满得很,扮相也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全都笑得咧着嘴,一个个儿一手扇子一手帕子,扭得格外认真。
  夏月初粗略地一看,就看到了扮成孙悟空、白娘子、济公、吕洞宾……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壮汉扮成了黑脸包公。
  好家伙,也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涂了满脸,那个油黑锃亮,还真有那么几分意思。
  她也是许多年没见过扭秧歌的了,前世小时候,老家那边逢年过节都要扭秧歌,秧歌队从街上一过,大人小孩就都跟上去,即便没有扮相没有扇子也都扭得高兴。
  没想到千百年前,东北这边的大秧歌无论是锣鼓点儿还是扮相,都好像没什么变化似的,让她忍不住有些怀念小时候在老家的日子。
  秧歌队后面便是栖霞寺如今的主持淳平大师,他如今也已经年逾古稀,胡子花白的一大把,但是边敲木鱼边诵经,从山里一路走到城里,却还是红光满面,看不出半点儿疲惫的样子。
  随着被众僧抬着的佛像渐渐露出真容,路边的人立刻如浪潮般跪拜下去,磕头的人此起彼伏,嘴里念诵佛号的,祈祷许愿的不一而足。
  薛壮却忽然伸手揽住夏月初,带着她一起冲进出巡的队伍。
  “你疯了啊?”夏月初毫无防备,吓得差点儿崴了脚,又怕他的行为激怒别人,心跳得都快从嘴里蹦出来了。
  薛壮却干脆把她打横抱在怀里,瞅准机会从主持身后跑过,俯身从八名僧人抬着的佛像下面矮身钻了过去,然后又飞快地起身离开队伍,蹿到了路的另一侧。
  夏月初靠在他胸前惊魂未定,狠狠朝他身上拍了一巴掌,还没等开口斥责,就听到周围的人全都冲着薛壮欢呼起来,甚至主持和众位僧人也都笑着冲他们点头示意,旁边的人也都投来羡慕的眼神。
  “你这突然发什么疯,吓死我了!”夏月初这回当真是一头雾水,抬头怒视薛壮,等待他给个合理的解释。
  薛壮把夏月初放下,还不等说话,只听旁边一位大娘满脸羡慕地说:“小娘子是从外地嫁过来的吧?怪不得你不懂我们这边的习俗,能从出巡的佛祖宝象下面钻过去,就能保你们一世平安,若是钻过来的时候还能许愿的话,也肯定能够实现的。”
  大娘说着,抬手拍着夏月初的胳膊道:“大娘活了半辈子,只见到过抱着孩子钻过来的,头一回见到抱着自个儿媳妇钻过来的,小娘子真是好福气啊!”
  薛壮赶紧凑过来讨好道:“我刚才许愿了的,咱俩这辈子白头偕老,下辈子,下下辈子,不管多少辈子都要遇到,你到时候记得要等我去娶你。”
  虽然他说话的声音并不算大,但是此时街道两边早已经是人挨人、人挤人了,周围顿时响起一阵起哄叫好的声音。
  夏月初被他说得脸上一红,偷偷掐了他一把低声道:“钻过来那么一瞬间你居然许了这么多愿望?贪不贪心?”
  “我一不喜财,二不图名,唯一的贪心就是你,这辈子,下辈子都是你。”薛壮看着夏月初道,“佛祖会原谅我的。”
  夏月初听了这话,抬眼看着薛壮认真的模样,心痒难耐地咬住嘴唇。
  若不是周围有这么多人,又身处封建保守的古代,她真的想立刻把眼前的这个男人推到路边,壁咚他,狠狠地吻他。
  尝尝这张嘴到底是抹了多少蜜糖,才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这样的甜言蜜语来。
  薛壮在这种事上头,完全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只消夏月初一个眼神,他立刻便会意了,直接把人拉出人群,几步拐进一旁空荡荡的后巷。
  夏月初见四周无人,也不再顾忌那么多,将薛壮推到路边,让他背靠石墙而立。
  她一手撑在墙上,一手勾住薛壮的下巴,垫着脚吻了上去。
  她吻得认真,根本没注意巷口处跟进来一个身影,看着夏月初的举动,先是微惊,然后露出玩味的神色,摸着下巴暗道:“这个夏娘子,还真有几分意思。”
  薛壮听到声音,猛地睁开眼睛朝巷口瞪视,一把搂住夏月初的腰,将二人的位置对调,把她整个人都罩在怀里,不想被别人看去分毫。


第425章 又贵又难吃的破粽子
  虽然薛壮和夏月初两个人躲到后巷去亲热,但是其他人却都是来诚心礼佛的,全都汇聚入佛像出巡的队伍中,跟着一并往不远处的城隍庙挪动。
  众僧人抬着佛像在城中绕行一周之后,终于来到城隍庙门前,他们要将佛像暂时安置在城隍庙外搭起的彩棚当中,接受城中百姓的香火供奉。
  又因五月乃为毒月,所以佛像会在城中供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以驱除邪祟,保护城中百姓。
  待佛像在城隍庙外安置妥当之后,淳平大师带领众人跪拜上香,佛祖出巡的仪式才算是正式结束。
  佛祖归位之后,城里顿时便热闹起来,之前消失无踪的小摊贩,此时也不知都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片刻间便将城隍庙附近的几条街道都占满了。
  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要数二人转了,也用不着搭台子,只用白灰在地上洒个圈儿便当做舞台,后头坐着两个人,吹着唢呐,拉着板胡,圈儿里的两个人拉开嗓子便开始唱。
  二人转的唱词儿也是多种多样,唱的都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家务事儿,表现得十分夸张诙谐,时不时还会开几句荤腔的玩笑,惹得围观的百姓笑声阵阵。
  有别于二人转这边,喜欢听得都是成年人,小孩子们更喜欢的则是杂耍班子。
  简单些的摆个桌子变戏法,运气好的也能招揽到十几个人围观。
  复杂些的就更好看了,顶坛子、顶碗,叠罗汉,甚至是喷火吞剑,这种大型的杂耍班子,全都是有名号的,杆子往地上一立,立刻就能招揽到不少的人。
  班主先出来说几句场面话,然后大家就各凭本事操练起来,引得围观的人惊呼连连,叫好声此起彼伏。
  而在庙会上,还有最必不可少的,便是挑着担子或是摆着摊子卖小吃的。
  因为是端午节,所以路边卖粽子和五毒饼的人自然颇多,这些东西大多都是自家做的,挑出来趁着过节卖点钱,顺便还能凑凑庙会的热闹,回家的时候再捎带点儿什么回去。
  这种过节应景儿的东西,自然会比平时卖得稍微贵上一两文钱。
  但是对于大部分城里人来说,过节的时候,稍微放纵一下自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自然还有更多的,是从别处买了粽子和五毒饼过来卖,打算赚个差价的人。
  街上卖粽子的人多,能不能买到好吃的,有时候也是要看运气了。
  但是俗话说的好,人多是非多。每年的这种庙会上,都难免会有人起一些摩擦。
  就在大家都在看戏法或是吃东西的时候,只听一个人特别大声地嚷道:“有没有搞错,你这是抢钱啊!你家粽子是金子做的么,一个粽子要一百二十文钱?”
  这话一说出来,顿时把周围的人都惊到了。
  虽然说是过节,但是这个价钱是不是也太过分了?要知道,大部分的粽子都是二三十文钱一只的,即便是有名的点心铺子或是大酒楼的粽子,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十文。
  一百二十文,这可是翻倍还不不止呢!
  见这边有热闹可看,周围的人立刻就把刚才大喊的人跟小贩一起围住了,很快就在两个人的吵架中了解到事情的经过。
  大喊的这个汉子是从乡下来城里逛庙会的,走到这边觉得饿了,便就近找了个小贩,要了两只粽子吃。
  根据以往每年的经验,汉子对粽子的价钱心里有数,所以也没问价,剥开一只就咬了一口。
  结果第一口粽子还没咽下去,只听小贩说,这粽子要一百二十文一只,汉子一时激动,差点儿没被嘴里的粽子给噎死。
  就当周围的人全都指责小贩要价太贵的时候,小贩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说的二三十文,那是普通的粽子。我这粽子可不一样,这是初味轩的粽子,我天不亮就去排队才买到的。初味轩的粽子都是五只一提,一提卖半两银子。
  我为了让大家都能吃到初味轩的粽子,把一提提的全都拆开卖给大家,加上辛苦费,一只粽子卖一百二十文哪里贵了?
  一百二十文钱就能吃到大名鼎鼎的初味轩肉粽子,来晚了就没有了!”
  小贩非但不觉得自己卖得贵,反倒还扬声吆喝起来。
  汉子连气带噎,满脸通红,听了小贩的话,越发不满道:“初味轩是什么东西?凭什么她家的东西就要比别家的贵?”
  汉子本以为自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没成想,周围围观的城里人听了小贩的话,却都改变了立场,七嘴八舌的竟然都站到小贩那边了。
  “若真是初味轩的粽子,那这个价钱倒也合适。”
  “是啊,初味轩的粽子真材实料味道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