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美味娘子-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妨事,大部分都准备好了,让徒弟们看着火候就行了,她这会儿是还有两个菜要炒,怕徒弟把握不好火候。”
蒋氏闻言柔柔地笑着说:“今日我借了老爷的光,可以大饱口福了。”
说话间,后厨已经开始上菜了。
“葱油蜇头。”
海蜇分为蜇头和蛰皮两个位置,相较之下,蜇头属于其中精品。
夏月初选用的蜇头自然是最上品的,切成细丝的海蜇色泽微黄,闪着光泽,摆在殷熠之前送的琉璃盘中更显得晶莹剔透。
只不过,再上品也不过是海蜇,所以蒋氏根本就没打算动筷子。
殷熠礼貌性地夹起一筷子,正准备放在面前盘中的时候,才惊觉葱香扑鼻,却又不单单是葱味儿,还有其他香料的味道混合其中。
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无法分辨,但是这香味混合得十分和谐,浑然一体,而且特别的勾人。
殷熠不知不觉间就把原本准备放下的一筷子海蜇丝直接送入口中。
蒋氏看到大吃一惊,要知道,殷颢对河鲜还能接受,但是对海里的东西素来都是敬谢不敏的,无论厨师怎么做他都觉得有股子去不掉的腥味。
所以此时见他居然主动吃了海蜇,怎么能不让人惊讶。
她紧张地看着殷熠,生怕他当场把刚入口的东西给吐出来。
殷熠在牙齿碰到海蜇丝的时候,也终于回过神来,不知道自己中了什么邪,居然就这样把自己从来不吃的东西放入了口中。
但是舌尖并未尝到让他厌烦的海腥味,海蜇丝没有任何异味,嚼之清脆,口中弥漫开来的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味道。
葱叶过油后味道最为浓烈,率先在口中攻城略地,紧随其后的是香料带来的醇香,最后以干净利落的酸味收尾。
“海蜇补心益肺,解渴醒酒,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喝酒的时候用一些有好处。”薛壮并不知道殷熠不知海产,看他吃过之后面露赞色,给他杯中斟满了酒,让道。
蒋氏可真是吃惊不已,要知道,当年她刚嫁入侯府,除夕夜团圆饭,家里从外头请来的厨子,忘记了他的这个忌口,做了琵琶虾馅儿的饺子,当时殷熠毫不知情,一口咬下去,结果当着老侯爷和全家人的面儿吐了一地,把年夜饭都弄得一团糟。
所以看着殷熠再次朝海蜇伸了筷子,蒋氏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忍不住也抬手夹了两根放入口中,心道这难道是假的海蜇不成?
但无论是清脆的口感还是味道,都在告诉她,这就是真的海蜇头。
但是,味道还真是挺好……
蜇头洗得很干净,夹起来看着都是半透明的,入口脆嫩,味道更是层次丰富,在舌尖上层层推开,最后收尾那清爽却不失醇香的酸味,简直像猫儿的尾巴,在那边勾啊勾的,勾得人腹内的馋虫都闹着要出来。
第968章 吃得停不下来
“这葱油的味道挺独特啊!”殷熠虽然没从蜇头上尝出什么腥味来,但是心理上的排斥还在,所以并未再吃蜇头,而是夹了一筷子下面垫的嫩白菜芯儿,细细品着调味。
“是啊,这葱油是月初自个儿做的,做法还挺麻烦的,偏又不能存放太久,所以做出来也只是自家炒菜和拌菜用,连店里都没用过。”薛壮笑得一脸骄傲的模样,“光是底油就是用好几种油按比例混合的,然后小火加热,才开始一种一种地往里面放香料,捞出一种再放下一种,等香料的味道都逐步渗透到油里,最后才下葱叶,还必须要章丘大葱,麻烦得很呢!每次做出来一小坛,搁在家里也就用一个月的样子。今个儿是家宴,她才舍得拿出来用。”
“做饭果然是个精细活儿。”殷熠感慨道,“也难得弟妹这样兰质蕙心,这许多的配比和顺序,怕是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尝试才能确定出这般完美的味道。”
三个人正说着话,房门被推开,后厨又来上菜。
“姜汁层层脆。”
盘中摆着切成片的“层层脆”,红白相间,上面浇着汁,点缀着嫩黄色的姜末。
虽然看着有些眼馋,但是一时间看不出是什么材料,所以蒋氏没有贸然动筷子。
只听在房里帮着布菜的姜瑞禾道:“这道层层脆是用猪耳制成的,把卤好的猪耳层层叠起来压密实了,扣出来再切片,所以切面才会这样红白相见、层层分明。
“上面的浇汁是特质的姜汁调料,我们夏娘子说,如今天气冷了,一味地吃凉菜容易贪凉伤胃,配着用些姜汁好吃又暖胃。”
“这样说来感觉跟镇江那边的肴肉有些相似。”蒋氏了解地点点头,“你家娘子还真是细心啊!”
层层脆吃在嘴里咯吱有声,白色的软骨脆美,红色的肉皮儿粑软入味,口感十分独特。
而更独特的是盘中浇的调料。
姜汁调味的菜品蒋氏以前也吃过,但是大部分吃起来都是满口辛辣的姜味,甚至遮盖了其他食材的味道,着实令人不喜。
但是这道菜的料汁,姜味浓郁却柔和不辛辣,跟卤过的猪耳朵味道相辅相成,完全没有喧宾夺主。
蒋氏当年生孩子的时候落下过病根儿,不敢贪凉,这道凉菜用姜汁调味,吃起来清爽可口,落肚又不觉寒冷,反倒吃得胃里热乎乎的,便忍不住多用了几口。
殷熠和薛壮也就着凉菜开始喝酒,今天没有外人,也没人灌酒劝酒,两个人边吃菜边品酒,很是惬意。
封七拎着食盒进来上菜。
“东家,这道辣子煨鱿鱼丝,夏娘子特意做了给你们下酒的。”
他说着打开食盒,取出菜放在桌上,一股麻辣焦香的味儿就飘出来,冲击着在场所有人的嗅觉。
蒋氏喜食清淡,对辣的东西不太感兴趣。
薛壮看到才却立刻喜笑颜开,冲殷熠道:“这道菜用来下酒极佳,只是做法复杂,得提前一两天就开始准备,所以月初总是懒得给我做,今天可算是借着殷大哥的光了。”
鱿鱼也是海产,殷熠其实也是不吃的,但是有了之前海蜇的先例之后,他还是颇为好奇的。
而且这道菜看起来红彤彤的,味浓料重,说不定可以压下那种让他厌恶的海腥味儿。
姜瑞禾趁机介绍道:“这道菜光是处理和泡发鱿鱼就要用一天的时间,将泡发好的鱿鱼切丝之后,还要反复地煮沸泡水,重复好几次之后才能捞出来备用。
之后加入猪肉、鸡腿肉、火腿这些配菜,用绍酒了烹之,加鸡汤烧之,小火慢煨一个时辰之后加入鱿鱼丝,再煨一个时辰才可出锅。”
殷熠闻言夹了一筷子放入口中细嚼,鱿鱼丝被煨焦嫩盘曲,嚼起来柔韧筋道,丝毫没有腥味。
猪肉和鸡腿肉肉质醇厚,在嘴里的食感特别丰富,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咀嚼品味。
同为好酒之人,殷熠瞬间就明白了薛壮之前那话的意思,这道菜的确很容易勾起人想喝酒的欲望。
“若是在衙门里忙了一天回家,温上一壶好酒,来上这么一盘菜,坐在桌边自饮自酌,一天的乏都解了!”
蒋氏闻言也看向煨鱿鱼丝,笑着说:“看来妾身得求弟妹把这道菜的做法传授给我了。”
“回头我写好菜谱,叫人给嫂子送过去。”夏月初说着话推门而入,她已经换好了衣裳,王桦和沈莹跟在她身后,捧着食盒进来上菜。
夏月初坐在薛壮身边,直接介绍道:“素炒苋菜、白灼芥兰,听夫君说嫂子从小是在扬州长大的,想必应该喜欢吃得清淡一些,若是我猜错了,还望嫂子莫要见怪。”
蒋氏的确喜欢清淡,尤其最近吃多了大鱼大肉,此时看到这么新鲜的绿色蔬菜,眼睛都发直了。
“这都快入冬了,居然还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蔬菜?即便是南方那边地里怕是也已经没有菜了吧?”蒋氏就近夹了一筷子芥蓝。
白灼芥蓝其实是道粤菜,讲究清淡嫩爽。
很多人误以为白灼就是下沸水中煮一下捞出来就行,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白灼对火候和时间的把握都有很高的要求,甚至连后面将调好的料汁浇在菜上所产生的热量也要计入其中,要避免焯烫过渡而损失青菜清爽鲜脆的味道和口感。
蒋氏吃了一口更惊讶了,原以为这菜只是刚从南方运来的,只是模样看着翠绿,口感和味道肯定会大打折扣。
但是这菜无论是口感还是其中鲜嫩的汁水,简直是从方方面面展示着自己的新鲜。
蒋氏吃得停不下来,自己都没察觉就已经吃了好几口。
芥兰本来就是平铺在琉璃盘上再浇上料汁的,被她接连夹走几根,瞬间出现很大一片缺口,十分显眼。
殷熠抬手掩口,轻咳了一声以做提醒。
蒋氏这才发现自己失礼了,满脸涨红地收回刚想再往盘子里伸的筷子。
第969章 跟老字号有的一拼
夏月初忙将素炒苋菜的盘子转过来道:“嫂子尝尝这个苋菜,鲜嫩得很。”
蒋氏更加好奇,低声问:“这个时节怎么还会有新鲜的芥蓝和苋菜?即便是从南方快马运过来,也不可能会有这样鲜嫩如新采的口感。”
“嫂子说得没错,这菜啊,可不就是傍晚刚掐回来的么。”夏月初笑着说。
这话一出,连殷熠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殷熠原本对这些并没有太在意,只以为是花大价钱从南方运来的,毕竟来之前他就听说保定府这边许多人生活奢靡,各种物产特产的供应比大内还要及时新鲜。
但此时听夏月初说是新掐回来的菜,也难免关注起来,不方便盯着夏月初看,便向薛壮投去询问的目光。
“内子身体不好,口味也吃得清淡,喜欢新鲜蔬果,一到冬日只有土豆白菜和干菜便郁闷不已,后来干脆想法子改进了暖棚的工艺,如今这是第一批开始吃的新鲜蔬菜,殷大哥和嫂子若是喜欢,一会儿回家的时候给你们采些带回去。”
蒋氏听了这话不由得心动,她也是极爱吃新鲜蔬菜的,对荤菜反倒可有可无。
而且虽然薛壮说是夏月初自己改进了暖棚工艺,但是蒋氏却并不信,夏月初虽然做菜厉害,但是种菜和做菜可是两个行当,尤其是在冬天种菜,若是有那么容易,大内早就有人琢磨出来了。
所以她一心以为是薛壮宠妻,所以才找人改进了暖棚的工艺,只为了让夏月初吃到新鲜蔬菜,心里不免又是羡慕又是有些酸溜溜的。
殷熠虽然一直对她尊重有加,但是为人太过木讷死板,两个人之间鲜少有什么夫妻间的温情,有的只是例行公事的问候和关照。
就好比眼前这件事儿,薛壮能够体察夏月初的口味并且身体力行地为她能吃上新鲜蔬菜而努力,但是殷熠却绝对不会,甚至连对方的主动馈赠都会严词拒绝。
果不其然,薛壮话音刚落,殷熠就连连摆手道:“这可不行,哪有来做客还连吃带拿的道理。我只是好奇所以才问问罢了。”
“都是自家种的,又不值什么,若非这一批种的菜要留着下个月供给宫里招待吐蕃王的话,每天着人去给殷大哥送菜也足够了。”
“我如今新官上任,你可不能让我犯错误。”殷熠态度坚决,“你再这样说,就是成心让我连这顿饭都吃不踏实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薛壮也不好再坚持,好在这会儿后厨又来人上菜了。
一个内部还在吱吱作响的砂锅放在桌上,夏月初起身掀开了盖子道:“煎焗鱼嘴煲,这个得趁热吃才好吃,不过要小心烫着。”
盖子一掀开,被砂锅困在内部的热气就迫不及待地奔涌而出,让人眼前猛地一片氤氲,看不清东西,其他感觉自然而然就更加敏感起来。
勾人的香味儿见缝就钻,锅里还在因为砂锅的余温冒着小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香味儿溢出得更多,叫人恨不得立刻挥散眼前的热气,尽快看到锅里美食的模样。
鱼唇想要去除腥味,提高香味,就必须要先煎。
这个煎也是很考验水平的,要有耐心,将两侧鱼皮煎至焦黄,再添汤在放入砂锅里焗。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放姜蒜或是绍酒等调料去腥,而要保证汤的原汁原味。
待汤汁沸腾,颜色转为乳黄之时,就可以下灶上桌了。
鱼唇上能吃的肉并不多,精华在于唇间不大的那一块儿胶冻状的软肉,柔糯滑软,黏唇沾齿,在唇齿间缱绻流连,透着缕缕焦香,当真是唇齿留香,过唇难忘。
好不容易将这一口绝味咽下,剩下的鱼骨却也舍不得立刻吐掉,恋恋不舍地嚼上几下,也能感受到些许焗出来的香气。
就在客人还在沉浸在鱼嘴煲的美味之中的时候,最后两道热菜一道上桌了。
“口蘑焖牛腱,冬笋干丝蒸腊味。”
“听夫君说殷大哥喜欢吃菌菇,特意叫人备了新鲜的口蘑。”夏月初说着又扭头看向蒋氏,“淮扬菜常用干丝,这次的干丝是我自己做的,肯定不如扬州城老字号做得地道,不过做法改煮为蒸,风味不同,嫂子尝尝看合不合胃口。”
干丝的原料其实就是原味的豆腐干,扬州人称之为干子。
扬州人喜食豆制品,据说扬州城内的豆腐店就有近百家。
而豆制品中又以干子为最,在扬州城去饭馆做学徒,最开始要学的就是片干子,然后切干丝。
小小的一方豆腐干要片成薄厚均匀的十余片,据说刀工精湛者能片出二十片来。
扬州城里每年甚至还专门有片干子、切干丝的比试,每次都会吸引全城百姓关注围观,在比试中胜出的店铺立刻全城扬名,接下来的一年生意都会格外红火,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好的干丝无论切得多细,在汤中如何煮沸翻滚,都不会碎、不会断,更不会黏连在一起。
在扬州,干丝的做法最常见的是两种,一是煮干丝,一是烫干丝,街头巷尾多有这样的小店,甚至挑个担子走街串户吆喝的都有。
蒋氏的外祖家是扬州城的世家大族,她又是娇客,从小吃得用的全都是顶好的。
但是这个蒸干丝,蒋氏是真没吃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只见盘中,冬笋切成薄片垫底,纤细均匀的干丝铺在冬笋片上,层叠如绽放的白菊花,最上层铺着切好的腊鸭和腊肉和火腿片,酱红色的腊味和薄如蝉翼的火腿已经被蒸得吸饱了水分,外表油光水亮,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芒。
蒋氏先尝了一口干丝,柔软滑嫩,却并未在口中绵软化渣,还带着些许豆干的韧劲儿。
细细咀嚼之下,丝毫没有豆腥味儿,只有一股淡淡的豆香。
干丝吸饱了腊味渗透出来的油水和味道,还沾染了下面冬笋的鲜味,吃起来满口醇香。
这干丝无论从口感还是味道上来说,都是上乘之品,即便放在扬州城里,也是有实力能跟老字号拼上一拼的。
第970章 福气
殷熠是地道的北方人,虽然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模样,但其实饮食习惯反倒跟薛壮更为接近。
两道菜一起上来之后,殷熠和薛壮的筷子就不约而同地一起伸向了口蘑焖牛腱。
牛腱子肉一般都用来做酱牛肉,但是这道菜却是将牛腱子切块,冰糖炒色之后,将牛腱子入锅煸干水分,添汤小火炖上一个多时辰。
经过煸炒的牛腱子肉不会轻易被炖散,但其实已经被炖得由内而外的酥烂,此时在锅中加入口蘑,再小火慢炖一刻钟即可。
新鲜的口蘑有它自己独特的芳香,随着炖煮渗入已经酥烂的牛腱子肉中,而早已经被炖入汤汁中的肉香,反过来侵染入口蘑,让它渐渐变得软韧醇厚。
牛腱子肉吸饱了汤,一口咬下去,带着口蘑清香的肉汁溢了满口,瞬间让人想到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