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将军的美味娘子 >

第444章

将军的美味娘子-第444章

小说: 将军的美味娘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月初想得周到,这十两银子都是散碎的银角子,装在一个针脚细密、绣花精致的荷包里,又叫人拿了两串铜板过来,一并交给薛良平。
  “唉,当初你们离开东海府,我只当是以后都见不着了,没想到非但还有机会再见面,家里还要仰仗你们帮忙……”
  “薛叔,你现在身边儿媳孝顺,孙女听话,不是很好么,何必非要去想那些烦心事。”夏月初一直把人送出门,看着人上了马车,警告地瞥了周氏一眼,然后对孙氏叮嘱道,“妮儿娘你就多受累了,上下都得你多照应着了,无论有什么事都可以跟送菜的人说,京城不比老家,你们人生地不熟的,遇事别自己撑着,知道么?”
  孙氏听懂了夏月初的暗示,知道她是怕薛力薛勇两兄弟和赵胜洪背后的人再找上门去,所以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夏娘子放心吧,我如今既然想通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孙氏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心意也越发坚定了,“大妮儿、二妮儿,快跟夏娘子道别。”
  大妮儿规规矩矩地道了谢,二妮儿却眼巴巴地看着夏月初,瘪瘪嘴问:“娘,大娘怎么不跟咱们一起住啊?”
  “如今大家分家单过,这里就是大娘的家了,回头过年的时候,大娘去家里看你,给你带好吃的果子,好不好?”夏月初揉揉二妮儿的脑袋哄了几句,抱起孩子塞进车厢里,然后才对孙氏道,“两个孩子也不小了,尤其是大妮儿,都是个懂事的大姑娘了,也不能总大妮儿、二妮儿这么叫着,差不多也改给孩子起个名儿了。不过眼下也不着急,等和离了再说,到时候你想让孩子跟你姓都行。”
  孙氏闻言吓了一跳,瞪大眼睛问:“还、还能跟我姓?”
  “你若是自个儿立了女户,就肯定没问题的。”夏月初之前起了这个念头之后,就特意去问过薛承,所以这会儿说得也十分确定,“反正只要你想,我会托人帮你办的,你也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这些都不急在一时。”
  把薛家一大家子人送走之后,夏月初顾不得歇个午觉,就要开始准备晚上的家宴。
  小皇帝要过来吃真鲷,做起来自然不能像家常菜那样简简单单只求好吃,还是要花些心思在里头的。
  由于小皇帝要过来,但是将军府的下人们,夏月初如今还不能完全信任,所以下午她直接清空了一个跨院,府中的下人一个不留,而是派人去廖府借了几个人过来帮忙。
  这个跨院本就临近角门,夏月初将左右夹道的入口都封了,以确保小皇帝来的时候不会被人无意撞见,也不会被有心人故意看到。
  傍晚时分,小皇帝果然轻装简行,在陈瑜白陈大人的陪同下一道过来。
  薛承在角门处低调地迎接圣驾,把人带入府中。
  进屋坐下之后小皇帝便道:“朕对晚上这顿鲷鱼宴可是十分期待啊,中午御膳房做了真鲷,朕都没怎么吃,专门留着肚子等夏娘子的手艺呢!”
  “内子午膳后就开始在后厨忙碌,希望不会辜负了皇上的一片期望。”
  因为东西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很快就开始上菜了。
  第一盘上来的,便是真鲷最鲜美的吃法——鱼脍,也就是后世的生鱼片。
  一整块冰被琢磨成山川起伏的模样,上面再铺上脆嫩的生菜叶,生菜叶上摆着一片片略带粉红色的半透明生鱼片,旁边还配了三种不同的蘸料。
  真鲷是活着送过来的,做鱼脍这条是专门等小皇帝刚入门的时候才开始宰杀的。
  从新鲜的程度上来说,仅次于从海中捞出来直接啃。
  冰凉的鱼脍入口,格外爽滑鲜美,简直像是一条灵活顽皮的小舌头,在口中到处躲藏,不断撩拨着人的味蕾。
  因为新鲜,鱼脍的口感十分脆嫩,咀嚼的时候,能够体会到牙齿破开鱼肉纤维外面一层包膜,然后撕扯开鱼肉的那种断裂感。
  在座三人也都是会吃的,第一片鱼脍都没有蘸任何蘸料,都是空口吃的。
  此时嘴里还没有吃过任何食物,距离上一餐也过去近两个时辰了,是味觉不受任何干扰,十分敏锐,最能品尝出鱼脍的鲜甜绝美。
  因为鱼肉十分新鲜,所以鱼脍没有任何腥味,冬天的海鱼本就肉紧扎实,口感更佳。
  三个人细细品味过鱼脍的鲜美和口感之后,才开始关注一并上桌的三份蘸料。
  一盘红色的粘稠酱料,一盘深色还飘着蔬菜末的料汁,最后一盘最是奇怪,一个连在一起的双碟,其中一边放的似乎是酱油,另外一边却空空如也,什么东西都没有。
  在一旁伺候的人忙介绍道:“这份红色的是醋椒酱,口味酸辣,乃是高丽国那边的吃法,夏娘子说可以尝试一下,味道还是不错的。中间这份是紫苏酱汁,是把紫苏切末,放入少量汤汁和料酒,倒入夏娘子自酿的鲜酱油调制而成的,最适合吃鲷鱼刺身。”
  “那这最后一份呢?”小皇帝有点着急地问。
  “回皇上的话,最后一份是东瀛国的吃法,需要用到鲜酱油和山葵磨出来的生芥。
  因为山葵磨好之后,必须在一刻的时间内吃,否则味道就会大打折扣,也不能加入酱油中,否则也会破坏风味,所以夏娘子特意叮嘱了,需要现磨现吃。”


第1122章 造福万民的好东西
  小皇帝颇有兴味地看着说话之人掏出磨板。
  这磨板是用鲨鱼皮黏在木板上做出来的,鲨鱼皮表面粗糙,有许多不规则的小孔,能够留住山葵研磨出来的汁液,使得磨出来的芥末湿润多汁,食用起来味道和口感都更佳。
  在房里伺候的是夏月初从廖老爷子家借来的下人,之前在廖府也曾伺候过小皇上用餐。
  他严格尊重夏月初的要求,手握山葵,在磨板上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打转研磨。
  磨板上很快就出现一小撮嫩绿色的芥末。
  磨好之后,他用干净的筷子将芥末搓起,放在一片生鱼片上面,用另外一面蘸取一点酱油,小心翼翼地放入小皇帝面前的盘中,小声解释道:“夏娘子说了,芥末不能放入酱油中搅拌,否则味道就会被破坏,需得这样吃才最好吃。”
  小皇帝夹起鱼脍放入口中,瞬间眯起了眼睛,鼻子也抽起来了,神色说不出是愉悦还是难受。
  廖府下人见状吓得双股战战,恨不得马上跪倒告罪。
  好在小皇帝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表情,并没有生气,神色间竟然还有些兴奋。
  “这样的东西,御膳房是肯定不会呈上来的。”
  御膳房的宗旨是求稳,在稳定安全的基础上,才会注重味道。
  像一些有刺激性的,有严格季节时令限定的东西,基本都不会呈到皇上面前。
  就连宫里的川菜厨子,做菜也都不敢多放辣椒。
  像芥末这样的东西,小皇帝这还是头一次吃到。
  他接连尝过其他两种蘸料之后,表示自己还是更喜欢东瀛国的吃法,于是廖府的下人便固定在小皇帝身后,一直忙着给他磨山葵酱料。
  鱼脍吃得差不多之后,后厨很快上了一道青藤椒鱼片。
  这青藤椒是蜀地的特产,因为庆王如今盘踞在川蜀,两边的通商几乎都要私下偷偷摸摸地进行。
  薛承托了人,最后也只得了一小筐,还被廖老爷子讨去了两成,剩下的,夏月初根本没舍得放到酒楼里做菜,全都留下自家吃了。
  这道菜里的鱼片,是在高汤里滚过一滚的,没有鱼脍的脆韧,口感却比鱼脍更加细嫩,入口即化,又鲜又麻。
  青藤椒的味道与平时吃的晒干的花椒和麻椒都有所不同。
  麻椒以麻味为主,味道比花椒更重一些,而且麻的时间也更加持久,一般不是川蜀本地人的话,还颇有些接受不了麻椒的味道,不小心咬到一颗,连舌头带嘴巴都是木的。
  但是藤椒的味道却比花椒更为清香,比麻椒更为柔和,是一种让人更容易接受的不刺激的麻香味。
  而且一串串青绿色的藤椒点缀在雪白的鱼片上,但从视觉效果来说,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藤椒鱼片才刚吃了几口,一大盘豉油蒸鲷鱼就紧接着上桌了。
  小皇帝登时闻出了熟悉的味道,笑着说:“这个味儿熟悉,朕是吃过的。”
  夏月初上次入宫献宴的时候,为了做豉油鸡,所以特意做了一大锅鱼香豉油,当时那道菜就被小皇帝赞了句“皮爽肉滑,骨透芳香”,所以今日夏月初特意用一样的鱼香豉油,蒸了半条鲷鱼。
  半条鲷鱼差不多有六斤多,跟前两道菜相比,蒸鱼没有改刀,可以吃到大块的鱼肉。
  旺火急蒸出来的鱼肉又细又鲜,还带着微甜,再蘸上鱼香豉汁,鲜上加鲜,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豉汁真是绝了,用来蒸鱼,倒觉得比那日的豉油鸡更鲜上一些。”
  最后上桌的是一个锅子,下面架着碳炉,奶白色的汤汁在锅里轻轻地滚着,冒出袅袅热气。
  “果然冬天还是要吃锅子的!”屋里其实很暖和,陈瑜白吃得额头鼻尖都开始冒汗了,但是看到锅子,神色还是越发愉悦起来。
  锅子很大,鲷鱼一头一尾露在汤外,身子隐没在滚沸的汤汁下面,乍一看是很完整的一条鱼,其实隐没在汤下的只有一整根带着少许鱼肉的鱼骨。
  这条鱼的两侧鱼肉都被片下去了,一片做成鱼脍最先上了桌,另一片被刮成鱼蓉,再半半分开,一半加上火腿丝和猪肉末搅打上劲儿,做成丸子状;一半包成小巧的鱼皮蟹黄饺,这些都是最后可以下到锅子里涮着吃的。
  另外还配着脆生生俏绿色的各色蔬菜。
  陈瑜白见状道:“皇上,今日涮锅子的这些菜,都是京郊的庄子里产的,不是从保定府运过来的了。”
  “哦?真的么?”小皇帝果然来了兴趣,亲自夹了几片菜叶到碗里端详,菜都长到近半尺长了,“京郊庄子的大棚盖起来还不到两个月吧?这么快就可以吃了么?”
  “按照夏娘子教授的法子,瓜果蔬菜都长得不错,虽然比不得正常时令在地里的长势,但的确比以前的暖棚什么的好用多了。
  “老臣前几日出城办事,回来特意拐去庄子上看了看,瓜果还稍微差一点儿,但是绿叶蔬菜都长势极好,一片片绿油油水灵灵的,别提多招人喜欢了。”
  “往年一到冬天,就只能吃萝卜白菜或是干菜咸菜,因此身体虚弱或是生病的人不在少数,如今有了这玻璃大棚,住在北边的人,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当真是造福万民的好东西啊!”
  小皇帝听得很认真,然后道:“但是如今玻璃大棚无论从建造还是管理上来看,都是造价不菲,即便种出菜来,普通老百姓也是吃不起的吧?”
  薛承心下暗道,小皇帝果然说到点子上了,如今京郊的玻璃大棚都加起来,也只够供京城最上层顶尖儿那些人吃用,其他老百姓怕是连个烂菜叶都见不着。
  陈瑜白许是喝了些酒的缘故,今日格外地亢奋,十分乐观地说:“虽然如今价钱还有些居高不下,但是任何新事物刚出来的时候都是这样,发展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老臣都有信心和耐心,陛下更加能看到玻璃大棚在大齐遍地开花的时候。”


第1123章 呵欠连天
  伺候用膳的人,先帮着三个人调好蘸料,然后又给每人盛了一碗汤道:“一会儿各种菜放下去,汤味就不纯粹了,陛下和两位大人可以先尝尝鱼汤。”
  在三人喝汤的工夫里,各色蔬菜和丸子、鱼皮饺就都纷纷被下入锅子里。
  有人专门看着各种食材煮熟的时间,三个人不用在这上面费心,便依旧围绕着百姓生计闲聊着。
  小皇帝却渐渐一反之前对此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注意力渐渐无法集中,眼底也浮现出倦意,虽然一直强行忍着,但是打呵欠的间隔却越来越短,最后更是干脆哈欠连天,眼泪都控制不住地漫出来了。
  陈瑜白和薛承见状,全都放下筷子表示自己吃好了。
  “皇上最近在政事和学业上都十分勤勉,也还是要注意休息才行,身体最要紧。”陈瑜白道,“时候也不早了,皇上若是吃好了,老臣便送您回宫吧。”
  小皇帝的确有些撑不住了,觉得自己再待下去就要更加出丑了,于是也不敢耽搁,急急回宫之后,外出的衣裳都顾不得换,便直奔德妃的昭华宫去了。
  刘启从内侍口中得到消息的时候,皇上人已经在昭华宫内了。
  他带着伺候的人后一步赶到,只能眼睁睁看着紧闭的殿门和守在门口的云曦。
  云曦笑眯眯地说:“皇上跟娘娘在里面,说了不用人伺候,外头冷,刘总管去偏殿歇会儿,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那就多谢云曦姑娘了。”刘启皮笑肉不笑地应了一声,进入偏殿之后才黑了脸,问身后的小太监,“皇上今日出门是你跟着的,都做什么了,一五一十跟咱家说清楚。”
  小太监赶紧跪下道:“刘爷爷,皇上今日就是去薛府用膳,同行的还有陈瑜白陈大人,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挺高兴的,后来皇上困倦了,一个劲儿的打呵欠,当时也吃得差不多了,于是薛将军带人,跟陈大人一起将皇上护送回宫,中途什么旁的事儿都没有过。”
  “那怎么刚回宫就来这儿了?衣裳都没换?”刘启黑着脸,“德妃派人去堵人了么?”
  “没有,皇上待陈大人和薛将军都走了,就直接吩咐咱们去昭华宫,去了就进屋没再出来,说不用人伺候,小的这才赶紧去给您送信儿。”
  刘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皇上最近日日宿在德妃处,即便是再受宠的嫔妃,也不至于如此吧?
  今日高高兴兴去薛府吃饭,回来之后还穿着一身便服,就心急火燎地又去找德妃。
  德妃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刘启半天没说话,小太监不敢起身,就在下面跪候着。
  “等会儿,你刚才说,皇上在薛府突然困得直打呵欠?”
  “是,陈大人还说,皇上最近在政事和学业上都特别用功,也要多注意休息才是。”
  陈瑜白不知道,但是刘启却是知道的,最近小皇帝几乎是用过晚膳就直奔德妃宫里,怎么可能还休息不足?
  想到之前也有几次,下午事情太多没处理完,晚膳之后来不及直接去昭华宫,需要将折子看完才行,那时候小皇帝就也会接二连三地打呵欠,困倦得不行。
  难不成是这德妃用了什么狐媚手段,勾着皇上夜夜笙歌,掏空了身子不成?
  刘启皱眉吩咐道:“明日请苏太医来给皇上请脉。”
  他心里打定主意,德妃若是真敢用那些下作手段狐媚惑主,那就顾不得什么蒋家不蒋家的,宫里绝对容她不下的。
  薛府后厨,夏月初还在考虑要不要准备点儿什么主食,葛源从前头过来传话道:“将军让小的告诉夫人,前头小宴已经结束,将军出去送客,一会儿就回来。”
  夏月初扭头看看墙角的座钟,发觉比自己预计的结束时间竟早了大半个时辰。
  “怎么,难道是今日的饭菜不合客人口味么?”夏月初问。
  “小的在外头伺候,并不清楚里头的事儿,不过将军开门出来的时候,小的瞧见桌上的菜都已经吃得七七八八,就涮锅子的菜剩下了一些,想来应该不是菜的问题。”
  见葛源这孩子说话办事都挺机灵,夏月初摸出一串铜板赏了他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这会儿也不用纠结要不要做主食了,夏月初取下襻膊,摘下围裙,刚准备回房洗个澡,就见沈莹在门口探头探脑地朝里面张望。
  “干嘛呢,好端端怎么跟做贼似的?”夏月初皱眉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