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空间穿六零:我继承亿万家产 >

第351章

带着空间穿六零:我继承亿万家产-第351章

小说: 带着空间穿六零:我继承亿万家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厂子如今的问题,都是他们造成的!
  心里憋着这口气,在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安文广很快便应了下来。
  他原本对于工资什么的并不在意,只是想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私营小厂是最符合他的要求的。
  但在听到简书给出的薪酬以后,他先是愣了,接着就是心动。
  没有谁,能在丰厚的薪酬毫不动心的。
  如果有,不是给的不够多,就是真正的圣人了。
  安文广自认为自己是个俗人,想着家里还没结婚的小儿子小闺女,想着渐渐长大的孙子,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嘞。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他心里的一口气,那么在丰厚待遇的激励下,就只剩下浓浓的动力了。
  特别是简书后续不论是批款还是其他,只要理由充分都十分爽快,安文广就更满意了。
  老板大气敞亮。
  要是那种一直防着他,总觉得他要使坏的,再高的薪酬他都不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存在的话,那么过不了多久,这个厂子就会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他曾经的事情,就是前车之鉴。高层不和,容易引发动荡。
  有了安文广,简书就轻松不少了。
  她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外行人,不要去过多的插手。她只要牢牢的把握住财务和配方就够了。
  人员招聘的事情都交给了安文广,简书基本就是当一个吉祥物旁听一下,也是告诉其他人,这家厂子的老板是谁。
  她没有过多发言,招聘的要求也都按照安文广的来,毕竟后期是他直接管理,跟他契合最重要。
  至于简书自己,只要能够按要求的完成生产任务,其他的她并不在意。
  厂子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当中,生产线也到了,正在仓库里放着。人员招聘那边也在进行中,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了。
  这一项也很简单搞定。
  放开以后,很多农民都扩大了种植养殖规模,对于他们来说,做生意的风险太大,但是养殖的风险就小了很多。
  多养几只鸡,多养两头猪,多种一些菜,卖出去了能给家里添个进项,卖不出去也没关系,可以自家留着吃,不用担心浪费。
  又因为深市涌入了不少外地人,各种食材的消耗量也跟着增加。不少有点家底胆子大的,一咬牙,直接租了一块地,办起了养殖场。
  比起其他地方,深市周围的村子种植养殖都要多些。
  零零散散的收购太过麻烦也不保险,安文广便直接跟一些村子以及私人的养殖场签了合同。
  她给钱,需要什么就让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农民们也乐的清闲,都不用再自己去找销路了,到了时间就有人来拖,坐在家里就能够挣钱。
  后期规模需求量增加也不用担心,只要钱给到位,相信愿意扩大规模的大有人在。
  除了食材,一些调料都是她经过亲身尝试后选择的,不少都要从其他地方运过来。
  虽然相应的成本会有所增加,但都不是问题,食品的品质最重要。
  说到底,东西好不好卖,还是得看味道。
  ……
  在简书忙碌的间歇,好多天不见人影的丁鸣终于出现了。
  一上来就语出惊人。
  “嫂子,有没有兴趣投资一家电子厂?”丁鸣眼睛发亮,像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简书先是一愣,接着很快反应过来。调整了一下姿势,认真的打量着他,“你是打算做电子生意?”
  不得不说,这是这一个好主意。
  这年头,最好卖的除了服装,就是电子产品了。
  电子手表、电风扇、电视机都是这个年代倍受追捧的存在,再过两年,地位不下于从前的三大件,是结婚必备。
  市场绝对是广阔的。
  简书不是没动过心,只不过她对这一行是真的不了解,再加上手头的服装厂,还有新开的食品厂,她精力有限,顾不过来。
  可如果只是投资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丁鸣不知道她的心理活动,闻言点点头,“我这段时间仔细考察了一下,觉得电子厂的前景绝对是广阔的。而且从前我就对这一块很感兴趣,也认识一些些方面的人才。要是办厂的话,我可以把他们都找过来,前期支起这个摊子绝对没问题。”
  接着他又将自己的规划跟简书大概的描述了一番,思维清晰,条理有序,看的出来,是经过调查,深思熟虑的选择。
  “你的想法很好,那怎么不自己办?”
  丁鸣瞬间苦了脸,“嫂子,你是不知道,电子厂的生产设备价格多高,就算是我所有的存款加起来都不够,还要拿地,建厂房,招员工,这桩桩件件都要钱,我哪来的那么多钱?这不……”
  “就来找我了?”简书笑着接话。


第897章 电子厂
  “嘿嘿!”丁鸣讨好一笑,“这不是知道嫂子是个有钱人吗?怎样,您对我这摊子有兴趣吗?要不要掺一手?”
  “投资多少?”
  丁鸣小声说了个数。
  简书:“……”这金额,难怪他拿不出来,得拉投资了,比她的食品厂可要贵多了。
  “行,我答应了。”考虑了一下,她便同意了。
  先前是没机会,现在有机会了,她当然也得在电子行业这个大蛋糕上掺一脚。
  这笔钱她拿的出来,不过拿出来以后她手头的流动资金也就花的差不多了。
  不过倒是不用担心,食品厂那边基本已经步入尾声。再加上京市的两家服装店虽然不是说日进斗金,但也的确是个下金蛋的母鸡。
  每天都进账不少,倒是不用担心周转问题。
  两人达成一致以后,又据分成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亲兄弟明算账,这种事情,还是白纸黑字的提前写下来最好。
  因为简书还有服装厂和食品厂那边要看顾,接下来服装店还打算扩大规模,在各大城市开分店,所有电子厂这边,她不参与管理,只拿分红,平日的日常管理经营全权由丁鸣负责。
  经过一番协商,最后的分成则是四六分,丁鸣六,简书四。
  签好协议,简书便将钱打在了丁鸣账户上,让他去拿地买生产设备。
  丁鸣那边动作也很快,联系人脉,很快就拉来了一班人马,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人多力量大,电子厂很快便动工了,比食品厂那边还要迅速些。不过电子厂规模更大,需要的时间也更久一些。
  一群人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建厂,有的负责寻找原材料供应商,有的负责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
  简书也安排了一个人进去,一起负责财务这块。到底投入了那么大一笔钱,她不可能真的完全撒手不管。
  有个自己人在,不管是对她还是对丁鸣,都好。
  两边厂子都有人盯着,她没再多管,又踏上了火车,连续辗转多个城市,最后定下了剩下两家分店的位置。
  江城、山城。
  经过一段时间,账户上又富裕了一些。动作麻利的买了两间铺子,找了当地的施工队,便开干了。
  简书将蒋国豪留下来监工,自己回了京市。
  考察了近两月备选店长的表现以后,定下了外派的两名员工。
  席烟、刘丽文。
  前者是店里的老员工,第一批就进店了。后者则是第二次招聘的时候进来的,做事认真,虚心好学,很快便脱颖而出,被简书调到了总店重点培养。
  两人是这一次表现最优秀的,同时家里也没有负担,可以调到外地。
  像最开始和梅含席烟一起进来的两个小姑娘,表现的也很优秀。
  但是一个去年结婚了,如今怀有身孕,无法离开。还有一个则是因为家庭问题,也不能离开。
  不过留下也没事,在外面机会多,但京市也不是就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简书尊重她们自己的选择。
  除了店长外,安保人员也很快定下,这次除了分店,还有食品厂那边也需要一批人,安保队伍又扩大了不少。
  送一行人上火车后,暑假也渐渐地接近尾声。
  而在简书忙碌的时候,沪市的第一家分店开业了。
  随着各地大学生和出差人员的人口流动,华衣这个享誉京市的牌子在某一受众人群中有着一定的名气。
  再加上在这个年代屡试不爽的广告宣传和打折营销,沪市第一家分店不负众望,一炮而红。
  如今店内款式搭配要比去年刚开业时丰富了不少,再加上如今人们的消费观渐渐转变,更加舍得花钱。
  这次开业前三天的营业额,比之去年京市总店的还要高一些,和京市二店不分伯仲。要知道,当时的京市二店可是有总店的基础在。
  沪市分店能有这个成绩,梅含这个店长功不可没。简书在心里默默记下,年底的时候,要好好奖励她。
  食品厂正在火热施工之中,有安文广盯着,她不用操心太多。
  电子厂那边更是全权交给了丁鸣来打理。跟她暑假结束得回去上班不同,丁鸣有的是时间操心厂里的事情。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简书在电话里跟服装厂那边开了个远程会议。
  “就像我们刚刚谈的,接下来几个月,重点要放在羽绒服上,秋季广交会上,羽绒服和羊毛衫是咱们宣传的重心。”
  “羽绒服步骤工序复杂,得提前就准备起来,不要怕卖不完,能做多少做多少。这次秋季广交会,咱们要大干一场,争取拿下比上一次更大的订单量!”
  想着上次广交会时他们衣服的畅销程度,李副厂长再没了第一次参加时的忐忑,整个人热血沸腾,“厂长放心,这两个月我们一定全力赶工,保证完成任务!”
  正好夏装也快下市了,除了一部分秋装的生产线外,其余的全部用来做羽绒服和羊毛衫。
  还有原材料那边,也得叮嘱着赶紧加急运过来。如今影响产量的,不是生产线和人工,主要是原材料。
  无论是鸭绒还是鹅绒,一只都没多少,如今附近几个城市所有的养殖场都已经被他们找遍了,是时候扩大范围了。书包阁
  想到这里,李副厂长朝外喊了一声,“小李,把采购部……”
  新一届的新生又入学了,看着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稚嫩脸庞,简书突然心生感慨,原来距离她入学,已经过去四年多了。
  总感觉这四年的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就过去了。
  短短四年多,京市的变化比之过去十来年的都还要大些。
  而她知道,接下来的几十年,这种变化还会持续很多年,一年一个样。
  她们这一代,本来就是极其特殊的一代人。


第898章 潜移默化
  国庆前夕,食品厂那边终于建成了。
  安文广验收确认后,很快就将早已备齐的设备运了进去,等人员原材料等都到位以后,便开始了生产。
  前一周是试验阶段,虽然简书手里有完整的方子,但是流水线和自己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好在有方子在,实验起来也不困难,经过多次生产调试以后,味道总算达到了最佳水准。
  万事俱备,直接开干!
  他们要在广交会开始前,做出一部分成品来,然后趁着这个机会,推销出去。
  其他的都很顺利,但是在简书抱有很大希望的火腿肠这一块,出现了问题。
  这年头根本就还没有火腿肠,听了简书的描述,他们知道大概是跟香肠类似的做法,可是香肠是用肠衣灌装的,那火腿肠又要用什么呢?
  食品厂那边实验好几次,实在搞不定,报到了简书这边。
  她刚开始是疑惑的,毕竟对于她来说,火腿肠的包装不就是外面一层塑料,两头用铝环封口吗?
  可是在钻进空间找了好几天资料后,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熟悉到习以为常的包装,原来这个时候是没有的。
  要直到八六年引进了一台来自日本的火腿肠生产样机后,国内的第一根火腿肠才现世。
  看到资料后,简书囧了囧,没想到事到临头出现了这么个乌龙。
  她只知道自己小时候火腿肠随处可见,和泡面一块可谓是黄金搭档。却没想到,一根小小的火腿肠,在这时候还是一个技术难题,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机器。
  没办法,简书只能让食品厂那边继续加工其他产品,火腿肠的事情只能够先搁下。等这次秋季广交会的时候,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机器。
  如果没有的话,就只能够拜托艾文帮忙留意一下了。
  几年后流传到国内来,这时候应该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实在不行,找厂家定制也可以。花多少钱不是重点,她相信最后都能够赚回来的。
  正好趁着这个时间段扩大规模,将方便面的生产线建出来,有了火腿肠,怎么能没有泡面呢?
  铁路线路这个广阔的市场还在等着她呢!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暂时还急不来。
  如今简书每天上上课,没课了就回家,闲暇时跟好友们聚一聚,今儿个约一波,明儿个又是一波,时不时还要去店里视察,操心一下两边厂子的事情,过的可谓是忙碌又充实。
  这次秋季广交会,因着授课任务重,换不了课,她便没去。
  由李副厂长和安文广带领两边厂子的骨干去了。
  服装厂这边都是上次去过的,老熟人了,也没什么不习惯的。至于安文广这边,当年在国营厂子工作的时候,也来过两次,两边都适应的很好。
  服装厂这边有上次的基础在,刚进场,就接到了不少订单,不少都是之前曾经合作过的。
  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合作,试试水,拿的量不大。可是这次就不一样了,基本都是翻倍的拿货,可见华衣的衣服有多好卖。
  其中羊毛衫拿货量最大,就连单价最高的羽绒服,有人试了以后后,也上百件的拿。
  等到艾文到了,更是直接将他们这两个月生产的羽绒服全部包圆不说,还额外下了一笔大订单。
  食品厂那边也收获颇丰,有经验丰富的安文广在,拉来了一大堆有意向的客户。
  而商品的味道也很快征服了他们,纷纷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
  “好吃!”
  然后手一挥,便下了一笔订单。
  其中卖的最好的就是香菇酱和肉酱,这也是简书最常做的两种酱,分为不辣的和辣的,自由选择。
  作为同一个亲妈的兄弟厂,李副厂长也按照简书的意思,将艾文介绍给了安文广。
  安文广从简书口中了解了艾文的性子,没说什么废话,上来就将厂子的商品每样都送了他几份。
  吃到了想念许久的美味肉酱,艾文终于得偿所愿。也不用人多说,主动下了订单。
  其中除了他自己爱吃的肉酱,还有简书特意研发的瞄准国外市场的果酱、番茄酱等等。
  这几样是这些天订单量最少的,国人的口味还是偏向于咸口的,酸甜口的酱料市场并不大。
  很多国外的中餐厅都会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进行更改,像艾文这样适应良好的还是少数。
  艾文家里是有商场的,为了自己能够随时吃到最爱的酱,他直接跟安文广签了一笔长期订单。
  后续随着那边的市场反馈情况,他会继续追订或者取消。
  总的来说,这次秋季广交会是圆满成功的,两家厂子都收获了不少的订单。
  肉眼可见的,接下来又是忙碌的半年。
  而等名气打出去以后,相信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八二年下半年,江城和山城的两家服装店相继开业,销售情况很好。虽然都面临着一些竞争,但在华衣独一份的装修和专业的服务态度下,逐渐有了名气,博得了广大民众的信赖。
  服装厂继续扩大规模,不再是最开始的那个不受重视的小破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