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

第136章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第136章

小说: 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南唐亡国,宋太祖却将李后主接到京城,封作侯爵。锦衣玉食,高堂软枕,好似那富贵王侯,从未败过。
  这是宋太祖傻白甜吗?那必然不能是啊,这是气度,是格局!
  当然,李后主到了汴京以后,实际上过得并不美妙,醉生梦死的王侯日子他也仅仅只是多过了两年,而后就一命归西了,这个便不必多提。
  总之目前来说,王氏一族是过得不错的。
  萧蛮封王邕为黄昏侯,赐其宅邸,允许所有被俘王氏子弟入住其中,一应生活规制遵照一等侯爵待遇。甚至,王邕还能照日子领年俸!
  虽然说这个“黄昏侯”的封号带点侮辱性,其爵位也并不能世袭传承,但是亡国之人,败军之将,还要怎样呢?
  萧蛮此举一经传出,天下谁人能不称颂?
  朝堂百官,儒林高士,民间草莽,市井百姓……不论庙堂还是江湖,不论魏国还是陈国,甚至是五胡诸族,其实都是松一口气的。
  为什么?
  因为萧蛮是真的能打!
  他不是那种安安稳稳躺在先祖功劳簿上,只在宫墙之内看天下,依靠权术与平衡才能治国的那种皇帝。
  他是依靠战争出头的!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真理,它毕竟永远都在铁拳的制霸范围之内。
  一整个齐国都攻占下来的战绩够不够?
  够了,太够了。
  ——“大家”甚至希望,这位魏国的新皇不要再有其它战绩,只这一个,就够他吃一辈子了。
  可别学先帝,再“铁血”一点,大家就都不要活了。
  但是,萧蛮对于贵妃党的血洗,甚至对自己母族何氏都不留情面地贬谪,还是令人心悸。
  王氏一族被善待,这个时候就成了一种缓和的信号,给大家紧绷的神经留了一丝余地。
  这就是恩威并施,王者之道。
  不必等到冬天过去,还在初冬,魏国的年号甚至还在延续元封,萧蛮尚未改元,魏国朝堂上下,对于萧蛮这位新皇,便已经是无不慑服。
  陈国主又一次递来了称臣的国书,萧蛮也还是照着先帝的章程处理:暂押不发。
  不过萧蛮给了理由:“旧年未过,朕又岂能轻易更改先帝旧令?此事不急。”
  先帝有个什么旧令?先帝不也是暂押未发吗?
  但又能怎么样呢?你是大佬,你说了算。
  权威,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一次说了算,渐渐地,便次次说了算。
  魏国朝堂,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明姿态,度过严冬,渐渐地,果然迎来了春暖花开。
  春天到了,萧蛮在春祭时登坛告天,改元熹和。
  这个听起来温柔又阳光的年号仿佛带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气质,使得凝肃了一整个冬天的魏国朝堂都渐渐活泼起来。
  新皇并不是个蛮不讲理的阎罗王,有些话该说也还是可以说的嘛。
  有心人蠢蠢欲动,于是开始有臣子在朝堂上提出立后之事。
  立后,这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再说了,陛下二十出头,年纪正好,他也不可能不想媳妇!
  陛下年轻不好意思自己提,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就是要想陛下之所想,忧陛下啊之所忧,帮陛下娶个媳妇么?
  没有谁能料想到,这一提,新皇的反应居然是勃然大怒:“先帝尸骨未寒,朕身为人子,因国事故,不能结庐守坟,素衣淡食,已是大愧。尔等居然叫朕只顾私情,忘却旧憾,如此行径,与狼豸何异?”
  众臣:……
  说实话新皇一发怒,大家都还是有点怕的。
  虽然觉得新皇说话太夸张,真不至于这样,但是谁又敢反驳?难道还真要撺掇陛下不孝?
  立后的事情就这么毫无波澜地过去了,众臣与新皇之间连个拉锯都没有,大家便都乖乖躺平,不敢再多言。
  得了,陛下要守孝,那就守吧。
  左右陛下还年轻,他就是守个三年,那也是青春正盛。守完三年,他总不可能还不想媳妇吧?
  到那时候,大家再各显神通,为家族争一把后位也不迟!
  现如今,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摆在魏国君臣面前。
  第一就是关于齐国旧地的治理,那么大一片江山打下来,总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吧?
  财富和资源要收割,人员和管理要到位,驻军要派,还有难民要安置!
  齐国如今已归入魏国版图,那么齐国的百姓就是魏国百姓,人口也是资源的一种,人口甚至就在利益分配的环节当中!
  这里头,斗争空间其实非常之大,倘或是换一个稍微软弱些的皇帝,光是这偌大一片疆土的利益分配,就足够被百官士族闹得焦头烂额了。
  萧蛮没有,他祭出了最有力的法宝:程灵。
  当初魏皇在世,论功行赏,封了程灵为勇毅伯,二等伯爵,有地位,有仪仗,有俸禄,但没有封地!
  等到萧蛮登基,因程灵平复贵妃叛乱有功,直接加封武安侯。
  程灵勇武可安天下,试问谁能不服?
  武安侯之名,实至名归。
  并且,这一次的武安侯不再只是虚封,而是有了实爵!
  齐国故地云川郡,便成了武安侯封地。
  新皇派遣武安侯驻扎云川,在齐国故地新建云川都护府,又加封武安侯为云川大都护,监察神川南岸三十六州,自此,齐国故地稳矣。
  唯有一点,程灵权势煊赫,有满溢之危。魏国朝野,对此难免会产生各种忧虑。
  然而那又如何呢?
  新皇就跟着了魔似的,就要笃信武安侯,百官有苦难言。偏偏若是见着了程灵当面,他们还得赶紧赔笑脸。
  不笑不行啊,武安侯一根筷子就能射杀当年的大将军慕容泓,谁敢说,自己的头颅能比慕容将军更硬些?
  一人之威,似抵千军万马,天下英豪皆俯首!


第335章 儒法之争,二圣临朝(大结局5K大章)
  熹和三年,又一个春天来到。
  魏京城西,武安侯府,一辆青帷马车在众多侍从的簇拥下匆匆驶入侯府侧门,穿过前院宽阔的演武场,马车直入二进主院。
  车帘子掀开,先探出来一颗簪金佩玉的俏丽头颅。
  前边园子里急忙迎来一群仆役,为首的管事娘子张口就喊:“哎哟我的二姑奶奶,您这下车怎么也不叫人扶?等等奴婢啊!”
  那边说话的同时,这边车里头,程二妮……哦,不对,应该叫程芳,程芳却已经是扶着车厢门框,自己跳下了马车。
  程芳的声音嘎嘣脆,仿佛一口一个冰块般连珠儿响起:“扶什么呀,洪嫂子你可别这腔调说话了,听得我起鸡皮疙瘩!我娘呢?我大姐呢?”
  穆三娘在主院正房盘账呢,程英也在。
  程灵封侯以后,新皇给她在京城赐了一座武安侯府,程灵便派人到庸州将穆三娘与两个姐姐,还有其余众多的部曲仆役都接到了京城。
  当年的绿褂子队伍现如今已经壮大到了五六百人,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培养,他们现如今都成了程家的得力臂助。
  奴籍在身的那些倒不必多说,有些人上限低,能从平民变成侯门豪奴就已经是极限——
  虽然看起来是失去自由,要入奴籍,可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混乱世道,能够找到程灵这样的主家,对某些人而言,可能就已经是用尽了毕生运气。
  不是人人都追求自由,更何况宰相门人七品官,武安侯何等权势声威,“他”家的豪奴,想做都还得看机缘。
  当然,也有人另有志向。
  就比如说施宏,还有程灵的弟子杨林、吴耘等人。吴耘一心想给程灵做随从,不太敢独立,总觉得应该跟着师父学到更多东西,杨林则仍有科举梦。
  熹和元年,新皇开恩科,广纳天下贤才。
  施宏经过科举,后又被外放到了东齐故地,做了一任县令。如今为官近三年,考核得上功,升迁指日可待。
  他看起来像是已经离开程灵的队伍了,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的背后站着的是武安侯。
  施宏若再高升,日后他掌握的权利越大,武安侯党的触角就越宽,根基就越牢固。
  一派势力,除了最主要最核心的那个人,其余党羽自然也不可或缺,最好是既有数量,更有质量。
  这些都是组成大厦的基石,枝网蔓延,才好成事。
  当然,程灵自己是不承认自己结党的。
  事实上,她也确实不结党。
  结党图什么?再造一次反?来一场战争?
  战争的目标是结束战争,如果已经达成了目标,又为什么还要再起战端?
  程灵要真有这个野心,当初在贵妃宫变的时候,她只需等待诸皇子、包括萧蛮都被贵妃党杀死,再出手杀尽贵妃党,大事不就成了么?
  那个时候的程灵不论文功武功都已极具声威,在魏皇一族尽被灭绝的情况下,她若振臂一呼,谁敢不服?
  程灵彼时没有那样做,态度就已经很明确了。
  可惜,要证明一个人没有野心,太难太难。
  谁又能相信,一开始的程灵,仅仅只是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给自己一家人寻个安身立命之所而已呢?
  是后来站的位置越来越高,又不得不卷入战争,她才从“程少卿”变成了“武安侯”。
  至如今,江湖庙堂皆有传言,说武安侯实乃天下第一高手,她便被架上去,再也下不来了。
  而至高的赞誉往往都要伴随诋毁,随着程灵“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声越传越远,那些影影绰绰,黏稠恶意的猜测便再也没有从程灵身上撕下来过。
  于是“结党”的帽子更是顺理成章地扣在程灵头上了,想摘都摘不掉。
  她不要造反,天下人却总疑心她造反。
  她不会轻易、随意地再去刺杀谁,天下人却总觉得稍稍多看她一眼,便有性命之危。
  这就是疑邻盗斧,没法洗,只因鬼蜮在人心中。
  你握住手中剑,世人皆怕你,你放下手中剑,世人皆可杀你!
  这把剑,一旦入手,就再也不能放开!
  程芳便是在外头听了些关于程灵的不好传言,这才急匆匆跑回家中。
  她在正房的小厅里见到了穆三娘和程英,开口便是气哄哄道:“阿娘,大姐,气煞我了!张氏那个蠢货,小么小眼的,居然拿话套我,变着法子问我灵哥儿这次回来,是不是有那个……那个心思!这种话是好随便说的?蠢货,混账!气死了,气死了……”
  张氏是程芳的二妯娌,当年程灵封侯,两个姐姐随穆三娘入京,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后,穆三娘给程芳择定了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儿子为婿。
  这个女婿没选错,这两年程芳日子过得舒适自在。章家家风不错,章三郎虽不似哥哥们愿意在仕途上进,但他喜好金石玩物、奇巧技艺,有富贵闲人的风范,与程芳这个手工达人正好相配。
  再加上武安侯府权势日盛,便是看在程灵的面子上,也无人敢怠慢程芳。
  就算程芳曾经出身低微又怎样?有程灵这个兄弟在,她就是天下一等一的贵女!
  只可惜世间难得十全十美,程芳在婆家样样都好,却难免与妯娌置气。
  尤其是章家二嫂,在程芳口中,那俨然就是个集蠢钝、精明、乖张、阴险于一身的大恶人……
  两个人平常就有摩擦,如今程灵从封地归来,张氏试探性地一番话,更是将程芳彻底惹毛。
  她二话不说,就叫了马车,回家找娘。
  穆三娘便放下手中账册,与身侧的程英对视一眼,而后深深叹息。
  程英与程芳不同,她没有嫁人。
  不是穆三娘不给大女儿找,是程英自己不愿。
  她的理由很简单,不是要等当年那个杳无音讯的未婚夫,而是她本身就不想出嫁:“阿娘,你若非要女儿成家,便给我招个赘婿吧。”
  程英要招赘,可招赘又岂是那样容易?
  差劲的穆三娘看不上,好男儿又不会愿意为赘婿。这三番五次,一拖再拖的,程英就耽误了下来。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三年时间里,程灵为官在外,坐镇云川,程芳又已出嫁,只余程英一直相伴在穆三娘身边……对于穆三娘而言,这其实也是极大一个慰藉。
  索性就娘儿俩个都不急,且行且看吧。正如程灵所说:“我的姐姐,成不成婚又有什么要紧?谁还敢催嫁不成?”
  武安侯的姐姐,只这一个身份,就足够程英在魏京横着走了。
  当然,程英性情温婉,不是骄横之人,这个不必多提。
  现如今的问题反而是,武安侯府权势喧天,世人瞩目,可是这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又究竟能持续到几时呢?
  三年了,程灵为官在外。
  直到今年春天,她回京述职。
  一回京,尚且未入家门,就先被新皇召入宫中。
  此一刻,多少双眼睛或明或暗,盯在皇城中央。
  好不容易休养生息了三年的魏国,会否再起波澜?武安侯,天下第一高手,是否当真甘愿俯首称臣?而同样十分强势,以战争而定天下的新皇,他又是不是当真能容得下武安侯这样臣子存在?
  他还能像从前那般,不论旁人如何忧惧,依然笃信武安侯吗?
  ……
  无数的疑问,风起云涌,仿佛便在顷刻之间。
  魏京,宫中。
  程灵与萧蛮在蓬莱池边相见。
  这个早晨风和日丽,没有雨,蓬莱池中的锦鲤忽而一个跳跃,带起水声哗啦。
  锦鲤重新落回水中,澄澈的池水便荡漾起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别后重见的两人却并不显得生疏,萧蛮屏退了所有的侍从与暗卫,对程灵伸出手道:“程兄……阿灵,我可以牵你吗?”
  他的手掌宽大,手指修长,掌心中纹路清晰,看起来十分干净,又很温暖。
  似乎仍然是从前模样,半点也没有变过。
  他真的没有变过吗?
  程灵想起来自己远在云川的日子里,萧蛮寄来的那一封封密信。
  “阿灵,今日早膳我用了大米熬煮的白粥,配有蒸鲥鱼、五香糕、四色小菜,其余我都不爱,独独白粥,百吃不腻,此物果然应当大力推广。”
  “阿灵,天气渐寒,南方湿冷,前些日子五胡部族进贡诸多皮草,其中有青、白、红三色,私以为极衬你。随信捎来,盼你天冷加衣。”
  ……
  总之,他们通信近三年,先头那一年除了公事上的来往,私信密信上萧蛮絮叨的就基本都是琐事。
  倒也还算是有分寸的,除了……萧蛮喜欢把自己每天的各种经历都提一提。
  上至吃什么用什么见了什么人,下到吐槽某些大臣“山羊胡须忒碍眼”、“天冷不爱沐发,有些不雅但我是个宽容的好皇帝,只是奇怪他夫人如何容忍他”、“那人宠妾灭妻是个蠢物,我今日贬斥了他”……
  咳,越吐槽越上瘾,弄得到后来程灵回信的时候,忍不住也跟着他吐槽自己遇到过的一些破事。
  其中最严重的一件,是乡民重男轻女溺死女婴,女婴生母一怒之下将公婆丈夫都告上公堂,结果却被当地县令打了板子,言称其妻告夫,下告上,逆犯人伦大罪,念在事出有因,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为什么县令会这么判呢?因为在原本的魏国律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而弃告者市。”
  是的,晚辈不可以告长辈,妻子不可以告丈夫,奴婢不可以告主人……
  而长辈可以杀晚辈,父亲可以杀女儿,祖母可以杀孙女……刚刚出生小婴儿没有人权,在这个案件中,她甚至都不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在讨论!
  她死了,杀她的人却不需要受到任何惩罚,而为她伸冤的母亲,却被人当众扒了裤子,打了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