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培福里1931 >

第29章

培福里1931-第29章

小说: 培福里193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夜,顾植民站在书房里,凝视着荣宗敬老先生的那副条幅——“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
  徐小姐在灯下翻阅一本薄册,正是两人初见之时,她手中那本《实业救国刍议》。她不发一言,只把书卷递给丈夫,静静望着他。
  顾植民明白她意思。他郑重接过,再次捧读起来。
  说起来,这本《实业救国刍议》他已翻来覆去,不知看过多少遍,每每迷惘时分,荣老先生都能为他指名方向。他摩挲着粗糙、磨损的封面,心中越发坚定。
  “夫人,阿拉留在上海吧,不走了!”
  徐小姐嘴角含笑,欣然答应。两人四目相对,心意互通,都决定留下,工人们以百雀羚为家,他俩就要尽量为他们撑起一片天,挣出一条活路来。荣老先生一贯主张实业救国,他们虽不才,却愿以荣老先生为榜样,在这炮火纷飞的上海滩里,继续护肤品之事业,庇护一方角落。
  顾植民和百雀羚就这样留在了上海。随后,淞沪会战愈演愈烈,中日军队陷入鏖战,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租界内外此时已成两个世界,一江之隔,租界里面,仍还维持着虚假的平静,租界对岸,炮火连天。
  又一个深夜,顾植民和徐帧志站在阳台,带着国破山河在的悲怆,无能为力地眺望彼岸的战火纷飞。
  整个培福里33号都陷入了悲愤之中,工人伙计们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小贾在上工路上,意外遭遇流弹,受伤不轻,大家具都愤怒不已,又自危自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将不国,家又何在!
  小傅大骂日军残暴,又担心妹妹,便想让如意暂时待在家中,勿要再来培福里。如意却很倔强,国难当头,工作、学习更不能懈怠,每个人做好自己事体,不畏缩,不逃避,便是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也唯有如此,社会方能正常运转,国家才有胜利希望。
  除了日常工作,如意还挤出时间钻研厨艺,战争之中,物资匮乏,每日菜色单一,她便挤进厨房,变着花样给大家烹饪。宋北山本就少言寡语,如今更将研发当作家国伤悲的出口,他马不停蹄地试验配方,整个人愈发沉闷,整日闷在研发室里,常常废寝忘食,只顾研究。
  如意将饭菜送进研发室,宋北山披头散发,形销骨立,头也不抬,让她出去。如意见他如此,担心他累垮身体,便让徐小姐前去劝解。徐小姐却拉着她手,叹口气,她曾苦劝过多次,宋工皆抛之脑后,她作为老板,却不能逼他太过,只能听之任之。
  如意听罢,感叹这人太过刚愎,未肯用命,徐小姐却摇摇头,说起宋北山心中郁结——昔年因为五卅事件,宋家被日本人、英国人迫害,流亡海外,如今他好不容易学成归国,却发现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比从前更加猖狂,更加嚣张,他心中如何能不郁闷,如何能不忿怒!
  如意这才知晓宋北山身世如此坎坷,不免多几分怜惜,愈发关怀他身体、饮食。
  宋北山却死性不改,饿肚子才饮食,熬不住才睡觉。如意屡屡相劝,宋北山均置之不理,见他日益消瘦,状如疯魔,她心中担忧之情与日俱增。
  再一次看到分毫未动的膳食后,如意终于爆发,她将食盒往桌上一撴,直面宋北山,厉声指责他不孝不义。
  宋北山闻言,倏然起身,勃然变色。如意与他悍然对峙,毫不相让。
  她气势汹汹,历数他罪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意损毁,是为不孝;不听良言,漠视工友,疏离亲友,是为不仁。”
  宋北山听罢,脸色愈发铁青。
  如意态度坚定,毫不退缩,直直瞪视着他。两人面面相对,目光如电如雷。


第六十四章 情愫
  良久,宋北山气势一软,终于败下阵来。
  他卸了劲儿似的,肩膀一耷,颓唐地依在工作台上,不言不语。
  如意见状,气势也便收敛起来,给他递一根台阶。
  “国难当头,我晓得侬心中难过,可越是难过,越要冷静,晓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宋北山缄默不语。如意晓得他是默认了,于是打开食盒,取出饭菜,朝他轻轻一送。宋北山默默接过,埋头吃起饭来。望着他大快朵颐的模样,如意不禁露出一个笑来。
  此后,宋北山再未苛待自己身体,他保证睡眠和饮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研发研发中。然而,尽管宋北山调整了研发速度,储存的原料还是逐渐用完,但此时上海局势动荡,根本无法补充库存。他与顾植民、徐小姐商议数次,却发现事不可为。
  国家风雨飘摇,研究进展缓慢,宋北山烦躁不已,只有每日如意来送饭时,他心情会短暂松快些。如意心存高远,却脚踏实地,读书也广泛,对宋北山的专业素养亦很敬佩,两人总能聊到一处去。
  宋北山喜甜,对如意的手艺赞不绝口,如意见他操劳,便总会带些自家做的糕团,给他开开小灶。这日,她神神秘秘提来一碗膳食,说是新学了一道“神仙羹”,让他品鉴品鉴。
  宋北山掀开盖碗一瞧,一股药香扑面而来,定睛细看,里头有许多中药并着红枣、鸡茸等,稀稠合宜,色香俱全,十分诱人。
  他吃了一口,只觉清香滑润、沁人心脾,不由大赞,又问她做法,缘何起名“神仙羹”。如意笑道,这道菜其实名为八珍羹,是用山楂、茯苓、芡实、麦芽、山药、薏苡仁六味药材,加上鸡茸、红枣和白扁豆熬煮而成,因为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湿、消食化积、固肾益精的功效,适宜久病、体虚者常用,可延年益寿,因此又叫它“神仙羹”。
  宋北山又饮一口汤汁,觉得甜味不止荡漾口齿,更回味心间。他抬头望去,见如意正笑意盈盈,巴望着他。
  宋北山眼神慌忙闪躲,他放下汤碗,取来一个精雕黄色铜匣,放在桌上,往如意那边一推一送。如意拿过,掀开铜盖一瞧,只见里头装着一个精致的宝石坠子,它静静躺在黑色丝绒布料里,散发出湛蓝色的光芒,如梦似幻,唯美异常。
  如意屏住呼吸,欣赏半晌,最后合上盖子,摇摇头,将铜匣推了回去。
  “这礼物太贵重了,无功不受禄,我不能收。”
  宋北山急了,手足无措,吞吞吐吐,最后捧起汤碗,一饮而尽。
  他放下碗,又将铜匣推到如意跟前,双眼放光,期待地望着她。
  如意掩唇一笑,已然明白他意思,不过她确不能收。
  “不用特意谢我,最近换季,炯为弟身体不好,小小一个人儿,脸色总是怏怏的,怪可怜的,我就想着做点药膳,给他补补身子。这是第一次做,拿侬练练手,侬介意伐?”
  宋北山嘴巴微张,心里发酸。原来自己会错意,闹了笑话。他一时怔傻住,僵在那里。
  如意出门后,北山幽幽叹一口气,正五味杂陈时,却听一道悦耳声音直入耳中。
  “这回拿侬试菜,下回侬有什么想吃的,我专门给侬做,如何?”
  宋北山连忙抬头,如意正站在门口,笑望着他。他连忙点头如捣蒜,连声应好。他目送如意离开,又呆站在原地,回味那抹笑容许久,许久。
  从那以后,如意常常为宋北山加班开小灶,两人躲在一处,悄悄分享美食,谈论化学、护肤,感情日益增长,终于生出情愫。
  原料虽然匮乏,研发却不能停止。宋北山与顾植民夫妻讨论,如今指望进口原料十分困难,不如从源头解决,都是些工业合成的化工香料,国外能做,他们也能做。
  顾植民沉吟片刻,否决了这个想法,这个提议涉及化工产业的整体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力能完成的,若花大精力促成此事,却疏于产品研发,于百雀羚而言,却是爱毛反裘、本末倒置。
  困局难解,几人一时陷入窘境。顾植民起身立于窗前,遥望远方月色茫茫,心中不免惆怅难抒。
  一阵清风顺着窗扉溜进屋子,卷开架上书本,又卷起书中夹着的一片雪白纸张。纸张在空中打个转儿,飘然落在地上。徐小姐拾起来一瞧,纸上写满了字,走笔龙蛇,字迹狂放,难以辨认。不过徐小姐瞧了片刻,倒是认了出来。
  “这是从慈溪张神医那求的药方子吧,也不知马老板如今身体如何,是否康健些?”
  顾植民想起码头送别时,见到马应彪老板,气色确有好转,神医之名,果然非虚,病者尚未得见,开出的药方却能见效。他心思一动,踱步过来,接过药方细看。
  一阵敲门声响,如意进来给几人添置茶水,宋北山与她相顾而笑,气氛隐约甜蜜,徐小姐瞧见,亦是会心一笑,状若无意般感叹如意真是个好姑娘,多亏她的药膳,小炯为的身体强健不少,脸色都红润许多。
  徐小姐瞥一眼宋北山,笑叹,也不知将来谁有福气,可以将娶如意回家。
  如意红了脸,一跺脚,害羞出门而去。宋北山也耳朵泛红。徐小姐咯咯直笑,笑罢,终于岔开话题,说起其实用药膳调理身体,也算她家传统。
  “寓医于食,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相得益彰。”
  顾植民听罢,若有所思,他翻来覆去瞧那药方,然后沉思起来,半晌,他提出一个想法——如今国内外品牌都用化学香精做原料,然而中华民族自古追求天人合一,自古以来就是拿中草药做配方护肤,国人们学习国外,令化学配方大行其道,倒是丢了自己的东西。倘若重拾古法传承,用自然替代加工,用草本代替石化,或许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
  宋北山与徐小姐互相望望,都觉得办法可行,自然万物博大精深,进口香精原料走不通,不如索性集中力量研究草本。
  说干就干,顾植民四处搜寻找古方,准备从现有成果着手,如果能找出些效果尚佳的,也好做些参考,以供后续研究、改进。他打听到慈禧曾用珍珠粉搽脸,于是求方心切,用八白和着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满自己脸蛋。他对镜欣赏,感觉良好,心中不由激荡。
  糊状物渐渐凝固,结块,在徐小姐、宋北山等人的注视下,顾植民净手,擦拭,郑重其事地清洗膜状膏体,一摸脸皮,却发现糊状物在他脸上竟结了块,抠不下来。


第六十五章 草本
  顾植民脸裂开了。
  他一边思考配方哪里出了问题,一边捂住伤口,疼得嘶嘶作响。徐小姐掩不住笑意,按他坐下,替他涂抹膏药。
  首次尝试即失败,顾植民毫不在意,继续马不停蹄收集各种民间古方。他们和日本人抢时间,趁着枪炮停息的空隙,走街串巷打听,又寻到各处书斋书馆,大海捞针般查找,徐小姐还发动闺蜜同学,从一些藏书家们府上借阅古籍。
  收集到古方民法很快堆满培福里33号。只是这些方子有些语焉不详,有些记载混乱,宋北山和徐小姐筛选出能用的,再由顾植民带着伙计工人们逐一尝试,但不是效果不彰,就是适得其反。
  顾植民叹气不已,徐小姐却安慰道,若真是有奇效的方子,早就流传开来,怎会隐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见天日。
  顾植民深以为然。细细想来,借鉴古方之法已行不通,只能多学多试,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一边钻研草本医书,一边进行草本试验。
  然而新鲜草本不易得,小傅便要带人去乡下采药,顾植民却断然拒绝,外面兵戈不停,乡下路远,恐生变故,还是安全为要。
  正发愁时,屋里突然传来“啪”的瓷碗摔碎的声音。紧接着响起一阵孩童的嘤嘤啼哭,徐小姐担心儿子,连忙推门进去,却见顾炯为跌坐地上,正抹着眼泪抽泣,原来他不小心摔了一跤,打碎了汤碗。
  徐小姐摸摸儿子脑袋,寻来扫帚正要清扫,顾植民却径直走过来,蹲下身子,捡起地上的一个淡黄色小粒,那是洒落的汤底原料,已经烹煮得瞧不出原型。
  他闭上双眼,深深嗅闻一口,眼前的画面更加清晰灵动,瞬息间,他便置身于大片湖泊里,湖边生长着许多植物,浮水叶呈椭圆肾形,其上承载着一簇簇娇嫩花朵,花瓣为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紫红色,萼片呈披针形,内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弯硬刺,十分独特。
  是芡实。顾植民确认完毕,又捡起另一小粒,瞬间,画面里又叠现出成群的红色果树,果实近球形或梨形,深红色,有浅色斑点。顾植民微微一笑,是山楂。
  他捡起地上食材,一一出剩下辨认出剩下几味,茯苓、麦芽、山药、薏苡仁、鸡茸、红枣和白扁豆。
  “一点儿没错。”
  宋北山点点头,这汤羹正是先前如意拿他练手的八珍羹,食材均购自药铺。顾植民听罢,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宋北山和徐小姐皆愕然地望向他,顾植民这才笑着摇摇头——原是他们想岔了,要想得到中草药,却不一定要到田间山野去采、去摘,中药铺里常年备着各类中草药,湿的干的,应有尽有!
  他碾碾手中芡实、山楂,这不正是从药铺里买来的现成草药么!
  徐小姐也笑起来,她算算账,药铺的价格要比原计成本高上不少,不过非常时期,也顾不上许多了,研发拖延一日,损失就多上一筹,
  顾植民和徐小姐盘算一番,报纸广告早已停了,两人将其他经营所需陈本刨除,备好所有现钞,找到附近大小药铺,买空一半药材,全部运回培福里,供宋北山研发。
  宋北山如遇甘霖,一头扎进了研发室,萃取、提纯、试验,每日忙得如同一只陀螺,如意心疼不已,每每盯着他按时吃饭休息,嘘寒问暖,好不温馨。
  宋北山从这些草药里获得许多提出物,经过试验,效果各异,清热、解毒、消肿、消炎等等,不一而足。他又将这些原料搭配叠加,连同一些化学原料,试图调配出效果最佳的润肤霜,顾植民也发挥天赋,凭借辨香能力,分析各种材料的香味等级,完善配方。
  就在培福里热火朝天研究草本之时,阴云终于完全笼罩住这座东方巴黎。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宣布上海沦陷。日本人扶植汉奸成立大道政府,还拉人组织商会,营造友好繁荣的假象。商会头目们四处狐假虎威,耀武扬威,众多本地大小商人,皆敢怒而不敢言。
  不久,商会发来入会通知,号召百雀羚老板参会,顾植民拿起邀请函,看都不看便摔在桌上。
  小傅忧心忡忡,既恨这些人卖国求荣,又担心若应对不好,他们会对师父不利。他捡起邀请函,打开看完,脸色不由大变。
  “怎么是他?!”
  小傅满脸气愤:“上次在马路边遇见他,就晓得他不是好人,没想到竟然去给日本人做了走狗,这不是当汉奸么?!”
  “什么?!”
  顾植民大吃一惊,他腾地站起来,夺过邀请函,一眼就扫到落款名字,正是“日中友好商会荣誉副会长许广胜”。
  原来这就是许广胜变身“绅士”的捷径!
  顾植民痛心不已,忆起当初许广胜当时向他发下宏愿,江湖兄弟要做大事业,有大成就,这才能让翠翠姐看见、听到,才知道他不是寿头,不是孬种,是顶天立地好男儿!
  许广胜在殷盛元米号时便伙同流氓,收黑心钱,在夜里逡巡,专挑落单的抗议学生下手。顾植民晓得他那时便已生出心魔,走岔了路,没想到这些年里更越走越歪,如今居然已经这样毫无羞耻、不择手段!
  倘若翠翠姐在天上看着,不知会有多么心痛!
  顾植民将邀请函攥得咯咯作响,心中真是悲愤交加。他想起童年和翠翠姐、许广胜光着脚丫,在田埂无拘地奔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