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话,我现在想想都头皮发麻了。”
正说话的时候,赵行从外头回来。
他是知道周宛宁在的。
反正是在小花厅这边儿,也没什么避讳的,径直就寻了过来。
二人见他进门来,周宛宁都没有要起身见个礼的打算。
赵行也不计较。
她稳坐如山,姜莞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她起身迎过去两步:“宫里面都说好了?”
赵行嗯了声:“后天动身,家里头要收拾的东西都着手准备着了吧?”
姜莞说对:“长安和长宁领了人去收拾呢,也不用那么多,是出去办差,不是去游山玩水,况且王兄也说了,得乔装打扮,否则给人看见了不好。
那些穿戴用的带上几样,等到了会稽郡要用的时候能有拿得出手的就够了,实在不行到时候现去买都成。
免得跟着钦差卫队出门,还要装几大车的行李,成什么样子了。”
赵行下意识就想抬手去揉她发顶,想起来周宛宁也在,才忍住了,笑着说好:“反正都是你要用的,你自己看着办,我不管这些,要带多少你斟酌,反正把银子带够了就行。
我跟父皇说了,这些银子蜀王府来出,不用户部操心,更用不着户部给我报什么账。”
周宛宁坐在旁边儿听,一直也不插嘴。
这会儿听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欸了两声,然后站起身来,往赵行跟前凑。
不过她有分寸,也不会过分靠近,在一射之地外站定住,眼巴巴的看赵行:“王爷,我能同您商量个事儿吗?”
赵行眉头一皱:“你想干什么?”
“能带我一起去吗?”
她眼睛闪了闪:“反正你们要带上莞莞和清沅姐姐,也不在乎多我一个是不是?
女扮男装我在行,从小做惯了的,一定不会露出马脚,叫人看出端倪。
而且出门在外,我肯定听你们的,也不会去惹祸找麻烦。
我就是想着……”
“你就是想着一个人留在京城无聊得很,还要被周大人和卢夫人说教,逼着你学规矩,逼着你做针线,所以还不如跟着我们到会稽去办差,是吧?”
赵行毫不留情的把她前面的话都给揭穿了:“这是朝廷的要案,不是出去游山玩水玩儿的,你缠着我胡闹没用,你跟珠珠说也没用。
这事儿谁都做不了主,只有父皇可以。
要不然你去求周大人,让他到御前去替你说吧。”
周宛宁小脸一垮,姜莞往她身边踱过去,挽上她的手:“这么着,我吩咐下去,我们不在京中,你要往来蜀王府也随时都行。
王府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你闲着没事的时候来玩儿上一两日,外头那些女郎小娘子,你跟她们一道玩儿嘛。
再者说,阿月还在京中呢。
她也是个闲不住的,肯定三天两头往宫外跑。
正好我们不在家,蜀王府留给你们两个。
她要出宫玩,就来王府,这么大个王府,还不够你们两个玩儿的吗?
只要别糟蹋我们家里的东西,其他的都随你们。
咱们可是说好了,倘或把我家里东西给糟蹋了,尤其是二哥哥特意给我准备的那些,弄坏一点,等我回来,可揭了你们两个的皮!”
还要怎么样呢?
赵行的态度强硬,周宛宁就知道八成没戏。
本来还想着莞莞能帮她说几句好话,求个情。
那不给她面子,还能不听莞莞的话啊。
可是莞莞多这么说了,那肯定是去不成了。
周宛宁瓮声瓮气说好吧:“那我多谢王妃了。”
姜莞就在她腰窝上掐了一把,然后去看赵行:“你才回来,回去换一身衣裳吧,总要回家一趟,得去跟阿耶和阿娘说,咱们带上表姐一起,肯定是要自己回家去回禀的,总不能都让王兄帮咱们分担了。”
赵行就知道她是还有话要跟周宛宁说。
而且确实得回一趟国公府。
于是说了声好,应承下来,大步流星出了小花厅,一路朝主院方向换衣裳去了不提。
那头赵行前脚出了门,姜莞后脚就揽上了周宛宁肩头。
周宛宁随手拨开她的手:“你也不帮我说说。”
姜莞摇着头说那可不成:“我跟表姐两个女眷跟着去,这已经很说不过去了。本来这种案子,朝廷格外重视,倘或查证之后属实,这怕就是三十年来最大的舞弊案了。
打从先帝在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案子发生,官家在位这几十年,也从未有过。
骇人听闻,震惊朝野。
这案子大,胡闹不得。
确实不是出门去享福的,你跟着不合适。
何况你还只是怕待在京城里无聊才想跟着去,更不能带上你了。”
姜莞哄了她两句:“也就几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等我们回来的时候,盛京正是好时节,咱们去摘杏吃,到时候回来再给你带些会稽郡那边的特产和好玩的,这总行了吧?”
第350章 荒芜
从盛京启程那天,早起天色灰蒙蒙,飘下些雪花。
不大,零碎的,只是被寒风裹着,冻得人手脚冰凉。
天儿冷的邪乎。
饶是姜莞在桃色夹袄外多罩了一件杏色比甲,又套了件带着兜帽的披风在身上,一出门,离开地龙炭火,还是觉得冷。
这是盛京今年的第一场雪。
太诡异了。
盛京最多雪,每年都是如此,可今年从入了十一月,众人始终没能迎来初雪,只有天儿一日塞着一日的寒凉,那种干冷,叫人不愿意挪窝。
如今都快到二月了,初雪才落下。
再想想会稽雪灾,老天爷可能真的病了。
出了门上马车,钦差卫队出发的时辰是朝廷定下的,从安华门出城,赵禹会去送他们。
赵然他们各自从家中往安华门去汇合。
出城那会儿天色大亮了,日光微薄,几乎看不见金芒颜色,实在不像是晨间朝阳,更像是夕阳余晖映照。
人群之中也不知道是谁那么没眼力见,更不会说话的,低声嘟囔了两句:“这样的天,邪乎的很,真叫人心下不安啊。”
旁边就有人拽了他一把。
更有怕事儿的,索性站的离他远了点儿。
赵禹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也不知道有没有把人看清楚,只是匆匆一眼,冷哼了声,拂袖而去,没多说什么。
·
临近会稽郡,已经都到了二月二十三。
这一路从盛京至于会稽走了差不多一个月,大队人马行进赶路是这样,脚程总归是要慢一些。
期间赵行也动过心思,先行赶往会稽郡去,可后来还是作罢。
二月二十四那日,赵行与赵然带上姜莞和裴清沅,又有从城中出来汇合的姜元瞻,一行五个人,只带了随行的侍从婢女,连护卫都只选了五人,以防万一。
随行众人不肯,但架不住赵行又抬出晋和帝来,他们也无法。
横竖赵行是钦差,又有身份压在那儿,他们只能规劝,不能强行把人给留下。
会稽临山,周遭山脉极多,附近有很多村落都坐落在山脚下,更有甚者,在山上面。
赵行他们一行入小河子村的时候,荒无人烟,入眼是一片凄凉。
姜莞环顾四周,下意识蹙拢秀眉:“会稽郡一向富庶,江浙一带的这些地方没有穷苦成这样的,从来也不是穷山恶水之地,如今竟到了这般田地。”
姜元瞻缜着脸,附和了一句:“我到的要早些,在城中所见比你们要更多,就连城中百姓都已经是苦不堪言,何况这附近山中的村落。
朝廷的慰抚款,对于会稽百姓来说,也未必有那么大的用处。
还是调拨来的那些粮食和炭火供应,更能救命。
可这些人在山里面,或有消息闭塞不通的,或是下山一趟不容易的,总之进城中去领粮食和炭火要慢一点儿,日子就更苦了。”
这大灾之下,多耽误一日,都是要饿死冻死人的。
裴清沅也不忍心:“那位会稽郡守也不派人把赈灾的粮食和炭火分发到各村落吗?底下的官员又是怎么办事的?”
她虽说是闺中女孩儿,却也知道一些。
因为早年间河东也出过灾情,是她阿耶主持的赈灾事宜。
那时候阿耶成日不着家,连阿娘都跟着犯愁。
她在家里陪着阿娘,多少从阿娘口中听到一些有关赈灾之事。
后来灾情过去,阿耶松泛下来,回了家中也会提一点。
各级官员是相辅相成的,也不是要郡守知府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扛下来,那还不把给人耗死了?
下头各县里的县令从州府领了赈灾的慰抚款和粮食之后,带回去,分发到每人每户手中去,如此一来,也用不着百姓自己去领。
就算是有像小河子村村民这样住在山上,下山进城一趟不容易的,也不会有什么耽误。
所以当裴清沅这话一说出口,赵行他们全都缄默不语的时候,她就意识到了。
是会稽官场从上到下早都烂透了。
于是她一声长叹之后,也不言语了。
“看那儿!”
姜莞眼明,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有人影闪过。
那看起来像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瘦瘦小小,个头也不高,鬼鬼祟祟的躲在树后面,一溜烟的工夫就跑了。
姜莞去看赵行,赵行剑眉略拧,叫元福。
元福顿时会意,领了两个人匆匆追上前去。
那毕竟只是个孩子,就算对村子里最熟悉不过,可这地方也没什么可遮蔽的,就算跑也跑不远,绕过了那棵树之后一眼就发现了那孩子的踪迹。
元福带着人跑得快,不多时就把那孩子带回到了赵行他们面前来。
“放……放开我吧……我只是好奇来看两眼而已,没有要做坏事的。”
他瑟瑟发抖,肩头一颤一颤的,始终低垂着脑袋不敢抬头看人。
姜莞想是方才元福他们去追人的时候吓着了他,于是上前两步,叫元福把人放开,软着一把嗓音同那孩子说:“我们是外地的商户,要迁往南边去定居,路过会稽郡,晓得会稽出了大灾,又途径你们这个村子,竟然一个人也没瞧见。
我们赶了好久的路,城中又乱糟糟的,眼下想到人户去讨杯水喝。
你别害怕,我们也不会坏人,只是突然见有人影,才追上去,不是要伤害你的。”
或许是因为姜莞温温柔柔,嗓音能掐出水儿来。
再加上她生的太好看,在那孩子眼里,仙女一样的人物。
何况他们这一行人,穿金戴银,锦衣华服,怎么看都晓得是有泼天富贵的郎君女郎。
那小孩子才软绵绵的问她:“真的吗?”
姜莞笑着说对:“你能引我们到你家中去喝口水吗?”
孩子犹豫不决。
姜莞从腰间的绣袋里取了一小块儿碎银子,摊放在手心上,稍稍一弯腰,递到那孩子面前去:“这个就当我们在你家中吃吃喝喝的川资,也不会白拿了你家的,更不会占你家便宜的,行不行?”
那孩子眼底是清澈澄净的,亮晶晶一片,摇着头往后退了好几步:“我不能要您的银子,您随我来就是了。”
第351章 原来如此
后来姜莞才从那孩子口中得知,他叫王二宝,家里有一个阿兄一个阿妹,人丁虽说不多,但家境艰难。
他阿耶是个猎户,但是半年前进山打猎的时候受了伤,家里就没有人能帮着贴补家用。
他阿娘绣活儿做得并不好,也没办法做了针线活拿出去卖了换银子,便就只能在村子里替人家浆洗衣物,做做杂活儿,换点儿琐碎银子,勉强能够家里面用上一些。
所以一家人日子艰苦的不得了。
他都已经十二岁了,却这样瘦弱,看起来只有十岁左右,也是因为这个。
王二宝家里在靠近村子里面的地方。
一行人走了很久,才眼见着一间茅草屋。
外头用篱笆墙围了一圈儿。
竖着好些稻草堆在墙根儿下。
王二宝正要去开门,有个穿粗布麻衣的妇人,大约三十左右的年纪,确实满脸沟壑纵横,尽显老态,身上的衣裳补丁不知打了多少个。
那便是王二宝的阿娘刘氏了。
刘氏一眼就看见了门外的客人们。
她拉下脸:“二宝,你怎么在外头带人回家?”
王二宝连连摇头说不是,开了门就进了小院儿。
说是小院儿,其实也就一射之地,几步就到了屋里去的。
真是巴掌大的地方。
叫着好听吧了。
赵然面相是最和善的,也最爱笑的,他笑吟吟往前上了小半步:“刘嫂子,我们是途经此地,要往南边迁居的商贾人户,想跟刘嫂子讨口水喝。
这一程子赶路实在是累了,想借您家的地方歇歇脚。
二宝是个心善的孩子,方才我们说给些碎银子,他也不敢接。”
他一面说,一面重新掏了碎银子,也没有进人家家里去,就站在外头,绝不越界,只是把手递了进去:“您收下,不敢叫您白折腾一场的。”
他这样客气,反而把刘氏弄得不好意思起来。
刘氏拉着王二宝往身后藏了藏:“这歇歇脚喝口水没啥,要吃饭可不成啊,我们家没吃的,不是说不招待客人们……”
她面上一时讪讪的,挠了挠后脑勺:“而且家里头乱糟糟的,也不是多干净的地方,怕贵人们进了门嫌脏,也怕真的弄脏了贵人们的衣裙……我们这穷苦人家,赔不起的……”
裴清沅就顺势把话接了过来:“刘嫂子,您怎么这样说呢?是我们麻烦您,您千万别说这样的话。”
刘氏也不是非要推辞不叫他们金恩,只不过她还是小心惯了。
但见他们自己都不在意,也就开了门,迎着他们进了门。
·
主屋和次屋也就几步之遥,小厨房也挨着。
一座小院子,四四方方的,其实看着就很拥挤。
虽说赵行他们确实不嫌弃,毕竟来之前也已经考虑到了偏远一点儿的村子里,多半村民的家境都好不到哪里去。
故而提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眼下真的进了王家的门,也没觉着有什么。
可屋子里面实在是太拥挤了。
三个七尺男儿,再加上姜莞和裴清沅两个,就算是把随行服侍的都留在门外,单是他们五个人,还要算是王刘氏和王二宝,这坐下来也实在太拥挤。
于是挪了小桌子,也搬了凳子,就放在小院里。
总比屋子里好不少。
刘氏端上来的就是清水,用土陶碗装着。
其实看得出来刘氏已经很尽心。
碗都是刚洗过,且清洗的很认真的,大约确实怕怠慢了贵人,或是叫人家觉着脏。
赵行端了陶碗真喝了两口水,才放下碗,去看刘氏:“我们进村里来,怎么见家家户户都这样安静呢?一点儿不像是个村子,倒像是没人住的荒地似的。”
刘氏唉声叹气的,一声长叹后,又给赵行碗里添了些水进去,然后才回应他的话:“闹了灾,家家户户都过不下去了,谁还有那个心思在外头走动啊。
大雪封山,这雪灾一来,进不了山打不了猎,我家那口子,就是因为这个伤的腿。
都说朝廷要赈灾,要赈灾,可我们这穷乡僻壤,住在山里头的,谁能记得我们啊?”
她又不住气的摇头:“贵人们没从城中过吗?城里头跟我们这儿的景象肯定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赵行一行人还没进城。
不过据姜元瞻所说,城中的情况的确还好。
赈灾的银粮和炭火送到之后,由府衙分发到每家每户,按人头来算,皆有定例。
至于粮食,是每天按人到府衙门外去领的。
所以城中百姓,就算是穷苦人家,从前过的是衣不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