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夏逆 >

第236章

夏逆-第236章

小说: 夏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可气的是,如今毕竟已经快到四月,天气再冷也冷不上几天,等于就是平白多花了一笔钱!
  一个书生忍不住低声说:“天有反常,必出妖孽。暮春飘雪,这是苍天在示警啊!”
  “苍天示警?老天爷为什么事情要给咱们发警报?”潘龙好奇地问。
  那书生左右看了看,又压低了一些声音,说:“朝堂之上,凶星逞威。正人君子无不退避,淫威将遍布于四海。苍天便是因此示警。”
  潘龙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可不就是要反对帝洛南变法嘛。
  他忍不住笑了:“洛南皇子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够资格让老天爷发警报的。他不过就是个真人宗师,连长生都还没能修成呢。”
  那书生摇摇头,很严肃地说:“个人实力只是小事,掌握的资源,影响的大小,才是关键。昔年太祖难道修成长生了?可他有没有资格上应天象呢?”
  这话潘龙就不好反驳了,他总不能说:“赵胜感应个鬼的天象,特么他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而且,赵胜当年还真的未必就没“感应天象”过——文超有九州鼎,能够改变天地元气和大地气脉的流向,想要弄个什么天象出来,简直轻而易举。
  以这两人的节操,折腾一些天雨粟鬼夜哭是理所当然,不这么做反而奇怪。
  他只好点头:“嗯,嗯,你说得对。”
  成功驳倒了潘龙,让那书生很是得意,他轻笑一声,作出“孺子可教也”的神情,继续说道:“七杀星在朝廷逞凶,连天子都被其所迷惑,乃有倒行逆施的迹象。虽然靠着衮衮诸公的努力,灾祸才刚刚开头,目前只是青州、夏州受害,可只要不将其彻底挫败的话,迟早他会把这场灾难扩大到整个九州的!”
  他谈了一声,作忧国忧民之色:“也不知道到那个时候,天象会如何的严厉,苍生又会遭遇多少苦难啊!”
  潘龙干笑两声,觉得很难接上这话头。
  不过就是暮春之际下雪,非要往国家政策上扯干什么?你这厮莫非是传说中宋朝的旧党,干旱也是王安石变法的锅、地震也是王安石变法的锅,就连天上掉块陨石,都要专门在上面刻几个字,用来构陷污蔑变法么?
  这套太老土了!
  他还没回答,旁边一个桌子上的一个年青江湖刀客就不高兴了,说:“帝洛南变法,于国于民有大利,如果真的上天感应,也该降下祥瑞才对!”
  “是啊,我也听说这段时间,夏州一带出现了好几处祥瑞呢。”另一个桌子上也有人说,“什么马长角啊、母鸡打鸣啊、鸭子落了羽毛变成天鹅啊、田边的蘑菇长成了灵芝啊……那都都吉祥着呢!”
  书生被两个人围攻,顿时怒了,声音也大了起来:“你们真是无知!马长角、牡变雄,那都是不祥之兆!至于什么鸭子变天鹅,蘑菇变灵芝,不过就是江湖戏法罢了,走江湖变戏法的卖艺人,哪个不会?”
  他指着门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声说:“可你们看这天!看这雪!这是能够伪造的吗?这才是老天爷的意思,才是苍天示警的最好证据!”
  “苍天哪有那么无聊……”刀客的同桌,一个背着剑的少女嘀咕,“人间这么大,这点小事都管,不烦吗?”
  书生几乎要跳脚:“你们当真是愚昧无知,岂不知‘天人感应’的道理?人有所为,天有所感,是故天人感应,才有凡人修得长生的事情。若是苍天和凡人真的毫无感应,哪来的凡人修炼成仙?”
  两个江湖少侠顿时一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色都变得有些狐疑起来。
  片刻之后,那少女低声问:“天人感应……是这么回事吗?”
  “我怎么知道?我师傅不过先天……”青年回答。
  “但他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啊。”
  青年也点头,看着外面的大雪,露出了担忧之色。
  天人感应之说,在九州可以算是确凿无疑的真理——毕竟这个世界里面,修炼到如此境界的高手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就连更进一步修成长生的,也不乏其人。
  若是按照这书生的说法,如今的暮春大雪是苍天因为人间的倒行逆施而有所感应,那岂不是说,帝洛南的变法当真是天怒人怨了?
  “可不对啊……百姓对洛南皇子变法的政策,还是很支持的。”之前那个介绍祥瑞的旅人说,“我走过好几个地方,大家都支持变法。”
  “那只是你们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罢了!”书生又赢了一场,更加傲然,几乎把鼻子都要翘起来,很骄傲地说,“毕竟读书少,见识不够嘛。”
  “那您读书多,见识大,您给我们捋一捋,也让我们开开眼界?”那人走过来,给他斟了杯酒,“这杯酒,就算是我给您赔罪啦。”
  书生一口饮尽,笑着说:“放心,我这就给你们讲清楚。”
  接下来,他讲了一大通关于帝洛南变法的坏话。
  而他的观点,主要就集中在“激化矛盾”这个方面。
  “太清先生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要小心翼翼,不要轻易翻动。”他一边说一边喝酒,最后喝得有些醉醺醺的,说,“七杀星以朝廷存在的问题为楔子,表面上看,是要为朝廷解决问题。实际上他是要激化各方的矛盾,引起各方不满,最终激起战乱。”
  “当今天下,虽然称不上是太平盛世,起码也还算是安定。就算有些问题,也该从最急迫的着手,一点一点修改。今年改一点,明年改一点,花上三五十年的时间,将其一一修改完善。”
  “可那凶星又怎么会选择安稳无害的解决方法呢?须知,它降到人间,不是来让人间国泰民安,而是要涂炭生灵的啊!”
  他站了起来,结了账,提着酒壶踉踉跄跄走到门外:“别看如今他形势大好,看起来一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热闹场面,可等到一切的矛盾爆发,到时候天下战乱九州分裂,百姓流离失所……到时候你们就知道,当今朝廷再怎么不好,也比战乱要强得多。”
  “我有一言告诫诸位:宁当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说着,他走出了客栈,摇摇晃晃地走进风雪之中,渐渐消失不见。
  客栈里面,众人都默默无语。
  过了许久,才有人嘀咕:“情况真的会那么糟糕吗?不至于吧。”
  “是啊是啊。”立刻就有人附和,“这书生只是故作惊人之语罢了,读书人嘛,就喜欢这么一惊一乍的吓唬人!”
  大家纷纷赞成,于是气氛很快就又重新活跃起来,刚才那书生说过的话就像是一阵风,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潘龙直到回房睡觉,心中却一直都在嘀咕。
  连一个寻常的书生都能预见到的事情,朝廷高官们真的看不到吗?
  就算朝廷高官们说不过他,难道说帝壬辰看不出来?帝河东看不出来?
  为什么帝洛南那个过于激进的变法计划,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开始推行呢?


第一百章 祸患
  第二天早上,雪终于停了,天气却越发阴冷。
  霜前冷,雪后寒,向来如此。
  今天的情况还格外糟糕,一般来说,雪后若是放晴,那么天气往往会迅速好转,距离冰消雪融也不远。但雪后如果还是阴天,满天乌云低压压的似乎随时都要再下上一场雪,那多半就要阴雨连绵,最起码三五天内别指望能够回暖,甚至于拖上十天半个月都不奇怪。
  “唉!这天气可真糟糕!”潘龙下楼的时候,听到有旅客在叹气:“这鬼天气再阴下去,再下两场雪,今年的麦子就惨了!”
  “别说麦子了,再怎么下去,就连稻子都要成问题。”另一个旅人叹道,“种稻的时节也快了啊!”
  潘龙摇摇头,叹了口气。
  天灾人祸之中,人祸往往还能想办法避免,天灾却最是让人无计可施。像是这种大型寒潮的情况,就算是长生仙佛也无可奈何。
  别说这个世界,就算是前世那个人类已经在火星上建立城市的世界,一旦西伯利亚大寒潮爆发,除了那些已经依靠综合农业大厦完成粮食和蔬菜供应的地区,大多数依然保持田间耕作的地方,还是免不了粮食减产。
  当然,那个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数据网络随时监控着各地的生产和消费情况,配合不断更新的数学模型和高效的物流网络,再怎么天灾,也断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供给——记得有一年大旱,潘龙就吃过从月球送来的猪肉。微重力环境下的猪长肉极快,就是肉质有点松,经不住炖煮……
  九州世界的物流能力,其实也未必就输给前世。只可惜这个世界的强者和“高科技”往往都用在争强斗狠上,很少落入民用。
  就连朝廷救灾,除了传说中帝甲子时代曾经出现过用三千套储物装备搬运九州粮草救济灾区的故事之外,也只有最重要的药品之类,才可能用得上这些高效物流。
  其实,只要供给充足,哪怕潘龙一个人,都能靠着自己的运输能力维持至少十万人生活所需的粮食——寻常百姓,一人一天有一斤米煮粥,便能不至于饿死。若是有个三斤,便是下田劳作也没什么问题。而十万人里面,又不会个个都是青壮,统合算来,一天运输二十万斤的米粮,应该就足够了。
  这种程度的运输能力,要是靠车载船运,不知道会有多麻烦。但如果用仿制山海经来运,一次能运送一两个月的分量都没问题。
  而运输速度更是不在话下,九州曾经有前辈的大宗师作诗曰“日行三万里,朝出不见夕”。意思是说他一天可以走三万里的路程,早上日出的时候开始向东走,绕着苍茫大地转上一圈回来,太阳都还没落山。
  这是不是吹牛皮?潘龙也不确定。但最起码他自己的话,一天三万里当然不行,可一天一万多里还是行的——无非就是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八百五十里左右。
  这个速度老实说不算多块,如果这个世界的长度和时间单位,能够换算成另外一个世界的话,那么这大概相当于时速442公里——也就是每秒钟122米左右。
  寻常强弓射出的箭矢,几乎不大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强弩射出的弩矢倒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面保持如此高速,但也会因为空气阻力而降速。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维持昼夜不息的话,潘龙可以像刚刚从强弩之中射出的弩矢那么快。这个速度对他来说,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压力。
  而如果他真的要拼了老命赶路的话……目前他还没试过,但毕灵空老师曾经说过,真人宗师里面,有很多人可以比声音更快。
  ……但没有粮食,“运输机”再快又有什么用呢?
  大夏朝廷究竟还有多少备灾的储备粮?如果真的出现席卷小半个大夏的歉收乃至于饥荒,朝廷能拿得出足够的粮食来救灾吗?
  潘龙一点信心都没有。
  就他这些年闯荡江湖的所见所闻,大夏朝廷各地的粮仓其实都没什么存货。不止一处的粮仓甚至干脆就是空的,连老鼠都能饿死的那种。
  要是真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到时候能够开仓放粮的地方,真的不多。
  当然,这些年他所走的地方,大多也是不怎么繁华的地区。尤其是云州各地,原本就不是产粮大省,甚至于经常需要从外地调拨粮食的。粮仓空着,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不知道以富庶著称,号为“天下粮仓”的荆扬二州,情况又是如何?
  潘龙暗暗决定,接下来去广陵城的路上,就要顺路看一看扬州各处粮仓的储备情况。
  结了食宿的费用,他走出客栈,正打算离开衡阳城,突然听到了一个有点耳熟的声音。
  这声音正是昨天傍晚那位高谈阔论的书生,只是和昨天那带着几分酒意的话音不同,此刻他的声音显得严肃认真,很有几分正人君子的味道。
  潘龙好奇地循着声音走去,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学堂外面。学堂里面,七八个孩子正在那书生的带领下读书,读的却不是大夏官方规定的蒙学教材,而是一篇谈做人立身的散文。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不详,只知道是战国时代墨家学派的文章——墨家排斥名利,著书立说从来只以“墨”为号,不留作者。
  那时候,儒门讲德行、墨家讲法度,都是天下著名的学派。只可惜后来大夏建立,儒墨两家都在被扫荡之列,两派的文章自然也就进不了大夏官方的教材,渐渐便散失了很多。
  潘龙没料到,竟然会在这小小的衡阳城里面,见到一位以墨家文章作为教材的读书人,不禁有些好奇。
  他潜行进入学堂,却见旁边的书架上还有许多文章,其中有不少诸如《大爱无疆》、《选贤论》、《以俭立身》……这类阐述墨家学派思想的文章。
  这个书生,赫然是一位罕见的墨家门徒!
  潘龙没打扰他们,离开了学堂,在附近找了个刚开门的饭店,点了一份早点,向店小二打听这学堂的情况。
  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名叫存真先生的书生,竟然还颇有名气!
  此人姓刘名端,字存正,乃是衡阳才子,曾经前后应过两次科举,分别考上了百工机巧科和运筹算术科,是个双料举人。
  第二次中举之后,刘端当了官,上书指出朝廷多个政策的弊端,却被斥之为“少不更事”、“轻慢莽撞”。他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开了个学堂,自号“存真”,宣称要教小孩子们学真事、讲真话,做一个真诚的人。
  他学问渊博、见识不凡,在这衡阳城里面也是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
  “唉!存真先生常常说,洛南皇子的变法操之过急,只怕会适得其反。我们听着,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店小二最后叹了口气,低声说,“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什么祸患啊!”
  祸患?
  潘龙看着外面阴沉沉的天空,忍不住也叹了口气。


第一百零一章 扬州侯
  离开了衡阳城,潘龙沿着大路向东。
  每经过一个城镇,他都刻意去找到这里的粮仓,悄悄潜入其中一探究竟。
  结果让他越看越担心——十个粮仓里面,总有七八个不满,甚至还有一些完全就是空的。真正能够做到粮食满仓随时待用的,屈指可数。
  这可有点糟糕,扬州是天下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整个大夏九州的粮仓之一。通天江沿岸,在整个扬州境内又是相对富庶的地区。若是连这里的粮食储备情况都如此糟糕,那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潘龙看得连连摇头,越发担心可能发生的饥荒。
  而且,老天爷也很不帮忙。
  这一路走来,天气没有半点回暖的架势,甚至于又下了两次小雪。
  眼看着到了四月,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已经到了春暮,有道是“人间四月芳菲尽”,桃子李子之类水果都开始结果了,而冬小麦甚至已经到了灌浆成熟的阶段。
  但这一场超乎寻常的寒流下来,田里的麦子都病怏怏的,稻子的情况更惨,结冰的泥水里面,几乎随处可见冻死的稻苗。潘龙走在路上,常常看到农夫在田间唉声叹气,甚至嚎啕大哭的都有。
  可他也没办法。
  如此大规模的天灾,别说是他,就算是毕灵空老师,怕是也无计可施。
  他能做的,只有夜晚潜入一户户农家,每家留下一些钱财。
  当初行侠仗义扫荡不法强梁时候积攒的金银,只坚持了三五日,就消耗得一干二净。足以让寻常人家豪富几代的财富,在救灾这种大事面前,根本只是杯水车薪。
  但潘龙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这样了。
  大夏皇朝的确也作了不少努力,他不止一次看到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