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逆-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明夷先生笑了:“那帝甲子扫荡百家,当如何解?”
潘龙苦笑:“您这就抬杠了啊!要按照我说,什么狗屁天子,一刀咔嚓算了。百姓需要法律、需要执法者,但可不需要一个让执法者为他服务的皇帝,执法者直接对百姓负责,受百姓监督就完事了。”
明夷先生眼睛一亮,问:“百姓如何监督?”
“设天网,连接千家万户,监督天下各处。百姓随时可以通过天网得知各地的情况,并能通过天网作交流。自然可以监督。”
“那天网谁来管?”
“小修小补,天网自身有维护之能;大的调整,年底开天网大会商定。”
“若是有人截断天网,或者是混淆真假,又当如何?”
潘龙眼中寒光一闪:“妨害天网者,杀无赦!”
这一条,便是大联邦昔年建立时候划定的高压线。
昔年为了建立基于天网的那个社会,惊涛骇浪一度强烈到让潘龙以为世界末日就在眼前。后来虽然事情最终有了个好结果,但这条线便从此划了下来。
在这个问题上,什么道德宽容,一概不适用。有杀错,无放过!
“好!好!好!”明夷先生大笑三声,站了起来,满脸兴奋。
“我本以为自从儒门覆灭,天下除了我们这些看古书追忆怀念的之外再无孑遗。却不知道原来道统未绝不说,甚至青出于蓝,却是我自己在闭门造车。”他走过来,很亲热地揽住潘龙的肩膀,犹如自家兄弟一般,“你放心,从今往后,上刀山下油锅,杀人放火,都算我们一份!”
第一百一十九章 原来如此
二次拜访明夷馆之前,潘龙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这样峰回路转。
他本以为自己可能会吃闭门羹,也可能最终打动了明夷先生,让对方给自己分析了一番天下大势。但就算是最好的猜测,他也只猜测到这个地步而已。
什么虎躯一震散发出王霸之气,然后文臣武将纷纷纳头就拜……这是戏文里面的桥段,而且就算戏文也很少这么简单粗暴的。
但现在他才知道,很多时候,现实比戏文更荒谬。
东鲁三贤竟然一直以儒门弟子自居,当他们发现自己也是儒门弟子之后,立刻就判断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面一飞冲天,必定是儒门隐世不出的前辈高手们全力培养的结果。
于是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潘龙出道,看看有没有争夺天下的机会。这意味着儒门准备结束上千年的蛰伏,再次走上历史舞台,将曾经失去的荣誉、曾被践踏的尊严,全都重新拾起来,堂堂正正走在阳光之下。
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直隐藏着真实身份的儒门弟子(自称),他们三个顿时心情澎湃激荡,就连明夷先生这老成稳重的前辈,都忍不住说出“杀人放火”的话来。
在他们眼中,这已经不是一个有些迷惘的江湖晚辈来问询天下大事,而是本门行走江湖的代表送来了“整装待战”的通知。
那还有什么说的?干就是了!
在他们心目中,儒门是正义的,而现在的大夏朝廷已经走向了邪恶。
以正义讨伐邪恶,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么?
片刻之后,四人坐在书房里面,一边喝酒,一边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
“我以为,这次诸赵的举动,其实并非他们自己的意思,而是帝家反对变法的那一派,在煽动策划。”明夷先生分析说,“诸赵虽然实力强大,但和帝家的关系有远有近、有亲有疏,这群人若是能够联合一致,自然可以反过来压制帝家,可我们都知道,弱者之所以是弱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团结。”
潘龙点头,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诸赵当然也可能联合一致,但绝对不应该现在就联合一致。”岳余先生补充说,“他们要是真的联合起来反对变法,那也应该是等到变法严重破坏他们利益的时候。”
“世人都是这样,鞭子抽到头上才知道疼。愿意乖乖听医生的话,认真保养身体调理作息的,一千个里面也未必能找出一个来。”日知先生笑道,“总不能因为姓赵,他们就例外吧。”
潘龙也笑了:“那是当然!”
明夷先生又说:“让诸赵联合起来,反过来向帝家施压……能做到这种事的,普天之下不过寥寥几人罢了。”
他抬起左手,弯下一根手指:“首先是帝壬辰本人。”
“他不可能。”潘龙说,“无论变法是否成功,诸赵反对,都是在打击他的权威。”
明夷先生点头,继续弯下第二根手指,说道:“然后是帝河东。”
“他可能性也不大。”潘龙说,“如果他要反对变法,有更加稳当、影响更小的办法。”
明夷先生又点头,再弯下第三根手指,说道:“再然后是帝家第一高手,护国武成王帝苍穹。”
潘龙皱了皱眉,说:“我对这人没什么了解,但老师曾说,帝苍穹的执念是让大夏千秋万载永无止境。他以此执念成就妖神,按说不该作出有损大夏的事情来。”
“这就要看他怎么分析目前的情况。”日知先生说,“如果他对目前情况的判断跟我们一样,那他就该全力支持变法。但如果他的判断和我们相反呢?”
潘龙摇头:“他活了七八百年,总不该看不清形势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日知先生说,“我们是局外人,这些是是非非利益得失,和我们没多大关系。所以我们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但他是帝家的核心人物,帝家的利益变化,和他有直接的关联。他想要看得清,谈何容易!”
“是啊,昔年帝甲子那等人物,等到暮年之时尚且看不清,最终绝代双雄分道扬镳,一段传奇黯然落幕。帝苍穹再怎么见多识广,难道还能胜过帝甲子那位生而知之的圣君吗?”岳余先生也说。
潘龙琢磨了一下,微微点头。
“有理,帝苍穹的确很有可能反对变法。”
他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帝苍穹是帝家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若是自己站出来反对变法,对帝家权威的打击可以说是大到仅次于政变。所以但凡有一点可能,他都要尽量站在幕后,不走到前台来。”他一边想,一边说,“而他肯定已经试着和帝洛南、帝壬辰谈过,但双方并没有能够谈妥……”
想到这里,他突然心中一动,下意识地说:“不对!他们之前已经谈妥了,是帝洛南在金殿辩论的时候,因为辩论大获全胜,所以在原本谈妥的条件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想要逼诸赵让出更多的利益来!”
说完,他抬头看去,只见三位学者都面带微笑,轻轻点头。
“很好,你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明夷先生放下左手,笑着说,“这次变法,按说至少帝家和诸赵事先肯定谈妥了。但诸赵却突然翻脸不认,其中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你刚才说的。”
“帝洛南为什么要这么做?”潘龙问。
明夷先生微笑:“这我就没办法才出来了,人心是很复杂的,各种可能都有。很多时候,重大的决定其实只来源于一个小小的冲动……帝洛南想要做到的变法,肯定比诸赵愿意答应的更加激进。他心中窝着火气,在金殿辩论大胜之后,趁机发泄一下,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潘龙点头:“金殿辩论名传天下,辩论的内容也刊印四方。诸赵实在没办法在这个方面发难,只能捏着鼻子,心里同样也窝着火气。在这种情况下,帝苍穹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团结起来,一致用拖延的方法搞冷对抗,借以对帝家尤其帝洛南施压。也正是因为他们背后是帝苍穹,帝洛南才不能按照他一贯的作风,用暴力手段镇压反抗……”
他越说越顺,感觉一切都已经清清楚楚,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第一百二十章 我有上中下三策
经过明夷先生的分析,潘龙终于完全弄清楚了现在的情况,拂去了眼前的迷雾。
这让他对这位不愿出仕的学者十分佩服,忍不住就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其实我们什么都不做,也是可以的。”明夷先生说,“帝家和诸赵之间,根本利益毕竟是一致的。就算他们有矛盾有纠纷,会纠缠一段时间,甚至会有一些小的冲突,但他们终究不可能彻底翻脸动手。就算动手,也不可能刀刀见血。我们想要在中间得利,十分困难。”
潘龙皱眉问:“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吗?眼睁睁看着他们为了自己那点蝇头小利,闹得百姓鸡犬不宁?”
明夷先生叹道:“敌强我弱,贸然出击的话,风险很大啊!”
潘龙越发皱眉:“那么,就不能做一点什么吗?”
明夷先生还没开口,日知先生就说:“其实我们三个曾经讨论过现在的情况,拟定了上中下三策,你可有兴趣听一听?”
“当然!请讲。”
“上策,就是我们找一位和帝家有矛盾的妖神或者仙佛出面当诱饵,将帝苍穹等帝家绝顶高手引出来,然后将其伏杀。”日知先生说,“就我所知,这些年来,帝家至少明面上只有帝苍穹这一位长生者。他死了,帝家就少了一根支柱,跟诸赵之间的力量对比更是会出现极大的偏转。”
“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形势变化越大,就越有利。”岳余先生笑着说,“而且帝苍穹之死,也能狠狠地震慑帝家和诸赵,让他们暂时收起爪牙,降低对百姓的盘剥和压迫。”
潘龙眼睛一亮:“好!就这么干!”
“啊?”这一来倒是三位贤者一起吃了一惊,岳余先生忍不住问,“那中下两策,你就不听一下?直接决定用这个办法?”
潘龙笑道:“三位都是学者,论武功,我自信不会输给你们,但论运筹谋划的本领,我最多也就给你们提鞋。我一向信奉‘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决定’,既然你们三位觉得这是上策,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做吧。”
“至于中下两策……我相信应该也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我其实很想三策一起用。可想必是不行的吧?”
三位学者点头,日知先生说:“没错,三策虽然不是完全重合,但执行的时候,的确是只要选了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就不大可能做得到了。”
“那我还要多考虑什么呢?”潘龙一摊手,“你们都说了,那是上策。那我就选那个了。”
三位学者相视而笑,岳余先生说:“记得我们当初讨论出这三策的时候,日知兄曾经感叹‘记得评书和话本里面,但凡出现上中下三策的,一般不是选下策、就是选中策,从没选过上策。也不知道我们这上策,会不会也是一样的遭遇?’现在看来,我们的运气却是不差。”
“故事和现实毕竟是不一样的。”潘龙说,“故事嘛,上策一般都是用来忽悠人的,下策则是用来吓唬人的,中策才实际可选。但现实中,既然有上策,为什么不选上策?”
大家哈哈大笑,愉快融洽。
笑过之后,明夷先生问:“要执行上策,需要至少一位和帝家有深仇大恨,而且实力极为高强的高手作为诱饵。这人我们可找不到,你能找到吗?”
“没问题。”潘龙拍了拍胸口,信心十足地说,“别的高手我找不到,跟帝家有深仇大恨的高手,我还真认识不少呢!”
日知先生眼前一亮,试探着问:“莫非……是儒门的前辈?”
潘龙笑而不语,老师的身份,除非她自己愿意,否则就算是儒门中人,也不方便随便泄露。
但他的反应早已回答了日知先生的提问。
“既然这样,你去联系前辈高手,我们多调查一些资料,为执行这‘上策’预做准备。”岳余先生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要先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动手。”
潘龙点头:“那我先走了,你们也多加小心。上策成不成,不重要。反正现在帝家明显在走下坡路,以我们的年龄,都等得起。”
等他离开,三位贤者相顾而笑。
“我就说今晚应该等一等。”日知先生开心地说,“你看,这可不就等到好消息了!”
明夷先生点头:“的确如此,这些年来我闭门谢客专心教书,仔细想想,其实是有些心灰意冷,缺乏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不能再这么消沉下去了!”
“依我看,我们最好还是抓紧时间修炼一些合击的功夫。”岳余先生说,“就算诱敌能够成功,帝家也不可能让帝苍穹一个人出来,周围必定跟着大批的高手。到时候我们三个肯定不能站在旁边看热闹,总归是要作出一些贡献的。”
“没错,我们好歹也是踏入返璞归真境界,会被江湖上尊称一句‘真人’甚或‘宗师’的人。就算战斗再大,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那可丢脸得很!”
三人议定,便开始讨论接下来的种种细节。
要将帝家的擎天柱引出来杀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怎么多准备,也不过分。
潘龙出了明夷馆,一路狂奔,很快就离开了青州。他在青州和扬州的边界找了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点燃了信香。
“你在青州调查得怎么样?”很快,信香的烟雾里面就传出了毕灵空的声音。
潘龙笑了笑,回答:“我在青州调查了一段时间,得到了不少情报。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几位隔代继承儒门思想,以儒门弟子自居,有志于恢复儒门的学者。”
毕灵空惊呼了一声,话音里面顿时多了几分喜悦:“他们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潘龙正要将明夷、日知、岳余三位先生的情况介绍一下,却见烟雾震动,然后一道火红的身影从烟雾之中飞出来,在空中一转,便化成了毕灵空。
却是她实在等不及用信香慢慢说话,直接就借信香为坐标,撕裂空间挪移而来。
“快快快!给我介绍一下他们!”她急不可耐地说,两眼在黑暗中光彩熠熠,犹如两颗鲜红的夜明珠一般。
潘龙便开始介绍,将三位贤者的来历、身份,以及他们交谈的这些事情,都一一说了一遍。
毕灵空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打断一下,询问一些细节。让潘龙经常要仔细回忆一会儿,才能回答得出来。
等到问答完毕,天色都已经微明,却是长夜终尽,红日东升。
“……大致就是这样了。”潘龙用这句话来收尾,“我觉得他们是可信的,帝家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长期安排这么一伙人来准备给儒门弟子挖坑。”
毕灵空沉思片刻,说:“我去亲自观察观察他们吧,如果他们没问题,那么就按照他们的计划去做。”
“如果要执行那个上策,老师能找到几位帮手?”潘龙问。
“多的不敢说,三五个还是没问题的。”毕灵空笑道,“烂船也有三斤钉,虽然儒门就剩下了我们两个——不对,现在大概是我们五个了,但别的各家多少也有一些当初逃出生天的高手。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也教了一些弟子。当然大多数人都已经老死,可终究有几个像我一样苟延残喘的……眼看有机会报仇,他们绝对忍不住!”
潘龙说:“我之前和排教有过来往,他们一直念念不忘要向帝家报仇。老师觉得我可以去联系他们吗?”
毕灵空皱了皱眉,说:“排教这些人出身不正,原本就是鸡鸣狗盗之辈。昔日帝乙亥北征,征调他们从军,他们悍然拒绝,才引来了灭门之祸……这些年来,他们虽然上了岸,但毕竟还是在绿林里面厮混的多。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