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司农gl >

第5章

小司农gl-第5章

小说: 小司农gl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蕙安心了,她宁愿自己多吃一点苦头,也不愿意让其母受太多的苦。她朝温善感激地躬身行礼,不待温善回复便道:“婢子不打搅女官人了,这便退下。”
  温善见她终于离去,便心无旁骛地开始按照昨日的步骤唤出了一份账簿,手上也不曾停下,拿起毛笔蘸了墨水便开始将这些字一一记下。
  作者有话要说:  亭长:并非刘邦干过的亭长,而是胥吏之一,掌门户启闭之禁令诸事。这里设定登记签到事宜由亭长负责。
  

第7章 禁足
  外头的声音渐渐嘈杂了起来,另外三位司农丞也陆陆续续来到了判事院,他们打着哈欠,懒洋洋地走进来,一点也没顾及身份。见温善已经开始处理公务,他们吓了一跳,意识到自己的仪容仪表问题,愣是将剩下的哈欠给憋了回去。
  “温丞怎的这么早呀?”一位司农丞讪笑道,他刚才在温善抬头的瞬间打了几个哈欠,也没用衣袖挡住,可真是丢脸。
  温善不动声色地打量这位司农丞,他的年纪该近三十了,有一张国字脸,面上无须,又白净所以显得年轻。只是往下一看,他的肚子像怀胎三月一般凸显,倒让他这身材大打折扣。
  依照这些特点,温善记起了他的名字——钟万里。
  钟万里只比杨杰大一岁,可外在却像大了好几岁。不过他比另一个司农丞应无言好太多了,应无言才三十二岁,便生的一脸横肉,头发稀疏有秃顶之势,若再过几年,恐怕会给人留下“猥琐”的感觉。
  不过仔细想来他们会如此也并不奇怪,毕竟为官虽对身材、外貌有一定的要求,可在中下等的官阶上一直呆着而得不到晋升,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变得颓势。还有一些则是寒门出身,二十多岁才进士及第为官,随着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便忍不住过上了奢靡的生活,以至于身材走形。
  温善偶尔会忍不住八卦地想,这些人中,有前者的原因,想必也有后者的原因。
  “钟丞也挺早的。”温善微笑道。
  “咳咳,温丞说笑了,这都已经快到辰时了。”钟万里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好奇地瞄了温善的桌面一眼,问道,“温丞这是在写什么?”
  温善不答反问:“我有一事想请教钟丞,不知前日呈报的账簿在何处?”
  钟万里喜道:“是了,温丞今日也有空了,我们还有好几十份账簿未审计呢!”他起身走到门口朝外头喊了一声,便有一个小吏跑了过来。他吩咐小吏去将那些账簿搬来,小吏便又匆忙去办了。
  其实京城的诸司送来的账簿最终还是要专门的勾覆部门——刑部比部司来进行核对,司农寺下属的衙署太多,为减少比部司的工作量,便由各司先核对好账簿,每个月再汇总上交给比部司来核对。
  虽然温善还有些弄不懂这些事为何不是交给财政部门的户部来审核,不过考虑到比部司所审核的账簿有规定的范围,而户部掌管着天下的财政,既要造帐又要审核的话也容易出问题,所以分开来处理似乎也合理。
  小吏将账簿搬来,杨杰与应无言也都来了,田蕙又端着三壶茶过来,分别给他们添上,再去帮温善将已经冷掉的茶水换下去。
  温善埋头核对她所写的账目跟小吏搬过来的账簿中的账目区别,发现不仅是内容一样,就连字迹也都是一样的。她为自己这发现而激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竟然跟扫描上传的一样!
  杨杰等人没注意到温善的异样,他们自顾自地聊了会儿天,便也开始处理公务。这些账簿虽多,要审核却并非什么复杂的事情,而且司农寺的事务甚多,应无言便另行办公,只由余下三人审核账簿。
  温善回过神来,在她发现这一事实后,她没有急着去印证更多的例子,而是先沉下心来把眼前的公务处理完了再说。
  审核的工作简单而枯燥,几位司农丞一埋首便是半日。待他们听见肚子开始打鼓后才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看了一眼漏壶:“都已经到午时了!”
  “是到厨院去用食还是到外头去?”应无言问钟万里和杨杰。
  钟万里和杨杰都摆了摆手:“公务繁忙,还是在厨院用食罢了,跑到外头去再回来,恐怕得耽误不少时辰。”
  应无言略遗憾,道:“那去厨院吧,也许久没尝过厨院的饭菜了。”
  不管是几品的官员,只要是在衙署里的,每日中午都提供一顿午饭。那些上早朝的高官更是在退朝后可以在宫城里解决早饭的问题,而这正是容朝皇帝体恤底下的官员之处。
  不过各司的饭菜正好展示了容朝皇帝勤俭的一面,虽然菜品每日都不带重复的,可多数情况下都是包子、馒头、面汤以及猪肉、红薯、玉米等。
  对于容朝有红薯、玉米等作物,温善曾经陷入了迷茫之中,因为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些作物都是明末清初才传入中国,且在清朝乾隆年间才开始普遍种植。按照东汉之后的年份来算,只相当于北宋初年的容朝,为何也有这些作物?!
  许多人也不清楚这些作物是什么时候便种植开来的,只知道太上皇当年打天下时,便已经作为军粮而让兵士开始食用。并且太上皇打到哪儿便让该地的百姓种植这些高产作物以招抚流民、充当军粮,正因如此,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由南至北已经普遍种植来开了。
  虽然这推广的手段颇为强硬,不过结果却是喜闻乐见的,至少对于当年打天下的太上皇而言,这些作物使得容朝的军队再也不必担心军粮的问题。
  而太上皇开国后,这些作物便成了主食,时常能在饭桌上见到。不过包子、馒头等尚且不说,猪肉却是很难处理而带着一些臊味,向来不受官吏所喜。他们更喜欢吃羊肉,可羊肉贵,不符合皇帝勤俭的品性,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到外头的酒肆去解决午饭。
  司农寺的厨院包括了厨房和官员们用食的食堂,而司农卿、少卿这些高官平日很少会到食堂来,所以食堂处也只有四个司农丞以及几个主簿、录事而已。至于衙署内的小吏、奴仆自然不会与他们同处一室。
  今日的主食难得一见的是米饭,搭配了一份腊肉蒸玉米、一份红烧肉、一份煎茄子,还有一小碗冬瓜汤。
  “其实太上皇也是穿越的吧?”温善看着这些菜式搭配,暗自腹诽。
  毕竟她刚穿越来那会儿所见到的菜式中除了面汤类,否则很少会搭配汤的。而寻常百姓的家中,几乎也不会这般搭配菜式,偏偏这些菜式都是从宫中流传出来的。
  自从温善了解了太上皇的过往后,她越发觉得太上皇也是穿越的。
  不过她为官这么多年,也未曾近距离见过太上皇,毕竟以她的官阶,也只能在大朝会上能远远地看上一眼,连脸都看不清。否则让她碰见了太上皇,她也不知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同病相怜”的二人……不,可怜的只是她,太上皇毕竟都成为天子了,哪有什么可怜?!
  温善的内心如此丰富,面上却无甚神情,若非听见边上的杨杰等人说起了八卦,她兴许就这么畅想下去了也无人发现她的变化。
  “我听说许王让怀宁郡主请了几日假没有去太学。”钟万里低声对面前的应无言和杨杰说道。
  “你打哪儿听来的?”应无言问道。
  “我听韦司业说的,我们住得近,昨儿散衙回去的路上碰见了,便聊了几句,才听闻那怀宁郡主又闹出了不少笑话。”
  “既然是韦司业说的,那准是真的了。怀宁郡主又怎的了?”杨杰漫不经心地问。
  “还能如何,便是偷藏了好些点心带着去进学,结果被太学博士发现,认为怀宁郡主这是对圣人不敬、对授课的先生无礼,太学博士很是生气,可又碍于她是郡主之身,便只能告知韦司业。韦司业转为告知宗正寺,许王大为光火,便让怀宁郡主请了几日假,在王府中禁足。”
  温善险些没将口里的汤喷出来:这小郡主倒是挺像后世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差生”。
  这么想着,她又回想起那恍若隔世的学生时代,虽然老师们明令禁止,可仍旧有学生偷带了零食放在抽屉里,趁着老师讲课不注意就竖起书本,埋头偷吃一口。
  她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但老师只是批评教育而已,哪里会像太学博士这般动不动就叫家长的?她的爸妈也不会像许王这样,将她禁足好几日。
  不过回想起她当年在国子监里学习的氛围,小郡主此行径也的确足以被抨击,若非她的出身,恐怕足以被国子监“退学”了。
  杨杰不知想起了什么,嗤笑了一声,道:“要我说,女子就该读《女诫》,而不是跟我们一样念四书五经。”
  钟万里偷偷地看了温善一眼,见她没发现他们的谈话内容才讪笑道:“话可不是这么说,那毕竟是郡主……”
  偷偷地听着他们的对话,温善忽然想起贺顾跟她说太上皇当政时,决定允许女子进入国子监进学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之事。
  先前只是允许女子到书院学习,却没有给她们入仕的机会。如今能进入国子监,必然有机会通过科考、铨试等入仕,故而不少朝臣都上书道:“如今南诏未平、突厥未逐,交州未收复,正需要男儿为家国献身之时,若是让女子涉政,怕是会引起男儿的不忿……动摇国之根基。”
  脾气暴躁一些的哪会说这么多道理,而是直接开骂,有的甚至诅咒容朝二世而亡。这些激进派后来自然是被处理了,毕竟太上皇虽宅心仁厚善待功臣,却远没有到允许这些会散布不利的思想、煽动士子闹事的人逍遥自在的地步。
  而女皇即位后,此等言论也还有,但她可不比太上皇那般宽容,平日可以在私底下像杨杰这样埋怨,却绝对不能写这样的书、戏曲。一经发现,判刑事小,终生不得考取功名才是毁灭打击的事情。
  太上皇当年有不少忠心耿耿的近臣拥护其决定,而为了功名屈服于“淫威”的士人也大有人在。随着他们的儿女通过国子监的考课,考取了功名后,他们的那点不忿也渐渐消失。
  剩下的人也知道无力改变现状,为了生活,便也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埋头读书,毕竟如今与他们争功名的已经不仅仅是男子了,还有成千上万的女子!
  作者有话要说:  貌似快达到第一次加更的条件了?!
  那17号的晚上六点加更一章吧!
  感谢两位!!
  

第8章 算盘
  午休的时间悄悄流逝,温善已经回到了判事院,趁着还未到当值时间而阖眼歇一会儿。今日又听说了不少逸闻轶事,只是她并非将这些当作八卦听过便算,而是在脑海中过滤一下,拾取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记下。
  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毕竟是封建朝代,一切还是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主。”
  她之所以有如此感慨,也不过是因为即使朝廷开辟了一条让女子入仕的道路,可如同许多寒门子弟依旧很难通过科举入仕一般,家境差的人家连送儿子去进学都办不到,更别提让女儿去进学的了。所以女子入仕的现象也只普遍存在于上层社会的人家中,若她并非功臣遗孤,她怕是也没多少机会入仕。
  “门荫”制度的存在便是为统治阶层所服务的,许多皇族子弟、世家子弟,有一定才学便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再通过科举、门荫入仕。而寒门子弟只有在州郡中经过一番搏斗、又在会试上失利才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差距可谓是大。
  不过温善并非在抨击这制度,毕竟比起她所知道的封建朝代,这制度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开明”了。而通过门荫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勋贵子弟也并非和科举失利的寒门子弟一样。
  准确来说,国子监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教育机构,提供上好的教学资源;一部分作为考评机构,对于岁考、科考等方面出色的人予以认可。
  国子监对勋贵子弟和寒门子弟则有两套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勋贵子弟而言,他们能否继承封爵、能否享受门荫,则全看国子监对他们的考核;而寒门子弟则是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取得国子监、吏部的认可,或通过吏部铨试入仕,或继续参加科考入仕。
  一般而言,这制度一改为勋贵子弟服务,而无寒门子弟的历史情况,使得勋贵子弟要想入仕,须得跟寒门子弟一样努力。
  即便是皇族,除了要到国子监进学,也还得通过宗正寺的考试方得封爵,所以封爵、门荫的制度只是理论上的,若是一直不曾通过宗正寺的考试,便会在原有的封爵上再降一等。
  正是这么严苛的制度,使得邺氏一族的家教都甚是严格,而本身有望继承郡王之爵位的皇族子弟为了不降等,也不得不刻苦学习以保住自己的爵位。即便不入仕,他们也没有放松的资本。
  许多人都不明白邺北为何要对自己的子孙、族人如此严苛,毕竟若想巩固皇权、杜绝皇族子弟谋逆,只需给予他们厚禄,却不准他们涉政便足以。邺北却反其道而行,准许他们当官,却设置了一道道门槛,使得至今为官的皇族子弟寥寥无几。
  邺婴之的大多数族亲都是只为保住爵位而加以勤奋刻苦学习,却很少有为了当官而更加努力的。她的兄弟姐妹中,也正是因为两位兄长、长姊有当官的资本,才为许王所喜,并寄予了厚望。
  而邺婴之除却在太学中进学,每年的岁考、科考也仅仅通过而已,谈不上优异。再这么下去,她能否通过宗正寺的考试、保住自己的郡主之位便说不准了。许王正是认为她必定降等,也无望为官,故而打算早早地给她安排婚事。
  知道自己的爹的打算的邺婴之这段日子不得不坐在书房中,与庶妹一同接受翰林学士的教习——她跑去厨院的事情还是被许王知道了。并且许王得知温善也在现场,便对邺婴之道:“若无外人在,任你如何闹也无妨,可在那温善的面前,你竟做下如此有失风雅、有失体统的事情,真是气煞我也!”
  邺婴之道:“她在又如何?”
  许王哼了哼:“你可知她当年虽痴傻,进了国子监后,年年岁考、科考却皆是上等,十五岁的年纪更是进了太府寺为官,如今年纪轻轻便升任司农丞。你连一个痴傻儿都不如,不觉得丢我们皇族的脸面吗?”
  “她这哪里痴傻了?!”邺婴之惊呼,她爹是否对“痴傻”有什么误解?
  许王瞪了她一眼,道:“你真是越发放肆了!这几日你跟絮之一块儿学习,若我听闻你依旧如此,那我只好立马请旨,将你嫁给屠户!”
  邺婴之睁大了眼,也稍微感到害怕,道:“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跟先生学习的。”
  待许王一走,邺婴之才努了努嘴,嘀咕道:“就会以婚事为要挟,逼我就范!”
  婢女赵铃听闻,笑道:“老祖宗曾言,女子若不进学、勤学,等待她们的便只是相夫教子的命运。大王也是不愿让小郡主这么早便定下婚事,才敦促你勤学的。”
  邺婴之问道:“哪位老祖宗说的?”
  “太上皇老祖宗呀!”
  邺婴之像霜打的茄子般蔫了吧唧的,千百年前的老祖宗之言她可以不听,但太上皇老祖宗的话她还是得听的。她回到书房,随便翻开一本书便看了起来。
  忽然,她又不忿道:“赵铃,温善真的是痴傻儿?”
  赵铃自知她在想些什么,抿嘴偷笑道:“温善若是痴傻之人,那世上便无什么傻子了。婢子听闻她虽是以算术天赋而进国子监的算学进学,可她虽专攻算学,平日连国子学、太学、律学、书学、道学也有涉足,如此来看,怎能算是痴傻之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