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天意风流 >

第15章

天意风流-第15章

小说: 天意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稚走进了屋,那名叫萧皓的侍卫正搂着个女人打量着他,眼中似乎有点佩服,拍了下楼梯的扶手,“请吧。”
  李稚上了二楼,金漆雕花大门洞开着,他一眼就看见了金纱笼后的赵慎,几个分不清是男是女的白脸歌舞伎围坐在他脚边低头伺候,一动不动宛如偶俑,房间中刚刚还在举办宴会,满地杯盘狼藉,一角有张倾倒的桌案,裂口处还沾着血,不知道之前这里发生了什么,但能想见绝不会是好事。
  李稚在门口站着不动,呼吸变得粗重,忽然被人从背后一把用力地推了进去,右侧的窗户洞开着,风雪大口大口灌进来,他身上的冷汗冒出来又被迅速吹干。
  他从地上爬起来,重新站在原地不动,不行礼,也不说话。
  对方打量了他一会儿,问道:“你刚说看见我杀了人?”
  李稚依旧没出声,他紧紧攥着袖中自己的手,似乎想要从中获得一点支持,以及压住浑身的颤抖。
  对方倒是非常和颜悦色,缠着绷带的右手按着膝盖,欠身看向他,“别紧张,我再问你一遍,我有没有杀人?”
  “你杀了人。”李稚忽然抬头看向他,“所有人都看见了,就是你杀了他。”
  过了有好一会儿,金色的纱笼后才慢慢地响起了鼓掌声,对方一下又一下轻拍着手掌,“不愧是贺陵的学生,谢府的座上宾,没有辱没你老师的声名,一身正气威武不屈啊,佩服。”
  李稚听出他话中的嘲讽之意,心中一阵恶寒。
  对方仿佛看出了他心中所想,“别多想,我说的可都是真心话。”
  “你想怎么样?”李稚的语气冰冷,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假意恭顺的必要,对方也不会吃这一套。
  对方扫了眼脚边跪着的歌姬,歌姬顺从地起身去把金纱帐揭了起来,双方中间再没有了遮挡,李稚的心神蓦得震了下,赵慎抬起眼睛看他,本就勉力支撑的防线当场溃败,冷汗瞬间浸透衣服,李稚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恐惧,草原上的野马能仅凭着吼声让同类暴死,这个人的眼神却让那头黑骊驹心甘情愿地臣服,他终于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赵慎的视线慢慢扫过他颤抖的手,“嘴这么硬,我还道你真的不怕死。”
  “我是怕死,举头三尺有神明,我眼中看见了什么,我就说什么,一个字也不敢胡说。”
  李稚说完这一句忽然重新抬起头,他的眼神并不凌厉,但是有压抑的愤怒,人需要力量来对抗恐惧,他显然是选择了愤怒,不平则鸣,他凭着一股气撑着站在这里,大约是认定自己今日必死,抱定了这种决心对抗,竟是不落下风。
  赵慎很少见到有敢跟自己对视的人,李稚忽然豁出去了和自己对呛,他看上去有些意外,很快地收起了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也跟着认真起来。
  “我说过,再让我在盛京见着你,会发生什么事情那就说不准了,这可是你自己撞上来的。”
  “我行得正坐得端,没有做错什么,不需要躲着人。”
  赵慎笑道:“我听人说,读过圣贤书的人都不怕死,你也是这样的吗?”
  “我只是实话实说。”
  赵慎的眼神就跟猫玩它的猎物似的,他换了个姿势躺坐着,“那个汪循,他也和你一样,饱读圣贤诗书,看他一大把年纪了,满嘴仁义道德,像模像样的,我听说他升了吏部尚书,好意摆了酒帮他庆祝,本来聊得好好的,可我向他请教问题,他却答不上来,还想糊弄我,我这才明白他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便弄死了他,这……也不能全算是我的过错吧。”
  李稚眼神动了下,“你问他什么?”
  “我问他,都说先生博古通今,那我想请教先生,这鬼神长什么样子?他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还说什么鬼神之事不可说。”赵慎的眼睛幽深一片,“你想,这若是问心无愧,又怎么会不敢说鬼神呢?”
  李稚的表情变得难以置信,就因为这么个荒唐的问题,就让人横死街头?
  “他回答不上来,说明他水平不够,你是贺陵的学生,我听说贺陵是圣贤,你是圣贤的学生,想来也是圣贤之才了,那我现在想要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好,”赵慎停了下,笑道:“也许我会让你死的体面点。”
  李稚攥着手沉默片刻,“我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是什么圣贤之才,回答不了世子的问题,我只知道一点众所周知的做人道理。”
  “什么道理?”
  李稚直视着对方漆黑的眼睛,“多行不义必自毙。”
  房间中一瞬间静得滴水可闻,那几个原本跪坐的白脸歌姬惊得颤抖了下,看了眼李稚,屋外暴风雪正在肆虐,赵慎的眼中也跟着风起云涌,但其中又似乎还夹杂着一些看不分明的光影,他在盯着李稚看,简直有点惊叹了。
  “你真的不怕死?”
  “你大可以杀了我,他日自然有人为我讨回公道,我今日所说的话,你也迟早会记起来。”
  说完这一句李稚干脆不再说话,颤抖逐渐平息下来,手依旧紧紧攥着,他迎着对方的视线一点没躲,迎面而来的威压似乎带着千钧的分量,压得他呼吸都困难起来,被逼得急了,他身上的血性全被激了出来,一张脸赤红,眼睛也渐渐变得通红。
  赵慎看了他很久,终于,他笑了一声,重新靠在了垫着绒裘的躺椅上,“这么认真啊?我刚刚只不过是同你开了个玩笑啊。”眉宇间的煞气一扫而空,他换上了一张盈盈笑脸。
  李稚听着对方骤然缓和下来的声音,身体反而下意识绷得更紧了,不知道对方又要做什么。
  赵慎笑道:“别这么紧张,你可是贺陵点名要收的门生,谢中书亲自去国子学请的贵宾,我头一次见谢中书这么大的手笔,这阵仗是在警告谁我自然懂,真要动起手不免伤筋动骨,你说我哪里敢对你怎么样?我只不过是很好奇,你小小年纪到底有什么能耐让他们都对你另眼相待,这才把你请进来说说话。”
  赵慎见李稚还是一副眼睛通红的样子,想了下,“看来是我失礼了,要不,坐下喝杯茶吧?”说着他抬了下手,一个歌姬顺势起身坐到了他的身侧,靠在了他的怀中,另两个白面歌姬则是挪着膝盖跪倒在黑檀茶几前,抬起纤细的手臂沏起了茶,满屋的肃杀之意顿时被这温柔风情吹散。
  角落中抱着琵琶、箜篌的歌姬低头重新弹奏起来,李稚甚至没注意到那地方原来还有人跪坐着,涂着白面不辨男女的歌姬宛如一件花瓶、一扇屏风,他们低低地唱起了歌,很难想象到仅仅一窗之隔的长街上还躺着具脑浆四溢的尸体没人敢收,李稚站着不动,一股强烈的恶心泛上喉咙,赵慎抬手喝了口茶,望着他若有所思。
  门外有脚步声响起来,萧皓走了进来,他俯身附在赵慎耳边说了两句话,赵慎正喝着茶的动作一停,“亲自来了?”
  萧皓点了下头,“是。”
  赵慎重新看向李稚,那眼神说不上来是什么意味。


第21章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血迹被白色重新覆盖,弦声从歌姬坊中飘出来,穿过风雪变得幽冷空灵,吹落在千年风流古都中。街上一个人也没有,背景中烟花还在不断燃放,烟味一吹就散了。
  大街重新喧哗起来,侍卫压着雪花锻刀在雪中疾行,尸体被团团围住,歌舞坊的大门哗一下敞开,楼梯上传来脚步声,李稚回头看见来人的时候,表情非常意外,“大人。”
  赵慎搂着歌姬的肩一动不动地斜坐在软榻上,他膝上多了一架七弦的黄铜色老琴,右掌摊开按在弦上,感受着那琴弦绷紧了后的震动,他望向来人,“巧啊,谢中书热孝在身,也有闲情来逛这烟花之地?”
  谢珩一句话也没说,他带走了李稚,赵慎没有阻拦,一大群人出现又转身离开,好像是冬日里一阵风,房间中又只剩下了赵慎和陶俑似的白面歌姬,角落里的歌姬们还在吹弹。
  原本嘈嘈切切的流水弦声中忽然有奇峰拔地崛起。
  手拨动了琴弦,铮一声响,所有的箜篌声、琵琶声、管笛声顿时失色,黑暗中有千军万马冲出了雷雨的山林,赵慎手中弹着琴,弦声时高时低,如鬼影追着奔腾万马,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君不见,芳草萋萋,钟鼎山林皆是梦,风雨多情。”
  “君不见,嘉宾鼓瑟,拍堤江水逐歌去,白发将军。”
  “梦魂惊回,红烛歌吹,平生见面休问,空余恨。”
  “五十弦外,剑吟如龙,茫茫万里烟波,长惊心。”
  那低吟声晦涩难辨,与手中的逐渐拔高的弦声交织在一起,将所有的声音都远远甩下,就在这时,千军万马中忽然惊起一道哨声,一束清亮的萧声直跃上云霄。角落里跪坐着一个白面歌姬,披头散发看不清面容,手兜在宽大的袖袍中,低头吹着一支短箫。
  玉出昆冈的箫声,惊心动魄的琴声,两道声音逐渐攀高,越来越高,再也分不清谁是谁,直到一道弦声崩裂的声音响起。
  赵慎停住了手,一把拽住了断弦,那高昂箫声也戛然而止,一切又重新恢复了平静,赵慎眼神平静地扫了眼那角落里安静跪坐的歌姬,他似乎是认识对方,但他什么也没多说,粗糙的手掌慢慢抚着那把断了弦的黄色古琴,他扭头望向窗外,纷纷的雪花模糊了他的视线。
  “什么时辰了?”
  “快到辰时了。”
  “辰时了……这天怎么还没亮?”
  “冬日天亮得晚。”萧皓提醒道:“世子,我们也该走了,这两天估计有得折腾。”
  “走吧。”赵慎一把推开琴起身,路过那名歌姬的时候,对方和其他人一样恭谨地叠手伏地行礼,两人的目光没有任何的交汇,就这样擦身而过。
  汪循的死震惊了京师。
  在盛京官员眼中,赵慎此时应该是连肠子都悔青了,不是后悔乱杀人,而是后悔放走了那名叫李稚的琼林苑典簿。赵慎每年入京一定会整出些风波来,杀死汪循虽然乍一听很惊悚,但和他以前那些“丰功伟绩”相比,这其实不算特别骇人听闻。
  往些年赵慎也没出什么事,众人看他这次杀完了人还优哉游哉的样子,他应该认定自己这回也会和从前一样,众人一开始也是如此觉得,然而上天果然是有报应这一说,这一次,赵慎阴沟里翻船了。
  扳倒他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典簿。
  从前赵慎之所以杀完了人还能没事人一样,主要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死了人的家族怕打击报复,主动放弃了寻求公道,哭一哭闹一闹,最多发泄完怨气也就到此为止了。第二种是证人怕打击报复,没人敢做这只出头鸟,说他杀了人,那总要有人站出来说我看见了他杀了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根本不会有人站出来,哪怕是站出来了,这个人也很快会在各方角力中离奇死亡,事情最终都会不了了之,谁都知道这其中是怎么回事,但确实无解。
  直到这一次,这怪圈似的沉默铁律终于被打破了。
  因为有人肯说话了。
  御史台、金诏狱、三省府衙轮番找到了李稚问话,无论是面对哪一方势力的发问,李稚的回应只有一个,实话实说。他当日看见了什么他就说什么,不添油加醋,也绝不会漏掉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包括赵慎当日对他的威胁恐吓,以及那些疯言疯语,他全都如实上报。
  照常理说,李稚绝活不过第二天,然而这时有人对他伸出了援手,建章谢氏。
  李稚的官职不高,出身也不好,年纪又小,他绝无可能斗过广阳王府,但他身上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他是谢府的门客。恰巧的是,惨死的那位吏部侍郎汪循,曾经也是谢府的幕僚。在众人眼中,这应该不单单是巧合,谢府选择庇佑李稚,这相当于向所有人释放了一个讯息,谢氏以及谢氏身后的京梁门阀,终于不再作壁上观,他们对赵慎以及赵慎背后的广阳王府势力出手了。
  这些年来,赵慎以及他手底下那群鹰犬的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却敢怒不敢言,怒火早就埋在了人的心中,一旦冒头,稍微风吹两下就有了燎原之势。
  不过三日,盛京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第五天,李稚的同窗、国子学那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开始写论策痛骂赵慎,文字是真正的诛心之物,无论是煽动力还是感染力都百倍胜于窃窃私语,一时之间,风过之处怒火燎原。第七日,三百四十二位清凉台大臣托着齐斧、誓书联名上谏,十四年来他们第一次启用了“斧觐”,梁朝祖例中规格最高的上谏方式,寓意着天下共谏,大臣们叩响了皇宫武安门,要求皇帝为汪循讨回公道。
  闭关辟谷清修的元帝不堪其扰,只能翻开了那张折子,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他还有些百无聊赖,但当他看见那个落款时,惊得立刻从椅子上弹立起来。
  一般而言,奏章的落款会写上书人的姓名,若是府衙联名上书,落款就是具体的部门,但是这封奏疏不一样,它的落款竟然是高门姓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三百多姓士族联名上书,这已经不是犯了众怒,而是将天捅了一个窟窿,天要塌了。
  元帝当天下令三省府衙、金诏狱、御史台一起彻查此案。
  事态失控成这样,说明真的有神仙陆续下场了,有五感极其敏锐的人还嗅出,这事恐怕还跟千里之外雍州那微妙的局势有关,这世上各种事情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看似毫无关系,然而有句话叫做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吏部侍郎的死,在短短半个月内,让整盛京都变了天。那天杨琼坐在船上看着那辆马车从眼前走过,他绝计料不到半个月后能看见这种场景。
  到了这地步,这事和李稚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他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典簿,虽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但当真正裹挟着雷霆的浪潮迎面扑向王朝,他亦不过其中一朵浪花,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稚毕竟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他显然有些不安,谢珩找到了他谈了一夜的心。
  谢珩问他:“你心中害怕吗?”
  李稚道:“我不害怕,我只是……”他说不上来,“真的能够扳倒他吗?”
  谢珩在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见了迷茫,给他倒了一盏茶,“守好自己的本心,其余的都是天意。”
  李稚出神地看着他,他在心中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忽然用力地点了点头。


第22章 
  各方势力都快将盛京翻过天来了,罪魁祸首却在此时龟缩了起来,仿佛只要听不见外面的天打雷劈声,便能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就是盛京官员对这些天一直闭门不出的赵慎的看法,只要一想到这个平日中耀武扬威的疯子如今像丧家之犬一样可怜地躲在宫外别苑中,大家顿时心中大快。
  事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原本正在养病的广阳王赵元听闻此事,他急忙入宫告罪,儿子杀人放火,父亲出门赔礼道歉,这算个什么事?笑话么?
  广阳王口中那个日日以泪洗面、拼命忏悔自己所作所为的赵慎此时此刻正在别苑高楼中悠闲地弹琴,他居高临下望着冰雪中一望无际的王城,鳞次栉比的屋宇像是巨龙的脊骨,一截又一截地整齐地排列着,远处是铁索一样的城关,拦着千里的山,还有万里的江。
  一个人在他的身旁坐下,赵慎没有扭头,继续专心致志地弹着自己的琴。
  “皇帝今日又发了很大的火。”
  “不多逼赵徽两下,他那种墙头草似的人又怎么会向着我们?你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