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穿成女配(快穿)-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衡玉又不说话了,丁白晴只好问:“我觉得席清就不错,性格和你也搭。”
衡玉莞尔:“丁姨,你确定要撮合我和一个一年忙上三百六十九天的人?”
丁白晴哭笑不得:“你就贫吧。”
瞧出衡玉是真没想过这方面的意思,她也暂时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厨房的事情忙完后,衡玉走到水井边洗了个手,转身时刚好看到席清坐在院子里纳凉发呆。
“坐在那里干嘛呢?”衡玉朝他泼了一小掬冰凉的井水。
当然,因为他离得远,井水并没有落到他身上,只是让他的注意力成功落到衡玉身上。
“就发呆啊。”席清说。
衡玉试探道:“你刚刚听到了?”
席清可疑地沉默一瞬,轻咳两声缓解尴尬:“我不是故意的,原本想进厨房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结果不小心听到了最后两句。”
衡玉回想了下最后两句是什么内容,顿时乐了:“觉得我说得对吗?”
席清下意识反驳:“其实也没有这么忙。”
衡玉眉梢微挑,更乐了。
“别笑了。”席清唇角轻轻弯了一下,又很快放平下来,“回去帮包粽子吧,还没包完,总不能就丢郭先生和程先生两个在里面忙活。”
“走吧走吧,是该回去忙活了。”衡玉伸了个懒腰,率先转身往里走去。
“明天你有空吗?”
“去给碧曼买新婚礼物?”
见席清点头,衡玉说:“明天下午我有休假,要是你也有空,我们一起去买吧,买完顺便把礼物给碧曼寄过去。”
席清连忙说:“我也正好有休假。”
衡玉又笑了下。
“那真巧。”她说。
趁着休假,衡玉挑选好了送给李碧曼的新婚礼物,把礼物寄去给李碧曼后,她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忙碌之中。
“奚副部长,有一位姓苗的先生说要找你。”
这天下午,衡玉正待在经济部里清点抗美援朝这一战的损失,部员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进来。
衡玉应了一声:“好,我来了。”
把桌面的手稿整理成一沓,衡玉放下钢笔往外走,越过门槛,她就看到站在大槐树底下的苗青。
苗青看上去大概四十岁左右,两鬓头发花白,像是染了层薄薄的碎霜,穿着套老旧的中山装,气质沉稳。
对上衡玉的视线,苗青言简意赅做了番自我介绍: “奚副部长你好,我姓苗,单名一个青字,现在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衡玉先是诧异,随后笑道:“苗先生。”
作为一个学过建筑学的人,衡玉不可能会不知道苗青。
苗青与她一样,同样毕业于鲁哈尔大学的建筑系,他在大学毕业后就回了国,这些年一直在为保存华国的古建筑而奔走,偶尔也会接受各方邀请设计一些建筑。
衡玉不知道他的来意,但两人在这之前连一点儿交集都没有,苗青这回过来肯定是有要事找她。她抬起手请苗青进屋里坐会儿。
给苗青倒了杯水,衡玉主动出声,打听苗青今天的来意。
苗青捧着搪瓷杯:“实不相瞒,我是抗美援朝烈士墓园的总设计师,受到建筑部的邀请,作为评委来评选纪念碑的设计稿。”
衡玉还真不知道这层关系,她大概猜到了苗青的来意,好奇道:“苗先生是看中了我那份设计稿?”
苗青的话肯定了衡玉的猜测。
他原本是想给衡玉回信的,但是回信前看了眼地址,惊讶发现信上的地址居然是经济部。
经济部和建筑部隔了不到一公里距离,苗青也不浪费邮费,直接从经济部溜达了过来找衡玉,当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顺便想跟她讨论下这个设计稿的设计思路。
“我很喜欢你在纪念碑上铭刻两国国旗的思路。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属于华国的胜利,这场战争也见证了华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谈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苗青的肢体动作放开不少,他高兴谈论着纪念碑的细节,还指出衡玉设计方案上的两点缺陷。
在建筑方面,衡玉的确没有苗青专业。她安静倾听完苗青的建议,再扭头去看自己的设计稿,发现苗青提出的改进意见的确能让设计稿变得更出彩。
衡玉诚恳说:“我知道了,迟些我会着手改这两个地方。”
“好。”苗青笑,“你的想法非常好,对于建筑风格有自己的理解,应该多设计一些建筑才是。”
说到这里,他还出声邀请衡玉有空去清华大学建筑系看看。
“我们系很缺老师,现在我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你要是有空,可以在建筑系挂个名,偶尔来给学生们上几堂课。”
衡玉苦笑摇头:“苗先生,我去当你的学生还差不多。”
她在建筑学上自然也是花了心思的,不然设计出来的稿子不会得到苗青的青睐,让他从上百个投稿里一眼相中。
但是她在核物理这些事情上花的心思更多,这就导致她的建筑水平只是比原身那时候提高了一点而已。
苗青哈哈一笑,再次邀请:“你能胜任的,有空来清华大学看看。”
衡玉没有直接拒绝,只说自己考虑看看。
苗青也没有再坚持下去,又聊了几句,他起身告辞离开。
离开之前,苗青把设计方案留给衡玉,让衡玉修改完后直接送去建筑部。
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衡玉送苗青离开时,顺便也下班回家。
走到巷子口时,身后突然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声音。
邮递员的声音也随之传来:“奚姑娘,今天有你的信。”
他负责这一片地区的信,跟衡玉打过不少交道,一瞧见她的背影就把人认了出来。
衡玉转身:“是从哪寄来的。”
邮递员在她面前刹车:“好像是玉门油田那边。给。”从包里把信翻找出来。
从玉门油田寄过来的,那应该是和碧曼有关。
看来她今天是能吃上碧曼的喜糖了。
衡玉接过信,低头扫了眼信封:封面上的字迹,不是李碧曼的?
她心中升起疑窦,又等了等,问:“只有信吗?没什么喜糖之类的东西一块儿寄来吗?”
邮递员想了想,摇头笑道:“还真没有。”
“好,那多谢了。”衡玉道了声谢,边往家的方向走,边垂眸拆信。
信纸展开,纸张上的字迹也不属于李碧曼。
它是属于……李碧曼的对象。
而这封来信只告诉了衡玉一件事——李碧曼的死讯。
年轻腼腆的姑娘,死于呼吸衰竭。
第93章 与国诉情衷25
玉门油田作为一处位于戈壁滩下的天然油田; 环境极其恶劣。
又因为华国的油田开采技术一直很落后,到现在玉门油田使用的开采技术,还是近百年前洋务运动时引进的; 这就造成了油田工人不得不肩挑原油。
常年累月与这些掺着各种杂质的原油接触,这对在油田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李碧曼每天都要在油田里进进出出,肺部早就出了问题。只是呼吸衰竭这种死亡原因多出在老人身上,谁也没想到它会突然带走李碧曼年轻的生命。
“她没有去医院看过吗?”
得知李碧曼的死讯; 郭弘义眼里有痛惜一闪而逝。
每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留学生; 都是建设华国的中流砥柱。
牺牲一个人; 都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啊。
信上大致讲了事情的一系列经过; 衡玉开口时声音难得有些艰涩。
“去看过了,我也给她寄了药方。按照药方吃了药后,她这几个月没那么难受了。”
距离玉门油田十几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家卫生所; 李碧曼每个月都会去那里拿些药。
不过呼吸道和肺部的疑难杂症,M国的医学专家都未必能攻克; 一个小小的卫生所又能拿它怎么办?
李碧曼去卫生所看病,医生开给她的药几乎都是止痛片。
“但是信上说碧曼是突然发了疾病; 当时她还没嫁人; 那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住着,半夜发病的时候也没有其他人知道; 等第二天,碧曼的男朋友把刚寄到的新婚礼物送去给她时……身体已经凉了。”
席清听到这里,有些坐不住。
他起身; 绕进厨房,倒了三杯掺了白糖的热水。
喝下温热的糖水; 郭弘义的心情平复不少。他轻叹一声:“人事无常啊。”
三人沉默着坐了会儿; 衡玉突然说:“玉门油田的开采技术和原油提炼技术; 得想办法提高了。”
她给李碧曼提过一些建议,但术业有专攻,她从来没有对油田进行过调研,提出来的建议都比较皮毛,没办法对技术进行重大的革新。
然而,华国油田需要的是一次彻底的革新。
“我们的技术的确太落后了。”郭弘义赞同。
华国现在落后于人。
不止是原|子|弹,也不止是油田开采技术。
是方方面面、各个领域的落后。
席清问衡玉:“你想怎么做?总不能亲自去一趟玉门油田吧?”
衡玉好笑道:“你当我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吗?就算真的搬去了,那也只能解决油田的问题罢了。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帮助现在的华国实现全方面的追赶。”
席清唇角轻轻弯起,他觉得衡玉现在不像是心里没盘算的样子:“你打算做什么?”
衡玉缓缓抬眸,透过树梢间的空隙,凝视着悬挂在天际的浩浩烈日。
“个人力量单薄,那就想办法请外援。我们来搞个大的,一口气给华国请上那么几千上万的专家!有了这些人,我们就可以实现大方面的追赶了!”
席清:“???”
就连素来沉稳的郭弘义:“???”
几千上万个?
还是专家?
这是把外援当大白菜,还是把专家当大白菜了?
哪个国家会痛痛快快地调这么多专家过来?
席清震惊过后,又琢磨了下:“能外派这么多专家的,也就只有苏联那边了吧。虽然我们都称呼苏联为老大哥,但是大国之间的外交还是要以利益作为主导。苏联给我们的援助已经很多,你身为外交部副部长,如果想促成这一件事,你要给出怎样的筹码?”
这年头,能从华国赶赴国外留学的留学生,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哪怕席清一心沉浸在研究和学习中,对国际形势和外交策略依旧有个清晰的认知。
衡玉朝他抛去赞许的眼神。
现如今整个世界的格局主要是成为了两个阵营。
苏方作为一方阵营的带头人,一直被M国针对。
这几年里苏联陆陆续续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援助,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己方的实力、加重己方这一边的砝码,增加与M国抗衡的底气。
“苏联对我们的援助,有出自国际主义的浪漫色彩,也有出于利益考虑。他们想用经济上的援助,来换取我们在政治上的俯首称臣、有求必应。”'注'
“你还记得吗,当初朝鲜请求苏联派兵援助,苏联不想把兵力投入异国战场,于是转头就要求我们国家出兵援助朝鲜。在抗美援朝胜利之前,有哪个国家觉得我们能胜利?但苏联还是要求我们派兵。”
“抗美援朝为什么能成为立国之战?仅仅是因为我们战胜了M国,震慑了世界各国吗?这是一方面原因,但也不仅仅在此。”
“在这次战争中华国也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让苏联知道,华国并非是完全仰它鼻息的小弟,在关键时刻,华国可以为它分担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压力。”
“M国在这三年里,一共进行了两次核恐吓。难道畏惧的只有我们吗?苏联就不畏惧吗?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进行经济上和工业上的援助,增加华国的实力,对苏联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她的声音在这幽静的小院里响起。
坚定也从容。
席清认真附耳倾听她的话,慢慢地,视线不自觉落到她的身上。
他垂下眼睑笑了下,问出了自己觉得最疑惑的一点。
“既然你知道苏联的援助,有很大原因是为了换取华国在政治上的俯首称臣,那你还这么积极主动的寻求苏联的援助?”
衡玉有些无奈地摊手:“只要利大于弊,哪怕与虎谋皮也没关系。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就经历了两次核威胁,谁也不知道第三次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知道第三次时那颗原子核到底会不会发射出来,降临我们的国土。我们国家的崛起之路刻不容缓,只要有任何捷径摆在眼前,那就值得我们去走。”
其实衡玉想的比席清还要深。
华国是绝对不可能在政治上俯首称臣的。
所以……
苏联和华国在政治理念上必然会出现分歧。
等分歧出现,两国关系很可能就会出现破裂,到那时候,苏联也许会将各种援助都撤走,并且要求华国把之前的援助都吐出来。
但那也得是几年后了。
现在来看,扶着苏联这位老大哥的肩膀起步与发展,就是最佳的思路。
在郭弘义家里又坐了会儿,吃过晚饭后,席清主动把衡玉送回家。
“你今晚肯定又不能好好休息了是吧。”一路沉默,快到衡玉家时,席清笑道。
“是得熬个夜。”
席清干巴巴道:“我今晚也要熬夜算些数据。”
衡玉觉得好笑:“那正好,一块儿忙活吧。”
与席清道别,衡玉一路走进了书房,点了支蜡烛,就着蜡烛的光亮开始整理她今天的思路。
她把自己认为的利与弊都完整写在上面。
【你想到要怎么化解弊端了吗?】系统见她写得起劲,原本不想打扰她,但还是太好奇了,就忍不住出声询问。
衡玉沉默片刻:“有想法了。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两国不会走到那一步的。”
这些年,苏联给华国转让了很多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支援的力度也非常大。
但一旦翻脸,那就只剩下两个大国的针锋相对了。
在那时候,实力偏弱的华国肯定是被动的一方。
两天后,衡玉把自己写好的方案拿去外交部,请外交部长任书双过目。
任书双慢慢阅读着,从头到尾脸上都没什么表情,直到放下衡玉的手稿,他的脸上才有复杂一闪而逝。
“在建国最初,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你知道吗,苏联造了两台机器,他们留下一台,另一台送来了给我们。这种兄弟情谊,在大国交往之间难能可贵。”
衡玉抿了抿唇:“我有很多从苏联来的朋友,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把华国当成了第二个家。”
但是抗美援朝那时,苏联政府为了让华国出兵,允诺要给华国很多援助,但最后这些承诺没怎么兑现,这也是事实。
任书双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会和领导沟通,看看能不能在近期促成苏联领导人访华一行。如果苏联领导人愿意来华,接下来我们一起争取。”
目前看来,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思路了。
从外交部离开时,已经是黄昏。
衡玉漫无目的走着。
经过战统部门口时,衡玉再次遇到了赵南松的妻儿。
“婶,开继。”衡玉停下脚步,笑着与他们两人打招呼。
和上次见面不同,经过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