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一挥手:“通知寨里,开始采茶。”
“是。”
郭氏这边走后。苏青媖便把韦福昌叫了来。
去年冬日,一家人在家里猫冬,已是把韦福昌和苏青柳的婚事定了。
丫丫爹走了已满一年了,等夏天韦福昌的家人满了一周年祭,便给他二人办婚事。也没太多讲究,热孝六年的,没那事。
现如今,普通老百姓活着都艰难,能吃饱活着才最要紧。
再说二人在寨里,避来避去,丁点大的地方,转身就能看见。还不如早早把二人的婚事办了。
自定了二人的婚事,韦福昌便时常出入苏家,一日三餐吃住都在苏家了。
苏父苏母都是和气的人,没那种看女婿不顺眼,指使他来去的做派。大家相处也开心。
再说苏青媖这边事情也多,也要有得用忠心的人去帮着做。
这采春茶的事,便交给了韦福昌和苏青柳二人。
一个负责收,和检验,一个负责付工钱和运输。
鲁氏和如意帮着苏青柳,苏母和青杏闲不住,也带着两个小孙孙上山采茶。当然带两个孙孙玩乐居多。
新更寨里,除了有活计的人,也都上山采茶去了。
这天傍晚,顾宏德的孙子,以前常跟在青杨身后的孙子顾思明拿了七八个山鸡蛋,来给小宝和丫丫。
“给,我和爷爷采茶的时候捡的,给小宝和丫丫吃。”
苏青媖正在院里,检查大伙送来的茶叶质量,便看到了这一幕。
“娘,山鸡蛋!哥哥给的!”小宝一手抓着一个鸡蛋,小跑着向苏青媖跑来,脸上挂着笑。
“谢过哥哥没有?”
“谢过了。哥哥说不谢。”
“乖。哎呀,不能捏太紧,不然要把它捏破了!”叮嘱完小宝,走向顾思明。
“你跟你爷爷上山采茶了?”
这孩子刚来寨子的时候,还一副怯怯的模样,问他也不敢答,躲在自家祖父的身后。
但自从去年跟着佟氏母女等人养白蜡虫,在身后帮着做记录开始,人就变得开朗了起来。
后来青杨来了,又常跟着青杨在一起玩。
现在青杨去马信那里练功夫了,便跟着爷爷上山采茶叶。
“嗯,爷爷没有活,便上山采茶,也能得一些铜子。”
“怎么不跟青杨哥哥去集镇那边?”
“去了。信叔说我还太小,让我明年再去。”
七岁多的孩子,虽然比刚来时已长了不少肉,但还是瘦条条的。这么点大的孩子,寨里也有不少个。
顾宏德一个老童生,私塾先生,上山采茶叶?
苏青媖沉吟着,会不会大才小用了?
寨里现在大伙能吃饱饭了,民生,经济也搞起来了,现在武器也不缺,要不要搞点教书育人的事?
顾思明见苏青媖一直盯着他,孩子还是太小,被盯得有些发毛。
“东家,我爷爷那边好了,我跟我爷爷先回去了。”
“啊?哦,好。回吧。谢谢你今天的鸡蛋。”
“不谢不谢。”说完便欢快地跑过去牵他爷爷的手,出了苏家大门。
苏母拿着篮子里几个山鸡蛋,牵着小宝过来:“小宝可算有鸡蛋吃了。”
呃?
苏青媖这才想起来,可不是嘛,在山里,鸡蛋都成了稀罕货了。
这里的诸多寨子,想吃肉,上山猎一猎野物,便有了。几乎很少人养家禽,导致大家想吃鸡蛋,都得靠运气。
上一回山,能撞上山鸡窝,或许就能捡到,要是遇不到,就没鸡蛋吃。
苏青媖事情太多,也忘了这个事。
看了一眼小宝,见他正盯着鸡蛋,兴奋地跟苏母争着要拿篮子。苏母怕他摔了,不让他拿,二人一个要,一个哄。
“娘,你说我们养些鸡怎样?也给小宝和丫丫攒些鸡蛋吃。”
苏母愣了愣,一拍大腿:“好啊,养鸡好啊!我说山里不缺吃喝,但总感觉差点什么呢,原来是缺鸡蛋啊。行,养!”
养。
那小鸡苗从哪里来?
第三百零四章 攒鸡蛋
因为想养鸡攒鸡蛋,苏青媖想了想,便找了丁掌柜那边。
他那边有人手经常出入各州县,帮着收些小鸡苗子,应该比别人便利。
而且看着他的铺子天天被山民们挤得水泄不通,也胸闷气堵。
给他找点事做,使唤使唤一下他。
丁掌柜没半点犹豫就把事揽下来了。
没过几天,苏青媖这边就收到了几十只小鸡苗子。
毛茸茸的,挤挤挨挨,叽叽喳喳叫着,放在几个篮框里送了过来。
一家人都高兴地很,围着看。小宝和丫丫更是高兴。
两只小狗被小姐弟俩养成了大狗,已经不好玩了。还是这些小鸡苗子更可爱。
一人围一边,兴奋地围着看。
“哇,毛毛的,真好摸。啊,娘,它咬我!”小宝刚伸手进去,就被小鸡苗子啄了。
大家哈哈大笑。
“没事,小鸡苗子啄不痛的是不是?它们太小了,要轻轻的,别弄痛了它,它不舒服就会啄小宝啊。”
“娘,我轻轻的,没弄疼它们。”
“摸摸就行,别捏。”
“嗯。”
苏青媖把一只小鸡苗子抓了放在他掌心了,他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咧着小嘴,高高兴兴地盯着小鸡苗子看。
想伸手又不敢。目光盯着不放。
苏青媖怀疑他能看一天。
“东家……”
“嗯?”苏青媖看向凌秦氏。
“哦,谢谢你送了小鸡苗子过来。”
凌秦氏急忙摆手,这要道什么谢。
凌秦氏是凌丰谷的儿媳,凌丰谷平时在各山里采药,剩余时间便带着孙子在集镇的医馆里制药抓药,他的老妻跟着在集镇照顾他们爷孙。
而他的儿媳则带着孙女子芩呆在寨子里。
经常两边跑。这些鸡苗子便是她母女二人带回来的。
“东家,丁掌柜那边从外面收了好多鸡苗子放在铺子里卖,我看见好多人都跟着买,我们寨子,要不要也养一些?”
新更寨老人小孩不少,平时大家手里都有活,不像各寨一样有剩余劳力可以进山打猎。
而且新更寨的人,原本也不是山里人,没人带着,就是进山也猎不到什么东西。
要是让老人小孩帮着养些家禽,不打猎的日子,寨里也不缺肉食了。
苏青媖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凌秦氏的潜在意思,只听见丁掌柜竟做起鸡苗子生意了。
一拍脑瓜子。
果然是生意人啊。这举一反三的,太善于抓住商机了。
山里有不少人家也没有打猎好手的,但养些鸡,他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啊。
为什么她没想到找人从外头收些鸡苗子回来,放到铺子里卖?
啧啧,又让丁掌柜得了先机。
虽然钱不多,但是吧,也是商机不是?
而且能趁此机会,到邻近各县镇村里买鸡苗子,打听着那些人需要什么,没准以后能做些生意,有什么买卖,或是从那边雇些人手什么的。
都是资源啊。
她又犯蠢了。
“行,你跟大家说一声,如果有时间有余力的,想养就养,我没有意见。”
凌秦氏很高兴,这样她也能养些鸡了,便说道:“好的,那我回头就跟大家说。”
转眼,苏母带着鲁氏已是把小鸡苗的窝做好了。
小宝和丫丫小姐弟俩,天天从苏母那里抢过喂食的活,把几十只小鸡苗照顾得周到得很。
喂水的活也不落下。吃什么都会想到留给小鸡苗子。
让大人哭笑不得。
很快春茶便采完。苏青媖便又让大家剪茶枝扦插,种茶树种白蜡树。
去年佟氏等人养白蜡虫养得好,得了许多白蜡,让苏青媖得了大几万两银子,也大手笔地给她们几人分了红。
所以这才一开春,佟氏等人早早就开始准备了。
听说虫种再多些,得的白蜡会更多,几个人都不敢怠慢。
苏青媖跟了她们几天,见她们手法娴熟,显见去年已是养出经验来了。
看来今年得的虫种能翻好几倍。
想到白哗哗的银子能落进口袋,弥补她茶叶上的损失,苏青媖心里忍不住高兴。回头便收拾了好些吃用的东西送到这几人的家里。
勉励她们。
得东家看重,让佟氏等人信心倍增。
而苏青媖安排了茶树和白蜡树的扦插,接着便又带着人摸索着在竹林里种上竹荪,在各山洞里琢磨起香菇的种植来。
仁州城的铺子里,各种酱卖得非常好。
去年冬天,哪怕有贼子不时捣乱,铺里还一月有二三百两的盈利。
琢磨起种菌子,主要是苏青媖想把山里的资源利用上。
这利用上了,又不想看到哪一天断货,想看着它源源不断的。
也没经验,苏青媖就提了一个想法,让跟着她的人去摸索。
菌子,大家都没听过能种植出来的。都是天生天养,大山里找一找,就有。
苏青媖知道菌子是能培育的,但她没实操经验啊。
只提了一个想法,便把大家勾得想把这事干成。
天天在林子和山洞里琢磨。
一堆人,把竹林里的杂草灌木清除干净,只留下枯竹叶等腐物,给竹荪扩大它的生长环境。
菌种不知道怎么得,但可供竹荪生长的地方大了,也许它的产量就上去了呢?
至于香菇,苏青媖纯粹是想着把那些山洞利用起来。
但郭氏等人听了她的想法,却觉得大有可为。天天都带着人在山洞里看光线,看风向。
都不用挖菇房,这一个个山洞就是天然的菇房啊。
要是种成了,得有多少香菇酱!
东家忙,那就由她们来做。
郭氏便让人进山找了枯木,带有香菇菌丝的,就扛到山洞里养了起来。还分了班次,日夜有人看顾。
苏青媖见她们干得有模有样,她便不管了。
因为冬麦要收了。
山里种的冬麦,产量怕是跟外头良田里种的不能比。
但它耐旱,好活。又经过一冬雪水的浸润,在大山里活得好好的。在半山腰上,放眼瞧过去,黄澄澄一片,瞧着就喜人。
收割前,各寨主集中到集镇的活动中心,大家一起统计各寨的亩数,及需要的人力。
统计好,苏青媖便在新更寨的铺子外面挂上需要麦农的消息。
第三百零五章 一地两熟
集镇里,现在不止联寨的人不时跑过来互通有无,查看消息。
外寨的人,隔着很远山里的山民,也会翻山越岭的来。
除了买些油盐,也想看看有什么新鲜消息,和可以挣些铜板的活计。
大家住在山里,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活不下去才进的山。
没有户籍,没有黄册,没有田地,没有屋没有地契,外面的人,好一些的把他们叫做山民,难听一点的叫他们流民。
但他们曾经也是良民,也有屋有田有地。
山里消息闭塞。
大家躲在山里,先皇驾崩这种事,也是来了集镇,看到挂出的消息才知道的。
所以远近的山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跑集镇来买一些日用,油盐等物,再顺便看一下是否有新消息。
等苏青媖这边才把需要麦农的消息一挂出,山里蜗居在各处的山民们立刻闻风而动。
从各个山头跑了来,男男女女,挤满了集镇各街道。
新更寨这边早早就从五个前来投靠的,才搬迁过来的寨子里,把劳力请足了。
劳力一请足,冬麦也开割了。
山里冬麦开割的时候,苏父和项尚也带着人把仁州城附近六十顷的早稻种下了。
刚种完,又风风火火赶回山里,因为麦子开割了。
麦子的产量虽然不如稻子,但因为是第一次做一地两熟实验,能不能成功,对以后的种植关系重大。
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裴念虽然没有来,但也早早派人传了口信来,让苏青媖收了麦子,把情况告知他。
不止裴念,山里人人都在盯着。
一地两熟,真要弄成了,这哪里还缺粮吃啊。就算一年丰年一年灾年也不怕。
哪怕山地种植产量再如何少,但两季啊,也及得上一季的产量了吧。
人人眼冒绿光。
一听说麦子开镰,个个都憋着劲。
外寨被选上当麦农的,那是欢喜得不行,一日三餐,包吃住,一天还能得二十五文。
谁不争着来?
而联寨的各个寨主每天也都恨不得长在麦田里,急着知道麦子的产量。
一通知开镰,各寨立刻动了起来,热火朝天。
从开镰起,到麦粒归仓,不到十天的时间。
各寨的产量也陆续报了过来。
有多有少,但大多在每亩四百斤上下。
振奋人心!
成了!
苏青媖惊呆了,这产量,比旱稻要高啊!
这样一地两熟,亩产再往上窜窜,都有上千斤了!
这还饿肚子啊?
一日三餐大白米饭,隔天就油条包子馒头花卷,鸡蛋饼面条烙饼煎饼馍馍饺子,随便做着吃啊。
翻着花样做,哪里还吃不够?
大山里直接了。
谁能想到这大山里不仅长粮了,还长这么多!一地两熟!
比外面都强!
“会长,会长!成了成了!”
“青媖啊,真成了!一亩四百多斤!两季快上千斤了!”
苏青媖也很是高兴,见各寨主兴高彩烈的,忍不住泼了盆冷水。
“才四百斤你们就高兴成这个样子,听说别的地方麦子能长到上千斤呢。稻子也能产一千五百斤。”
“啥?”
“这么高?会长莫不是在开玩笑?”
“青媖,你哪里听说的?我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也没听说有这么高产量啊。”
“就是啊,听说皇庄有专门仆人日夜看顾的良田,亩产也才五百斤。”
“呃……我书上看到的。”苏青媖说道。
“嗐,书上哪里做得准。那都是文人臆想出来的。哪里有这么高的产量。”
“就是。有四百斤我都想找个庙宇去烧香拜佛了。”
好吧,你们高兴就好。
苏青媖又跟各寨主商量,虽然裴刺史和干爹那边,只收一季的粮食,但去年冬天得了刺史府和干爹帮忙,苏青媖还是想各寨再缴上一成粮,给二人分送过去。
不管是于公还是私心,苏青媖都想给二人缴些粮过去。
干爹那边听说收了好些人,应该是比较缺粮的。
裴大人管着一州之地,想一州繁盛,安稳人心,也得让治下的百姓吃饱。
也许能把离乡的人都召回来,再引来一丝外地的人来仁州落户,人一多,民生经济什么的,也才能更好的发展起来。
“应该的应该的。”
“对对,我们现在有两季产量了,再缴上一成,还是有多的。”
“好,我替两位大人谢过众位了。”苏青媖朝一众寨主道谢。
一众寨主谦虚了几句,都是他们应该做的,不需要苏青媖道谢。
苏青媖点头,便又说起来。
“经过一年的试验,我们一地两熟已是成功了,接下来今年我们的任务就是努力提高两季的产量。”
“各寨回去后,看看寨里有没有种田好手,有办法提高产量的有经验的老农,或是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