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寨回去后,看看寨里有没有种田好手,有办法提高产量的有经验的老农,或是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的,务必要重视,报到会里来,到时大家努力提高产量,让大家荷包再硬实些。”
“好好!”
“我就喜欢荷包硬实的感觉。”
“谁不喜欢!”
麦子收割后,各寨的晚稻又紧接着种了下去。
种完稻子,苏青媖便安排人给裴念和马明温把粮食运了过去。
弄完这些事,又种起其他粮食。
除了主粮的种植,还是要利用好山里的每一块坡地,及房前屋后的地,再种些其它粮食。比如各种豆子。
冬天还得靠各种豆子发蔬菜,和做豆腐吃。
自从做了豆腐,收了各寨的豆子后,原来家家都剩余的豆子已是几乎没剩了。
于是各家又紧着把豆子给种了下去。
因为山里收豆子,又把大山附近的村子,仁州附近各县镇的庄户都跟着种了一波。
这东西好种,不挑地,种了还有人花大价钱收,大家便跟着种了不少。
晚稻种下去后,大家便闲了下来。
秀儿和苏青柳的婚期也到了。
秀儿的爹柏通回来后,忠寨主心里的大石终于卸下。
本来也不想大操大办,但柏通坚持,所以忠寨主那边也热热闹闹地操办起秀儿和柏树的婚事来。
苏青媖一家都送了礼物。
两家交好,全家人都去了柏家寨热热闹闹地吃了席,看了一场山里的婚宴。
不华丽,但质朴,热闹喜气。
转眼没过半个月,苏青柳的婚期也到了。
第三百零六章 小宝也没爹
苏青柳嫁出去,也在寨里,两家房子隔得不远,就跟换个房子住一样。
苏青媖瞧过苏父苏母,见他们没有嫁女的伤感,这才放了心。
转眼看到丫丫牵着小宝在一旁看着大人忙来忙去,眼神落寞。
苏青媖看了有些心酸。
便牵了两个孩子出了屋子。领着两个孩子上了寨门楼。
在门楼上领着两个孩子看了寨子,又看了四周的青山。
两个孩子从来没上来过,都很兴奋,好一会三人才在门楼上坐了下来。
“丫丫不开心吗?”苏青媖拉着丫丫坐在身边,抚着她的小脸。
刚见丫丫时,她还抱在大人怀里,话都不会说,长得细细瘦瘦的,没二两肉,转眼就快六岁了。
平时大人忙,就带着弟弟,给弟弟洗脸穿衣,带着弟弟玩,不去打扰大人。也从不争吃喝。
懂事得让人心疼。
丫丫摇了摇头:“没有不开心。”
“不想娘嫁出去吗?娘还是嫁在寨子里啊,我们天天都能看到的是不是?”
之前商量过,丫丫说想和弟弟住在家里,不随苏青柳住过去。
苏青柳原本是不同意的,韦福昌见一结婚要使她母女二人分开,便说那他们住在苏家。
苏青柳又犹豫了。
女婿有房子,住在岳家怕会让人说小话。
苏青媖是觉得丫丫不住过去也好,方便苏青柳和韦福昌培养感情。
反正他们吃饭多数还是在苏家吃的,不过回去睡觉而已,十几步路的距离,为什么一定要把丫丫接过去。
便劝说了苏青柳。
但丫丫好像有些不高兴了。
苏青媖见丫丫没有说话,只摇着头,正想问她,就见孩子已是默默掉了泪。
“娘,姐姐哭了!”
“姐姐,你为什么哭?”
小宝不懂,但丫丫已经快六岁的孩子了。心思细腻,孩子跟着大人东奔西走的,早早就学会了看人情世故。
苏青媖把她抱在了怀里,抚着她小小的背脊,无声地安抚着她。
“姐姐,你别哭了,小宝也想哭了。”
丫丫一听,忙擦了一把眼泪:“姐姐没哭。”
“姐姐明明哭了。”
小宝说完看了一眼苏青媖,想说,娘,姐姐骗人。
见苏青媖瞪他,便没有说出口,转身用小手替姐姐擦起眼泪来。
“我们丫丫这么懂事,所有人都疼你呢。有姨在呢。”苏青媖安抚她。
“嗯。”
丫丫扭身趴在了苏青媖的怀里,小宝看了看姐姐,又看了看娘,也挤进了苏青媖的怀里。
苏青媖哭笑不得。
转头对丫丫说道:“丫丫没见过爹是吧?”
“嗯。”丫丫低声应着。
“姐姐别怕,小宝也没见过爹!我们不要爹!我们有娘、有外公外婆、有舅舅、有大姨小姨,还有好多人,我们不要爹。”
小宝以为姐姐是想爹了,忙开口抢话。
没爹没事的,小宝也没爹,小宝都没哭。
嗯……你爹怕不是想揍你。
他给你寄的一箱子金子,还在咱家地下埋着呢。
苏青媖看着小宝,有些无语。
啧,这孩子,插科打诨,害她都忘了她要说什么了。
丫丫眨巴着眼睛望向弟弟,呃,是哦,弟弟也没爹。
她不能惹弟弟哭了,忙擦了一把眼泪。
呃……
自己想通了?
苏青媖看了看丫丫,想了想,还是想讲些道理给她听,省得孩子闷在心里。
“丫丫,你看啊,你和小宝都没见过爹爹对不对?”
“对,我和姐姐都没见过爹爹,不要爹爹。”
苏青媖瞪他:“小宝,大人说话,别插嘴。”
小宝一看娘神情严肃,两只小手忙紧紧捂起嘴巴,只露出一双大眼睛在外面,看着苏青媖。
娘,小宝不说话了。
苏青媖怕吓着他,朝他露了笑。
小宝这才放下小手,朝苏青媖甜甜地笑了笑,又拉着姐姐的手趴回苏青媖怀里。
苏青媖想了想,便又对丫丫说道:“丫丫,你看,你和小宝虽然没有见过爹,但是有我们大家疼你们对不对,没人来欺负你们对不对?”
丫丫点头。
“那再多一个人来疼丫丫,不好吗?”
丫丫看向她。
苏青媖见孩子一副迷茫的样子看着她,有些心酸。
孩子是觉得娘要离开她了,不安了。
“丫丫看啊,你娘身边虽然多了一个人,但娘还是娘啊,娘不会不要丫丫的对不对?”
丫丫点头。
娘疼丫丫,娘跟丫丫说,如果她不愿意,娘就不嫁出去了。
她不想娘不开心。
苏青媖见孩子点头,有些欣慰。这是个懂事的孩子。
“那丫丫看,不管怎样,娘会一直疼丫丫的对吧?那个韦叔叔,如果对丫丫好,那丫丫就多了一个人疼。如果他对丫丫不好,那丫丫就当看不见他,还是跟以前一样,还是有这么多人疼丫丫,是不是?”
丫丫一想,好像二姨说的没错啊。
娘嫁出去,不是不疼丫丫了。
而韦叔叔要是疼丫丫,就多一个人疼丫丫,要是他不疼丫丫,那丫丫就当看不见他。
还是跟以前一样啊。
她还有娘有二姨有外公外婆舅舅和小姨疼。
想明白后,丫丫重重的点头。
见她想通,苏青媖笑了笑:“而且丫丫快六岁了,是大孩子了,本来就该一个人睡了是不是?大孩子不能再跟娘一起睡了。”
丫丫脸有些红,低下了头。
小宝看了看苏青媖,没憋住:“姐姐,你可以和小宝,和我娘一起睡。我们三个人睡。我和娘的床大,有那么那么大……”
一边说一边小手比划。
“就是啊,丫丫不想和弟弟一起睡吗?”
丫丫终于露了笑,重重地点头:“想,那我和弟弟睡。”
“好,和姐姐一起睡!”
“好,那你不可以尿床。”
“才没有!小宝才没有尿床!是姐姐记错了!小宝才没有尿床!”
三岁的孩子,也懂难为情了,大声地嚷嚷了起来。
“对,小宝没有尿床,是姐姐记错了。”
“就是姐姐记错了。小宝才没有尿床!姐姐下次要记住哦。”
“好。”
姐弟俩说着,便开开心心地在门楼上打闹了起来。
跟过来的苏青柳,在门楼下捂着嘴哭了。
如果丫丫不愿意,她就不嫁了,丫丫是她的命根子,她不想看着孩子不高兴。
“别哭了,有你妹妹呢。你俩成亲后,就回咱家吃饭,睡觉在那边睡就行。也就十几步远,喊一声都能听见,丫丫会习惯的。”
苏母在一旁,哽咽着安慰道。
“嗯。”
苏青柳的婚礼办得比秀儿的还热闹。
苏青媖给她用白蜡烧了一对大红的龙凤烛给他们,引得无数人凑过去观看。
“以后我成亲也想要这样的一对龙凤烛!”
“我也要,真喜庆!”
联寨的各寨主及一些山民都送了礼物来。裴念和马夫人那边也送了重礼过来。马明温那边没有跟他讲。
苏青媖请了马信及各寨主一起来寨里热闹,加上新更寨的人,桌椅都不够用。
大家便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酒菜就搁在柴墩上,大家也吃得热热闹闹。
主要是菜色好,很多菜色大家都没见过。
吃的那叫一个开心。
苏青媖听着大家走时还念叨着酒菜,想着要不要在集镇开个小饭馆出来?
山里大伙腰包似乎都鼓起来了,应该舍得几个铜子去尝尝鲜的。
苏青柳的一场婚礼,让苏青媖又想到了一个挣钱的门路。
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攒钱。
总觉得钱不够用的样子。
苏青柳婚后第三天,回娘家。苏青媖见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心里也替她开心。她还年轻,正是需要被人疼的年纪。
这样就好。
走了回门礼后,苏青柳和韦福昌就几乎把韦家当客栈了,除了回家睡觉,几乎都在苏家。
一是怕丫丫不适应,二是白天里两口子都要来找苏青媖派活。
果然丫丫看到娘嫁出去后,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便又开开心心了起来。而韦福昌对她也好,让孩子渐渐有了些父爱。
韦福昌成了自家姐夫后,苏青媖也把外边的事交给他去做。她动口,让别人去动手。不然光靠她,有些分身乏术。
山里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情况越来越好,苏青媖的小饭馆也在集镇开业了。做的各种菜式,山里人都没见过。
生意比苏青媖预计的情况还要好,每天都有不少人光顾。
开业第一天大酬宾,小饭馆就被山民们挤爆了。
一是山民们不缺粮了,能吃饱饭了,二是山货卖了钱,也舍得吃喝了。三是在大山里呆久了,也有猎奇的心理。
大堂坐满了人,让后厨的人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还没到饭点,小饭馆里就挤满了人。苏青媖原本只想做中餐这一顿的,毕竟山里人还要爬山回自家。山里夜路也不好走。
但没想到大家热情高涨,一天一餐已是不能满足了,便又加了晚餐。
丁掌柜看着小饭馆的盛况,不住扼腕,为什么他没有早些想到?
山里人现在兜里有钱啊。舍得吃喝了。
他永丰号要是在旁边也跟着开一家,苏娘子会不会打他?
生意人看着红火的生意,自己却没能掺和一脚,抓心挠肝。
山里日子太平,但外面却随着先皇的驾崩,各地暗流涌动。
第三百零七章 乱战
乱世里,都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各地义军才纷纷举杆。
一听说仁州城,去年种了粮,得了几十万石。今年早早又育了稻秧,种了早稻,听说还想一地两熟,种上两季稻。
群情涌动。
两季稻?一地两熟?这得收多少粮食啊?
是真的吗?不是天方夜谭吧?
什么天方夜谭?我住在山里的大舅的小姨的二姑子的八婆的儿子,都跟我说了,仁州附近的大山里,一地两熟试验成功了,山里一季都能收六七百斤粮呢!
一季啊!那想想两季能收多少!
还是山地。要是良田,那得是多少!
传来传去,都惊呆了。
仁州百姓能吃饱,去仁州不用饿肚子,我们去仁州!去仁州!
当乞丐都有人丢食出来,不会饿了。
除了老百姓,各路大军自然也更想去。把仁州夺了,还怕大军缺粮吗?还怕将士们吃不饱饭吗?
从六月开始,仁州陆续受到各路大军的攻击。
开始只是断断续续的,小股的人马。后来兵马越来越壮,来夺城的人越来越多。
凭着仁州城厚重的城墙,裴念领着仁州的将士和百姓,抵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苏青媖得知消息后,立刻就把在山里挖铁石的几百人,以及留在集镇帮着打武器的一百人,全部调往仁州。
让他们听裴念安排。
同时各寨也加强警戒,以防山匪来犯。
果然,仁州久攻不下,有小股山匪就转道要攻山。
被苏青媖带着山民们逐个击退。
现在有马信帮着训练各寨青壮,颇有成效。
而且各寨武器精良,人手一件,连老人小孩都有。
寨门前的壕沟也挖宽挖深了,水汪汪的,谁都不知道深浅。除非山匪们进山的时候扛着小船来。
不然,根本没法逼近山门。
才靠近,就被一波又一波的铁箭阵拦住了。
逐渐的,外面就传出“江东七十寨皆不能破”的说法。
有山民们刁钻,战斗力彪悍,群蛮据险以拒之,匪众不敢入境的说法。
竟越传越广。
让一众对大山里的粮食觊觎不已的各路绿林好汉,望山兴叹。
苏青媖率联寨的山民,挡住了山匪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山民们有了信心,越战越勇。而仁州挡了这么多轮攻势,渐渐有些不支。
裴念连连去信江西观察使杨毕,都如石沉大海。
派人去周边求援,也是敷衍的多,就没哪个刺史愿意派兵来支援一二的。
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吗?仁州被破,周边诸州,能落什么好?
裴念如坠冰窖,寒意阵阵上涌。
仁州在他治下,好不容易才焕发出繁盛之景,老百姓终于能吃个半饱了,再不用离乡背井了。但哪想这就招人眼红,要来抢了?
一旦都城破,到时大批的百姓奔逃,仁州这个刺史府,他这个刺史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裴念心生悲凉。
但同时又徒然涌升出一股豪情,誓与仁州共存亡的念头。
他一日是仁州刺史,便直到死,也会是仁州的刺史。
苏青媖得知仁州被围,急得不行。
跟马信那边商量了,让他带着手下五十人,及各寨两百青壮前去支援。
从仁州后方予以击敌。
联寨的支援,让仁州守城的官兵松了一口气。
裴念无限感慨,仰天长叹。
苏青媖,联寨……好在还有你们。
联寨的支援,破了攻城匪军的计划,也让守城将士得以大大缓了一口气。
但围城的各路兵马太多,一时间有些胶着。
就怕围城久了,仁州城里会抵挡不住。
苏青媖和裴念急得嗓子直冒烟。
许久都等不来仁州的上官派人来支援,怕杨毕那边真是放弃仁州了。
七月,仁州被围了一月之久,正当士气低迷的时候,马明温亲率两马大军请来支援。
立刻振奋了仁州守城将士的军心!
马明温两万精兵与围城的各路大军激战数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