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娘子她娇心似铁 >

第133章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33章

小说: 娘子她娇心似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明温听完,低声笑了起来。

    “这孩子。听说倔起来,也是让人头疼。上次还非要跟我出山去骑大马。小小年纪,胆子倒不小。”马明温嘴角上扬。

    崔玉英盼着给马明温生个孩子,自然也是极喜欢孩子的。

    跟马明温说了一路的小宝。

    “你明天到库房看看,有没有适合小儿玩的,给小宝拣些送去。再去我书房看看,有没有适合小儿开蒙用的书籍。小宝虚岁都四岁多了,正是要开蒙的时候了,山里闭塞,别耽误了他。”

    “是。”

    二人慢悠悠地回了卧室。

    崔玉英铺了床,转身对着坐在椅上枯坐的马明温柔声道:“老爷,夜深了,该休息了。”

    马明温看了她一眼,灯光下,崔玉英粉嫩的脸颊上,似乎罩着一层温柔缱绻的光。

    马明温忙转过头去,径直上了床。

    崔玉英吹熄了烛火,随后也上了床。

    见马明温背朝里径直睡了,想了想,伸出柔荑抱了上去。

 第三百一十章 快抬了我去

    崔玉英刚伸手探进马明温的衣裳内里,就被马明温反手摁住了。

    崔玉英先是愣了愣,又伸手想动。

    马明温更大力地捏住了她的柔荑。

    “老爷……”崔玉英带点难堪,细碎的哭声在马明温的身后响了起来。

    “老爷,为什么?我知道我比不上小姐,但是小姐已经去了……”

    夜色里,幔帐内没有透进半点亮光。

    马明温在黑夜里瞪着眼睛望着虚空好半晌。

    才轻轻叹了一口气,把低低地压抑地抽泣着的崔玉英揽进了怀里。

    崔玉英被他这一抱,委屈更甚,大哭了起来。

    马明温拍抚着她。

    待她渐缓,才温声开口:“玉英,你很好。是我不好。”

    崔玉英抽泣着:“我不求老爷忘了小姐,我只是想替小姐照顾老爷,给老爷再添一个孩子,不想老爷膝下空虚,老爷那么喜欢小宝……”

    马明温默了默,好半晌终于说道:“玉英,我不能给你孩子了。”

    “老爷,是玉英做得不够吗?”

    “不是,是我,不能生了。”

    “老爷!”

    崔玉英头一次听到马明温这么说。

    那么,长久以来马明温不愿碰她,是因为他伤了身子吗?

    崔玉英从他怀里支起身子,很是吃惊:“老爷,是什么时候的事?是在战场上伤到了吗?”

    呃……

    “是。”马明温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没有跟妻子丽娘说过,自然也不想再对别人提起。

    他和丽娘在新婚夜,他许诺她,这一辈子,他只想要她生的孩儿。

    他做到了。

    “老爷。”

    崔玉英又趴回马明温的怀里。方才听到只感到震惊,现在却忍不住为他感到心疼。

    “老爷,苦了你了。”

    “不,是苦了你了。我之前问过你,想送你离开,你不愿。我给不了你孩子,你还年轻,后半生孤独无靠,可你,非要留下。”

    “老爷,我喜欢老爷,我不后悔留在老爷身边。老爷别赶我走。没有孩儿也没事,我有老爷就够了。”

    “……”

    唉。马明温又长长叹了一口气。

    最终什么也没说。

    只温柔地拍着她:“睡吧。”

    镇南节镇这边一片详和。吕博承那边却颇有些不好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马明温给了乌全忠灵感,他封了一个镇南节度使之后,好像天灵盖被人打开了,人一下子变得通透了一样。

    大封与他亲近的手下。

    在朝中拉拢各方人马。

    凡拍着他乌全忠马屁的,统统升官发财。而那些对他大权独揽,敢发声不满,敢跟他对着干的,贬的贬罚的罚。

    现在朝堂上下,只知乌全忠,不知新皇。

    有什么要紧事,不要去找新皇,找乌全忠。

    乌全忠撇开先皇子嗣不要,扶了先皇的异母弟上位,得了更大权力,渐渐地把新皇当成了傀儡。

    以前还拟了诏书,找新皇过过目,用一下印,现在玉玺他乌全忠随便取用,用印用的自然的很。

    新皇越发没个皇帝的样子。

    隔个几天不见新皇,内宫上下一时还想不起新皇长什么样子。

    但梁王乌全忠个个都记得牢。

    梁王处理政事比新皇都积极,天天要走内宫好几趟。

    与梁王乌全忠走得近的,全部鸡犬升天,对他看不顺眼的,比如崔晟……

    日子便颇为不好过。

    乌全忠先是以莫明其妙的理由,抽调了崔晟手下两个四品将军及两万人马去了别的节镇,后来又莫明其妙地短少他的军粮军饷。

    现在崔晟手下只剩下四万人马。

    手下将军只有吕博承一个正三品将军和一个五品将军,及几个六七品校尉。

    哪一个节镇是像崔晟这样的?

    本来乌全忠还想抽调吕博承离开的,但吕博承学精了,嗅到了一丝不对劲,在来传令的宦官面前亲自表演了一番。

    高兴到从高头大马上摔了下来。

    又与前来看望他的崔晟对骂,说崔晟对他不好,把好的马藏了起来,把劣马老马给他一个正三品将军骑,这是明晃晃的打压!

    他要请调去长安!去都城!再也不在凤翔这个地方吹风吃土,受这个鸟气了!

    又请托内官大人,把他抬了去见梁王殿下,他要去都城替梁王殿下效犬马之劳。

    来传令的宦官一看,吕博承摔得腿都断了,嗷嗷叫着,路都走不了,梁王要一个废人做什么?

    知道他与崔晟生了嫌隙就好。

    宦官面无表情,转身就带着人走了。

    丝毫不理会吕博承在后面痛哭流涕,大喊大叫的。

    直到人都走得看不见了,吕博承才收起做派,跟崔晟对视一眼,面色凝重。

    这乌全忠是在防着他们呢!

    把凤翔军打散,意欲何为?

    是凤翔离长安太近,怕凤翔军坏了他的事?

    不妙啊。

    崔晟心里沉甸甸的,转眼一看吕博承一支脚直挺挺地抻着,又气不打一处来。

    “做个戏而已,用得着下这么大本!腿断了,没几个月能好?要是有个万一,这几万大军拱手让人啊?”

    吕博承被他重重地拍了一记,愣了愣。

    反应过来,忙跳下床,在他身边连转了几圈。

    “我会那么傻吗,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人把我的腿摔断?早两年我那么想见我娘子,我都没有因为想退伍,把腿摔断,此时会因为他乌全忠把腿弄折了?”

    崔晟白了他一眼:“我看你就是一身傻劲!”

    “哼,我不傻能骗过那个……人!”

    吕博承用手在自己要紧的位置比划了一下,做了个一刀切的动作。

    让崔晟很是无语。

    不想理他。

    见崔晟不说话了,吕博承在营帐内转悠了起来。

    “元帅,大事不妙啊。这乌全忠摆明了,就是想把我军打散,分化我们。就不怕吐蕃来犯?”

    “你看这两年吐蕃什么时候大举来犯过?不过是小打小闹。乌全忠是吃定了边境安稳,把凤翔军的人马都从我帐下调走。可恨!”

    乌全忠一个降将,一步升天了,位高权重。可恨!

    吕博承眉头皱得死紧:“这样不行啊。只怕乌全忠还是会再派人过来。万一以别的名头再把人调走……凤翔军可真没人了。”

    “那你说怎么办?”崔晟一愁莫展。

 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戏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人马,被乌全忠调走,吕博承能甘心?

    但乌全忠以皇命为由,谁敢硬扛?

    不要脑袋了?

    乌全忠敢把人调走,无非是看这一段时间边境安稳,无人扰边罢了。

    凤翔与吐蕃交界,凤翔一破,长安也稳当不了。

    既然乌全忠以凤翔安稳为由,抽调走人马,那他就给他来个不稳,在他在长安都睡不安稳。

    于是,接下来,吕博承每天都带着手下装扮成吐蕃士兵的样子,频频扰边。

    然后再带了人假意去追。

    崔晟那边非常配合,全权交给吕博承,吕博承带人表演,他就极力配合,并频频上书朝廷,说吐蕃扣边,扰民。

    凤翔军快抵挡不住了。

    请速派人来支援,如若马力不足,问是否凤翔军可退至都城?

    凤翔军撤退回都城?

    边境都不守了?放着外族来犯?

    让人攻到长安来?

    那如何行!

    他乌全忠的大业还没开始呢,怎能让外族扰了他的大事。

    凤翔军要人?给,把原来抽调走的两万人马又还了回去。

    军粮不够?给!

    大批军粮和武器频频运往凤翔。

    吕博承见目的达到,也没放松,不时就要来上一场,自导自演的外族犯边的戏码,如此倒也保住了凤翔几万人马。

    朝堂上,乌全忠依然权势熏天。

    不满乌全忠的人自成一派,谓之“清流”,而那些奉迎拍马趋炎附势,巴结乌全忠的一派,被清流谓之“浊流”。

    两派在朝堂上明争暗斗,相互对抗,互相看不上眼,今天东风压倒西风,明天西风压倒东风。

    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清流的首领,当数三宰之一的裴枢,而浊流的代表人物则是另一位宰相柳璨,和乌全忠麾下的军师李振。

    这日,因为人事调动,清流浊流吵了起来。

    太常寺卿职位空缺,乌全忠提议由心腹张廷范担任。

    但宰相裴枢认为,太常寺卿是主管礼仪和外交事务的,自古都是由文官担任,而张廷范是武将,不太合适。

    驳了乌全忠的提议。

    乌全忠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被裴枢这一拒绝,恼怒非常。

    一群所谓的清流,老是来碍他的手脚。

    乌全忠动了要清理这些清流的心。

    浊流的另一位宰相柳璨,和裴枢关系很僵,探知到乌全忠的心思。

    柳璨借着星象变化,对乌全忠说道:“这是天下充满怨恨的人太多导致,梁王殿下就应该杀掉他们以堵塞灾害。”

    军师李振也建议:“那些清流们试图破坏我们成大事,就应该将他们全部杀光!”

    李振说完见乌全忠笑而不语,心知正说到他心坎上了。

    趁热打铁,李振又建议乌全忠道:“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之浊流!”

    乌全忠笑而从之。

    心中只觉快意。

    一月后,乌全忠以皇帝的名义,命裴枢、独孤损等30多位清流全部集中到滑州白马驿。

    清流们虽然知道此行必有蹊跷。

    但他们是清流,与乌全忠那些乱臣贼子不一样。他们忠于朔朝,对皇帝忠心耿耿,皇帝让他们去,他们就去。

    心里还是对皇帝留着一份希望,觉得他不会把事做绝。全都欣然应约。

    而裴枢等人到达滑州之前,柳璨早已带兵埋伏在那里了。

    来了还能让他们回去?

    然后在朝堂上再与他们叽歪,来碍他们的手脚?

    不能。

    于是三十多位手无寸铁的清流官员,就这样被柳璨等人灭杀。

    这还不算,还把他们的尸体全部丢入黄河。都没让他们魂归长安,就这样永远地沉入了黄河。

    朝野振动。

    连不理朝事的皇帝在内宫都知道了。

    乌全忠敢诛杀宰相?诛杀对朝廷有功之臣!

    还是有不少义愤填膺,唇亡齿寒的各级官员纷纷进宫,跪求皇帝诛杀乌全忠。

    但乌全忠能承认?

    虽然是他默许的,但他没动手。没动手就没罪。

    虽然他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但在这节骨眼,他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跟整个天下对抗。

    一是对他的大业不利。二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难看的一笔。

    于是乌全忠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说他监管不严,导致出了“白马驿之祸”,罪该万死,请皇帝责罚。

    皇帝能怎么办?

    乌全忠一手遮天了,整个朝堂几乎都是乌全忠的人了。

    他身边的人,都被乌全忠清除了个干净。难道还能逆着他,让乌全忠再把他这个皇帝也清除了?

    最后,皇帝只能按照乌全忠的意思,封乌全忠为相国。

    并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乌全忠为魏王,加九锡。

    九锡,就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及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整个朔朝,建国近三百年,都没几人得过九锡。

    乌全忠却很是轻易就得了。

    从此更是大权独揽。

    清流被诛杀殆尽,朝堂上下对乌全忠敢怒不敢言。

    太子对皇帝的决定很是不满。

    他身边的宦官刘述,便给太子出主意,让他幽禁朔皇,自己登基为帝,然后诛杀乌全忠,还朝堂一个清明。

    太子听了进去。

    但未曾想,还不等太子等人大动作,这等隐蔽的消息就被乌全忠知道了。

    不过月余,乌全忠带兵救出朔皇,斩杀太子并刘述等一众宦官七百多人。

    皇帝死里逃生,更是感念乌全忠相救之恩,拉着乌全忠的手,说道:“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

    因此更是对乌全忠唯命是从,政令渐渐交由乌全忠全权处理。

    朝堂上,有皇帝跟没皇帝也没差了。

    但除去一个太子,皇帝还有不少儿子。

    乌全忠光想着,就有些睡不着觉。

    现在清流也没了,太子也没了,但还是有些碍眼的东西在他眼前晃。

    于是乌全忠便又准备动作了。

    乌全忠周密地计划了一番。

    这一日,乌全忠让枢密使蒋玄晖在九曲池设宴,以为先皇祭祀的名义邀请德王、棣王、虔王、沂王等九位皇子赴宴。

    九位皇子最小的才九岁,还不能很清楚地判知朝事,傻乎乎的全部准时赴宴。

    以为也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宴席罢了。

    哪想到,出来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九位兄弟难得一聚,打闹取乐,饮酒正酣,不想蒋玄晖却悄悄命人将九位皇子全部勒死,并投尸九曲池中。

    手段极为残忍!

    九位皇子的生母差点哭死在内宫。

    皇帝听闻,惊得从龙椅上摔了下来。

    诛杀太子,是因为太子幽禁他,大逆不道,杀了也就杀了,皇帝也没半点痛惜之意。

    但是诛杀我九位皇儿?

    最小的皇儿才九岁,他犯了什么罪?

    你乌全忠是不是太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为时已晚

    九位皇子被缢杀,身为龙子龙孙,还被人抛尸在九曲池中。

    这是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

    朔皇再怎么耽于享乐,皇族亲缘再怎么浅,但自己的骨血,被人这么粗暴残忍的对待,还是气得冒烟。

    如困兽一般在寝宫里转圈。

    此时,朔皇才知道,乌全忠就是一匹狼,一匹狠毒的狼!他引狼入室了。他愧对列祖列宗。

    总要做些什么。

    不能就看着,什么都不做,不然显得他这个皇帝太窝囊。

    于是朔皇连夜拟起秘旨,命凤翔节度使崔晟,河东节度使木从珂,西川节度使王建等人前来共商国事。

    但为时已晚。

    内廷外廷,已经全是乌全忠的耳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