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娘子她娇心似铁 >

第152章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52章

小说: 娘子她娇心似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了他们的手,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哇,外公舅舅都好厉害,打了这么多猎物,小宝以后也要变得厉害。

    小宝不停地哇哇,叫着这个相熟的,又叫着那个相熟的,一副看英雄归来的小羡慕模样。

    完全没看到苏青媖的到来。

    苏青媖摇头失笑,随他去了。孩子崇拜英雄是件好事。

    男人们打完猎回来,还不能歇,要把猎物的皮剥了,把毛刮了,再分拆成小块,剩下的才是女人洗切腌制的细活。

    等洗切完,苏青媖见这次齐良、刘修等人也跟着去了,便把送去集镇营房的肉分了出来,让齐良、刘修带了回去。

    又让他们在寨子里领了其他一些过冬的物资,这才让他们先行离去了。

    这二人离去时,还朝思渊等人拍着肩膀:“下次有这样的事,再叫上哥哥们啊。”

    “一定一定。”

    等把营房那边的肉分了,新更寨另两座山头的男丁也有不少人跟了去。苏青媖也分了肉,叫郑薄等人带了回去。

    郑薄等人都很开心。

    加入新更寨的决定做的实在太正确了。

    之前他们六户人家还东躲西藏的,这个洞里住一段时间,那个山头住一段时间,吃了上顿愁下顿。

    现在他们六户人家吃饱穿得暖不说,家家也都捡了山货,有余钱了。

    平时有闲瑕还有钱去集镇叫上两个小菜就酒喝了,日子过得真是舒坦,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而跟着苏大虎进山的那几十名矿工,也是庆幸不已。

    以前挖矿,一顿就吃两个灰馒头。现在天天能大肉大白米饭吃到饱不说,还有一两的月钱。

    包吃包住不说,还发新衣,而且也不累,做一天休一天。而且做得多还拿得多。

    不去挖矿的,在山里帮工,采山货,一年下来,也存了不少钱。

    谁能想到挖矿是这样的情形呢。

    而且现在他们个个都有钱了,又有一把子力气,很多人都来找他们说亲。

    什么时候他们这些最底层的矿工,都成了山民们轰抢的佳婿了?

    心里高兴不已。

    两个山头的新更寨山民,扛了猎物,美滋滋地与苏大虎和苏青媖打过招呼,就离开了。

    剩下的便是新更寨本寨的人。

    洗切好,苏母、鲁氏、郭氏等人便带着寨里的女人,做起腊肉,熏肉来。

    苏青媖看了一会,见没她插手的活,就准备回家。

    没想到小宝两只小脚好像在溪涧这里长了根一样,说什么都不回家。

    再看大宝,这会也不怕了,还来来回回地帮着苏母递松树枝。被烟熏得呛得眼睛流泪,也不愿跟她回家。

    再看丫丫,看看苏青媖,再看看两个弟弟。

    也说:“二姨,我陪弟弟。”

    得勒,只有她没事干,她要回去盘帐了。

    回到家,看见苏青柳正坐在软垫上,围着火盆正在做小孩衣裳。

    “姐,你别一天到晚地做个不停,得小心眼睛。”

    苏青柳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没事,我一天到晚又没别的事干,你和娘都不让我干别的,我只有给孩子多缝些小衣裳了。他出生时还冷着,怕山里没太阳,晒不干,我准备多做些衣裳尿布放着。”

    “那你也得歇一歇,眼睛都要坏了。”

    “不累。我做一会歇一会。你姐夫回来了吧?”

    “回了,和爹正帮着娘他们砍树枝熏肉呢。”

    苏青柳摇了摇头,笑了笑:“他也是个闲不住的。”

    “姐,你没发现我姐夫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吗?以前小宝离他远远的,觉得他没个笑的模样。现在他都肯逗几个孩玩了,还会把小宝抛高高了。”

    苏青柳手下顿了顿,回忆起与韦福昌相识的片段:“你姐夫好像真的活过来了。像换了个人。”

    屋子外,听到这话的韦福昌,顿住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秘密

    韦福昌这次也跟着大伙进山冬猎。

    回来后,等男人们把活收拾完,他又帮着岳父岳母做了一些别的活,才打算先行回来看看他的妻子。

    苏青柳再有两三个月就要生了,肚子老大,他在山上十天,心里担心不已。

    就怕她会出什么事。

    晚上一闭上眼睛,就是以前的家人一一离开他的往事。

    要是苏青柳再出点什么事,他真的不想活了。

    没劲透了。

    活着干嘛。

    没想到他才一走到屋外,听到姐妹俩说起他,他就鬼使神差地停下了脚步。

    她们会说他什么呢?

    “姐,你喜欢他吗?嫁给他,你欢喜吗?”

    苏青柳脸红红的,她是个内敛的人,不像苏青媖这样能把欢喜,爱这些话和情绪表露于外。

    对着丫丫,她也说不出口,娘好爱,好喜欢你这种话。

    但现在听到妹妹这么一问,而且屋里也没有旁人,苏青柳脸红红地点头。

    “嗯。刚开始我只是想报恩,觉得他是个好人,也见不得他一副死志的样子,忍不住想去温暖他。后来嫁给他,就真的慢慢喜欢上他这个人了。他真的很好,对我好,对丫丫也很好,每天摸着肚子里的孩子,很有耐心的跟孩子说话。”

    “青媖,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嗯,他也是个好女婿,爹娘也喜欢他。那姐姐你就和姐夫好好地过下去吧,幸幸福福地,给他多生几个,让他被孩子们吵得不行,烦得不行,这样就没心思想以前的事了。”

    “嗯。我希望他快快乐乐的。”

    屋子外,韦福昌眨巴了几下眼睛。

    仰头去看,今日晴空万里,冬日里难得的一天暖阳,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

    韦福昌在外头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见屋里两姐妹不再说他了,才走了进去。

    看了苏青柳,得知她这些天过得好,吃得好睡得好,便放下心。

    苏青媖见大家都没回来,又抓着他,给他列了条子,让他去给新更寨的大伙发过冬的物资。

    除了这次猎回来的肉要分,还要分给他们过冬的衣被,和各种吃食,和日常杂用。以及年终的福利钱。

    等苏父苏母苏大虎等人回来的时候,发现几个小的,都没回来。

    连青杨青杏都没跟着回来。

    一问,才知道,和寨里的孩子们一起到食堂去吃大锅饭了。

    今天寨里热热闹闹得,像过年一样。

    小孩也被感染得兴奋不已。

    比青杨小了一两岁的项佳、顾思明、虞阁等人,这次没能跟去冬猎,围着青杨兴奋不已。

    “苏哥哥,过了年,我们可不可也去训练场学功夫?我们也想学功夫,也想跟着大人进山打猎!”

    青杨被一群半大的孩子围着,便也跟着去了食堂吃大锅饭。

    顺便也看着几个外甥。

    青杏在寨里也有同龄的小伙伴,一群小姐妹也高高兴兴地一起吃饭。

    弄得苏青媖哭笑不得。

    年节临近,等项尚从仁州城里把马明温和裴念给的回礼带回来时,顺便也带回了苏青媖让他采购的东西。

    今年粮食又获得丰产,山民们都能吃饱了,卖山货也攒下钱了,总得有些娱乐节目,丰富一下山民们的文化生活。

    城里现在乱的很,就是太平的越地,仁州城里,都好些年没办过花灯节了。

    苏青媖一是想给家里几个孩子添些热闹,二是想给山民们添点生活的乐趣。

    三呢就是如今她有条件了,今年蜡花丰收,她忍不住留下好多。

    便让项尚从仁州城里购回许多彩纸,她准备领着家里人和寨里人做起灯笼,在集镇那边办个游园新春灯会。

    今年有蜡,不心疼。去年也想搞的,但碰上山匪攻山,计划不得不终止。

    今年得给大伙们开开眼界。

    等苏青媖把事情一说,新更寨全寨沸腾。

    大伙多是北方逃难来的,哪能不知道元日灯会。

    虽然之前家里也穷,但也有幸听过见过的。不过这都好些年没见过了。

    现在寨主说要在寨里在集镇办元日灯会?

    太好了!

    大家立刻围到苏家,问他们能帮着做些什么。

    郭氏一直在大户人家里呆的,哪里没听过没见过灯会。灯笼都会扎好多种。立刻自告奋勇帮着苏青媖做起分工来。

    砍竹子的,劈竹条的,扎灯笼的,糊彩纸的,画图的,什么都有。

    苏青媖又把几个文化人叫到一起,顾宏德,项尚,韦福昌,青杨,等人,让他们画图,想灯迷。

    私塾先生顾宏德,自进了寨子,一直觉得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不料此番被苏青媖叫来,立刻如鱼得水。孙子才一磨墨,文思就如泉涌,那些灯迷立刻跃然纸上。

    而且苏青媖没想到,这老头画画还很有一手。让他给灯笼画各种图案,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苏青媖看了看他,觉得放这么一个老头去采山货,摘茶叶,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不然明年让他发挥一下余热?

    小宝是头一次见,那叫一个兴奋。

    这里蹦跶一下,那里蹦哒一下,不会做,就是事事都愿参和,小嘴都合不拢。

    天天拉着苏青媖问元日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到元日。

    大宝拉过他解释:“元日就是正月初一日。那一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叫元日。每年的这个时候,长安城里都有灯会,好多条街都挂起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各家商户也挂了灯笼,在灯笼下都挂了灯迷,猜对灯迷的就有奖励。”

    “哇。很多条街吗?那要做好多好多灯笼才行咯。哥哥,你看过吗?”小宝都没看过呢。

    大宝点头:“我只看过一次。”

    “哇!那我也让娘把集镇的几条街和新更寨的路上都挂满!那样一定很好看!我这就去让郭婆婆多做一些!”

    小宝哇哇完,就蹦蹦跳跳跑了。

    苏青媖把大宝拉了避人处,叮嘱他:“大宝,以后不可跟人说起长安的事,记住没?”

    “跟弟弟也不能说么?”

    “不能。”

    见苏青媖神情严肃,大宝忙用小手捂起嘴巴。

    苏青媖怕吓着他,又柔声道:“弟弟还小,说漏嘴就不好了。这是娘和大宝的秘密,好不好?娘会守好秘密,大宝也会的,是不是?”

    大宝把手拿开,一本正经地朝她点头。

    “大宝和娘拉钩。大宝保证不再对别人说了,弟弟也不说。这是大宝和娘的秘密。”

    “乖。来,娘和大宝拉钩。”

    母子二人拉钩,保证一定守好秘密。大宝看了看这个娘,笑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有新的生意

    等把灯笼做好,因离元日还有些日子,苏青媖便把各式灯笼都收进库房。

    要是现在就挂上去,每天都点上一回蜡烛,不说她心疼,苏母都会打残她的。

    几十文一根的蜡烛,天天点了几十上百只来玩,骂她败家还是小的。

    估计会和苏父两人一起扛了剩下的蜡烛连夜去永丰号卖掉。

    天气冷了,整个寨子都在猫冬。大家都闲了下来。

    苏青媖又有些闲不住了。

    自从她在越地的那百来顷良田产了稻后,越地其他地方也跟着种上稻,得了丰产,她们山上的旱稻价格就低了许多。

    旱稻的口感肯定是比不上水稻的。

    但在山上开梯田,蓄水,在山上种粮,尤其不容易。本来就肥力不够,还得防鸟兽糟蹋,日夜还要安排人去查看。

    比平地种水稻要辛苦数倍。

    但付出跟收益不成正比。

    苏青媖是有些不甘心的。

    山民们没田没地,好不容易在山上开了梯田,种了粮,现在越地太平了,各个州城种了粮,得的粮多了,山上种的粮卖不上价了。

    苏青媖是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的。

    如果把这些旱稻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加工成米线卖,会不会比单纯卖大米收益更好呢?

    苏青媖之前在枫亭镇卖过行军、行商及旅人们的方便携带的食品,各种干菜,脱水过油的果干菜干,也卖过油炸的面条,和许少严那边合作得很是愉快。

    她也赚了不少钱。

    而现在北方仍然是战乱不断,南方也是各势力割据。

    如果有一些方便的食品卖给军中做方便的军粮,和行商及一些旅人,可不可以呢?一是与人方便,二是可以让旱稻价格提高,让山民们多得些收益。

    想到就做。

    苏青媖便让苏大虎和苏父等人,去山洞里挑了几担旱稻回来。

    便在寨子里又开了一个米线房,试着研究了起来。

    等把米线做了出来,在家里尝试了不同做法,汤米线、干拌米线、炒米线、过桥米线、小锅火线……吃了几顿,家里人人拍手叫好。

    大宝小宝尤其爱吃。

    兄弟俩嗦了一根,滋溜吸到嘴里,还相互比赛谁吸得快。

    最后半截米粉带着汤汁甩到兄弟二人的脸上,拍打着他们的小脸,二人眼睛都眯了起来,还一副享受的模样。

    看着吃一碗粉,脸上就弄得脏污的兄弟俩,苏青媖嫌弃得不行。

    “好好吃!再这样吃,以后不给你们做来吃了!”

    两人被训了一顿,这才老实了。

    小宝是一直欢脱,大宝本来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这才多久,也被小宝带得跳脱了起来。

    寨子里又得了一样新的吃食。自从在大食堂给大家做了米线后,大家都围着苏青媖让她多做些。

    这么好吃又方便煮食的米线,大家都想囤点猫冬在家吃。

    苏青媖一看试验成功了,立刻带着寨里的女人把米线房风风火火开了起来。

    做好后囤了很多在寨子里,又送去了集镇的饭馆里好多。

    才两天过去,项珍和丁掌柜就相携着来寨里找她。

    项珍是让她多做些,铺里已经有不少山民在问了,都想买。而且小饭馆一天送去的量也不够,要求加大送货量。

    而丁掌柜是又看到了商机,想跟苏青媖谈合作。

    苏青媖做出来米线自然是要卖的。

    借着永丰号把米线卖到各个地方,让山里的水稻旱稻卖上高价,让山民们日子过得更好,是她一直致力想达成的目标。

    寨里都是用土法及人工制作,所以一斤米只能出一斤半米线,而晒干后只得半斤干米线了。

    那米线的价格得是米价的两倍才能打平。还要加上人工,而且这里面工序也多,也复杂。

    卖得便宜了不划算。

    苏青媖便把这些跟丁掌柜说了。

    丁掌柜本来是想压压价的,没想到听到苏青媖说了这一通,又听说要这么多工序,也不好再压价。

    想着米线确实是方便储存,方便携带,又方便煮食的食物,如果大量购进,再通过永丰号向各个地方售出,应该很有市场。

    量一多,利也就大了。

    便一来一往地跟苏青媖商讨起米线的价格。

    苏青媖想着他们永丰号要销往各地,这里面成本也不少,而且卖与百姓市场,也不好提价太多。

    最后只以原山米价的三倍价格售出。

    即便售价不高,但对于苏青媖来说,也比单独卖山米价格划算多了。

    提高了山米的价格,又利用了多余的人力,寨里山米卖上价了,新更寨的寨民们分得的利钱就多,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

    而如果永丰号那边米线能卖得好,苏青媖再向四十五个联寨把多余的山米购回,加工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