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重生黑化后,被团宠小公主萌翻了!-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子难得看到这么多人,还有点儿小兴奋,跑来跑去,看看这边,看看那边,盛明麟和秦江白一边一个照应着她。
一伙少年尚未受过严格的训练,身上还有一些散漫的天性在,都忍不住瞧着她,有的还朝她笑,一边仍是随着队列往前走。
这活泼鲜亮的小人儿,与一队灰衣少年站到一起,那种感觉,就像一片乌云中乍泄的月光一般,有一种明亮到让人不由自主地向往的感觉。
珠珠儿忽然若有所觉,抬头看了看。
眼前一排少年好像都长得差不多,全都瘦瘦地,怯生生地,她没有看清,也没觉得有哪里不对……盛明麟叫了她一声,她便又欢快地跑过去了。
没有人知道,在这里头,曾经有一个少年被取名叫崔瑾瑜……
崔昀还不认识,珠珠不曾认出,他自己也永远不会知道,诸般前因之下,命运就此擦肩而过,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几个人在这儿消磨了一上午,把人看了大半。
情况比预想中好得多,大多人都是健康的,只要吃饱饭,练了武,身体自然会好,只有寥寥几个需要用药。
而新来的一批,一百六七十个,沈凌绝尚未检查完,但就检查完的这一批里,只有一个根骨不太符合,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总之,就这一步根本不需要筛人出去。
连秦江白都忍不住多看了珠珠一眼,心想这真的跟珠珠有关?
团子迷惑地迎着他的目光,道:“秦大人,珠珠饿啦,我们回家吃饭饭吧?”
于是大家回去吃饭。
菜一上桌,珠珠就眼儿一亮:“咦?”
第23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桌上摆了一盘面点,做成了小猫小狗小兔子,一个个活灵活现,可爱得不得了,团子一看到就被吸引住了,盛明麟就把那一盘给移到了她手边。
珠珠一手拿了一个,还稍微有一点烫,她也不舍得松开,一边吹着手心,一边看,每一个都胖嘟嘟可爱得很。
团子打小好东西见得多了,倒没有做得好就不舍得吃的想法,瞧了一会儿,就是阿呜一大口。
盛明麟一看,居然还是有馅儿的,还不是一种馅,心里就很满意,示意小厮去打赏这个厨子。
珠珠吃了一只小狗,又吃了两只小兔子,还意犹未尽想吃,盛明麟连忙劝住她,喂她喝了小半碗粥,就吃得饱饱得了,一边还道:“荔枝姐姐,你问问做小兔子的人,会做盛大威风吗?”
荔枝连忙应下:“奴婢叫人去问问。”
于是她打发了一个小厮去问,做这个的厨子还很年轻,看着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生了一对大酒涡,十分漂亮喜庆,出来恭敬垂头听了,连声道:“小的会做,小的晚上便做了呈上。”
等小厮走了,管厨房的李管事便不由道:“你小子,这是出头了。”
昨儿,这边厨房做面点的周师傅伤了手,他自告奋勇,所以才让他顶上,没想到一做就讨了主子的好。
其实周师傅也是有绝活的,很多东西做得十分精巧。
比如说面核桃。
核桃皮还能打开,里头的核桃仁那形状,乍一看还挺像真的。
还有面花生、面豆子,都做得很像,端王妃很喜欢,但并不符合小团子的喜好。
小孩子么,又体会不到手艺之美,她就喜欢鲜亮又可爱的东西。
李管事又跟周师傅道:“你也别多想,你做的东西,王妃娘娘是喜欢的,你好了以后照常做,小韩那边碍不着你的。你徒弟能出头也是好事。”
周师傅憨笑着应是,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这孩子是厨房的帮工,师徒什么的都是说着好听的,王妃娘娘要这样的东西也是为了给小郡主吃,小郡主喜欢这个,他哪还有出头之日?
但,能包馅,外皮还能做这么薄,这么可爱,这本事,他还真不会……心下暗恨,又不敢作声。
小韩却是笑嘻嘻没心眼的样子,转头就去研究怎么捏鹰了。
那边珠珠吃完午饭就去睡午觉了,其它人返回去继续忙,盛明麟没去,他把买回来的几个话本子草草翻了,然后就动笔写霍沉昭的话本子。
正写着,端王爷派人回来,给他传了句话,说“查查”。
盛明麟沉吟了一下,就叫了问之过来,让他找些人去城外西山附近,打听打听有没有人见过有人抬走棺椁,但不可泄露身份。
看在外人眼中,就是:他自作主张,私下在查亡母棺椁失踪之事,并不敢让端王爷知道,也不敢惊动旁人。
安排完了,回来继续写话本子。
写了一下午,写了小半篇,总觉得味儿有点不够。
晚上端王爷回来,看了看便笑道:“你看看后世的文章。”
他把抽奖那本书拿出来,给他看了看,一翻开,上头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还夹着一些纸签,显然明熙帝是用心读过的。
他暂且来不及细看,就草草翻了一下,很快就体会到了后人行文那种诙谐调侃,又……咋说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
端王爷收回书,道:“写话本子,按这个味儿写,我觉得挺好……不要说教,表面上不要露出咱们的想法,才是最高明的。”
盛明麟醍醐灌顶。
但这会儿来不及写。
珠珠在外头跟七皇子沈凌绝,和盛大威风玩,老远就听见她笑得哈哈的。
端王爷看了看漏刻,道:“你们在这吃吧,我带珠珠去前头吃。”
盛明麟应了,端王爷就出去,把闺女哄走了。
因为两个哥哥都超爱盛大威风,所以珠珠被他们带得很兴奋,吃饭都坐不住,结果不一会儿,端上一盘子面点,珠珠一看就惊喜的哇了一声。
盛大威风是黑白色,按说这种做出来是不会太可爱的,但这厨子,别出心裁地在盘中做出了树枝,树枝上还做出了红果子,绿的红的,然后放上一个盛大威风,就很好看了。
珠珠惊喜的看了半天,一边道:“给锅锅也一个!”
周嬷嬷连忙下去吩咐,回来道:“管事的说已经多备了一盘,叫人送去给世子爷了。”
团子猛点头,盯着那盘子看,还摘了一个果子吃,惊喜抬头:“爹爹、娘亲,是真果只!”
端王妃也摘了一个,还给端王爷摘了一个,里头包的是真果肉,吃起来酸酸甜甜地,她又摘了片叶子吃,叶子虽然没有包馅,但也是一股青草香味儿。
端王妃不由笑了:“做得不错啊。”
端王爷对闺女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挺了解的,一看就不是周师傅的手艺,就问,“来了新的师傅?”
“没,”端王妃笑道:“我问过了,是个小帮工,来了有四五年了,很勤快很听话,谁叫也不恼,看着喜喜庆庆的,话也不多,没想到还是个心里有成算的,这不,周师傅昨儿烤饼,那火扑出来伤了手,他就出头了。”
端王爷笑道:“挺好。”
他不太在意这些下头的纷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这样的纷争,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想制止是不可能的,只要挑好管事的,能压伏住,别耽误事儿就行。
珠珠看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把盛大威风吃了,包得还是菜馅儿,珠珠不爱吃菜,但这会儿,大口大口地吃,端王爷看得很是高兴,叫人赏了厨子。
晚上珠珠临睡之前,还特意交待了荔枝,说晚上要哥哥搂着睡。
盛明麟笑跟荔枝道:“没事,她若醒了,你便跟她说,我出去一定带着她就是了。”
他晚上要写话本子,睡得不会早,索性早上再过去。
结果他越写越顺,写了大半夜,第二天早上睡了会儿,叫沈凌绝他们先去了那边,他在家继续写,就这么加班加点写了两天,就写出来了。
给端王爷看了,端王爷说不错,然后盛明麟就起了一个“朱昆”的笔名。
昆有兄长的意思,所以这就是珠珠的兄长的意思。
端王爷道:“不行,太直白了,一听就知道是你。”
他大笔一挥,给他取名“青城先生”。
青城??盛明麟皱眉:“何解?”
端王爷道:“就要完全没解,不沾边儿!才想不到是咱们!你那种文人习惯不行,明明干着不能沾边的事儿,非得拐弯抹角也得留个影儿!生怕人猜不到!”
行吧!
盛明麟就看着他爹走了。
他爹的动作也是快,叫人连夜去印制,不出一天,市面上就有了,拿回来一看……还真挺不错的。
主要是这会儿霍沉昭的故事正热乎,而这本书,虽然托以别朝,也都用了化名,但一看整个脉络就是他的故事,所以口耳相传,一下子就火遍京城。
隔了一天秦江白过来,拿着书问他:“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惹出事儿来了。”
第240章 一头小辫子还敢让咱哄
盛明麟挑了挑眉:“什么事?”
秦江白道:“如今外头有好多人在骂江浙官员,说江浙官员没一个好东西,很多人都说跟这本书有关。”
盛明麟讶然:“可是这本书里,并没有提江浙不江浙的啊!”
他怎么可能提到朋党这么敏感的话题,这本书主要就是公子复仇,然后告御状,明君在位为他昭雪沉冤什么的,非常伟光正的一个故事。
秦江白道:“看过的知道是没写,但没看过的却人云亦云了。不知道这个流言是哪儿出来的,反正是传得沸沸扬扬,听说有些江浙小官儿,出门采买,一听他们的口音,就会有人暗中议论。主要是这个人叫青城先生么,青城山一听就是蜀州那一边的,所以很多人说是别的地方的官员,借机打压南方官员的声誉。”
盛明麟:“……”
体会到了谣言的离谱,明明一看书就知道的事情,睁眼说瞎话,也有人信。
也体会到了他爹的英明,果然,笔名什么的,就是会被文人们翻来覆去的琢磨啊,多难猜的也能被他们猜到。
但他也明白,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流言从何而起,而是下一步要怎么做,好在这种事情,也轮不到他来操心,他也不太在意。
而此时,宫中。
大皇子终于找到了三大殿之事的知情人。
是一个工头,他招认,是刘管事下的命令,他们当时只是听他的命令,又按着图纸把殿顶盖成了那个样子的。
这个工头,和他手底下的工匠是一个地方的,又审了审工匠,有几个工匠在封顶的时候,确实发现里头多了东西,但事后都被刘管事威胁了,并不敢说出来。
而这个刘管事是什么人呢?
他叫刘光,是大皇子的奶兄,也就是大皇子乳母的亲儿子。
这其实算是很亲近的关系了,当时大皇子初次办差,身边肯定要带几个自己人,这位刘管事就是大皇子的自己人之一,本来是专门帮大皇子盯着一些细节的。
但此事过后不到两年,大皇子发现他有些贪财,私下收钱为人说情办事,就把他赶回家去了。
等这边查出来再去找他时,就发现他已经逃走了,他最后出现时是在万寿圣节后,也就是三大殿的事情刚暴露出来之后。
有不止一人看到他傍晚慌慌张张上了马车离开,这会儿还没抓回来。
大皇子是真的挫败。
虽然这件事情,不管查出来是谁,都是他没本事,可真的查出来是他自己人,才是真的坐实了他没本事,且没有识人之明。
大皇子过来请罪。
明熙帝只道:“继续查吧。”
刘光一个寻常人,是绝没胆子也没必要在皇宫这种地方搞事情的,所以他背后还有人。
大皇子低头应下,便要告退,留下的锦衣卫指挥使王舒志犹豫了一下,还是禀道:“皇上,曾有人看到,刘光离开那一天,在四殿下府邸后门处停留了约摸两刻钟。”
明熙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其实才更能证明,刘光背后有人!
这是还想顺便挑拨一下兄弟两人的关系呢!
可盖皇宫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那时四皇子才十二,还在念书,没出宫开府,没上朝办差,没成亲,没人手,他上哪去搞这么大的事情?
明熙帝沉吟了一下,忽然道:“你们最近,有没有听过什么流言?”
两人都迟疑了一下,王舒志咳道:“皇上是问,关于江浙官员的?”
明熙帝点了点头,道:“仁儿知道吗?”
大皇子道:“儿臣也听说了一些。”
明熙帝问:“你怎么想的?”
大皇子有点迟疑,但还是道:“儿臣认为,江浙官员虽然结党,但,也确实有能力,且人数众多,宜稳不宜动。杨显荣四人正在被清算,江浙派已受重击,余下的人也受牵扯,此时应适当安抚提拔,平稳且快速过渡,方能确保政令通达,不至于因为朝堂动荡,影响百姓……”
明熙帝深深地看着他。
仁厚吗?
他心系百姓,顾念朝臣,确实仁厚。
可,正确吗?
正确不正确,还真不好说。
虽然有珠珠的先知在,明熙帝心中已经偏向于顺应天意,立四皇子为储,可对于占嫡占长的大儿子,深心里,也实在是不愿也不忍放弃的。
可是今天,他第二次,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执政理念的南辕北辙。
要知道,治国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时常需要壮士断腕。
国力有限时,没法让每一处都能正常运转,那就只能忍痛放弃一部分利益,来求得更大的回报。
如今之事也是一样。
问题的关键,从来都不是江浙派啊!!
党争是永远避免不了的,什么派全都无所谓。
江浙有什么错呢?江浙不过是有钱,生活富足,所以更有余力追求思想上的东西,会有更多人念书,文风愈来愈兴,才子愈来愈多,科举入仕的自然就多。
把同样的条件换到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
可对于朝廷来说,一处富足与百处富足,肯定是不一样的啊!是一两银子香还是一百两香?
都不说人才不人才了,就只说,能多让一方百姓吃饱饭,带来的连琐反应就是巨大的。
要是照大皇子这么说,哦,我把江浙派领头羊给嘎了,立马再从你们江浙派挑几个人来,坐这个位置,熟门熟路,平稳过渡,看起来是挺好的。
可他们损失了什么?
我身为一个皇帝又得到了什么?
只是四个家族的家产吗?
嗯,虽说这个数字也确实挺大的,但我是皇帝啊!
我在这个时候,应该拿出厌极了江浙派,恨不得把所有江浙派连根拔起的架势,才好让他们让一步,让十步,让百步,好最大限度地出台政令,让南北早日趋于平衡啊!
他们不乐意?不乐意又能如何?
他们不好好干?
头头我都杀了,你猜我介不介意多杀几个小喽啰?
只要表露出我的决心,那伙人绝对乖觉得什么似的,干完手头的事还恨不得多干一点表现表现。
这才叫利益最大化。
可是呢,你要说大皇子错了,也未必就是错。
他这种办法,操作好了,就是君臣相得,一段佳话。
为什么呢?
因为杨显荣四人肯定是要死的,在死之前,会吐出什么消息,余下的这些人,肯定心里有数,谁也逃不过。
在这个时候,若君王不追究而是安抚,那对他们来说就是死里逃生,会十分感激,而对于君王来说,就是使功不如使过,更容易控制。
这种办法更纡回些,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事情办出来会显得很漂亮,会有仁君之名。
可这对明熙帝这种武皇帝来说,呵,你都一头小辫子了还敢让咱哄你,给你脸了?!
所以才说不在对错,就是路子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