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公夫人日常 >

第50章

国公夫人日常-第50章

小说: 国公夫人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能说大夫人,王嬷嬷却不能说,她见老夫人因想到大爷有些难过,连忙借清姐儿的事转移话题。
  “老夫人,说起来咱们清姐儿的嫁妆倒置办的不错。公爷上次不是从外院拨了三万两银子给清姐儿置办嫁妆吗?昨儿个那几个负责置办的管事从杨南回来了,您要见一见他们吗?”王嬷嬷笑着问道。
  老夫人闻言想了想道:“清姐儿还有两三年才嫁出去呢,这嫁妆置办上倒也不求急只求稳妥,你把那几个人叫人来我再嘱咐她们一下吧。”
  王嬷嬷闻言便笑:“老奴醒得的,咱们不比表姑娘,她明年就要嫁了,二姑奶奶为了给她置办嫁妆急的直上火。”
  “我这段时间也忙的很,没太问她这些。你哪天过去看看,要是有能帮的我们就帮一帮吧。”老夫人嘱咐王嬷嬷。
  王嬷嬷连忙应了,自去找人叫管事。
  等管事们来了后,老夫人细细的问了他们嫁妆的置办情况,又嘱咐了几句不可与民争利后便让他们散了。
  魏若和七夫人一起去了理事的花厅时,五夫人正在和婆子们对账,清姐儿和寒姐儿则在隔间里理账本。
  两人便将老夫人吩咐的话同五夫人说了。
  五夫人闻言便笑着对七夫人道:“娘和二嫂考虑的对,弟妹确实要好好养胎才是。你只管把手上的事交给我就是了,其余的就不用操心了。”
  七夫人笑着应了。
  魏若又叫来清姐儿和寒姐儿,两人听说自己能单独管事了,都有些激动。
  魏若和五夫人等人见状就想起自己第一次管家事的模样了,几人便在那里分派起了各自要做的事情。
  如此过了两三天,七夫人才算是把手上的事全都交派出去了,自那以后她就万事不管,只在家中安心养胎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52章 
  到了六月底天气就越来越热了;这日下午,魏若刚睡完午觉起来,正准备歇息一下,就见外面春兰来报说是启和帝下了道旨意;老公爷和公爷让大家都去接旨。
  这个时候会有什么事?
  魏若一面想一面去了前院。
  听完何福的宣旨后;魏若心里有些闷闷的。
  “老二媳妇你来扶着我。”老太君见家里的男人们正在同何福说话;便将手伸向了魏若。
  魏若先是怔了一下;随后便走到了老太君身边。
  老太君见何福和那几个内侍暂时只顾上和李浩淼等人说话,便悄声对魏若道:“好孩子;我知道你不高兴。但陛下赐婚乃是天大的喜事;你就算有什么不满也得等到关起门来说。”
  魏若闻言立马警醒了起来,她看了一眼正笑眯眯的和李浩淼等人说话的何福;露出了一抹微笑。
  何福等人走后;李浩淼的脸立马沉了下来。
  他扭头看了一眼魏若;果然魏若的脸也板了起来。
  李浩淼有心想同她说些什么;却顾虑着这里人多。
  老太君想了想对五爷夫妇和七爷夫妇道:“你们先回去吧,我有些话要同你二哥她们讲一讲。”
  五爷夫妇和七爷夫妇自是感受到了兄嫂的不开心;他们连忙应了。
  等回到老君堂后,李浩淼的脸彻底沉了下来。
  老太君和老公爷对视了一眼。
  老太君看孙子和孙媳妇这模样便知道他们是对陛下的赐婚不满意;实际上不止是他们,就连她也对陛下的赐婚不满。
  可看事情不能只从自己的情绪出发。
  老太君是经过事的人;她开始思考陛下这旨意背后的用意。
  陛下将润姐儿赐给了景王府的嫡长孙,也就是下下任景王。
  说起这景王;在宗室中的地位可不一般。
  现任景王是陛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在陛下还未登基时就对陛下忠心耿耿;因此陛下对他极为重视。
  陛下登基后;太后原本想让陛下的亲弟弟成王执掌宗人府;但是陛下却越过太后让景王执掌了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皇家宗室事务,具备攥写帝王族谱,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封号、名讳等事,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太后早就盯着那个位置了,见陛下将宗令的职位给了景王后气的不行,那年的家宴都称病没有出席。
  自那以后景王变的极为低调,除了和宗室内子弟有所往来外,从不结交朝臣。
  可纵然他不结交朝臣,又有谁敢忽视他呢?
  而陛下选择在大皇子和三皇子染指北郊大营的兵权的时候,将他们安国公府和景王府捆绑在了一起,既是在敲打那两位皇子,也是在提醒朝臣莫要过早站队。
  老太君能想明白的事情,李浩淼等人怎么能想不明白。
  可事情想的再明白,只要想到自己的女儿要沦为政治联姻的产物,李浩淼还是有些难受的。
  他都如此难受了,更不要提魏若了。
  老太君见众人都不是很开心,便对魏若道:“你以前见过那位景王府的嫡长孙吗?”
  魏若闻言打起精神道:“我只见过她们家的郡主们,景王府的小公子一般都跟着景王去干清宫那里。”
  老太君想了想道:“景王这么些年和京中的公卿世家都没有交集,咱们家也都没看过那位公子。你看看要不要进宫去找贵妃,让她帮我们看看这位小公子的模样和人品。”
  老太君觉得不管怎样,陛下的旨意都下了,这门婚事他们就必须得认。
  但没见到景王府的小公子之前,他们到底还是会担心这位小公子埋没了润姐儿的人品。
  如果能提前见一见这位小公子的话,他们心里也能有个底。
  若是这小公子人品模样都很好,那自然是千好万好。
  如果这几样都不行的,润姐儿现在也才两岁多,离她成婚也还有十来年了,这中间她们总能想到办法推了这门亲事的。
  老太君向众人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浩淼和魏若等人也觉得老太君说的有理。
  魏若想了想道:“我现在递牌子进宫有些来不及了,明日一早我就进宫去找母亲。”
  老太君笑着应了。
  景王府
  景王和景王世子神情严肃的坐在书房。
  景王的面色有些严肃,景王世子则有些忐忑。
  半响,景王才问景王世子:“你媳妇进宫的时候看到五皇子了吗?他看着身体怎么样?”
  景王世子闻言忙道:“贵妃身边的嬷嬷对五皇子看的极紧,她也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不过她跟我说五皇子手脚很是灵活,嬷嬷抱着他的时候,他一直在嬷嬷怀里扑腾,精神头看着也很好。”
  “一个健康的皇子啊。”景王闻言感慨道:“你皇伯父现在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景王世子身居皇家自然明白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几位皇子虽说比五皇子年长,可这个并不是他们的优势反而是劣势,
  因为陛下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他这个年纪看长成的皇子反而是一种威胁。
  这一点从陛下这几年对皇子们的防备就能看出来。
  “安国公这一手棋下的也很高啊。”景王又感叹道。
  他是真的佩服安国公的果断和魄力,古往今来有多少手握兵权的人能毫不犹豫的让出自己手上的兵权呢,可他就是可以。
  有这么一位头脑清明,行事果断的人保驾护航,五皇子的登顶之路会顺利不少。
  “父王为什么会这么说?”景王世子却不明所以。
  “如果他不交出兵权的话,有这么一位拥兵自重的臣子放在眼前,你说陛下会安心吗?”景王问儿子。
  “不会。”景王世子也是看过史书的很快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只怕陛下会想尽办法想要削弱他的实力。”
  “是呀,到了那个时候,他不仅要交出兵权,和陛下的情谊也会受损。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就交出去,这样一来既全了对陛下的情谊,又为两个儿子铺好了路。”
  “铺路?”景王世子又不懂了。
  景王看了一眼儿子有些无奈,他这个儿子要说笨也不笨可却不够聪明,有些事需得他从旁提点。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太聪明了只怕陛下会忌惮。
  景王耐心的同儿子解释:“安国公府的两位少爷现在不到九岁,再过十年他们十九岁正是上战场的时候,安国公虽然手坏了,可是脑子没坏,有他从旁指点,那两个孩子就算不能建功也能守业,安国公府的下一代子侄们的前程不就都有了嘛。”
  “安国公府不愧是武将世家,果然考虑周全。”景王世子不由得感慨道。
  景王也点头:“原本我担心赐婚会把我们府里卷入到夺嫡纷争中,可现在看来安国公府的脑子可比那几位皇子强上不止一星半点,有这么一位亲家,咱们倒也能安心了。”
  景王世子也点头,他本就因为安国公立下的不世之功对他心生崇拜,再一听景王仔细的分析安国的智慧,对他更崇拜了。
  听景王说完后,景王世子就道:“陛下既然下了旨意,咱们总不好一点表示都没有,况且安国公现在卧病在床,要不然过两天我带着世子妃去一趟安国公府看看。”
  景王还没有说话,就有内侍过来道:“王爷,宫里来人了。”
  景王和景王世子闻言整了整衣冠后前去迎接。
  来人是陛下身边的第二号人物魏公公,他同景王见礼后便笑眯眯的道:“不知小公子现在可闲着,陛下想要见一见小公子。”
  现在?
  景王看了一眼天色,都快要用午膳了怎么这个时候宣孙子进宫。
  景王世子闻言连忙让人去唤儿子。
  景王却笑着问魏公公:“除了陛下还有谁想要看一看暾哥儿?”
  魏公公闻言笑了起来,他对景王道:“咱们五皇子也想要见一见公子。”
  五皇子现在才两个多月怎么可能会想见暾哥儿,听魏公公说完,景王就知道真正想要见暾哥儿的人是谁了。
  他和景王妃带着暾哥儿一块入宫。
  果然,进宫后他被魏公公请到了陛下那里。
  景王妃和暾哥儿却被带到了景和宫。
  平宁公主坐在母妃下首,听说景王妃来了,她的眼睛一亮。
  景王妃带着暾哥儿进来后连忙向皇贵妃行礼。
  皇贵妃笑着让两人免礼。
  暾哥儿起来后,贵妃和平宁公主仔细的打量着暾哥儿。
  以往贵妃也是见过暾哥儿的,可那时暾哥儿和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她对暾哥儿也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
  在听到陛下为润姐儿和暾哥儿指婚后,皇贵妃气的一上午没有理他。
  在她看来纵使暾哥儿身份贵重,可这门亲事却有许多的不妥。
  首先,两个孩子都还小,万一这中间有一个人出了什么不好的事,那另一个人不就得背上那不好的名声了吗?
  再来就是,暾哥儿比润姐儿要大上整整六岁,她原本想让润姐儿十八岁再嫁人,可那个时候暾哥儿已经二十四岁了,如果他是一般臣子的孩子,她还能压着让他不要纳妾,可他是景王的孙子,如果他执意要在婚前养个通房什么的,她也不好阻止。要是他和那通房再处出感情了,那润姐儿岂不是要受委屈。
  因此哪怕在世人看来这门婚事是如何的门当户对,在贵妃看来也很是不妥。
  这一上午她都没能给启和帝一个笑模样。
  启和帝在赐婚之前并没有和她商量,因此在贵妃面前还是有些心虚。
  他为了让贵妃放心便让人将暾哥儿叫了进来,想让她亲眼看一看暾哥儿。
  这就是他这个时候宣暾哥儿进宫的始末。
  干清宫
  景王听到启和帝说明前因后果后,一时间哑口无言。
  “所以贵妃现在生您的气了?”因为启和帝要说的话涉及到贵妃,内侍们都退到了门外,此时殿内只剩下启和帝和景王两个人,因此景王说话便也没那么多顾忌。
  启和帝苦笑着点头:“是呀,她之前没仔细看过暾哥儿,担心两个孩子性情不和,因此想要亲眼看一看才放心。”
  他说的贵妃的担心,景王倒是能理解。
  像他们这种人家,婚姻向来以联姻居多,孩子们在结婚前也不了解对方。
  要是性情和的来倒也还好,要是合不来的话就是吵架了。这男子倒也还好,只要妻子娘家不是太强势,大不了再纳几个喜欢的小妾,可女子就只能忍着了。
  贵妃一身荣宠皆系于陛下,可她居然能为了安国公府上的姑娘和陛下置气,看来她倒是真心的疼爱安国公府上的姑娘。
  不过他这个皇兄确实也吃这一套。
  看到启和帝面上在苦笑,可在提到皇贵妃的时候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宠溺的时候,景王明白,未来至少十年,这皇宫内都是贵妃的天下。
  如果皇后能生下嫡子说不得还有别的说头,可景王掌管宗人府,自然知道皇后上次生产时因胎儿过大伤了身子,以后也不能再生了。
  所以,把注压在贵妃这边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两年,他也不能和安国公府走的太热络,不然恐怕会碍了陛下的眼。
  但不热络也不行,毕竟安国公府的姑娘是暾哥儿未来的媳妇,况且贵妃又是如此的宠爱外孙女,若是他们表现的对润姐儿不重视,只怕会得罪贵妃。
  这中间的度可真是难把握。
  景王不由得苦笑。
  “这是怎么了?”启和帝看他这模样奇道。
  景王原想说没事,但在看到启和帝关心的模样的时候,他忽然心念一转。
  在听到景王说暾哥儿性情宽厚担心安国公府的姑娘欺负暾哥儿的时候,启和帝简直瞠目结舌。
  他指着景王道:“你。。。你这也太。。。。”想半天,启和帝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景王的担忧。
  半响他忽然笑了起来:“你啊你,当初侄儿年幼的时候你对他是如何的严厉,怎么到了孙子这里你就变了呢。还担心润姐儿欺负暾哥儿,她一个小姑娘又比暾哥儿小那么多岁怎么能欺负到他。”
  景王闻言就道:“那毕竟是武将之家出来的姑娘,那跟一般姑娘能一样吗?”
  他这么说,启和帝就有些不高兴了。
  景哥儿虽然才是他的侄孙子,可他和她接触的并不多,而润姐儿却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对润姐儿,他自然要多出了一分的偏心。
  在他看来,就算润姐儿和暾哥儿有个什么争执,暾哥儿让一让也是应该的,哪里谈得上什么欺负呢。
  可在看到景王略有些担忧的模样的时候,启和帝忽然想到了五皇子。
  他人到中年才和云娘有了这么一个儿子,他在看到儿子之后只恨不得把天地间最好的东西都给到他。
  他对他喜欢到,到现在都还不敢给他起名字,就是担心阎王知道了他的名字后把他给带走。
  这种强烈的感情曾让他感到吃惊,因为他对几个稍大的儿子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他觉得除了因为五皇子是他和云娘的孩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他年纪大了。
  年纪一大,再看到幼子就心软了。
  景王的年纪也大了啊。
  这么一想,启和帝就理解了景王的担忧。
  他笑着安慰景王:“你放心,她母亲就是个宽厚的性子,润姐儿自然也差不了。”
  听到启和帝评价魏若用的是宽厚这两个字,景王的眉眼一动。
  可眼下不是想事情的时候,景王只得按耐下所有的心思,做出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道:“那臣弟就放心了。”
  他放心了,启和帝却又有些担心了。
  “你们平日里还是要对润姐儿好一些,这样也好安一安贵妃的心,这离两个孩子成婚还有十几年呢,总不能让她每日都悬着心。”启和帝原本是想劝景王,劝着劝着却有些心疼贵妃,这要真是十几年都悬着心,这日子该有多难过啊。
  这么一想,启和帝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