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日常-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暾哥儿大大方方的同老公爷等人见礼。
老公爷和五爷等人见他目光清亮,举止妥帖,倒也觉得满意。
李浩淼却觉得暾哥儿的性子有些慢,但当着景王等人的面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等到晚间房内只有他和魏若的
“是吗?”魏若想了想道:“我和他说的话不多,中午吃完饭后你们不是让恒哥儿他们带着几个孩子去后花园玩吗?我听说暾哥儿对润姐儿十分的有耐心,润姐儿问喵喵吃东西的时候,喵喵躲来躲去的不想吃,润姐儿就有些生气。暾哥儿见了就劝润姐儿说它要是不想吃就算了,还哄着着润姐儿去看鱼。”
说实话,魏若在听到丫鬟来回说起暾哥儿愿意哄润姐儿的时候还是很满意的。
她觉得若是暾哥儿能够一直对润姐儿这么体贴倒也不错。
她是站在丈母娘看女婿的角度越看越喜欢,但李浩淼就有些吃味了。
“一个男孩要那么磨叽做什么?”李浩淼面无表情的道。
魏若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她盯着李浩淼看了半响后忽然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李浩淼问魏若。
魏若笑道:“我笑公爷是有些吃味了。”
李浩淼闻言一下子没了声音,半响他才叹了一口气道:“这生女儿也有生女儿的不好,一想到等她长大了就要离开家里我就觉得不舒服。”
他这话算是说到魏若的心坎里了,魏若心有戚戚焉的道:“是呀,前两天娘还在跟我们说她想多留清姐儿两年,但刘公子毕竟比清姐儿年长几岁,只怕刘家人不愿意。”
李浩淼闻言便道:“可以让娘去和刘家说一说。”
魏若笑道:“娘也准备去试一试,只说不管成不成咱们都尽力了。”
李浩淼一向对这些细枝末节的家事不是太感兴趣,闻言便没接话了。
景王府
众人请安走后,房内只剩下仪苑郡主和景王夫妇。
仪苑郡主笑着对景王妃道:“我以前只当暾哥儿是个笨嘴笨舌的,他和家里的丫鬟都不大说话,哪想到见了润姐儿倒像是开了窍似的。一开始他和润姐儿说话的时候还有些脸红,等后来熟了,他就一直在润姐儿身边照顾她,还陪她一起看喵喵爬树。后来橙姐儿不高兴了,说暾哥儿为什么总和她抢姐姐。”
仪苑郡主想到侄子当时那窘迫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景王和景王妃闻言都笑了起来。
景王就笑骂了句:“这小子。”
景王妃笑过之后则道:“润姐儿和橙姐儿是双生姐妹,自然比起旁人要亲密些。”
“是呀。”仪苑郡主就接话道:“我和二姐想让暾哥儿和润姐儿多在一起玩玩,就上去哄橙姐儿,我们带着她玩了一下午呢。”
景王闻言便道:“橙姐儿要是想去找润姐儿,你们也别为了暾哥儿一味的哄着她不让她过去,她到底年纪小些又是做妹妹的,按理应该是暾哥儿让着她才对。”
仪苑郡主闻言忙道:“我们知道的,二姐听橙姐儿说她喜欢画画,后来就专在那专带着她画画了。”
她提起仪和郡主,景王妃就想起了白日里老夫人说过的话,她示意女儿先回去洗漱后便将老夫人的建议告诉了景王。
景王想了想道:“老夫人的考虑是对的。那些公卿之家门第虽高,但仪和毕竟背了那样一个名声。与其让那些人糊弄我们给她找个空有表里的草包,还不如找那些有潜力的举子或是进士。至少他们的学问都不错,也不算埋没了仪和。”
景王和景王妃达成了共识后,两人便开始一心一意的为仪和郡主挑起了人家。
自上次景王夫妇拜访过安国公府后,两府的走动就比之前频繁了一些。
景王妃和世子妃何氏有时会派家中的嬷嬷送些新鲜的吃食过来。
魏若自然也投桃报李,时不时的让人送些庄子上的新鲜吃食过去。
启和帝见他们两家都对对方的孩子很满意,倒是松了口气。
贵妃也将魏若叫回来又问了一遍她的看法,待到听她说觉得暾哥儿不错的时候,贵妃也很是喜欢。
她就对魏若道:“这就对了,先让她们培养培养感情,这样说不定比没认识就成婚了的强。”
魏若也只能安慰自己贵妃说的有理了。
她不欲再说些丧气话让贵妃担心,便将暾哥儿照顾润姐儿的事情告诉了她。
贵妃果然更喜欢了。
她又和魏若说了一会儿话后便对她道:“前儿个杨南那边新送了一批布料上来,陛下给了我三匹。我留了一匹给你妹妹做衣服,剩下的两匹你带回去给润姐儿她们做衣服吧。”
“娘还是留着自己做衣服吧,她们还在长身体,不用穿那么好的料子。”魏若笑道。
贵妃闻言略有些不高兴的道:“我们润姐儿和橙姐儿是公侯家的姑娘,哪里配不上这些料子了。你就拿回去吧,过段时间你们不是要去参加仪安大长公主的游园会吗?这些京城王公之家的姑娘们一个比一个眼界高,两个孩子要是穿的略差一点,只怕会被她们在背后耻笑。”
贵妃说这话也是有缘由的。
魏若一直觉得孩子们穿衣服不求华丽只求舒服,因此在给孩子们准备四季衣服时,她便更偏向于那些较为舒适的面料。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穿着与那些王公之家的孩子们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华丽了。
贵妃见了就说了她几次,让她至少在外出时给孩子们穿的好一些,魏若被贵妃提醒后觉得她说的有理便也改了,但贵妃总担心她有时会忘,每每魏若要带着孩子们参加什么聚会,贵妃都会提醒她一句。
魏若只好应了。
贵妃又和魏若说起了给春兰相看的事情,
第53章
贵妃对魏若道:“春兰这丫头也二十出头了;之前为了你一直不肯成亲,现在你闲下来了也该给她说门亲事了。”
魏若闻言就苦笑道:“我前段时间跟她提过,我是想消了她的奴籍,然后找个好人家把她放出去的;可是她并不愿意;她说不想离开我;让我在府里给她找一个。”
“那不也挺好的嘛。”贵妃闻言就道。
魏若却摇了摇头道:“她在我身边这么多年还为此耽误了成婚的时间;现在府里适婚家生子里并没有和她年龄合适的,我不想委屈了她。”
贵妃就劝她:“这话也不是这么说的。你觉得放出去才算是不委屈了她;可对她来说;她从小就跟着你,让她离开你出府只怕她反而觉得难受。她既然也想跟着你;那你就在府里给她找一个;如果没有年龄合适的话;年龄小一些也没关系;但是为人要忠厚。”
“这样行吗?”魏若还是有些犹豫。
贵妃就笑:“你放心,你身边的人绝对不愁嫁;再来你可以跟那些人说春兰成亲后还会在你身边伺候着,将来她们有了孩子;孩子会消了奴籍放出去。她们听了这话自然愿意。”
“我担心那些人是为了我才求娶春兰,到时候来的人也都是那等攀龙附凤之辈。”魏若担忧的道。
“这个没事;你也可以主动去查一查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有的话;你把他老子娘叫进来说一声也可以。”贵妃又给魏若出了个主意。
魏若觉得贵妃说的有理,回府后便唤来春兰问她的意见。
春兰闻言便笑道:“奴婢但凭夫人安排。”
魏若便道:“总得要你合意才是。”
春兰想了想道:“其他的奴婢也不挑;但有一条;等奴婢生了孩子后;她得让奴婢回府继续当差。”
魏若见她只说这个,其余的也没什么准话,便唤来了姜嬷嬷,同她说了春兰的意思。
姜嬷嬷笑道:“单咱们在这想是想不出来的。咱们先放出要给春兰相看的消息,等那些人上门了再挑。”
魏若想想也觉得有理便在问过老夫人的意见后向外放出了要给春兰相看的消息。
——————————————…
一大早,张管事的婆娘就起床了。
张管事朦胧着眼睛问她:“你怎么起那么早?”
张管事的婆娘便道:“我去一趟夫人那里。”
“就算去夫人那里也不用那么着急啊。”张管事看了一眼天色,这会儿主子们还没用早膳吧。
张管事的婆娘就道:“我要去帮我侄子提亲。”
“你侄子?你嫂子昨天来找你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张管事问道。
张管事的婆娘一边穿衣服一边答应。
张管事这会儿也没了睡意,干脆做了起来。
他看自家婆娘满腔热情的样子就向她泼冷水:“不是我说,你那哥哥这么多年也没混上管事,被李管家派到了京郊别院看房子,你那嫂子也不过是个洒扫的小头头。夫人不一定同意这门亲事。”
张管事的婆娘却不喜欢他这么说自己的侄子。
她反驳张管事:“可我那侄子为人厚道,长的也好,配春兰姑娘绝对是够了的。”
“可你侄子做事情太死板了,之前我让他跟我们外出收租子,让他订一个好一点的客栈,他却说主家的经费有限,做奴才的应该为主子省钱,便定了那次等的,惹得那些管事和小厮们不满,不过是看在我的面上才没说什么。他这样行事不够圆滑,恐怕不行。”张管事劝道。
“那是我侄子忠心。”听到张管事这么说,她婆娘也有些担心,可她还是反驳张管事。
张管事劝了又劝,见她不听便也不再劝了,反正她碰到钉子也就回来了。
张管事的婆娘走在路上的时候越想越觉得心里打鼓,可她想了又想还是觉得想要去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自此前两年,老夫人将家都交给夫人当后,夫人身边那几个丫鬟的地位就水涨船高了起来。
她们毕竟是二奶奶的陪嫁丫鬟,如果不出什么错的话就会像老太君和老夫人身边的嬷嬷那样成为内院的总管事媳妇。
夫人嫁进来这些年共发嫁了两个陪嫁丫鬟,一个丫鬟夏雨嫁给了李管事的儿子,李管事管着府里北边庄子上的事,他儿子现在在外院库房做事。
还有一个丫鬟冬锦嫁给了万管事,这万管事父亲早亡靠着叔叔进了国公府,现在也在外院回事处办事,靠着夫人的关系也做到了小管事的位置,因此对夫人是忠心耿耿。
因为这两个丫鬟孩子还离不开手,夫人也没有让她们进府做事。
但她曾经听李管事的婆娘说过,等她孙子再大一点,夏雨就要进府了。
冬锦应该也是一样。
夫人身边剩下来的两个一等丫鬟就剩春兰和秋云了。
秋云年纪小些看夫人的样子像是还要再留她几年,因此这两年大家都把目光放到了春兰身上。
前年夫人就想给她说亲,结果春兰说夫人现在怀着身孕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并不肯走。
为此老太君和老夫人还赏赐了春兰。
府里这些人家听说春兰暂时不嫁也不好过来提亲,这会儿夫人放出话来,说要给春兰找门亲事,且春兰成亲后也不会免了她的差事仍让她在身边伺候着,这就代表夫人将来是要把春兰将总管事媳妇培养了。
想到老太君身边的李嬷嬷和老夫人身边的王嬷嬷现在的家景,李管事的婆娘心中又火热了起来。
她还没走到香芜院门口就看那里已经有几个婆子在等着了。
李管事的婆娘见状撇了撇嘴,果然她来的早一点是对的。
原本在门口等着的婆子们见是她都笑了起来。
有婆子调侃她:“魏姐姐,您那儿子才八岁就来说亲了?”
这位魏嫂子生了三个女儿才得了一个儿子,她儿子今年才八岁。
听到婆子们调侃,魏嫂子也不恼,而是呵呵笑了两声。
那些婆子见她不肯透露倒也不再问,大家都在等着香芜院开门。
门一开,众人就一拥而上去了姜嬷嬷那里。
姜嬷嬷和这些婆子们说了会儿话,大致了解了这些人的情况后,就对婆子们道:“我还要去伺候夫人,嫂子们在这里略等一等,我让青林把这些男子的情况记下来,等下午夫人闲了,我再拿给夫人看。”
那些婆子们笑呵呵的答应了。
她走后,青林独自跟婆子们确认男方的情况,一一记下了这些信息。
魏嫂子说完自家侄子的情况后颇有些忐忑的回去了,她和她嫂子在家等了几天,见夫人那边一直没有回信便有些失望。
哪知道这日,她刚下值后没多久便听见有人在门口喊:“魏嫂子在吗?”
魏嫂子听到声音,连忙出去,一看来人是夫人身边的小丫鬟金云,她的眼睛一亮,莫不是侄子的事成了?
她连忙让金云进屋:“姑娘快请进屋坐坐。”
金云却摆了摆手道:“我回去还有差事就不进去了,夫人让我来问一问魏嫂子,你侄子现在在哪?他要是有空的话就过去一趟,夫人身边的嬷嬷想看一看他。”
魏嫂子一听就知道夫人属意把春兰许给她侄子,她又是惊喜又是着急的道:“那孩子在京郊别院当差,一时之间到没法过来,最早也要到明天早上了。”
金云就笑:“这个倒不急,夫人只是让我来跟嫂子说一声,他过来了你就去我们院里找我,我再去告诉嬷嬷安排时间。”
魏嫂子连连应了,金云走后,她便去了她嫂子那里。
她嫂子也住在后街,和她家也就几步路的功夫。
魏嫂子的哥哥和侄子因为性格过于老实了被管事们派到了京郊别院当差,她嫂子张嫂子则带着女儿在府里当差,看到她过来了,她嫂子连忙站起来迎她:“吃饭了没有?”
魏嫂子有些着急的道:“夫人身边的嬷嬷想要看一看大侄子,你看派个人去京郊通知他一下。”
张嫂子一听十分的高兴:“这是成了?”
魏嫂子摇了摇头道:“还没定了,只是先让嬷嬷看一看。”
饶是如此张嫂子还是高兴,孩子都是自己家的好,虽然别人看她儿子觉得他有些不够圆滑,可张嫂子却觉得他千好万好,她喜滋滋的托人往京郊别院报信。
第二日,魏嫂子的侄子魏武就来到了公府。
他知道这次过来是为了给自己相亲,红着脸跟着姑母去了内院。
姜嬷嬷在隔间坐着,她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身后的屏风后又笑眯眯的和魏武说话,问了些在哪当差,当的是什么差之类的话后。
魏武一五一十的答了之后,姜嬷嬷便让他回去了。
等人走后,春兰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姜嬷嬷笑眯眯的问她:“觉得怎么样?”
春兰捏了捏自己的帕子,红着脸道:“他比我小两岁呢。”
姜嬷嬷一听就知道春兰这是愿意了,她笑眯眯的道:“年龄倒不是问题,只要人好就行,我这就去回了夫人。”
春兰红着脸不说话。
姜嬷嬷笑眯眯的去找魏若。
“春兰自己也看中了啊?”听到姜嬷嬷说春兰愿意,魏若十分的高兴。她觉得春兰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便让春兰在屏风后亲自相看。
姜嬷嬷也笑:“那魏家男儿长的倒是不错,说话也实诚,我问他他现在在京郊别院当差,但是我们家的丫鬟成亲后还是要进府当差的,这要是两地分居了可怎么办?那孩子立马就说男子应当迁就着女子,如果真有那样的情况,那他就调回来。”
春兰刚平复好心情就走到了花厅门口,哪成想正听到姜嬷嬷这句话,她红着脸退了出去。
魏若和姜嬷嬷笑了起来。
魏若就道:“咱们也私下打听了他的家世和为人,既然他姑母没扯谎,他为人又确实厚道,那就定下了吧。”
姜嬷嬷含笑应了,因着春兰的父母早早的就去了,接下来的事情也一概由她来帮着操办。
魏若又去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