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仓库回八零-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鹏之前也定了长期需要鸡蛋的业务,不过孙鹏那里都是送一趟结一趟,她也没想着要记录,现在既然开始记录了,索性把该做的事都做了,回头找起来也容易。
这些本子都是最基础的小本子,她有次出去进货的时候,一次性批发了好多,平均下来每一本的价格也就几分钱。
本子不算特别厚,但按照她的划线规划,每一页都可以写好些天的送货情况,而且一家一本,回头就算一本写完了,她还可以再拿一本新的,在书封上写上时间,摞在一起,肯定不会弄错。
做好记录之后,她看着时间合适,去仓库里收拾出500个鸡蛋,放在一旁,下楼骑三轮车出去。
去的方向自然是她的冷库。
先前她把冷库租给丁华,丁华那边的生意主要是在夏天,过了炎热的季节,他的生意撤下,这个冷库就全由她使用了。
每天早上,她都会过来一套,从冷库里搬几箩筐鸡蛋,送到于婶家里,叫于婶跟袁桂花擦鸡蛋。
现在她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把擦好的鸡蛋放在专门的鸡蛋盒里。
原本林念是打算多给工资的,但她们坚决不要,直说放个鸡蛋顺手,不费什么事,她也就不再强给,只是时不时会给她们带些吃食,就当是给她们额外的福利。
下午放学,她又会骑着三轮车把于婶家的鸡蛋重新搬去冷库。
她的力气大,来回跑几趟没有费太多功夫和力气,于婶跟袁桂花也不会多说。
至少从表面上看,她的日常流程是这么走的。
实际上的话……就是她每天到冷库之后,先把自己仓库里的鸡蛋放出来,再把鸡蛋从冷库里搬到三轮车上。
送回鸡蛋的步骤也是一样,先从三轮车上搬下鸡蛋,看着是放在冷库,实际是放在她的随身仓库里。
毕竟鸡蛋这么珍贵,放在仓库里远远要比放在冷库里存放的时间久,二选一的情况下,她肯定要选择放在仓库里。
三轮车停在冷库门外,她下了车,把鸡蛋搬出来,在三轮车上仔细放好。
关上三轮车车门的瞬间,这些鸡蛋又到了仓库里。
就是这样来回折腾。
但为了安安心心赚钱,就算稍微折腾一点,也没关系,仔细想想,其实也没有费太多时间。
鸡蛋送到单位里,林念再次见到了郭农。
三轮车后门打开的时候,郭农还惊讶了一下:“你送鸡蛋过来,怎么还有包装盒?”
“这样送来的鸡蛋不容易破,”林念说道,“我先前特意去沪市定制的。”
这个鸡蛋包装盒就是之前跟盛盈的朋友陶媛定制的,确认她需要的数量之后,陶媛没过多久就让专车给她送了过来。
不过那些包装盒现在没有地方放,还放在林念的客厅里。
索性东西很轻,就算拎着一大堆到三楼也不费劲。
这东西不容易坏,林念也不折腾它,还是叫它在自己的客厅里放着,不过她这些天也在想,或许可以再买一个或者是租一个仓库,这次不用安装冷库,就专门用于存放一些不容易坏的东西,免得什么东西都堆在她屋子里。
“你还真是仔细,”郭农这会儿再看林念,已经不仅仅是满意,还带了几分欣赏,“你稍微等一会儿,我叫人出来把鸡蛋搬进去,待会儿跟你结账。”
“我可以搬一些。”林念说着,转头搬了好几摞鸡蛋,轻轻松松跟上郭农的步伐。
郭农回头,看到林念的搬鸡蛋的模样,点了点头:“你力气挺大。”
“从小干活干惯了,”林念笑了一下,“郭主管,这些鸡蛋要放在哪里?”
“那里,那个地方比较凉,放鸡蛋刚刚好。”郭农指了个地方,又喊厨房里没什么事的人出去搬鸡蛋。
一群人在做事,没过多久,鸡蛋就全部搬完。
郭农确认鸡蛋没什么问题之后,当场跟林念算清了这笔账。
单子顺利完成,林念回去的时候心情也颇为兴奋。
三轮车骑到略微僻静的地方时,她取出本子和笔,在上面记录下这单生意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最后一个“是否已付款”的类目上打了一个“√”,预示着这单生意的结束。
写完字,她摊开本子等着上面的字迹干。
差不多的时候,她鼓起两颊,对着新写上的一行字仔细吹了吹,确认墨迹不会再沾到合上的书页之后,她才把本子合上,放回到仓库里。
踏上三轮车踏板的时候,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新的生意已经起步,是时候算一算之前这几个月的入账情况了。
鸡蛋的库存,西瓜卖完的入账,以及现在的存款余额等,都要仔细算一算。
第135章 这笔收入
这几个月她的生意一直都在持续进行; 开始的时候她还想着跟之前一样仔细算清楚,只是算了几次,她发现这生意实在是过于稳定; 索性就没有像之前那样勤快了。
三轮车到了住处; 于婶第一时间出来跟她打招呼,确认了她安稳把鸡蛋送过去; 大大松了口气。
林念照例将三轮车锁在于婶家楼下。
刚锁上; 就看到一块漆脱落下来。
“这三轮车怎么还掉漆了?”于婶走过来,捡起地上的漆丢到一旁的垃圾桶里。
“原本就是二手三轮车,掉漆也正常,”林念看了眼,觉得掉漆的部位不是很明显,没有太在意它; “回头要是总用上三轮车; 可以买辆电动的。”
“那样的车子挺好; 不用脚蹬,都不用费多大力气; ”于婶笑着说道; “还是得说现在时代发展快; 以前是一年一变,现在都觉得好像是一天一变,不知道什么时候; 周边就发生好大的变化了。”
“这说明大家以后都能过上好日子。”林念也笑; 因为顺利送出一大单鸡蛋的愉悦还没有消散,这会儿的心情依然轻飘飘的。
她站在楼下,也是跟于婶聊些日常的琐事,有的时候是隔壁邻居家长里短的事; 每每听着,她都觉得惊奇不已,好似自己跟于婶并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
于婶听着,倒是笑开了:“什么不在一个世界,你每天忙来忙去,不是上学就是赚钱,哪有时间跟人起争执,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我随口跟你说说就成,别搭理他们,自己才能过的舒服。”
林念想也是,有时间去跟人家争执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把时间花费在正事上,不管是学习还是做生意,都能叫她有收获。
又简单跟于婶聊了两句之后,她转身迈步上楼去。
到了三楼阳台,她伸手摸了摸晾在阳台上的衣服,确认衣服干了,伸手把衣服全收下来,从包里掏出钥匙开门。
现在天色已经渐渐暗下,她晚上也没打算再出去,进了屋就转头顺手把大门关上,从里头锁上了门。
衣服被她抱到卧室里,放在床上逐一叠好,再分门别类放入专门放衣服的几个架子的格子里。
事情做完,她深吸一口气,转瞬之间,她的人已经到了仓库里。
如今的仓库已经完全完成了转换,里面最主要的货物彻底从西瓜变成鸡蛋,一筐筐鸡蛋整整齐齐摆放在仓库里,叠的很高,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少。
不过相对于直接摞上去的西瓜,鸡蛋还是要好数一些,毕竟每一框里大概有多少鸡蛋总有个大概的数,再加上这些鸡蛋一筐筐叠在一起,再数一数大概有多少筐鸡蛋,就可以知道鸡蛋的数量。
现在是1990年5月15号,周二,今天只有早上有几节主课,下午主要以副课为主,空出来的时间,她正好做一些自己的事。
先前数钱和确认记录的时间差不多是元宵节,也就是开学的时候。
因为元宵前面的那段时间她都是整日整日在外头卖鸡蛋,对那时候的记忆也格外深刻。
当时那会儿卖完鸡蛋,再算上她手头原本的存款,总共剩下的存款余额时59000元,鸡蛋剩15万个,西瓜剩12万斤。
过年之后,她的西瓜生意一如既往火热,到12万个西瓜全部卖完的那会儿,平均下来,每个西瓜的批发价大概是5毛钱一斤。
这个不难算,虽然她那时候没有去数每个礼拜卖出西瓜的情况,但心里总有个大概的数目,平均下来的价格误差也不会太大。
这样算起来,12万斤西瓜全部卖完,她的收入是6万块钱整。
西瓜生意只有进账没有支出,算出来很简单,鸡蛋生意计算起来要稍微麻烦一些。
林念坐在小椅子上,看着眼前摆在长凳上的本子。
大概是因为一瞬间意识到鸡蛋生意算起来有那么一些复杂,她的思绪偏移了一瞬,突然觉得一直在凳子上记录确实也不太方便,回头可以打一个跟凳子差不多高的小桌子,用起来应该会方便很多。
想了几秒桌子要怎么打之后,她不得不收回心神,重新开始计算过去这段时间鸡蛋生意的全部情况。
为了这个,她甚至还掏出了一本日历,开始翻着日历计算。
她每周出去收鸡蛋的时间都是固定的,都是周日,过去这三个月,她的安排一直都是这样,除了有那么一两次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没有去成之外,别的时间都去了。
这么算的话,今天5月15号,元宵那会儿是2月11号,出去收鸡蛋的周日大概是11次的样子。
这段时间她出去收鸡蛋,直接花钱采购的情况不少,价格都是1毛钱一个。
哪怕是以物换鸡蛋的情况,对于需要卖鸡蛋的百姓来说,她手里的货物价格也算合适。
所以相对来说每周收的鸡蛋数量也很稳定。
平均下来,每周收的鸡蛋大概是5万个,总共收入的鸡蛋总共是55万个。
鸡蛋包装盒是刚刚才买的,之前那会儿都没有用,鸡蛋的成本价平均每个还是8分钱。
支出4万4千元。
再算售出鸡蛋的情况。
单独零售,每周售出1万个,售价3毛钱,总共13周,收入3万9千元。
算上之前的15万个鸡蛋,目前的鸡蛋库存是57万。
长期的鸡蛋批发生意,不管是孙鹏那里还是丁父单位那里,都还是刚刚起步,暂时可以不算在其中。
于婶和袁桂花的工资支出占比较小,在如今这样本就笼统的计算步骤下,不需要仔细计算。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董福妮在外头卖东西,平均每月也能给她带来3000块钱的收入,就算3个月,总共收入9000元。
在这之外,她仓库里库存的需要用来换鸡蛋的毛巾、袜子以及草纸等这些东西,这几个月她基本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数,差不多出去换一批,她才会进一批。
现在有冷库打掩护,又有别的零散单子在,旁人不清楚她的库存情况,她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每次需要货,哪怕只是当周订货也来得及。
这样一来,前期和后期的货物库存几乎持平,相当于这部分的成本持平,就不需要再重复计算了。
这样全部捋下来,这几个月她的收入情况是:
60000…44000+39000+9000=64000
算上之前59000的存款,目前全部的存款是12万3千元。
这是她第二次重新回到十位数大关。
林念的心脏扑通扑通直跳,镇定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坐在大盆边上开始数钱。
操作还是跟之前几次一样,用白纸叠出一摞摞的钱,一摞1000元,对她来说比较好计算。
最终数出来的钱跟她计算的结果差不多,甚至反而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了一点,总共有12万5千多块。
2000块钱的差距,如果是在之前,是真的不小,但是现在对比前面十万级的数目,2000块的差距就不算太大了。
林念在数好且摞好的一叠钱面前坐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朝着一大盆的钱伸出了手。
上回她捐了钱,剩下的钱买了房子之后,还剩下2万9千块。
这笔钱不算的情况下,这几个月她一共挣了9万6千元。
她把这一大笔钱一分为二,每一份是4万8千元,一份是自己的,还有一份可以用到别的地方。
存款余额7万7千元,这是属于她的全部可支配存款,能够用在她自己身上,改善她自己的生活,让她以后的日子能过的越来越好的钱。
剩下的4万8千元,她还是打算分出两笔,其中一笔就她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从正规渠道交税,上交给国家。
这是她之前特意打听来的,知道可以这样交税。
剩下的,她还是打算继续做慈善。
想着,她抬头在仓库里看了眼,走到另一边拿来两个框,一个框里放了2万,这是要交给国家的税。
另一个框里她放了2万8千元。
又拿了纸和笔,写上金额和用途,贴在框外头。
过年那会儿,她一口气捐了10万出去,那笔钱在现在来说,已经算是一大笔钱,她去捐钱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到那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很重视这笔钱。
不过虽然这样,她之后还是偷偷溜过去看过,见她捐钱的那几个慈善机构几乎每天都会在门口贴出一笔笔善款的用途,心里安心的同时,也觉得这样的事确实很有价值。
一个机构1万块,他们也能用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她并不打算立刻就把手上的这些钱捐出去,而是想着或许可以用别的方式做一些别的事。
虽然这些钱不是现在就会用到,但她相信,迟早有一天她能将这些框里的钱用到实处。
而且这样一来,她就可以安安心心用手头上的钱了。
7万7钱块钱,要是她自己用,够她用好长一段时间了,而且这笔钱切切实实是她的钱,用着格外舒坦。
把手头的钱全放好之后,她的目光扫了一圈,意外在另一个角落还放着一个装满了钱的筐。
思绪一转,她想起这是蛋糕店这些日子的收入情况。
既然她人已经在这里了,那就数一数吧。
林念想着,又把这个筐拎到自己跟前,坐在小椅子上打算开始数钱。
不过在数钱之前,大概心里简单估算了一下这段时间做蛋糕用的鸡蛋的数量,以及买面粉、买牛奶等做蛋糕必须要用到的食材的支出,先从筐里数出一笔,放在了另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可支配存款的框框里。
这之后,她才开始数蛋糕店的进账利润。
数完一遍之后,她怔了一下,下意识又数了一遍。
这次数完确认进账,就连她自己也有些惊讶。
虽然之前她对蛋糕店的生意情况大概也有个数,可实际数出来的金额带来的刺激感还是跟预想的不太一样。
她用来清糕点库存的蛋糕店,每天的收入竟然也能达到一百多块钱。
莫名有一种好像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林念的目光看着眼前的筐,眼神咻一下亮了起来。
她又有了一项谋生的路子,好开心哦!
第136章 甜暖生活
开心过后; 林念简单算了算小蛋糕的大致情况。
小蛋糕的成本每一个基本在1毛钱到5毛钱不等,售价也是,从2毛到1块不等; 花样越繁复; 价格越贵,但成本来说并没有相差太大。
这样算下来; 平均每个小蛋糕的利润大概在3毛钱一个左右; 蛋糕店每天差不多上新400个小蛋糕。
数量不少,但其中有些便宜的小蛋糕,都是按照盒装卖的,一盒差不多就有4个5个。
这样的利润就差不多有120块钱了。
大蛋糕卖的少,但平均每天也能有2个大蛋糕的生意,大蛋糕售价12元; 她的净利润差不多能有5元; 卖2个大蛋糕赚10块钱; 这就是130块钱。
遇上特殊情况,一天有4、5个大蛋糕的生意; 利润还能涨一点; 按照这个算法; 蛋糕店每天收入100多块钱确实在正常的范围内。
不过这个利润还有几个因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