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奇异人生之快穿之旅 >

第172章

奇异人生之快穿之旅-第172章

小说: 奇异人生之快穿之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的事情和见过的人太多,有些形容相似之人,甚至隔着朝代。
  索性不去想。
  她不失礼貌地冲那少女点点头,牵着蓉儿朝前走去。
  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屋宇重檐下是一块金匾,上书“灵鹫飞来”四个大字。
  殿内则是挤挤挨挨,跪地磕头祈求的人。
  “怎么这么多人?”武眠风奇道,“在街上并不觉得临安有多少人,原来都到寺庙里拜菩萨了。”
  “所以说不能事事求人,菩萨都忙不过来,最靠谱还是求己。”沈梦昔这随时说教的毛病算是坐下根儿了,她自我腹诽,年龄大了是不是都这样!
  “是!师母!”武眠风乖乖应答。
  从殿旁绕过,他们又去了大雄宝殿,一样的摩肩擦踵,还真是哪里都没有清净之处。
  站在殿外,沈梦昔哂笑,“呵,清净之地最嘈杂。”
  “阿弥陀佛!”身后一声佛号,吓了沈梦昔一跳。
  转头看,是个白眉白须的老和尚,双手合十,不知何时到来,武眠风也吃了一惊,起了警惕之心。
  “施主请这边移步禅房。”老和尚伸出左手请道。
  沈梦昔想了想,牵着蓉儿就走,武眠风拉着曲明月跟上。
  禅房位于后殿,极为清净,一只橘猫将两只前爪缩在胸前,仿佛跪拜,卧在一只蒲团上,见他们进来,只睁眼瞄了一下,又眯上眼睛。
  禅房的色调温暖又和谐,阳光从窗棂找到案几上,让人从视觉到心灵都得到安抚。
  小和尚送来禅茶,沈梦昔啜了一口,清雅至极。
  曲明月到了这里,居然也安静下来,老老实实跪在蒲团上,听他们说话。
  蓉儿却因吹了好一会儿的风,觉得困乏,靠在沈梦昔身边昏昏欲睡,沈梦昔道了声失礼,盘膝而坐,抱起蓉儿,轻拍几下,蓉儿就闭上眼睛入睡了。
  “小施主好福气。”老和尚笑着说。
  沈梦昔笑笑,“不知方丈所为何事?”坐了好一会儿,茶也喝了,连娃都困觉了,沈梦昔还不知老和尚法号。
  “贫僧济海,在灵隐寺修行三十载,平生仅见如施主这般命格奇特之人,冒昧打扰,还请施主海涵。”老和尚笑呵呵地说着冒昧,脸上却丝毫歉疚也无。
  “何为命格奇特?你知道我的八字?”沈梦昔笑着问。
  济海摇摇头答:“贫僧不知。施主宿慧极深,恐怕看这大雄宝殿,也能看出与他人不同之处吧。”
  “哦?”沈梦昔笑,“莫非我还能看见将来某个皇帝的题词不成?”
  济海拈须笑道:“人心不可测,只有施主心中最为清楚。”
  沈梦昔知道和尚老道就爱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也不介意。
  “小女子也请问方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就是人为何而生。”
  “自然为了结前世因果而生。”
  沈梦昔沉吟,“前世因果。。。。。。”
  沈梦昔扪心自问,到底前世结了什么因,要穿到一本书里,难道是因为上一世贩卖了太多翁美玲的不干胶粘贴吗?想到这里,她不由笑了一下。
  济海见她笑,也跟着笑,他说不出这女施主有何不同,但自大雄宝殿前,见了她,就自心底觉得她是与众不同的,这女子的眼神与面貌既不相符,说不出的奇异。
  “女施主眉间疏朗,天庭饱满圆润,眼神智慧通透,是难得的豁达之人。”
  沈梦昔又笑,豁达,你当然不知我曾为一件小事纠结过一辈子。
  “大概我天生心宽吧。”
  “贫僧有个不情之请,想求得施主墨宝一幅。”
  “我?”沈梦昔奇道。
  济海点头,不由分说,起身就到案几边亲自铺纸研磨,小和尚要代劳,被他推开一边,这倒让沈梦昔一时无法拒绝。
  “写什么?”
  “施主随意。”
  随意。
  当一个现代人跟你说随意,他有一半可能是真的不介意或者无法选择,但当一个古人跟你说随意的时候,你如果真的随意了,那就是傻子。
  ——他说随意,就是让你拿出最好的来。
  沈梦昔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什么老骥伏枥、虚怀若谷、宁静致远之类,还有什么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想了一圈,都觉不妥。
  于是将睡着的蓉儿交到武眠风怀里,沐手肃整一番,“方丈这里让人静心宁神,小女子虽非信徒,也想抄写一篇心经,供奉佛前。”
  济海说:“极好极好。”
  说实话,沈梦昔并不会背诵般若波罗蜜心经,她只是会唱齐豫那一版的心经而已。
  说来也怪,区区二百多字,她颠来倒去,几辈子了,就是记不住。按说以杜蘅的脑子,两万字也背得下来啊。
  这就导致她写到一半,就得搁笔,默默哼唱一番,然后再提笔写字。有时难免轻声哼唱出声,济海听到一二音节,眉毛直跳。
  二百多字的经文,沈梦昔写了两刻钟。有些赧然,“惭愧,我总是记不住经文。”
  “极好极好!”济海擎着经文,上下看了两遍,连声称赞,“施主一手好字,柔中带韧,似流水带着锋刃,正如施主面似随和,实则心智坚定,不为外物所动。”这手字,没个几十年功夫也写不出来。
  “方丈谬赞,小女子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已。”
  “顺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亦非易事。老衲方才听得女施主哼唱,不知是。。。。。。”
  “哦,因小女子一向愚钝,竟记不住这短短的心经,只得将其唱出来。”沈梦昔说到这里,瞥见武眠风的嘴角向下撇去。
  “不知施主可否再唱一回。。。。。。”
  “好。”沈梦昔低声又唱了一遍心经,食指轻轻敲击案几,打着节拍,“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谁知曲明月只听了一遍,就能跟着哼唱起来,沈梦昔来了兴致,带着她又唱了一遍。
  最后,她自袖中拿出一只短笛,吹奏起来,曲明月竟然跟着唱完了整首歌曲,歌词只有少许差错,童声宛如天籁,响彻寺庙。
  “阿弥陀佛!”济海合十诵了声佛号。
  “阿弥陀佛!”曲明月也合十念了一句。笑嘻嘻地看着济海。”
  “两位女施主都与我佛有缘。”
  不待沈梦昔说话,忽听禅房外面一片喧哗。
  一个和尚进来禀报,说是有人在寺中大肆寻人,大喊大叫,一路从前殿寻到后殿来了。
  济海疑惑地看向沈梦昔,沈梦昔摇了摇头。


第393章 桃花岛 六十九
  济海道了声恼,朝禅房外走去。
  武眠风也跟着去看,一会儿回来说:“师母,是个五大三粗的大汉,在前后大殿高来高去的,喊着一个女子的名字,叫什么元君的。”
  沈梦昔吃了一惊,心中暗算,元君?何沅君?
  蓉儿睡醒了,伸了个懒腰,呢喃着叫了声娘,沈梦昔应了一声,摸摸她的头发,曲明月笑嘻嘻也跟着叫了声娘,沈梦昔也摸摸她的头发。
  蓉儿消了汗,嚷着渴了饿了。禅房的茶凉了,沈梦昔悄悄换了温水,给她喝了,就和武眠风说,打算回家去了。
  几人出了禅房,正好看到一个大汉,提着钉耙,从禅房院墙跳过,直奔蓉儿而来。
  武眠风挺身而出,拦住大汉,与他对了一掌。
  沈梦昔一把抱起蓉儿,喝道:“什么人?”
  “还我孩儿!”那大汉声若洪钟,表情急切,出手更加狠辣,举耙朝着武眠风头顶罩去。
  “大胆狂徒!”武眠风挥剑迎上,使出玉箫剑法,与那大汉战作一团,沈梦昔则趁机抱着蓉儿回了禅房,济海也赶了回来,指挥寺中和尚将禅房团团围住。
  保卫西湖周边治安的军巡铺也来了,十来人拿着弓箭刀剑,就连附近望火楼的兵丁也惊动了,灵隐寺香客众多,名声在外,但凡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得出勤,免得出了大的差池。
  一群军士只是围着,并不近前,他们虽然也多是有些武艺,但还有自知之明,一见两人明显是武林高手过招,就不愿也不敢参与其中,反正只要不出人命,他们就绝不插手。
  “三哥住手!”一个女子一身红衣,从院外飞进,插入大汉与武眠风中间,隔开他们。
  武眠风见此便住手,向后退了一步,那大汉尤不罢休,在那女子身侧,突然右臂一长,食指向着武眠风胸前大穴点去。
  “一阳指!”沈梦昔脑海忽然冒出一个词来。
  武眠风拧身躲过,一招“山外轻音“向那手指斩去,左手施展兰花拂穴手点倒那拦在中间碍事的女子,又反手向大汉胸前点去。
  那大汉缩回手,护住胸口,见女子摔倒,更加暴怒,大叫一声,双手使耙,将钉耙舞得呼呼生风。
  沈梦昔抱着蓉儿,正在门口猜测,那大汉是不是南帝一派的武三通,就听曲明月一声欢呼。
  沈梦昔暗叫惭愧,她居然将曲明月忘了个精光,回身看,那孩子站在禅房唯一的矮柜边,一手把着柜门,一手指着柜子里面说,“妹妹!”
  沈梦昔疑惑地过去,济海也走过去,只见柜子里闭眼躺着一个和蓉儿年纪相仿的小姑娘,粉雕玉琢,巧的是,她也穿着一件粉色小襦裙,头上也扎着两个小羊角辫。
  恐怕这就是那大汉找寻的孩子。
  济海张口结舌,“这这,这是何时放进去的?”
  有可能是方才他们出去之时,有人将孩子放到了这里,但更有可能是更早的时间,就有人将孩子藏到了这里。
  沈梦昔到门口喊:“这里有个孩子!是不是你找的沅君?”
  大汉歇斯底里地大喊,但是始终无法摆脱武眠风的长剑攻势。沈梦昔又喊:“眠风!放他进来!”
  武眠风哼了一声,收了长剑,大汉扔了钉耙,三步并两步冲进禅房,一把推开曲明月,抱起柜中的女童,大声喊着:“沅君沅君!”
  武眠风扶起哇哇大哭的曲明月,不住安慰。
  沈梦昔见那女子倒在禅院当中,走过去,轻轻解开她的穴道,“你还好吧?”
  “多谢女侠!”那女子看也不看沈梦昔,也冲进了禅房。
  在门口却被抱着女童的大汉撞了出来,退了三步才站稳,大汉犹自大喊大叫:“刚才不肯承认,现在孩子在这老和尚房中的柜子里找出,又作何交待?”
  “贫僧委实不知,这女童为何出现在禅房,这位女施主可与我作证!”济海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
  “你们是一伙儿的!做个屁的证!”大汉忽然看到沈梦昔怀里的蓉儿,发觉是一样的服饰发型,但他并不觉得是自己认错了人,更不道歉,反而说:“这个孩子打扮成沅君的样子,莫不是有什么不轨之心?”
  沈梦昔见军巡铺的军士只是维持治安,并不上前问询处理,便让武眠风去请。
  ——有困难,当然要找派出所的片警儿。
  为首军士有些不情愿地带人过来。不出命案,不出火情,他们一般都不大管闲事。
  “寺庙的老和尚藏了我义女!”那大汉对着军士吼道。
  “阿弥陀佛,贫僧不曾做过。”济海不紧不慢答道。
  那女子接过大汉手中的孩子,“三哥,既然已经找到沅君,我们还是走吧!”
  “走什么走?你没看到沅君还昏迷不醒?终究不是你亲生的,竟然如此待她!”
  女子委屈得眼圈发红,一声不吭抱着孩子低下头。
  军士皱着眉头说:“孩子病了,还不快去寻医,在这里聒噪怕是耽误了孩子!”
  大汉似被触动,指着济海和沈梦昔说:“你们等着,沅君要是有个好歹,我叫你们偿命!”说完一把夺过女子怀中的孩子,几个纵身不见了身影,女子纠结地看了看沈梦昔,又看看济海,嗐的一声,跺跺脚,拾起地上的钉耙,也跃上墙头追了上去。
  围观的香客像是看了一场大戏,唏嘘感叹一番,又回味探讨了一回,这才在寺中执客僧的温言驱赶,和军士的高声吆喝中,慢慢散了开去。执客僧给那军士塞了包不知什么的物什,军士才微微和缓了脸色,一挥手道:“收队!”
  呼啦啦,一群军士撤退无踪。
  济海苦笑着对沈梦昔说:“是老衲让女施主受了无妄之灾。”
  曲明月手心擦破,抽抽搭搭的,睫毛还湿漉漉的,委屈的靠着武眠风的大腿站着,沈梦昔拉过她来,安慰了几句,才好了些。济海自怀中取了两枚平安扣,“送与两个小施主吧。”
  “方丈过虑,这件事情与您无关。”
  “终究是发生在灵隐寺,施主收下吧,老衲才可略微心安。”
  沈梦昔示意武眠风接过,武眠风上前一把抓过,又轻哼了一声。
  济海也不在意,“说起来,这小施主却是与我佛有缘。。。。。。”他望着曲明月老生常谈。
  “方丈大师,我们在寺中逗留已久,几个孩子都已疲乏,小女子这就告辞了。”沈梦昔不想再听有缘论了。
  济海遗憾地点头,又念了声阿弥陀佛。
  小和尚带路,客客气气送他们出去。
  经过天王殿,沈梦昔想起自进了寺庙还一个菩萨都没拜过,就进了大殿,拜了金身弥勒佛,弥勒佛为快乐佛,未来佛,最适合小孩子来拜,她自己拜了,又让其他三个孩子都恭敬拜了,这才出了山门。
  一路上她心不在焉,不知为何,总是疑心,那个叫做沅君的孩子,根本就是那红衣女子偷偷藏进禅房去的。


第394章 桃花岛七十
  蓉儿又嚷着饿了,于是沈梦昔打算就近找了酒楼吃饭。
  途经西湖六个水口之一的镊子井水口,沈梦昔就给三个孩子嘴里一人塞了块点心,哄着蓉儿,朝朝着水口走去,她心里真的十分好奇,临安府的“自来水”水源地到底是什么样子。
  临安府的地下水咸苦不堪,不能饮用,唯有附近山中才有甘泉,自唐朝起,刺史李沁开凿六井,引西湖水,才算解决了居民饮水问题。到了宋朝又有了以竹为管的“自来水”,等苏轼做知州时,又改用了瓦筒为管道,更加坚固,不易堵塞。
  临安府成了行在,疏浚水口,更成了临安府尹的重要职责和考核目标。每一任府尹都在自来水工程上下足了功夫。
  如今的水口,不仅建了井亭,旁边还有神祠,更有军士把守,以防游客和游船靠近,污染水源,水下立了一排排的石窗,一是界定水口水域,二是起到过滤湖水的作用。
  因不许靠近,沈梦昔只能远远看个大概,蓉儿实在饿了,他们赶紧朝着附近的一个瓦舍走去。
  宋朝土地私化,经济发达,百姓富足安逸,除了国防建设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自上而下的充斥着对于生活细节的奢侈追求,几乎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
  只说娱乐。
  仅临安府城内城外的瓦舍就有二十处左右,他们去的是钱湖门瓦舍,这是一处面积大约二十亩的方形建筑群,楼屋层层围绕,外部是商铺,内里是表演场所,处处挤满来此游乐的士兵和市民,熙熙攘攘。
  先找了家小吃铺,吃了些东西,他们就进到瓦舍里面去了。
  瓦舍自明朝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瓦舍勾栏也演变成了妓院的别称。
  但在宋朝,瓦舍则是游乐场的别称,就好比是迪士尼乐园。
  瓦舍又叫瓦子、瓦肆、瓦市,外围门店设有酒肆、茶坊、小吃店、摊铺,内里就叫做勾栏,是商业演出场所,有杂剧、滑稽戏、歌舞、傀儡戏、讲史、皮影戏、魔术、杂技、蹴鞠、相扑等表演,甚至还有夜场表演。
  “快快快,今日是那宋金刚和倒提山作场相扑,慢了抢不到好位子!”两个中年男人互相催促着朝一边楼屋进去。
  沈梦昔对相扑没兴趣,就带着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