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秦嬴鱼 >

第107章

大秦嬴鱼-第107章

小说: 大秦嬴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壮都被杀死了,全军覆没。
  没有参与征战的百姓都携家带口的往上党北部走,那里有赵军,赵军会接纳他们的。
  有裨将建议杀光这些百姓,或者将他们俘虏了,送往河内,免得为赵国增加兵力。
  还可以节省他们行军的时间,提高速度。
  王龁则道:“让他们去赵军那里,为了自己‘仁义之师’的名声,赵军也会接纳他们,好好的给粮给地的养着他们,这些人消耗的是赵人的粮草,与我等是有利的。”
  秦军裨将心悦诚服,放过了这些奔逃的上党百姓。
  秦军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的驱赶着上党百姓往北走,然后就遇上了赵军设在高平关和界牌岭的防线。
  这条防线明显就是赵军匆忙布下的,防守并不算严密。王龁下令派斥候去探报消息,结果探消息的斥候兵竟然带着一个赵军的裨将头颅回来。
  王龁大喜,趁机出兵,非常轻易的就攻破了赵军设下的防线,直接将赵军赶到了丹水以东。
  这里是有廉颇坐镇的赵军的大本营,王龁数次想要强攻渡过丹水都没能成功,无法,他只能在丹水的西岸驻扎下来,寻机再攻。
  上党这边,秦赵对峙起来,在其他地方,秦国也没闲着。
  秦国与赵国作战,秦国未免他国趁机来攻打秦国,或者支援赵国来
  攻打秦国,秦国开始在他国展开猛烈的外交攻势。
  对韩国,秦国的做法是,继续出兵,由五大夫贲带领秦军从河内渡过黄河,攻打韩国的缑氏和纶这两个与秦国接壤的两地,对魏国,秦国则是威慑。
  秦王特派使臣去跟魏王商量,如果他跟秦国结盟,秦国会将垣雍送给魏国。
  而垣雍,现在还是韩国的土地。
  垣雍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就跟野王地理位置特殊,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样。
  垣雍处于韩魏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也是水上交通要道,垣雍之地有济水北通大河之水,南面会于荥泽,如果秦国得到垣雍之地,就可以掘开荥泽向东水淹大梁。可见垣雍此地,与魏国而言,关系重大。
  虽然现在的垣雍还是属于韩国的,但秦国要想取得垣雍轻而易举。
  秦国便以垣雍为诱饵,诱使魏王连横秦国,而不是合纵赵国出兵来攻打秦国。
  如果魏国答应了,垣雍就是魏国的了(韩国:你拿我韩国的土地去贿赂魏国,秦国你欺人太甚啊啊啊啊),如果魏国不答应,那么。。。。。。
  魏王不是一个有决断的人,他被秦国吓住了。秦国能一边在上党出动数十万大军与赵国作战,另一边还有余力去攻打韩国的缑氏和纶地,可见,秦国真的是心有余而气力足。
  现在韩国的缑氏和纶已经被攻打下来了,那么秦军从怀地出兵攻打下垣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大雾,此时秦军三线作战,是没有余力出兵了),如果我魏国不听秦国的,那么大梁危矣!
  秦使带着让秦王满意的答复回秦了,秦使走后,魏国的平都君见到魏王,问魏王:“大王为什么不答应合纵呢?”
  魏王说:“秦国答应给魏国垣雍之地。”
  平都君感叹道:“秦国这是‘空割’垣雍之地给魏国啊。”
  魏王纳闷:“你这是什么意思?”
  平都君道:“如果秦赵之战,秦国胜利了,大王还敢和秦国去要垣雍吗?大王不敢。如果赵国胜利了,秦国失败了,垣雍还是韩国的,大王能让韩国把垣雍给魏国吗?大王不能。”
  “所以说,不论秦国是胜还是败,最终,垣雍都不会是魏国的,所以我才说秦国是‘空割’垣雍之地给魏国啊。”
  魏王:“。。。。。。你说的都对。”
  但寡人不敢拒绝秦国啊。。。。。。
  搞定了韩魏两国,跟秦国距离比较远的齐楚两国主要就是靠金钱攻势了,除了金钱攻势,赵国在此之间,走了一步臭棋,让其他诸侯国,尤其是齐国,都不愿意借粮给赵国,更别说出兵援助赵国了。!


第125章 讲和(霸王票加更+3))
  秦赵在上党之地僵持住了。
  当初赵国派廉颇为将;就是看中廉颇能守的用兵特点,只要廉颇能守住;背靠赵国之便;就能将远军作战的秦国给耗死。
  秦国自己撑不住,可能就退兵了呢?
  廉颇也是这么做的,他除了在高平关和界牌岭布置的防线稍微粗糙之外;在高平关和丹水之间更是修筑了南樟城和北樟城来阻拦秦军;但秦军野战无敌,赵军根本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好在;依据丹水之势,他可以重点修筑第二道防线,将秦军阻拦在丹水以西。
  廉颇阻拦住秦军,并不是赵王想要得到的结果;因为;四十多万大军在外,每日都要消耗无数的粮草,更何况;上党南部近二十万上党百姓都在长平关附近躲避战乱;他们是信任赵国;才将上党献给赵国,如今上党南部沦为战区;他们无处可去,赵国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吧?
  否则,赵国将以何面目面对他国百姓?
  所以,赵国的供粮压力,空前的强大;偏偏赵国,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国。
  赵王一封封王令送去上党廉颇那里,要他主动出战,但廉颇是个非常傲气的将领,对打仗,他有自己的看法,赵王远坐王宫之中,他了解战场形势吗?他懂得如何打仗吗?
  他不知道。
  他不懂。
  所以赵王是在瞎指挥。
  廉颇不听他的,继续安心防守丹水,然后,在长平关与故关之间的山岭上修筑长城,这条后世被叫做百里石长城的防线,向东一直延伸至蒲水,就是为了防住秦军从东面绕到赵军的后方做突破。
  修筑这条长城的人力,除了部分赵军,就是原战区的南上党的百姓们了。
  秋收早就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冷,再不出战,赵军这边,四十多万大军加上党二十来万百姓,就要在外过冬了,赵国这边不仅要提供军粮,还要提供过冬用的冬衣,赵国,能支撑的住吗?
  廉颇是老将,可以忍的住,但赵王还是年轻的君主,他忍不住。
  赵王一边又给廉颇送了一封催战令,另一边,他叫来楼昌和虞卿商议与秦和谈的事。
  赵王的打算是,一边让廉颇出战,一边与秦国和谈。
  如果廉颇出战顺利,那就打,将秦军赶出上党,上党就是赵国的了,如果出战不顺利,那就和谈。
  赵王这种又想占便宜还想卖乖的表现,足可证明,他对与秦国作战,心中并没有胜算。
  楼昌曾经两次在秦国做过相邦,他是赵国坚定的亲秦一派,赵王向他问计,他非常坚定的说要派使臣去秦国请求议和。
  楼昌的坚定,影响了赵王的坚定,赵王再去问虞卿,虞卿不同意赵王现在就去向秦国请和,他劝谏赵王应该先派遣重臣去到楚国和魏国,以让秦国怀疑赵国欲与他国合纵攻秦,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再派遣使臣去秦国,才能达到和秦国讲和的目的。
  当然,虞卿其实还有另一层目的,若是赵王派遣的重臣真的说动楚国和魏国出兵,合纵攻打秦国,那是再好不过了,打,秦国又打不过,就只能讲和了。
  就是楚国和魏国不出兵也没什么,做一做姿态,给秦国一种诸侯将要合纵的态势也是好的。
  此时的虞卿,自然是不知道秦国已经搞定魏国了,至于楚国,楚国的权贵碍于某种压力,也未必会愿意出兵。
  心里已经有了讲和的想法的赵王此时有些听不进虞卿的话了,都是讲和,偏你要搞这么多花样,都是讲和,有差别吗?
  赵王直接叫来自己的叔叔平阳君赵豹,问他要派遣谁作为使臣去秦国。
  平阳君赵豹自从上次与赵王闹不愉快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进宫了,此时赵王侄子把他叫来向他问计,而且是询问要派谁去向秦国求和的计谋,赵豹只当大王侄子已经认识到与秦国开战的坏处了,向自己问计,就是在侧面向自己服软,想了想,就建议派遣使臣郑朱去秦国。
  顺便去看看平原君赵胜。
  郑朱是赵国的贵臣,还是两朝老臣。
  当年秦赵换地的时候,秦国从蔺地、离石、祁地三地撤兵,将这三地交给赵国,结果赵惠文王反悔,不愿意将焦、黎、牛狐三地给秦国,秦王派公子缯来赵国要地,赵惠文王就派的郑朱去回答公子缯,耍无赖说“换地都是那些不听话的臣子们做的,寡人并不知情”。
  现在,赵豹又建议让郑朱去秦国请和,郑朱熟悉秦国,身份上有分量,还是老臣,能处理秦赵之间的关系,以及为平
  原君斡旋。
  赵豹和赵胜关系算不上多好,但也没差到一定要他死的地步,在一致对外方面,赵豹还是愿意和赵胜站在一起的。
  郑朱是使臣,入秦很顺利,在听到秦王借用新年大宴宴请郑朱的消息之后,赵王叫来擅于判断形势的虞卿,问他:“我听说秦王已经接纳郑朱了,你认为和谈的进展会怎么样?”
  虞卿非常不看好这次和谈,他道:“和谈一定不会成功。”
  赵王惊讶:“为什么?”如果秦王不想和谈,又何必见郑朱,还大开宴会宴请他呢?直接轰走不见不就行了吗?
  虞卿叹道:“郑朱入秦和谈的事,应侯一定会宣扬的天下皆知。郑朱是身份贵重的人,您派这样有身份的人去秦国求和,那就是在表明赵国与秦国讲和的决心,诸侯们听了,只会以为赵国不愿意跟秦国打仗,要讲和了,这样,其他有意愿和赵国合纵的国家自然就会多此一举的和赵国合纵了,既然诸侯都不愿意合纵了,赵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自然就可以不跟赵国讲和,继续攻打上党了。”
  “讲和一定不会成功的。”
  赵王:。。。。。。
  合着我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了。
  虞卿的猜测果然应验了,因为范雎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一来,原本已经准备好要跟赵国合纵从秦国撕下一块肉的诸侯国,都被赵国给烦了个够呛。
  你赵国咋回事?说打的是你,打了个半截,说不打的又是你,你赵王,能不能给个准话,让咱们心里有个准确的数啊?!
  齐国就是非常想跟赵国合纵,因为齐地一等一的富庶地陶邑至今还在秦国的控制之下呢,如果和赵国合纵,齐国就可以顺势将陶邑收回来。
  要说这陶邑,近几年是被经营的越发红火了。陶邑处在河东平坦之地,往来四通八达,是各国商贾必经之地,这几年,陶邑俨然已经成了秦国的前端推广平台,只要秦国有的好东西,陶邑必有,让因为路远,到不了秦国的商贾和百姓,也能知道秦国有什么,秦国的百姓吃什么,喜欢秦国的孩子读什么书,秦国的君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喷什么样的香水,妇女喜欢画什么样的妆容,绾什么样的发髻,等等等等。。。。。。
  就连秦国的马桶都开始在
  其他国家盛行起来。
  只陶邑一地,就为秦国赚取了多少财富啊,陶邑曾经的主人齐国,如何不眼红?
  可现在,赵国要跟秦国讲和了,要将算盘落空了的齐国如何不气?!
  所以,等秦国迟迟不从上党退兵,耗的赵国派遣使臣去齐国借粮的时候,齐国直接恢复:没有!
  当然,这是之后的话,现在的秦国,还刚过完年呢。
  秦国使用的是颛顼历,将冬至这一节令作为新旧年岁的交替点,过完冬至,就是第二年了。
  而冬至这一天,一般都是在十月份,因此,十月是秦国的岁首,也是秦国的新年。
  冬至过后,就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百姓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时候。
  王龁早在进入十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让役夫从河东和河内调遣冬衣和煤炭进入上党了。
  此时王龁和廉颇打了同一个主意,那就是,耗吧,看看咱们两方,是你耗过我,还是我耗过你!
  秦军这边显然准备充分,牛马驴拉的车子蜿蜒在山地和河谷之中,日日不停地为秦国补充着衣物。
  以前秦军的作战衣物只有铠甲是国家提供发放的,而现在,自从从西域引进的棉花在秦地大量种植之后,秦国的军服,无论是夏天的单一,还是冬天的棉服,甚至春秋的夹衣,就都是国家给提供,再不用兵卒在战场作战,还要写信回家跟家里要冬衣穿了。
  秦军的冬衣是整一斤的长棉袄,下面长度至少要到膝盖以下。
  这样一件长棉袄,外头包裹的是厚实耐磨的粗棉布,里头包裹收拢棉花的,是细软疏松的棉麻混纺的棉纱布,收拢住的棉花,则是整整六两的长绒棉。
  以现在的秦国市价来算,这样一件长棉袄,价值五百金(秦半两)是有的,拿到外头卖,至少要一千金。就着,还有价无市。
  因为秦国地少,除了种植粮食之外,供给种植棉花的地就不多了,因此,在秦国,庶人百姓们衣服还是以麻和羊毛为主,棉,他们是穿不上的。
  秦国的棉花,除了供应某些大贵族,其他的,全部用来给军卒们做军服了,尤其是冬天的棉衣,秦鱼强硬的跟秦王据理力争,一定要是标制的厚棉袄。
  秦王那个心疼啊!
  秦王不想给士兵这样奢侈的待遇,不是秦王不爱惜秦军卒,因为,以往没有棉花的时候,秦军卒冬日里还没有火炕呢,不是一样过冬?
  穿这么好,做什么?
  但秦鱼坚持,他跟秦王说,这样可以增加兵卒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可以凝聚军卒效忠君王的心,可以让他们的君王在战场上与他们同在,鼓舞兵卒们的士气。。。。。。
  秦鱼巴拉巴拉的将兵卒有军服穿的好处给说了一大通,念叨的秦王脑门疼,最终还是同意了给兵卒们发军服。
  但秦王非常小气的说明,这身军服,等兵卒离开军营回家的时候,是要脱下来上交的,想要带回家也可以,用军功来换。
  舍不得用人头军功,可以用俘虏军功来换嘛,这个俘虏,不拘是从战场上俘虏的敌军兵卒,还是在野地里抓捕到了敌国百姓,都算是俘虏。
  这样一件厚实耐磨的军服,在外头可是拿钱都买不到的哟,可以穿好多年,可以传给下一代的哦~~
  秦鱼:。。。。。。
  你喜欢,你随意啊,反正秦国是你的,百姓也是你的,政策由你定啊。。。。。。
  一水之隔的赵军看着秦军这边每日忙活个不停,不是挖坑造房就是杀兔宰豕,还时不时的对着他们放一波箭,好像能射中他们似的,而他们赵军这边,则是一日既往的算着粮食吃饭,冬衣也得从赵国各地由亲属们找人送来。
  这还不是最难熬的,最难熬的是,等最冷的天气到来,丹水彻底结了冰,秦军的铁骑,就可以冲破丹水防线,跟赵军进行正面厮杀了。
  但,或许是老天爷都在帮助赵军,相较于去年冬天冷的让人受不了,今年的冬天,并不算寒冷,甚至连雪粒子都没有下,而本来水流量就很大的丹水,因为秋天的一次大雨,水量又增大了许多,水量增大,气温又偏高,今年的丹水,没有结冰。
  秦军渡不过丹水了,但赵军,并没有感到多么的高兴,因为,秦军一副就要在对岸过冬的架势,耗的赵军粮草即将见底。
  而且,对比太明显了,赵军除了要抵御寒冷和饥饿,还要忍耐对岸传来的肉和米香的诱惑。
  赵军的意志力,岌岌可危。!


第126章 下毒
  汤榆代表河内郡诸官吏和百姓到上党来劳军。
  汤榆所谓的劳军;就是带着十万只兔子来给大军送肉吃。
  十万只。
  活的。
  就,挺出乎人意料之外的。
  秦鱼让汤榆到河内来;除了做信息工作;就是搞生产的。
  既然已经确定要攻打上党了,汤榆就将前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