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秦嬴鱼 >

第127章

大秦嬴鱼-第127章

小说: 大秦嬴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雎:牵强附会,赵鱼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范雎笑道:“你能想明白这些,我以后也就能少担心一些你是否会有性命之忧了。”
  赵胜意有所指笑道:“我是没有性
  命之忧了,先生却是会有落后于人的祸患呢。”
  范雎诧异:“君何出此言?”
  赵胜笑道:“先生如今贵为国相,看着权势滔天,不可比拟,但据我所知,秦王军中最倚重的是武安君白起,农耕上最倚重的是安平君赵鱼。国之政务,唯军与农,相邦却两相不占,所以我才说,先生看着权势滔天。
  外人以为先生风光无限,那是因为别国的相邦将这两样都牢牢的握在手中,所以天下人都认为“国相”应该是权势滔天的,而先生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国相的这个虚名而已。”
  “顶着国相的虚名,却没有国相的实权,一旦秦王有了想要怪罪的事情,到时候先生您可不就大祸临头了吗?”
  “先生之前救我一命,我无以为报,只好说出心中所想,为先生忧虑,只望能报答先生一二。”
  范雎笑道:“你想多了。我王处理政务、谋划国事的时候,并没有避开我一次,从来都是听从我的建议的,所以,我这个国相,还是名副其实的。”
  赵胜也笑道:“但愿如此。恐怕真的是我想多了。”
  范雎离开了,赵胜继续给自己种菜种粮,虽然几乎没有收成,但他乐在其中,偶尔范雎来了,两人还能共同喝酒赏月,日子过的倒也乐哉。
  直到这日,他收到了秦鱼从南郡送来的给秦王的私信和奏疏。
  白起将赵军包围了,为了能将这大好局势守住,尽快结束战争,秦王决定亲自去河内督战,走之前,将国事尽皆交付于他。
  范雎心里不是不感激的,觉着他们君臣相得,乃是千古一则佳话。
  秦王走后第四天,范雎就收到了秦鱼从南郡送来的信件。
  一个比食指细不了多少的竹节,里面应该装着给秦王的密信,外头有一次性的蜂蜡,打开之后就会留下印记,这个竹结,也基本作废,不会二次使用了。
  秦鱼一般给秦王的私信用的就是这种特制的竹节。
  这种传递密信的小竹节,是被秦鱼当做与秦王传递信息话家常的小便条用的。
  其实,每当范雎在秦王身边的时候,秦王要是收到秦鱼的这种信件,一般都会当面拆开来,看过之后,还会与范雎分享一二,分享的次数一多,范雎就对
  这种信件不感兴趣了。
  安平君连喝到一种很好喝的果饮都要写在信里给秦王寄过来,长高了一公分,换了大码的鞋子,和兄姊吵架了,遇到一个很有趣的人。。。。。。零零总总的都是些成长的日常小事,就没有一次重要且机密的事情要说的,谁会对这个感兴趣啊?
  也就秦王当个宝贝似的好好收藏起来,还向他炫耀,其实范雎心里,一点都不羡慕好吗?
  所以,当范雎看到这个他已经看的非常熟悉的竹节之后,都能猜到里面具体的消息,无非就是在南郡看到了什么新鲜事,吃到何种在咸阳绝对吃不到的果子。。。。。。他就随手放在了一边,打算一会遣人去给秦王送过去。秦王此时应该在去河内的路上,看快马加鞭追上去,很快就能送到了。
  然后范雎拿起了另一个巴掌大的木板,其实这是一个小匣子,专门放木牍公文的,但秦鱼喜欢在里面装帛书。如果有大篇幅的政务见解,他不喜欢写在一片片的竹简上,而是写在裁剪而成的布帛上,字要是写的小一些,一尺见方的布帛就能写很多字。
  写好晾干之后,布帛折叠起来,塞进这样的木牍小匣子里,送来秦王这里。
  如果秦王同时收到竹节和小匣子,他会将小匣子扔给范雎,自己去拆竹节看,让范雎去看政务。
  所以,这次范雎同时收到竹节和小匣子,范雎就自己拆开,将里面的帛书取出来看了起来。
  里面写的是一条条的如何安置赵军俘虏的建议。
  现在是秦军还在围困赵军,安平君就已经开始做安置大量秦军俘虏的准备了。
  看来,安平君对秦军一如既往的有信心,或者说,安平君五武安君白起,一如既往的有信心。
  这种信心,这种两人之间的默契,范雎是个外人,是一向插足不进去的。
  范雎原本是不应该多想的,但聪明的人往往都会多想,看过之后,范雎心里不是在考虑秦鱼的建议可不可行,然后写下自己的见解,与这帛书一同送去给秦王,而是心头浮现出之前平原君赵胜说的有关于‘忧患’的一番话来。
  此战之后,武安君白起再立新功,还是与多年前那场拔郢都被迫楚国迁都的大战等同的军功。
  这次有安平君助力,说
  不定还能一举灭了赵国!
  范雎摸着自己怦怦跳的心口,感觉到了痛苦,秦国军有武安君,耕有安平君,他这个国相范雎,果然如平原君赵胜所说的:徒有虚名!
  范雎居然再次感受到了无助的情绪。
  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助的情绪的时候,还是在魏相魏奇府中的厕所里快要死的时候,如今他贵为秦国的国相,竟然又有了当年生命之危的紧迫感,这不能不让范雎心惊胆战。
  范雎看着手里的这方帛书,一个计谋自然而然的生成,如果让武安君白起与安平君赵鱼产生嫌隙,两相厌恶,最好相互攻伐,他在其中,是不是就可以见机行事,夺取秦王的信任和权柄了?
  范雎扣下了这封帛书,他没有毁掉帛书,而是将之押后,毕竟他手里积压着这么多的公务,这么一件匆忙送来的文牍他没有及时观看阅览,也是有可能的。
  木牍匣子既然不能及时送走,那么那个私信竹节,也不能送去给秦王,竹节和木牍匣子是一起送来的,没道理安平君送来的竹节都收到了,他的文书却没有时间去看吧?
  这可是对安平君的不尊重!
  范雎了解白起,白起若是俘获了俘虏,是一定会杀掉的。
  别说之前白起已经改变作战策略,俘获了大量的韩人做俘虏。
  韩人能和赵人一样吗?
  韩人不好斗,可以当做百姓治理,赵人多游侠,游侠多桀骜,那是受过训练的赵军卒,不是一般的农夫,白起若是俘获了赵军卒,范雎几乎有八成的肯定,白起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处理”掉这些俘虏的。
  比如当年的平阳之战,将俘虏全部赶到大河里去,比如当年的灭郢之战,直接水淹郢都,淹死了无数的楚国兵卒和百姓。。。。。。
  白起擅奇兵,更擅长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如果没有秦鱼的这封帛书做阻挡,白起一定会先处理了俘虏,然后再和秦王汇报的。
  他只要掐算好大体的时间,将帛书送到秦王手中,等秦王收到这封帛书的时候,白起已经将俘虏处理完了吧?
  到时候秦鱼无论有多少安置俘虏的计划,都无济于事了。
  范雎同样了解秦鱼,秦鱼特地写来这封帛书,肯定就是已经对这些赵军俘虏做好十
  步八步的计划了,而没有了这些俘虏,秦鱼接下来的大计划,基本上就不能实施。
  只是因为白起的“凶性难改”,就让一路走来顺遂无比的安平君的大计划泡汤,年轻气盛的安平君不发怒才怪呢。
  只要在安平君与武安君之间埋下一个楔子,让两人心中渐生隔阂,此次冒险就是值得的。
  范雎也没担心会被发现,因为此时交通闭塞,一封信件,只要误差在三五天之内,就都算是正常现象。他要是再叮嘱送信的兵卒要以自身为要,这送信的速度,会再慢上一分,所以,等竹节信和帛书送到河内秦王手中的时候,一定是误差在七天与十天之间了,以白起的作战速度,都用不了七天,就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范雎打算的很好,但他的运气在秦鱼这边,似乎损失了一些。
  这次秦鱼送给秦王的竹节信,其实就他报平安的寥寥几个字,而这几个字,尤其重要。
  范雎要是看到了这几个字,第一时间知道了秦鱼被刺杀的消息,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快马连夜将这个消息送到秦王那里。
  都不用思考,若是秦王从其他地方得到了秦鱼被刺杀的消息,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与秦鱼取得联系,等那个时候,范雎故意扣下秦鱼信件的事情就会暴露了。
  事实比范雎后来预测的更要糟糕一些,秦王从白起那里的知秦鱼被刺杀的消息后,他没有想着去与秦鱼取得新的联系,而是直接派人,将秦鱼给接到了自己身边。
  范雎的谋算失败了,失败在了消息误判上。
  但他的行为同样没有被发现,因为秦鱼催促秦王赶快回国坐镇中央,秦王走的快速,在他刚启程回咸阳没多久,范雎送往河内的信件就到达河内了,秦鱼看到了自己写给秦王的私信和奏疏,他只是感慨了一下这个时代通信的落后,然后就让人将这两封信送去给秦王了。
  秦鱼没有多想,终于收到秦鱼信件的秦王同样没有多想,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但范雎的心中却是像扎了一根刺,一般,不舒服极了。
  他去看平原君赵胜的次数更多了,两人也越发的熟稔起来。有的时候,范雎也会带着赵胜在关着他的宫殿周围四处走动,看看四季不同的风景,权当给平原君放风了。
  范雎与赵胜这样交好,看守赵胜的守卫又不是瞎子,逐渐放松了对赵胜的看管。
  有的时候,赵胜提出要到对面的路边采集一些花朵,到隔壁的井里去打一些井水,都被看守允许了,有的时候,这些看守还会帮忙,从外头给他带回来一些咸阳城中的新鲜吃食、新出的书简等物品。
  这一次,赵胜又提出要去不远处的宫墙那边去摘果子吃,守卫放行,然后,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一天过去了,他们看守的平原君赵胜再也没有回来。
  赵国的平原君从秦国的宫墙中逃跑了。
  等到赵王到达秦国,得到的就是平原君赵胜出逃秦国的消息,看到的就是秦王黑的如同锅底的冷脸。
  赵王是暗喜又惶恐的。
  暗喜的是叔叔逃脱了秦国的魔抓,无论他去哪里,他都自由了。
  惶恐的是秦国不会把自己给扣留下来,要挟叔叔自己跑回来继续让秦国扣押吧?秦国扣留他国君主,可是有先例的,楚怀王的故事还没被彻底忘记呢,由不得赵王不怕啊。
  好在,秦国的相邦范雎说服了秦王,让赵王能够顺利从秦国回归赵国,没有被秦王扣押下来。
  等秦鱼得到平原君赵胜自己逃回赵国,赵王也从秦国顺利回归赵国的时候,他是有些惊奇的。
  但又不是太惊奇,这个时候,王孙公子从他国逃回自己的国家,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大家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早就都习以为常了。
  此时已至寒冬腊月,河内初定,秦鱼就有了到处闲逛的心思,他想去邯郸城看看,看看战国有名的城池是个什么样的风景。
  后世有成语叫做邯郸学步,是说邯郸人走路姿势优雅又潇洒,不紧不慢的特别好看,就有别过人去到邯郸模仿邯郸人走路。
  邯郸人走路好不好看秦鱼不知道,但他可是听说过,邯郸多歌姬、舞姬,邯郸的美女天下闻名,哪个大贵族要是家中没有赵女献舞,那可是要被暗中耻笑的。
  秦鱼没看过邯郸的歌舞,所以,他特别想去看看。!


第145章 衣美人(霸王+13+14)
  邯郸城不愧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大都市;即便是在滴水成冰的腊月,仍旧是人流如织,车马不绝。
  秦鱼坐在马车里排队进城门;。
  因为之前秦赵之战,王龁曾用火药攻打过一次城墙;如今过去才两个来月,邯郸城墙上还留着崭新的火焰燃烧留下的黑灰,以及被炮弹轰炸留下的坑洼。
  秦鱼看着已经有损的城墙;问南孙:“两个月过去了,赵国怎么没有补修城墙?”就这么肯定秦国退兵退的彻底;不会继续来攻邯郸吗?
  南孙武艺非凡,自从被选做秦鱼的门客;就一直在他身边充当护卫;他因为少年时是在赵国长大,所以此次来邯郸,挑选人手的时候;秦鱼就带了他来。
  南孙抱剑坐在秦鱼的侧对面;觑了一眼邯郸坑洼有损的城墙;道:“邯郸男儿都在给君上建荡阴城呢;自然无人来修补城墙。”
  秦鱼噎了一下;道:“南孙大叔;你要管我叫少主,你叫我君上,咱们可就露馅了。”
  秦鱼这次是以商人的身份微服来邯郸的,可不能让邯郸君臣知道秦国的安平君来邯郸城了。
  南孙摸摸自己光洁的下巴,道:“少主,您来之前;可是跟在下说过,今年在下二十出头,在下才剃掉胡须的,您要是现在改主意了,说在下是大叔的年纪,这胡子一时半会的可长不出来啊。”
  秦鱼笑了:“我是看你面相长的嫩,才让你刮了胡子扮年轻的,你要是长的跟汤榆一样成熟,就是刮了胡子别人也不信呢。”
  南孙长了一张娃娃脸,加之他常年练武,身姿挺拔,身材瘦削,看上去朝气蓬勃,十分的有少年气。
  平日里,为了不让人说他是黄毛小子不靠谱,南孙早早就蓄起了胡须,一眼看上去倒沉稳的很。但秦鱼这次扮作贪玩离家游历的小少年,来邯郸是为了巡视自家生意的,跟在他身边的人除了几个有年纪的老仆之外,随侍的都是十几二十岁年轻那一卦爱玩的玩伴和仆从,为了符合人设,秦鱼就让这次跟来的年轻人都刮了胡子,人人平均年轻了好几岁。
  南孙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是他们这次出门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但刮掉胡子之后,反倒看不出来他已经要奔三了,脸嫩的跟十八岁的艾茅一样。
  艾茅是秦大母从栎阳西乡挑拣出来,从小跟随秦鱼左右的侍从之一,他因为是跟秦鱼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学的长大,在秦鱼面前表现的要自在多了。
  艾茅坐在车辕上,听到车里面两人的对话,就调侃道:“南大兄剃掉胡须之后,当真少年英雄。奴可是听说了,邯郸城里的女娘们最爱他这样的少年郎,咱们进城之后,少主可要看好了他,要不然一不小心被哪个邯郸女娘给抢走了,咱们可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秦鱼喷笑:“你们南大兄武艺非凡,不会被劫色的。”
  艾茅笑道:“那可说不准哟。都说赵女多姿,如果南大兄也跟赵女看对了眼呢。。。。。。哎哟,南大兄恕罪,饶恕小弟则个吧哈哈。”
  艾茅屁股挨了南孙从车内伸出来的一脚,也不敢口花花了,不过还是继续道:“我这是多说多练呢,咱们混在赵人堆里才学了几天的邯郸口音?我要是不多说说,等进了邯郸城,一开口可就露馅了。”
  秦鱼为什么在身边这么多人里面挑中了性子跳脱又口花的艾茅?就是因为这小子有一个了不得的天赋,那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哪里的人,只要在他面前说过几回话之后,他都能将这个人的口音学个八九不离十,非常具有语言天赋。
  秦鱼来邯郸,身边自然要有赵人跟着掩人耳目的,艾茅就充当了这么个角色。
  秦鱼道:“艾茅说的有礼,进城之后,可就多仰仗你了。”
  艾茅高兴道:“少主放心,奴奴保准跟赵人‘好好’交往。”
  南孙无奈摇头:“在下从小在邯郸长大,要说赵话,可比艾茅说的顺溜多了。”
  秦鱼道:“你是游子归来,自然不一样的。”
  。。。。。。
  说话间,就到了查验秦鱼马车的时候了。
  艾茅将秦鱼的身份木牍交上去,用顺溜的赵话自来熟的寒暄道:“咱们是衣美人的主家,车里面坐的是我家少主,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