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君子怀璧 >

第85章

君子怀璧-第85章

小说: 君子怀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嘉玉不由失笑,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算起来这好像还是闻玉第一回 主动抱他,卫嘉玉本以为她是担心自己的安危,可见她抱着自己好一会儿也没松手,过了许久才忽然轻声问道:“你见着他了?”
  卫嘉玉心思一转,瞬间便明白了她今天的反常。
  他见到了闻朔,想必闻玉也见到了他,否则她不会这么快从北峰找过来。
  闻玉没说昨夜她在山神殿里看见了秦芜的手记,也没有提起雪月的事情,亦没有问他与闻朔二十年后父子重逢说了些什么。
  他们只是相拥着站在山坡上,山谷空旷,山风浩荡,闻玉将闻朔亏欠给他的那个拥抱还给了他。
  卫嘉玉飘忽了一晚上的心绪像是忽然间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他从小得到的很少,也很少有什么十分确定的东西叫他握在手里。他年幼时不确定父母是否相爱,少年时又不确定母亲是否爱他,及冠后也不确定自己此生要行往何处,是否会在山中孤老。
  但是他遇见了闻玉,她给了他许许多多个能叫他确定被人爱着的时刻。
  “好了,”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故意低声笑道,“不要撒娇。”
  闻玉耳根一红,从他怀里退出来时抬头瞪他一眼,拉起他便要上马往回走。可卫嘉玉却没有动:“等等。”
  闻玉不明所以地转头看着他,像是不明白他还要做什么。只见卫嘉玉转身看着山坡下平静的湖面,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忽然开口道:“我想做一件事,要你帮我。”
  “什么?”
  “我要在悬湖上游开个口子,将湖水引到另一头去。”


第121章 大泽空
  卫嘉玉带着闻玉来到悬湖上游的山坡; 他看着底下状似平静的湖面,同闻玉解释道:“我方才在山上观察了这处的地势,这湖如同一个细口酒瓶; 此时上游湖堤已经松动,如同正有人源源不断地往酒瓶里倒酒; 只要酒瓶稍一摇晃; 里头的酒就要满出来。”
  闻玉一点就通; 几乎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等这酒瓶装满; 这些酒水就要将瓶底凿穿了?”
  卫嘉玉点了点头,他伸手指着不远处的一面湖堤:“现如今要想不叫这酒瓶的瓶底这么快被凿破; 便只有想法子先将上游的水引到另一头去。”
  他记得闻朔给他看过的那张地形图; 兰泽山状若神女横卧于海上; 而此处正是兰泽的最北面; 南面便是悬城,这山背后靠海; 北边除了山神殿外,并无其他人迹。
  闻玉眼前一亮:“你要用水淹了山神殿?”
  卫嘉玉一顿; 纠正道:“我想将水向北引进海里,只不过恰好山神殿也在北边。”
  他话说得这样一本正经; 像是全没私心; 但闻玉现如今却已经能看出他动起小心思来时,那点细微的表情。因此她听了这话; 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却没戳穿。
  毕竟淹了山神殿这事; 也正合闻玉的意。
  此时若有第三个人听见二人这番谋划; 只怕要吓得魂飞魄散; 多半要立时跳出来; 拼了性命也要拦下他们。
  兰泽信奉山神,认为山中种种天象都与山神息息相关。因此兰泽百姓特意在山中修筑神殿,又送来神女侍奉山神。到了这一代,秦芜死后神女之职已有二十年的空缺,只怕今日这场地动过后,送神女入山之事迟早要被提及。在闻玉看来,干脆叫这场湖水将神殿整个冲毁,说不定倒算是做了一桩好事。
  她想起秦芜留在神殿里的那些手稿,字里行间满是看不到尽头的绝望,这座山困住了她,闻玉心想,那我就替她将这些困住了她的东西尽数毁掉。
  她目光微微发亮,几乎有些迫不及待地摩拳擦掌道:“你想怎么做?”
  卫嘉玉的方法很简单,他刚刚在山坡上已经看好了位置。此处的悬湖成形时间不久,四周土质并不坚固,不久前的地动更是造成上游泥石滑落,叫这附近的山坡上留下了如同巨兽走过留下的爪印。
  他看中了上游一处断崖,那儿离悬湖一截河道很近,山势又十分陡峭,若是能在此处开个口子,就能将上游的水引到北边去。
  “你还记得在沂山的天坑,封鸣曾动手毁去了天坑下的石壁?”卫嘉玉站在断崖对面的山坡上问身旁的人。
  闻玉自然记得,当时她和封鸣对掌,卫嘉玉发现了天坑石壁上的秋水剑诀,封鸣为了灭口,出手弄塌了石壁,差点叫他们几个都被埋在了天坑底下:“难不成你要我照着样子弄塌这断崖?”
  卫嘉玉见她当真一本正经地考虑起来,不由笑道:“自然不是,这断崖高耸如何是你一个人能弄塌的?我只不过想叫你弄断了崖上的那棵老树。”
  闻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断崖边一棵几人合抱粗的老树,半个树干都已经伸出崖边,山崖底下露出底盘根错节的树根,牢牢地抓着地面。
  闻玉算了算两边的距离,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你要我怎么做?”
  卫嘉玉道:“你照着断崖上运功发力,不要弄断了树根,我要它连着四周的泥土,一块连根拔起。”
  闻玉深吸口气,没说成或不成,只说:“你退开些,让我试一试。”
  卫嘉玉退到了不远处,见闻玉站在崖边找了个合适的位置站定,随即衣袖底下抬手运气,这山谷四周的风都像在这一瞬间停了下来,渐渐汇聚到她掌心。
  那老树树根粗壮,只怕已是一棵百年的老树,闻玉原本也没把握只凭着一掌就将它连根拔起。但不想等她凝神静气,刚一抬手便感到体内一阵前所未有的充盈内力,几乎要从气海溢出。她想起方才在水泽边青衣老人在她肩上拍的那一掌,难不成他真将一身功力都传给了她?
  不过此时正要全神贯注不可分心,她还来不及细想体内这一身远胜于平日的内力从何而来,只感到掌心发热,似有什么即将顺着她体内的奇经八脉喷涌而出——下一瞬间,她赫然睁开眼,左手抵着右手,双手往前一推,一股掌风一掌便拍到了对面的崖壁上。
  只听一声闷响,山崖纹丝不动,只有几颗碎石从山坡上滚落。
  果然还是不行吗?
  闻玉收回手,低头看着掌心,方才那一瞬间,她分明感到自己已经用了全力。可是紧接着,对面的山崖突然传来隐隐的震动声,只见山崖上的土层纷纷脱落,老树的树根像是难以吃力,终于抓不住身下的土层,不得不与之松开,又朝着崖外倾斜了一些。它还被埋在土里的树根也从地下冲出,四周的土层松动,连带着周围的其他树木也都像是醉酒一般,变得东倒西歪起来。
  闻玉见状,立即转身拉住了卫嘉玉:“快跑!”
  她如今耳力远胜于从前,在这安静的山谷中,似乎听见了一些轻微的响动。二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地朝着更高处的山坡跑去,刚跑出没多远,便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崖边的老树终于支撑不住掉下山崖,随着它的滚落,原本叫它的树根牢牢抓住的土地一下子变得脆弱极了。这棵树就如同一个酒塞,将它拔出之后,地面快速出现许多龟裂的纹理,不远处原本朝下的水流似乎找到了另一个出口,挤压着山壁,眨眼就在北面的山坡上冲刷出一道新的口子。
  这口子起初只有一丁点儿大,但是随着水流的冲击,如同撕裂的布帛,口子越来越大,到最后上游的湖水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
  二人站在空旷的山坡上,看着水流向北一路流向山神殿,很快脚下便汇聚起了一条长河,奔涌向海。
  卫嘉玉沉默地望着脚底滚滚浪涛,第一次感受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万物有灵,再自以为是的凡人,在这样巨大的力量之下,也只能俯首叩拜。
  不过他没想到事情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这样一来,悬湖下游压力骤减,算是暂时遏制住了湖水决堤的危险。
  二人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突然感觉到脚下的山崖又开始摇晃起来。起初卫嘉玉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直到闻玉猛地握住了他的手,他才意识到的的确确是这脚下的这座山正在晃动——第二次地动又猝不及防地来了。
  而且这一回,地动似乎就发生在这附近,他甚至能够感觉到对面的山都开始缓慢地移动起来。
  上游的水流虽已被分走了大半,可是下游的湖水却还悬在山中,此时这场地动,无疑加快了湖堤崩溃的速度。
  果然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山石塌陷的巨响,山洪犹如恶龙发出惊天动地的咆哮,下游悬湖的湖堤终于承受不住这场地动,彻底决口——洪水如奔腾的骏马,眨眼间便朝山下俯冲而去。
  地宫所在的水泽旁,闻朔刚刚从水底浮了上来。
  这水泽范围虽广,但是却没有多深,中央最深处,也不超过一丈。
  闻朔刚才带着询意跳下水,没多久就下到了水底。方才第一尊护剑童子像已动,水底的泥沙间露出了另一尊石像的轮廓,水底的沙子有细微的流动,搅起水底小小的漩涡,显然在这水泽之下还有另外一个空间。
  闻朔眼前一亮,朝着石像所在的方向游去。不废什么力气便将那尊石像从泥沙间刨了出来。他取下腰间的询意,小心翼翼地放入童子手中。随即迅速上浮,可等他半个身子上了岸,水面竟仍是风平浪静,水泽静悄悄的,没有一丝波动。
  为何会是如此?
  青衣老者站在岸边,看着他又取回剑,浑身是水的游了回来,听他将水底的情况说了一遍,很快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是水。”
  百年前此处并非一片大泽,而是一处山林。可是随着几次地动,山里许多地形都发生了变化,百年时间沧海桑田,这儿也渐渐变成了一片水泽,连带着地宫前的护剑小童也都沉入了地底。
  当年设计地宫机关的工匠以闻道与询意两把剑作为地宫的钥匙,设计了地宫大门的开关。护剑童子连通着地底的宫殿,工匠多半是计算过两把剑的重量,只有恰好重量的玄铁同时放入石像手中,地宫大门才会打开。
  可是随着另一尊童子像沉入水底,此时即便将剑再放入石像手中,受水流影响,也无法再打开地宫的大门了。
  闻朔没想到他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好不容易找到地宫的入口,结果竟是这样,实在是天意弄人。
  二人静静站了片刻,老人神情也难掩失望,他过了许久才又开口道:“事已至此,你且先去悬湖上游看看情况,下游百姓撤离也要时间,湖堤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闻朔知道当务之急还是要尽早解决上游的悬湖,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正要朝山上走去,却忽然感到山林剧烈地摇晃起来。
  二人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紧接着便听远处山谷发出一声巨响,像有什么东西从远处飞奔而来。
  没人想到这种时候,悬湖的湖口竟然决堤,而他们原先唯一寄了希望的地宫大门却并未如期打开。
  那一瞬间,绝望铺天盖地地袭来,难道是山神当真已经遗弃了他的子民,要眼看着他们死在这场山洪里吗?
  可就在这时,不远处水泽中央却突然起了旋涡,且短短一会儿的功夫,旋涡越来越大,像是水底因为这场地动打开了一个口子。
  随着地面上的水流渗入地底,渐渐水底的石像重新浮出了水面。
  闻朔眼前一亮,立即飞身朝着石像掠去,将询意重新放回了石像手中。这一回,脚下的土地抖动,如同一只巨兽缓缓张开了血盆大口。


第122章 满别情
  随着两柄剑触发了地宫的机关; 水泽里的水迅速下渗,转眼间,便露出了裸露的土层。水泽下方地宫的入口大开; 形成了一道巨大的裂缝,脚底是笔直向下的台阶; 通往不知何处的黑暗。
  可是远处山洪的咆哮声由远及近; 转眼间似乎就已到了眼前。
  等地宫大门完全打开之后; 青衣老者抬手将两尊护剑童子手中的长剑用衣袍凌空卷起; 朝一旁的闻朔扔去,高声喝道:“快走!”
  闻朔还未反应过来; 下意识接住了手里的两柄剑; 紧接着便叫这股隔空而来的掌风一下子推出了几丈远。
  两尊护剑童子失去了手里的剑; 地宫的石门又开始缓缓朝着中间合上。
  石门旁的老人抬起手臂; 衣袍一甩便卷起附近一棵倒地的大树,将那粗壮的树干卡在了缓缓合上的石门中央。
  两道厚重的石门停了下来; 树干在石门的挤压下发出轻微的折断声,显然只凭着它并不足以阻止地宫机关的运行。
  闻朔被老者一掌推到远处; 转头便看见了这一幕,他心中一沉; 瞬间便明白了对方的打算。
  山洪不久就会淹过这儿; 等两尊石像重新被大水淹没,那么到时地宫的大门也会重新合上; 他要赶在那之前; 彻底毁掉这一道石门。
  闻朔心中一紧; 不管不顾地就要冲上前去:“师父!”
  “站住!”山主一声怒喝; “你想要闻道和询意与你一块陪葬吗!”
  脚下的地面不断摇晃; 山洪的咆哮震耳欲聋; 几丈之外,若非高声呼喝,几乎已经难以听见人声。闻朔心知危险,却也不能眼看着他就这样送死,依旧想要上前阻止,可是脚下地动不止,两旁的山坡接连滚落的碎石和横七竖八倒下的树木不但封锁住他的去路,甚至还将他推得更远。
  凡为兰泽山主者,必要无情无爱,无牵无挂,无师无友,方得一颗不悲不喜、不惊不辱、不移不转之心。
  青衣老者站在水泽中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起了自己的师父教给他的话:“放下小不忍,方得大慈悲,你要守的从来不是小山城,而是整个兰泽山。”
  于是他也用同样的方法教给他自己的徒弟。金九宵聪慧却自私、秦芜冷静却不够坚毅、封鸣有野心但也偏执,四人之中最合适接过山主之位的便是大弟子闻朔,可他也有缺点——感情用事、不够狠心。
  所以他逼着闻朔杀了金九宵,又坐看秦芜服下思乡之后入山。对外他对闻朔之死讳莫如深,对内只同封鸣故意透露了云落崖的些许真相,在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叫他以为当年闻朔被迫跳崖,秦芜愧疚入山全是因为那些中原的江湖门派。
  这一切原本都在他的计划中,可是几年后秦芜在山中生子。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惊怒交加,同时也意识到,他手中又多了一份叫闻朔自愿回山的筹码。
  于是他故意放秦蔓离山将这个孩子带出兰泽,因为他知道,以闻朔的性子必定不会对这个孩子坐视不理。只要他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夭折于襁褓之中,那他就终有一天要回到兰泽,向自己承认当年叛出师门的过错。
  许多年来,他始终认为闻朔身上最大的软肋便是太过心慈手软,却也不断利用着这一点,逼迫他重新回到山中,心甘情愿地接过自己手里的一切。
  只是这一次,闻朔比他预料中要坚持得更久。
  再过几年,封鸣离开了兰泽,他想必很快就会在江湖上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浪,闻朔只要活在这世上,必然不会眼看着这一切继续发生。事情也的确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一年后,江湖中便失去了封鸣的消息,可闻朔依旧没有回来。
  老人一年年的老去,山中有了许多变化,却也似乎仍是一成不变。秦蔓接过了朱雀使的位置,宗昭也通过了玄武部的选拔,只有青龙主的位置始终空缺,闻朔当年的背叛几乎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这场师徒间旷日持久的对峙终于即将分出胜负。
  闻朔还是回来了。
  二十多年前金九宵在险境中替他挡了一剑,能叫他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将人一同带出修罗殿;二十年前秦芜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