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韩小英-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73章
火车哐当哐当的不停的向前行驶着; 韩小英和李玉竹闲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睿睿肚子咕咕叫了,“妈妈; 我饿了。”他要吃饭。
正好列车员推着车过来卖盒饭。
谢平安看着菜还不错就要了三份盒饭,付了钱放到桌子上。
对面的李玉竹泡了包方便面; 特有的面香十分浓郁; 勾得睿睿忍不住看了一眼她手上的饭盒,便低下头。
妈妈说方便面不能多吃,尤其是小孩子,对身体不好; 他才不馋呢。
韩小英好笑的摸了摸他头,这小家伙可会掩藏自己的情绪了; 但知子莫过母,看他刚才那眼神是想吃了。
她起身从包里拿出来一袋提前准备的方便面; 撕开包装把面饼放到饭盒里。
“我去接水,你快吃吧。”谢平安无奈的摇摇头,他媳妇有时太会惯孩子了,有饭不吃非吃方便面。
睿睿脸蛋红了; “妈妈,这个茄子也好吃。”车上今天的盒饭是白米饭; 肉段烧茄子还有黄瓜炒鸡蛋; 睿睿刚才尝了一下; 挺好吃的。
“妈妈; 我还能吃一点菜。”不能把饭菜剩下,都是花钱买的; 睿睿觉得自己今天犯错误了; 爸爸都给买盒饭了还馋人家的方便面。
韩小英知道儿子的意思; 赶紧安慰道:“没事儿,偶尔换一下口味也行,你的盒饭给爸爸吃吧。”谢平安饭量大,一盒饭不够吃的。
不过她这顿还是有些吃撑了,睿睿的饭谢平安吃了,她的吃不了也只能自己解决,谁让她惯孩子。
谢平安没帮她吃,而是拿出几个山楂卷备着,怕她吃多了积食。
韩小云给李玉竹一个,自己吃了三个,谢平安嫌酸一口不吃,睿睿已经吃够了,也不要,正在过道里来回走呢,谢平安在后面跟着。
爷俩来回走了好几趟,到时间睿睿就爬到上铺午睡去了。
韩小英叫谢平安也睡一会儿,自己上另一张上铺去。
谢平安说:“不用,你睡吧。”他平时很少睡午觉,实在困了才会眯上一会儿。
韩小英往里动了动身子,拿出本书给他,便面朝里躺下了。
李玉竹已经睡着了,知道谢平安是个军人,她可踏实多了,放心大胆的睡,一点都不担心。
谢平安坐在床尾,一边轻轻给媳妇捏着腿,一边翻看着手里的书,火车行驶带动的风从窗外吹进来,带走了车厢里的热意,很是清凉。
车厢里的人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一路上很顺利,火车到达通城,已经是第三天上午了。
魏正国借了单位的吉普车过来接站,他跟韩小云和谢平安他们还是很多年前在定城见过一次。
时隔已经近十年了,都不太敢认了,幸亏出门时他媳妇给了张照片。
小姨子一家很快就找到了,男的俊女的靓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在出站口拥挤的人群里还挺显眼。
“姐夫!”
韩小英也看见他了,朝他挥挥手,这么多年了,魏正国除了成熟了些,相貌上并没有太大变化。
魏正国比谢平安小三四岁,十几年前转业之后,一直在通城机械厂保卫科上班,和韩小云婚后生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如今看着还是老样子,变化不是太大。
他大步走过来,跟谢平安握了握手,“十年了,都不敢认你们了。”
尤其是他这位小姨子,跟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还有睿睿,他是头一次见呢。
韩小英笑了笑,“姐夫你还是老样子。”她刚才一眼就认出来了。
魏正国是浓眉大眼国字脸,个子很高,身体很壮实,跟谢平安站一块也不矮多少,他不是特别健谈。
“走,上车吧,你姐还在家等着呢。”他媳妇这两天惦记的都没睡好觉,就怕路上出什么事。
上了吉普车,谢平安坐在副驾驶,韩小云带着睿睿坐后面。
魏正国开车,跟他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通城。
?
通城不大,在后世连个三线城市都算不上,但是历史悠久,城区内有六条主干大街贯通南北,街上同样人来车往的,可能一眼看不出这个城市有多繁华,但这是一个到处充满民族气息的城市,还透着几分祥和。
魏家住在城南,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韩小云今天也没上班,从魏正国去接人,她就带着三个孩子在门口张望,见车回来了,迎上前几步。
“姐!”韩小英从车上下来,激动得上前一把抱着姐姐。
韩小云拍了拍她,很多年不见,真的很想这个妹妹。
“姐,你见老了。”韩小英语气里带着心疼,她姐只大她四岁,可眼角都有皱纹了。
“姐都三十多了,怎么能不老,倒是你瞅着比结婚之前还水灵,妹夫把你养得可真好。”韩小云摸去眼角的泪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妹妹,变化真是太大了。
不像以前那么黑了,白白净净的,这些年一直在京城上学,日子富裕不说,谢家人口也简单,小英凡事不操心,瞧瞧这小脸,水灵灵的,跟刚结婚的小媳妇似的。
小英现在是韩家兄弟姐妹几个里过得最好最有出息的。
她妈要是知道小英以后会这么出息人,一定会后悔吧,当年要不是她妈作天作地的,小英也不会被迫下乡,吃了那么多苦头。
现在好了,麻雀变成金凤凰了。
“媳妇,进屋说吧。”魏正国在一旁提醒道。
韩小云这才拉着小英进了院子。
这院子是魏家公婆留下的,不是太大,看着也就三四十平,正房三间,中间是客厅,l两边卧室。
厢房两间,西一间是厨房,东一间闲着,只是看着都不太大。
韩小云打量了一圈,这院子虽小,但收拾得很利索,她姐家五口人完全够用,过几年孩子大了,可能要窄巴些,谢平安跟睿睿已经进屋了。
三个孩子被韩小云叫过来介绍道:“老大旭东,小时候你们见过,老二叫珊珊七岁了,老三叫旭辉四岁,这是妈跟你们说过的二姨二姨夫,还有表弟睿睿,快叫人。”
“二姨!”、“二姨夫!”、“睿睿弟弟!”、“睿睿哥哥!”
三个孩子规规矩矩的叫人。
韩小英挨个打量着,她两个外甥像魏正国多一些,都浓眉大眼的,老二珊珊圆脸杏眼,像妈妈多一些,她拿出带来的一大包好吃的,叫他们自己去分。
魏旭东局促的看了看妈妈,见她点点头,才接过去,还不忘说,“谢谢二姨!”
韩小云摸了摸他头:“乖,去玩吧。”
旭东红着小脸带着弟弟妹妹一边玩了,还叫上了睿睿。
韩小云看着睿睿:“小英,你家睿睿长得可真好,像你。”才八岁就快有她家老大高了。
“你家旭哥也不错,知道照顾弟弟妹妹,姐,你前些年不是分了楼吗?怎么没搬过去?”韩小英问道。
“楼房面积小,我家孩子多,分家时,我跟你姐夫一合计就要了这个院子,想着过两年孩子大了,还可以在西边加盖一间。”西边厨房南边有块空地大概十几个平方的样子,现在堆放着些木头之类的做了杂物棚子。
韩小英点点头,倒也行,“姐,你们单位现在效益怎么样?奖金多吗?”她姐原来是通城毛纺厂的临时工,后来才转的正。
“我们厂效益一直不错,奖金不多,但没个月都给点儿,我跟你姐夫在夜市支了个小摊子。”
韩小云理了一下耳边的碎发,笑了笑,“你姐夫也不会干什么,就一把子力气,我呢,厨艺还凑和,就支个小炉子卖咱们定城的卤豆干。”
“生意怎么样?”韩小英之前都没听她姐说。
“平平常常,一天能挣个三两块的,好的时候四五块。”比她们两口子的工资都多,韩小云挺知足的,当然跟小英开饭店比不了。
说着韩小云已经起身准备去厨房做饭,韩小云跟过来帮忙。
厨房在西厢,不大的厨房收拾得很干净,中午的食材韩小云都准备好了,起锅翻炒一下就行了。
“小英,你出国的事都办好了?什么时候走?”她这个二妹妹是真能耐,上大学考研究生不说,还出国读书,这她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都办好了,过完阳历年就走,姐,咱妈后找的那个男人没了。”韩小英忍不住,才见到姐姐就把齐淑珍要回铜钱巷的事说了出来。
她大姐肯定还不知道呢,她大哥没来得及说。
韩小云一听脸沉了下来,压着怒火道:“当初她不是说好了,以后是死是活都跟韩家没关系了,自己说出去的好还想收回去!也不嫌磕碜!”
“咱大哥没同意,她回不去的,姐,你什么时候分的家?”韩小英都没听她姐说过这事儿,刚才在屋里当着魏正国的面,她没好意思问。
“今年三月份,我公公没了之后分的,我们要了这处平房,把机械厂分的楼房给你姐夫的弟弟。”
魏正国兄弟俩,姐妹俩,都已经成家了,除了大姐留在了乡下,其他人都在通城,韩小云性格爽利,不是难相处的,跟他们关系都还行。
韩小英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韩小云干活麻利,一会儿功夫就把饭菜做好了。
做的都是家常饭菜,这天热也吃不进去大鱼大肉的,但妹妹一家头一次来,也不能太寒酸。
韩小云就酱了个牛肉,红烧了个鸡块,炸得小酥肉,还有她在夜市卖的熏豆干,两样酸甜可口的凉拌菜,下酒的花生米,以及孜然羊肉。
通城这边牛羊肉比较好买,尤其现在不像以前了,什么东西都必须要票,有钱就能买到。
魏正国拿出一瓶本地特产的酒给谢平安倒上,“这酒后劲大,但不上头。”
他酒量不错,谢平安也能喝,当兵的就没几个不能喝酒的,不过他这位连襟今非昔比,他可不敢多劝酒。
“我平时是不喝酒的。”谢平安笑了笑,知道今天肯定是躲不过去了。
“那就少喝点,我平时也不咋喝。”魏正国有时候要值夜班。
天气太热,两人都不是贪杯的,碰了三杯就停了,多吃点菜。
韩小云厨艺不错,牛肉酱得特别够味,睿睿吃完放下筷子,跟魏家兄弟俩出去玩了。
“旭东,别带睿睿乱跑,就在院子里玩吧。”韩小云不放心的追出去叮嘱道。
“知道了妈,我们不出去。”旭哥很听话,从来不乱跑。
家里院子不大,靠西还开了一块小菜地,种了排葱还有几样常见的蔬菜,能给孩子活动的空间只有屋檐前面两三米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出大门去玩。
不过魏家这边胡同七扭八拐的,韩小云不放心,很少让孩子出去玩,尤其两个小的,她轻易都不敢撒手。
“姐,旭东学习怎么样?”她大外甥看着挺机灵的,学习应该能不错。
“还行,考试都是班级前五名,我平常也不太管他,都是自己学,他像你姐夫,平时话不多,但心里有数。”
正在跟谢平安说话的魏正国往这边瞧了一眼,刚喝了几杯酒,脸颊有些发红,谢平安也是。
“明天去乡下转转?”魏正国收回视线,对谢平安道。
谢平安:“方便吗?”他媳妇一直惦记去草原看看呢。
“方便,我战友有辆车,他答应明天送咱们过去,要是搁以前是真不方便,现在通城都有私人汽车了。”
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他的一位战友前段时间就买了一辆,花了不少钱,明天人多一辆吉普车坐不下,只能麻烦他战友送一趟,不然做汽车过去要折腾一天。
韩小英忙问:“姐夫,咱们这儿离草原远吗?”太远就不去了。
“不算太远,明天咱们早点走,省得热,正好你姐也想去看看以前在兵团的朋友,咱们去了住两天。”魏正国都给安排好了。
还有他媳妇,自从嫁给他就忙忙碌碌的,很少有机会出去溜达溜达,这次正好小姨子一家过来,他跟单位多请了几天假,孩子也不用上学,出去好好玩玩。
韩小云笑了笑,她家魏正国,跟他说啥都记得,她前两天不过是随便提了一句,好长时间没过在兵团一起干活的朋友们了,他就放在心上了。
嫁给他这么多年,日子虽然过得一般,但他们从来没吵过架,主要是魏正国让着她,说她背井离乡嫁给她不容易,不跟她一般见识。
韩小英笑盈盈的,她看得出来,她姐跟姐夫感情很好,说话做事都很有默契,两人一看就很幸福。
日子确实过得平平淡淡的,可她姐根本不在乎,也是,一个人过得好不好,自己满意就行了,不用跟谁说,而且跟有没有钱也没多大关系。
第174章
吃过午饭; 收拾完,韩小英把在火车上穿过的衣服还有用过的旧床单洗了,天气好; 洗出来很快就干了。
然后没事儿她跟韩小云闲聊了一下午天,恨不得把肚子里攒了几年的话都给说完; 晚上还去夜市转了转。
夜市离魏家不远; 出了胡同穿过一条马路就是了。不过韩小云今天不出摊子,妹妹来了,她当然要好好陪陪妹妹。
韩小英还怪不好意思的,“姐; 我们来耽误你挣钱了。”她姐一天不出摊要少挣好几块,别看钱少;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足够一天的花销了。
韩小云不在意的摆摆手,“这天热; 熏豆干卖得慢,你们不来我也想停了,等立秋以后凉快了再卖。”
她跟魏正国这几年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主要是她公婆生病去世花了不少钱; 加上孩子们上学,每个月就那么点死工资; 几乎是月月光; 存不下什么钱; 今年开春支了摊子手头才宽裕了。
但再急着挣钱也不差这几天; 她二妹一家难得来一趟。
此时的夜市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小摊小贩们吆喝叫卖; 路人的讨价还价声; 和其他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还挺热闹的。
韩小英四下转了转,并没有正经卖卤肉卤菜的,每家都是零星的一两样,都是自己琢磨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她姐完全可以抢占个先机。
“姐,这夜市里没有正经卖卤味的,我觉得你那摊子可以多加几样别的东西,像卤鸡蛋,卤猪肚,卤鸡肝,好多东西都可以一锅出,你光卤豆干费时间不说利润还少,忙乎一晚上也挣不多少钱,不太值当。”
“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也想过,这不是刚开始没敢弄那么多,怕卖不出去,再说别的我也卤不好。”
韩家原来穷,平常能吃个卤豆干就不错了,上哪弄肉去,韩小云以前没卤过那些带荤腥的,现在会的很多都是结婚以后她自己摸索出来的。
“姐,这些我会做,回头我教你,走之前我再给你写个方子,到时你照着多做几次就会了,不难的。”
韩小英一心想让她大姐把日子过好起来,她就是不会做,明和有那么多大师傅,她随便学几手教给她姐,也够她姐摆摊子用的。
韩小云人一向干脆,直接点点头:“行,回头你好好教教姐,到时候我多卤几样,也好多挣点儿。”
被小英一说她是斗志满满,恨不得现在就拉着小英回家学去。
“不急姐,等从乡下回来的,我再教你。”不止卤味,还有别的小吃点心什么的,她会的都教给她姐,反正技多不压身,没准以后还能用上。
谢平安跟魏正国带着四个孩子在前面,她们姐俩手挽着手落在后面,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闻着飘到鼻间来的各种食物的浓烈香气,韩小英好奇的问:“姐,这夜市要到几点散市?”
“天气好的话要到十一、二点呢,就是冬天也得十点多钟,我平时收摊子早,熬太晚了影响第二天上班。”韩小云在毛纺厂车间看机器,睡不好没精神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