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七十年代韩小英 >

第72章

七十年代韩小英-第72章

小说: 七十年代韩小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上蒸韭菜鸡蛋馅的包子,韭菜是昨天晚上摘好的,韩小英先洗出来放一边控水,然后炒鸡蛋碎,把馅料准备好再揉面,家里没有案板,只能暂时用饭桌子代替。
  等包子包好放到锅里蒸上,韩小英又用另一口锅煮了小米粥,叫谢平安看着烧火。
  她从坛子里捞出个芥菜切成丝,用清水洗了两遍再撒上两滴香油拌匀,端上桌,这咸菜还是她从庆阳带来的呢。
  等包子蒸好出锅,韩小英拿盘子装了六个端着出去,隔着墙头喊了声,“桂云嫂子!”
  两家墙头不过一米五高,韩小英脚下踩了两块砖,正好能看见周家院子。
  “唉!”赵桂云正准备吃早饭,闻声推门出来了,见她端着包子,就笑道:“小英,起这么早啊?”包子都蒸好了。
  “昨天大伙送了不少韭菜,我怕吃不完烂了,就起早给蒸了包子,嫂子给孩子拿几个尝尝。”
  赵桂云没客气,笑呵呵的收下了,“小英你可真能干。”包子蒸得白白胖胖的,虽然掺了玉米面,瞅着也十分暄软,“小英你等会儿,我把盘子给你腾出来。”她说着就进屋了。
  她男人周建国早上出操刚回来,见到桌子上的包子,特意问了一句,“这是从食堂打的?”
  “不是,隔壁谢团长媳妇儿送来的,你尝尝,瞅着不错。”
  “留给孩子吃吧。”周建国拿起个玉米饼子,没去动包子。
  “这么多呢,他们人小哪吃得完,你吃你的。”赵桂云把包子直接放到周建国碗里。
  按理她家日子不应该这么拮据。
  没办法,他男人是家里老大,下面五个弟弟妹妹,还有三个没结婚,她公公去世早,婆婆身体又不好,常年离不开药,她家老周每个月都要给家里寄三十块钱。
  她没意见,老周津贴高,一个月有一百多,即使给家里三十也能过得很好,就是她习惯了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周家这些事韩小英是不知道,谢平安一直等她回来才坐到桌子前吃饭。
  拳头大的包子他连吃了三个,才放慢了吃饭的速度,抬头看着对面的韩小英问道:“媳妇儿,今天有什么安排?我今天还有一天假。”
  “我一会儿洗衣服,然后把菜园子种上,我带了些种子来,明天去集上看看能不能买两只鸡雏回来。”韩小英说道。
  “行,我把柴火棚子搭上,再弄个鸡窝?”谢平安吃完了,放下筷子。
  “鸡窝不急,等鸡买回来再说,你忘了给家打个电话?”
  “没忘,我昨天就打了,咱爸还问家里收拾得怎么样,我跟他说还得收拾两天。”他爸是真惦记,在电话里他都听出来不放心。
  吃完饭两人一起收拾完,就开始各忙各的,谢平安找了两个人帮忙打柴火棚子,韩小英把昨天换下来衣服还有床单洗出来,就去种菜。
  赵桂云过来帮忙。
  她见韩小英连种园子这种活都很熟练,不禁好奇的问:“小英,你娘家是哪儿的?”
  “我娘家是定城的,后来我去东北下乡认识的谢平安。”韩小英回道。
  “哦,怪不得我瞅你干庄稼活这么熟练。”感情下过乡是个知青。
  “干多了就会了,嫂子,你明天去赶集吗?”韩小英岔开话题道。
  “去啊,我是逢集必去的。”赵桂云笑道。
  “我明天也去,嫂子咱们一起吧。”
  “行,你明天记得早点起,不然去晚了,有好东西也被别人抢没了。”韩小英在前面撒菜种子,赵桂云在后面帮忙埋土,两人合作默契。
  辣椒茄子豆角黄瓜柿子,还有韭菜跟几样小青菜,韩小英带来的种子不少,她每样都种了点儿。
  一天忙碌下来,菜园子种好了,柴火棚子搭上了,新家看着总算有点家的样子。


第106章 去赶集
  军区附近的集市是由附近几个村子自发组织起来的; 每逢农历的三六九允许村民们便把自家吃用不完的农副产品带过来以物换物,不过时间久了就形成一定规模,很是方便群众生活。
  同样方便了军区的军嫂们。
  韩小英跟赵桂云约好; 还有另外几个军嫂一块来赶集,她们说说笑笑的一路走过来还不到七点。
  集市上已经人山人海了。
  韩小英头一次来; 一时看得眼花缭乱; 从锅碗瓢盆到吃穿用,集市上是卖什么的都有。
  “小英,今天集上有卖猪肉的,咱们去看看。”赵桂云拽着小英就往猪肉摊子上去。
  韩小英点点头紧跟着她; 她想买两斤猪板油,再要一块猪肝; 板油要肉票,猪肝不要。
  赵桂云也买了一斤猪板油; 见小英买猪肝,就悄悄的问:“小英,这个好吃吗?”
  “好吃的嫂子,你买回去是炒也行是做汤也行; 我家谢平安最近瘦的厉害,我想给他补补。”韩小英说道。
  “那我也来一块吧。”反正不要肉票; 而且又便宜; 她家老周最近训练也挺辛苦的。
  卖肉的摊子前人多; 两人排了半天队才买到。
  还有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 韩小英买一个菜篮子,一个背篓; 还挑了只蒸笼跟两个竹帘子一把笤帚; 刷子是人家送的; 她用胳膊上挎着,这些东西还挺沉的。
  韩小英还说要买鸡雏,赵桂云悄悄告诉她,别多养就没人管,她家养了两只母鸡,每天都能捡一两个鸡蛋,够孩子吃了。
  韩小英没敢多抓,挑了三只活泼的母鸡,扯了把草垫到刚买来的篮子里,把鸡崽儿放进去。
  跟赵桂云继续逛,在路过一个卖菜的摊子前时有人叫住了她。
  “唉,闺女,你不是那个……”李氏是来集上卖自家种的菜,她是个闲不住的,能赚个三分五分的也好。
  韩小英认出来了,这个老太太是两年前,把她当特务抓起来的那个红旗大队的大队长的媳妇李氏。
  “婶子,我是韩小英,两年前我到过红旗大队。”
  “对对,韩小英,是这个名字。”李氏终于想起来了,“闺女,你是来部队看你表哥的?”
  李氏说着,仔细打量起面前的韩小英,比两年前个头高了,眉眼也长开了,小脸娇娇俏俏的,更加水灵了。衣服不是新的也得体,不像两年前见到她时身上破破烂烂的。
  “不是婶子,我结婚了,来部队随军的。”韩小英解释道。
  在这儿见到李氏并不算意外,红旗大队离军区这边不远,村里人经常来这边赶集。
  “随军?丫头你嫁人啦!”但凡好姑娘都留不住,早早就嫁了人。
  “小英,你男人是哪个呀?”李氏认识部队上好多小伙子,说不定韩小英男人她也认识呢。
  “就是谢平安,婶子见过的,他不是我亲表哥。”韩小英说完,小脸微红。
  李氏对她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谢团长啊,婶子当然认识,那人可不错,丫头嫁给他有福气。”
  看来之前她没猜错,这姑娘跟谢营长,不现在人家是谢团长了,并不是真的表兄妹,当时那么说,估计是为了避嫌。
  这时,李氏身旁过来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姑娘,“妈,这是谁呀?”
  李氏拉着她介绍道:“叫小英嫂子,小英,这是我家老闺女秋菊,她跟你差不多大,有时间去家里玩吧。”
  “好的婶子,秋菊妹妹,有时间我就去的。”韩小英对姜秋菊笑了笑,客套道。
  “嫂子好。”姜秋菊没见过韩小英,她妈叫人她就听话的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去买菜了,摊子上这时来了好几个人。
  李氏抓了两把小白菜放到韩小英挎的筐里,“闺女这是自家种的,不值什么,你拿回去吃吧。”
  韩小英推辞不要,她跟李氏无亲无故,也不是多熟悉,怎么好意思要人家的菜。
  可李氏非要给,还直接给放到背篓里了,韩小英没办法,只好趁李氏不注意往摊子上扔了一毛钱,然后赶紧走人。
  李氏想追也追不上,只能把钱收起来。
  “妈,她是谁呀?”姜秋菊盯着韩小英的背影看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在哪儿见过。
  “是谢团长媳妇儿,刚来随军的。”李氏收好钱,摊子上不忙了就跟闺女闲说话。
  她老闺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今年二十,早到了该说婆家的年纪。
  不过她老闺女长得俊俏,还读过初中,有文化心气儿高,一心想找个挣津贴的或者工资的对象,可是一个乡下姑娘哪那么好找,从十八就开始张罗,这都脱了两年还没对象呢。
  “谢团长结婚啦?!”姜秋菊一脸的惊讶,“什么时候结的?我怎么没听说啊。”
  “估计有一段日子了,媳妇都来随军了,韩小英以前还到过咱们村呢……”
  李氏把两年前的事说了一遍,然后一脸狐疑的看着自家闺女,“你这丫头,刚才一惊一乍的想干啥?”
  “不是,妈,你想啥呢,我就是随便问问。”姜秋菊眼神闪了闪,同时也想起来了,两年多以前她爸在村里是抓了个女人,被部队的人带走了,后来说是误会,抓错了。
  原来就是这个韩小英啊,长得还挺好看的,没想到她嫁给了谢团长,这下村里有人可要失望了。
  姜秋菊幸灾乐祸的想着,摊子上又来人了李氏忙着卖菜,没功夫多注意她。
  这边,韩小英要买的东西都买差不多了,日头也上来,天气有些热,她不打算再逛了,反正三天一个集,缺什么下次再来就是。
  回到家,放下东西,她先把西屋的炕席卷了起来,铺上报纸,把三只小鸡放到上去。
  小鸡出生没几天太小不能着凉,得放到炕上养一段时间。
  她又找来盘子给了些清水,把小米泡上,等泡软了再拿来喂鸡,忙活了半天总算安顿好三只小鸡,然后去厨房把买回来的猪板油洗净切块放到锅里炼油。
  两斤板油炼了一小坛子油,剩下的油渣留了几块,其他的被她撒了盐剁碎了备用,李氏刚才给了她不少小白菜,她打算明天早上蒸菜团子吃。
  中午谢平安一身臭汗的回来时,她已经把饭做好了。
  洗完清清爽爽的坐到桌前,喝着好喝菠菜猪肝汤,谢平安心里十分慰贴,这可是媳妇特意给他做的。
  听说她在集市上遇到了姜家李氏母女,谢平安点点头,“我去过红旗大队几次,知道一些姜家人的情况,人还不错。”
  小英来这儿没什么亲戚跟朋友,要是能跟姜家人多走动走动也好,省得孤单。
  “媳妇,咱们这周日请酒如何?”
  今天周四,离周日还有三天,韩小英算算日子觉得没问题,她来得及准备,“成,周日没问题。”
  “肉的话我来想办法,粮食还要再买一些吗?”谢平安不当家不知家里柴米有多少,只能问媳妇儿。
  “能来多少人?”
  “也就十来个吧,不会太多。”
  “主食我蒸馒头行吗?”
  “行,大米咱留着自己吃。”他媳妇更喜欢吃大米饭,他是知道的。
  “那得再买些面粉。”能来的肯定是跟谢平安关系不错的,她可好不意思给人家吃二合面馒头。
  她家一个月有十五斤细粮标准,谢平安十斤,她五斤,这已经不少了。
  她昨天买了五斤面粉,供应本上还有十斤指标,就都买面粉吧,。
  “粮食我去买,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叫隔壁的周嫂子过来搭把手,别累着。”结婚加暖房酒,实在不能省掉,不然谢平安也不想让媳妇儿受累。
  “知道了,吃完了你就去忙吧,我来收拾。”见他吃完了,韩小英就催他走,不用他帮忙洗碗,刚休完假结束部队一定很忙。
  “辛苦了媳妇。”谢平安确实很忙,中午回来吃饭都挤出来的时间。
  “你晚上回来吃饭吗?”
  “不一定,媳妇儿你不用等我,做好了自己先吃。”谢平安低头在她脸颊亲了好几下。
  从昨晚同房之后,他就放开了,像亲一脸摸个小手这样亲密的小动作是手信手拈来。
  韩小英抹了下脸,“讨厌,弄了我一脸口水。”
  谢平安哈哈笑着出门了。
  韩小英抿抿唇,这人身上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也不算多,是个很合格的丈夫。
  当然也可能是结婚时间短,对他了解的还不够深彻,究竟好不好,还得日久见。
  家具三天后后勤的同志就给送来的,屋里总算看着不空荡荡的。
  韩小英嫂子跟大姐给做的被褥也寄到了,整整两大包,谢平安跟顾瑾轩两人给扛回来的。
  她晒了晒就放进柜子里,现在暂时盖不着,倒是她姐寄来的毛线足足有六斤,够她跟谢平安各织一身毛衣毛裤的,不过这个也不急,等有时间再织。
  周日清早,天不亮谢平安就出去了,回来时他手上拎着两只麻袋子,里面是鸡鱼还有猪肉,是今天请酒要用的食材。
  一早上起来韩小英就开始忙活,杀鸡宰鱼炖肉,赵桂云是吃过早饭过来的,还有个跟她一块来的苗嫂子也是来帮忙的。
  “小英,你把馒头都蒸出来了?可真够麻利的。”
  “不提前蒸出来我怕中午来不及,嫂子你家孩子谁看着呢?”周家俩孩子都不大,离不开人。
  “老周在家看着呢,他叫我早点过来帮忙,他一会儿再过来。”赵桂云边切着菜边说道。
  小英准备的菜可真实惠,今天这一顿怕是要破费不少。
  韩小英一共准备了十道菜,鸡鱼酱肘子红烧肉溜肥肠,五道都是硬菜。
  另外五道也是半荤的,确实够丰盛,她厨艺也好,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而且忙中有序,赵桂云觉得她跟苗嫂子就是不来,小英自己也能忙得过来,真是太能干了。
  中午时间一到,谢平安就带着人回来了。
  一共来了九个人,除了周建国领着俩孩子,其他人都没带家属。
  顾瑾轩跟周建国韩小英认识,其他人谢平安给她一一做了介绍。
  魏团长,也就是谢平安的直属领导,是个浓眉大眼的红脸汉子。
  他四十多岁,是正儿八经的东省人,个头不算太高,当嗓门贼大。
  见过韩小英之后,用力拍了拍谢平安的肩膀,“你小子艳福不浅啊!”这小媳妇儿水灵。
  谢平安谦虚的笑了笑,“团长,嫂子还没回来?”
  “没呢,伺候完闺女月子,还得留在那儿帮忙带一段时间孩子,估计年底能回来就不错了。”他媳妇不在家,没人给做饭,他跟两个儿子只能吃食堂。
  “我媳妇儿厨艺不错,团长你尝尝,还有你们都别客气,多吃点儿。”谢平安说着招呼着大家入座。
  拿出酒来给大家倒上。
  顾瑾轩不客气的拿起筷子,先夹了块红烧肉放到嘴里,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他不禁点点头,“嫂子的厨艺确实不赖!”
  “那你多吃点儿。”
  韩小英把菜上齐了,就叫两位嫂子,还有周家的两个孩子去屋里吃。
  她在炕上支了张小桌子,每样菜都留出来一些,足够她们几个吃的。


第107章 烂桃花
  苗嫂子三十多岁; 中等个,她话不多,但很能干; 是从乡下来的,她家里有三个孩子; 最小的都上小学了; 韩小英之前跟她不太熟,只知道她男人叫刘震山,是谢平安手下的一个营长,平时跟谢平安关系不错; 不过今天没有来,出任务去了。
  “嫂子你多吃点; 今天辛苦你了。”韩小英热情的招呼道。
  “我吃着呢小英,你也吃吧。”苗嫂子低头吃了几口菜后; 由心的赞道:“小英,想不到你这么年轻厨艺就这么好,真难得。”
  “我厨艺是从小练出来的,我妈身体不好; 我十来岁开始学做饭了,就是熟能生巧; 做多了自然就会了。”说着话; 韩小英拿没用过的筷子给苗嫂子夹了两块肉放到碗里; 怕她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