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今已经好几个没有新花石敬献,他在文书里帮着朱勔斥责两浙路转运使,要求他们速速查找新的奇花异石,上供朝廷。
前些日子,联金抗辽之功,被那张叔夜得去,让他感觉了危机。
官家,这是又想敲打他了。
这些年来,无论他如何殚精竭虑,只要为相久些,便会被官家找个由头贬斥,直到官家下次需要用钱时,才会再度起复——反复数次,无论是他,还是官家,都有些累了。
是以一直以来,官家一直想要寻个为他敛财的官吏将他取代,以前他并不担心,但如今,那叔夜,却让他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
如今他复相不过两年,张叔夜在户部也做得平稳,得了官家青睐,怕是很快,他便又要罢相了。
时间,估计便是在西夏之战结束……需要早做打算。
随后,他又处理起,下一封文书,钱塘县令上奏,如今江南多有失地之户前往北方讨食,影响了杭州的力役与佣耕,不少流民都去了密州,希望朝廷关注此事,禁止密州收留江南之民。
做为执掌大宋数十年的相公,蔡京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丝异样。
这些年来,正是他优秀的敛财之能,让他坐稳相位,而如今,他感觉江南已经有不稳之势,花石纲再弄下去,想来又会有贼匪起事。
他轻轻敲打着桌面。
按他以前的性子,会劝朱勔暂缓花石纲,减免力役,以免东南生事,影响相位——他总是可以准确地把握住那条线,给庶民最后一口饭食。
但如今,他却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只要什么都不做,等官家将他罢相时,继任的无论是谁,都得接手一个即将出事的东南。
张叔夜处理不了这种大事,到时,便会很快罢相,他也很快复位……
想到这,他又有些无奈,若是陛下不这么反复罢他,他的兴学、变法、安养,早就功成了,又何必折腾到年近八十,都还有大半未完成。
这些年,他做的改革,除了盐茶,基本都人走政息,如兴学之风,他在位时,还能狠抓,可等他罢相,便无人理会。
到底,这大宋,如何才能真正变法革新,而非人亡政息呢?
第160章 与我无关
辽泽城; 陈行舟正在为即将出征的军士践行。
数月前,辽国征伐女真人的部队接连大败,重城黄龙府失守; 辽帝大怒,令各地备粮,又重新各地发蕃兵汉兵; 与本部十余万人一起; 加上运送军粮的役夫,号有七十万大军; 亲征女真。
他们辽东也需要运去大量粮草; 同时这大军的名额; 他们辽泽城也要占一部分。
好在; 辽东并不缺人; 这几年来,辽东的饥民大部分都被他们收拢了,战斗力十分强悍; 政令已经可以传达到辽阳和沈阳; 陈行舟当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经营条件; 不但大量收拢流民,同时也拿出与海外贸易赚到的钱财; 以工代赈; 将辽阳沈州的几个城池好生修缮了一番; 还在各城备了不少粮草。
辽东大部分部族都愿意聚集在他麾下,毕竟跟着他有钱赚,有粮食分; 他们也不需要多少大道理; 只要谁给钱给粮; 就认谁。
这里是一块宝地,盐铁炭石都极其多,只要不过分盘剥,贫民都能生活得下去。
唯一的问题,就是辽国官吏来催税时总喜欢吃拿卡要,弄得陈行舟花了不少钱去南边买玻璃。
“记得你的任务么?”陈行舟询问特母哥。
“明白,”特母哥果断道,“若是被金军追杀,协助断后,给后军整军时间,若事不可为,就离开。”
陈行舟点点头:“炮火藏在粮草中,需要注意什么?”
“防火。”特母哥立刻回复,“还有防震!”
陈行舟点点头:“行了,去吧,药师你呢,你的任务知道么?”
郭药师本在打哈欠,骤听此语,立刻道:“驻守沈州,接应大军,给特母留后路。”
梁王在一边伸长脖子,左右顾盼,露出可怜的表情:“先生,我真的不能一起去么?”
这样的大事件,他觉得错过了好可惜……
陈行舟面无表情地凝视着他。
耶律雅里顿时叹气:“行了行了,我知道了,我去打猎还不行么,各位,我昨天猎到一只鹿,你们带在路上吃。”
特母哥和郭药师一起谢过梁王赏赐。
……
同一时间,宋国的使团打着买马的名义,来到了金国与高丽交界的来远镇。
当重新踏上这已经萧瑟的土地,阿沃与十几名兄弟不由得放声大笑,有的直接跪倒在地,向北方先祖所在之地叩拜。
马政是这一次出使的首领,呼延庆则是此行翻译,看到这几个女真人如此激动,不由面露不屑,但还是温和出声,让他们冷静一些,正事要紧。
阿沃点头表示明白,但他可没什么耐心等他们慢慢行进,便直截了当地告诉马政,他的一位叔叔就在附近怀远城附近的一处金人部族,只需要去找他们帮助,就能换得战马北上,去寻找金国大军。
马政等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又早已和阿沃熟悉,便同意了。
于是阿沃带着手下数人离开,剩下两个兄弟在这守备。
怀远本是辽国属地,但这里却是女真鸭绿江部的势力范围,与隔壁不远的长白山部是最早归附完颜部的女真族,更远一点的东海女真都是他们完颜部的士卒的主力来源。
阿沃的手下中,有两个人都是从这里的部族征来,熟悉地形,同时,这里也是防备高丽偷袭的重地,在七年前女真高丽大战后,一直有精兵驻守。
于是,在第二天,醒来的马政被惊恐亲随吵醒,走出营帐之时,便看到自己的营帐被数百名凶悍冷漠的女真铁骑包围。
就在众人惶惶不安时,见那铁骑缓缓分开,先前那看着有礼、温和女真青年阿沃,正一身重甲,骑着骏马,居高临下地凝视他们。
“重新认识一下,”阿沃用已经不那么生疏的汉语微笑道,“吾名完颜斡本,是金国国主完颜阿骨打之子,先前一路,多谢诸君照顾。”
在他面前,一片鸦雀无声。
看着目瞪口呆的一众使臣,阿沃却只是驱马来到自己的营帐,接过卫兵递来的一只鸽子,伸手咕咕逗弄一下。
唉,这鸟儿带回去,自家的阿青一定会很生气,可不能放飞了,否则阿青立刻就能追上去,给自己带来回一只死掉的鸟儿贴膘。
他又低头看了一眼绑在腿上的铁片,扣在马镫上,十分地稳当,包裹在小腿上的牛皮很柔软,也不勒腿。
这东西并不能让他如常人那样行走,但能让他在马上骑稳,便足够了。
……
随后,一行人快马加鞭,带着礼物一路北上,花了大半个月,北上一千多里,从鸭绿江一直走到达涞流河,这是金国本部所在。
不过他们来得不巧,金主外出征战,不在本部,只能停留等待。
这时已是农历十月,东北早已是天寒地冻,南方人哪见过这种低温,完全封印,不管他们穿多少皮毛,只要离开火炕一小时,都会直接变成冰棒子,连入厕都不敢在室外。
哪怕木床下边煴着火,也没过两三天,就烫裂了脚后跟,冻伤了耳朵。
好在出来时,家人便为他们考虑到北方寒冷,冻伤膏润脂膏他们各自都带不少,倒是惹得女真人大为惊奇,借用一点后,更是纷纷称赞,一时间,这东西成为食盐之外,女真人最喜欢的货物。
阿沃的母亲裴满氏更是舍不得用来搽裂伤,脂膏全擦在她脸上了,显得光滑细腻许多,惹得其他几位妃子都十分羡慕,大家围在炕头吃饭时都纷纷问裴满氏还有没有多的。
他们一直等到十一月底,终于得来了前方战线的消息。
辽帝亲征时,部下耶律章奴谋反,辽主担心后方不稳,班师回朝,完颜部趁机追杀,在呼卜图冈大败辽军,可惜中途被一支渤海辽军伏击,让辽军收拾残兵,逃走了数万主力,但却收获了大量兵械、军资、马牛,国主正在班师回朝。
一时间,整个完颜部都大喜过望,马政等使臣听说后,更是加重了结盟谈判的心思,在他们看来,辽帝亲征都大败了,将来的事情,那还用说么?
思及此,他们暗自做下决定,这次盟约,一定要带好消息回去。
…
赵士程收到消息的时间,比东北的阿沃还快,陈行舟在信里忍不住抱怨,辽国这摊子太烂了,他根本扶不起,呼卜图冈一战,金人根本没有什么计谋啊,就是大军齐出,右军先战,打了几个回合后,左军合而攻之最后中军冲阵。
辽国这边简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十万人被人家三万人打得丢盔弃甲。特母哥在侧翼用火炮轰杀十几个回合,金人没有见过这种武器,一时乱了阵脚,正是大好反攻的时候,结果那些辽军整是整军了,却是整军跑了——甚至没有救援一下特母哥部的意思,如果不是金人摸不清底细,特母哥那几门炮火都能直接交代在战场上。
这次出兵立下这样的大功,辽帝居然都没有什么实质的赏赐,只说让耶律雅里可以自募集兵马,粮草自筹——这和打欠条有什么区别啊!可把他气坏了。
这种废物,真的要救么,怕是救不过来啊师尊,徒弟好怕!会不会死在这里啊,如果真的为国献身了,您一定要记得徒儿啊……
赵士程看得很是无语,这些事不是早在送他去辽东时,就全部告诉他了么?他还指天势日地表示愿意去,不去宁愿死。
这狗徒弟写得那么深情意重,其实换成两个字,还是要钱。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徒弟,人家又那么努力,表现得那么好,怎么可以不支持呢?
“小蝉,山水那边还可以动用多少流水?”赵士程转头问自己的秘书。
“公子,山水那边的钱财都用来储备硝石了。”小蝉作为秘书,对钱也十分敏感,不由提醒道,“您做的颗粒药要比粉末威力更大,但做起来更麻烦,培训匠人也需要不少时间,再给辽东那边调集物资的话,怕是会影响周转。”
赵士程摸了摸下巴:“这倒是个麻烦,辽东那摊子,基本就是咱们补贴上去的,烧起钱来也没个数……”
小蝉默默听着,不发表意见,心里逼逼明明是您耳根子软,哪边要钱你都给。
“天气寒冷,女真暂时不会出兵,至少也要等到四月去了,”赵士程按了按太阳穴,“还是多赚点钱给他们吧,但这次阿舟功劳不小,还是要奖励的……”
奖励什么,这是个问题……最后,赵士程好言好语地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舟儿啊,师父这里没钱了,打钱得四月去了,你看要换成其他什么礼物不?
信发出去了,过了约莫七八日,便收到了回信。
赵士程有些愧疚地打开信,仔细阅读完,一时有些无语。
信里开始是一些马屁,说师尊远在万里外,却还为他殚精竭虑,他特别感动,然后便话峰一转,说这几个月不给没关系,记得回头补上,然后又表示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够,王洋那里招来的十几个学生欠缺些火候,你看要不然把我后边这张信纸送给我爹爹,看他是否愿意来帮忙。
而后边的一封信里,则是以一个儿子的口吻,谈起了自己因“意外”落海,由辽人海商所救,流落辽国,被权贵所得,准备在辽国中潜伏,帮故国夺回幽云,从而回家光宗耀祖,可惜如今虽然已经是升任辽东京留守,却身染重疾,怕是命不久以,难以达成愿望,若父亲愿意,就来帮忙继续他的遗志,也算见儿最后一面,若不愿意,那就儿子不孝顺,不能伺候您了,您当没我这个儿子吧……
赵士程看完哑口无言,发现这舟儿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太高的样子啊。
就是,舟儿他这坑蒙拐骗的本事,是从哪学的啊?
第161章 是你们逼我的
赵士程让可靠的人手将信传去江南; 交给了陈瓘,随后那边传来消息,听说这位十分清瘦高冷老先生看到字的那一瞬间; 就抖了起来,看完全信后,整个人哭得老泪纵横,仿佛一个百多斤的孩子。
随后告诉身边人,想儿子了,想去山东看儿子的墓碑,随后便不顾家人劝阻,离开了江南,跟着赵士程安排的人手北上了。
全程没有耽搁一天,走之前还有条不紊地把家中财产分了,和老妻告别,决然之态; 如去赴死。
赵士程则给徒弟去信,告诉他你爹真的过去了; 你可把场面撑住; 如今北方大局,可离不得你。
徒弟回信说舟儿明白; 谢师尊相助。
赵士程只能期待那位看未来十分精准的陈瓘别把儿子打死。
就这样; 1115年在纷飞的大雪里过去,今年的冬天; 汴京人惊喜地发现,北方送来了许多无烟炭; 价格便宜又好烧; 闹得炭行调整了普通木炭的定价; 让许多烧制木炭的家族收入降低了许多。
正月里,城中市民们穿上新衣,没有新衣的,也会尽量让衣着整洁,到处都扎起了彩棚,售卖着奇珍异宝,正是一年最繁华的时候。
赵士程收到了父亲和母亲从北方寄来的礼物,除了土特产,还有就是老妈亲手织的衣服和老爸写的字画,他收到嫂嫂的红包,跟在身边的小弟收到哥哥代长辈给的压岁钱,也很快乐。
赵士程回想到到京城这一年的生活,颇有几分厌烦,因为身为宗室的原因,他的势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无法再结交大臣,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控制军队,更不能经营自己的威望。
至于商业,也基本到了顶,如今的羊毛已经成为与麻、丝等同的织物,市场基本饱和,种麻的数量有些减少,农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开垦新的土地、种更多的豆类来补贴家用。
药品的产量则受限于原材料和提取工艺,尤其是大蒜素,大蒜的产量感人,在没有化学合成的情况下,没办法就是没办法。
倒是治大肚病的酒石锑产量不错,和酒一起成为南方最畅销的产品,一瓶十二丸的酒石锑,就能换到一百石的占城稻,那是真的暴利,一盒外卖饭盒那么多的蒿丸,就能拖走上万石的稻米。
可惜的这青蒿丸的产量一样的上不去,工艺太复杂,一年能做上十几盒都算老天保佑了,这点量,对哪怕在新中国成立时都有三千万的疟疾病人的岭南一带来说,简直是少得像买彩票中奖。
按他们的说法,一丸一命,稻米可以种出来,人死了却不能复生。
如今新镇的稻米基本都是这么来的,山水甚至依靠这个在密州、广州都建立了储仓,陈行舟那边花的粮食,都是从这里出的。
其他的化学品,赵士程虽然脑子里有完成的制程,却找不到更多能将他们实现的人手了,因为有机物这东西,很容易出事,没有相关培训,随便招人就是草芥人命了。
真是恼火……他每天在宗学里学的都是些琴棋书画,谈话也不能沾着军政。
唯一能让他开心一点的就是,他最近在京城的算科学校淘宝时,找到了一个叫韩公廉的图书管理员。
这位真的已经不年轻了,都是快六十的老人了,结果一问,他居然是苏颂的手下,当年和苏颂一起,做了一台《水运仪象台》,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有三层楼房高,依靠水力运行的巨大木齿轮钟表。
这个发现让赵士程欢欣不已,重金聘请他出来重新研究如何把这个水运仪像台缩小到一人高的样子,却被这小老头无情地拒绝,理由是老了,做不动了,而且做小了,如何运行,动力何来,难道要让人牛马那样随时推动么?
但这可难不倒赵士程,他只提出一个很简单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