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化宋 >

第194章

化宋-第194章

小说: 化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太白湖垦田了。”高瘦的买主摸着一缕小胡须,笑道,“你也知道,太白湖葭苇弥望,有巨盗所出没,被称为‘百里荒’。如今他们赚了钱,数目不够买地,但买些铁器,一家大小出些力气垦出田地,也算是买地了。”
  “这倒也是,”货主感慨道,“这几年来,好些小崽儿都长大了,没有田地,那可是不小的麻烦。”
  “是啊,一晃这么多年了,我都快忘记了,六七年前,咱这里,还是不举子的地方。”买主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荒宗在时,他们这里的贫家子只生二子,多生出孩子,都要溺死,否则养不活。新帝继位后,减免税了杂税,也没了花石纲,更没了各种摊派,多出来的粮食可不就能多养几个孩儿了么?
  但多养的孩儿们总要长大啊,总要娶媳妇、种地,那便需要更多土地,大宋这些年的铁器又好用又便宜,有这种机会,穷苦人家便充满了干劲。
  他们不怕苦——做什么不苦啊,可这虽苦虽累,但心里甜啊,有什么事,比一点点拥有自家土地更让人满足的事情?
  “可我听说,这荆江江堤,好像年年决堤,不会淹没农田么?”货主疑惑地问。
  他的船每次从蜀中出川,船过三峡,总是心惊胆战,那里的水流太快了,荆江河道又异常扭曲,以至于年年都会决堤。
  “又不会全淹,在荆江住着,谁不被淹个几次,”货主哈哈大笑道,“我那村里的家家户户门板上都写着自家名字,被水冲走了,还得靠这捡回来。”
  两人说笑了一会,才各自离开。
  买主看着好友上船,又看长江滚滚而去,不由得回想起五年前,他也只是个普通佃户,只是依靠帮着乡里买蜀地的便宜铁器,赚下了一点家业。
  朝廷不折腾,这些小户人便会过得好起来,过得好起来,就会余力去开垦湖泽,开垦湖泽,才有更多人买他的铁器,他的日子便能过得更好。
  这样的日子,简直像做梦一样。
  想到这,买主不由得摸了摸胸口的护身符,那里边装的是一家皇钞,他闲暇时,会拿出来,拜上两拜,感谢官家的保佑他平安发财,并且希望可以一直这样过下去。
  ……
  他不知道的是,遥远的东京城,他心中英明的君主正把神霄院和神机院翻得底朝天,把各种祭祀有他头像的邪恶行为严厉取缔,一旦查到,立刻强行换成新钞。
  老赵为此开心了整整一个月,还悄悄留下了十几张钞票,放自家屋里,做为每天的快乐源泉。
  这种笑话,真的很快乐啊,光是看着就很快乐。


第304章 幸福的烦恼
  见过皇帝完颜斜也后;宗干又去见了自己的弟弟宗峻。
  阿骨打家里,兄弟关系都还不错。因为父亲早年征战在外,正妻唐恬氏早逝;宗干的母亲成为继后,为夫君出谋划策;许多计策,都是她提出的建议;且打理后宫做得十分优秀——虽然也就四位妻子,十来个孩子,和一个大点的家族相差无几。
  宗干行事素来公正,在诸兄弟间很有威望。
  宗峻的母族唐恬部是女真大户;如果没有意外,在母族和女真规矩的支持下;将来完颜斜也去世;他就会是新一任的女真国主。
  可惜,这位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出气多;进气少,看着;很可能会走在完颜斜也前边。先前在战场上受的伤;伤到了脏腑,他已经熬了一年;已是油尽灯枯之象。
  一个五岁的孩子戴着虎皮帽,正坐在炕上;拿着一本汉文的诗经;断断续续地读给父亲听。
  床上的宗峻本来看着孩子;带着一点笑意;但他看到宗干进来时,眼里毫无一点看到兄弟的欣喜,反而充满着绝望。
  “合剌好聪明,这么小便会读书了。咱们幼时是多久开蒙的?”宗干坐到一边,微笑摸了摸小孩圆圆的脸。
  宗峻沉默数息,才缓缓道:“合剌那么小,就不能放过他吗?”
  他虽然快死了,但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任的继承人。
  父亲当年未崛起时,辽东许多汉人都投奔到阿骨打麾下,所以许多金国子弟都读汉文,识汉字,他们也听中原人讲过为了皇位,父子相残兄弟相杀的故事。
  这些年来并没有因为皇位而出过什么岔子,但是他非常清楚,失去了父亲庇佑,又有继承权的儿子,将来会是许多人的眼中钉,如果再卷入皇权之争,他的儿子,很难善终。
  “我会把他收为义子,”宗干沉默了数息,才道,“只要我活着,就会好好照顾他。”
  宗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终是点头:“诸兄弟里,你还是值得信的……合剌,过来。”
  小孩愣了一下,光着脚脚从被褥里爬出来,哒哒地走到爹爹身边坐着:“阿玛?要喝水吗?”
  宗峻笑了笑,费力地指了指宗干:“合剌,你好好听他的话,他是你以后的阿玛。”
  孩子有些茫然,然后摇头:“不,我只要你当我阿玛。”
  宗干有些愧疚。
  宗峻也许可以再活些时日,但若是想把合剌过继给自己,他就必须死在斜也之前。
  否则,一旦斜也先死,便是宗峻继位,合剌的身份便大不相同,宗干就失去了过继他的资格。
  这是在让宗峻早日放弃生命。
  宗峻却只是笑了笑:“兄长先回去吧,兄弟再与孩子相聚几日便好。”
  宗干起身告辞,离开那不大的院落,春夏之季,房屋周围做围挡的柳树随风转扬,但他心情越发沉重。
  来到朝廷,做为内朝国相,他需要动用国库中的金银珍藏,分发诸部,还有购买军粮,准备皮草。
  只是,在清点国库和税收时,宗干感觉到了不对。
  他招来内朝完颜希尹和完颜宗宪二人,这两人都是女真部中少有饱学和内政之才。
  “为何这两年,朝廷的税收如此难看?”宗干眉头紧皱,“还有国库,国库之中,各种支出名目,都是从何而来。”
  听闻这话,完颜希尹和宗宪二人神色都有些诡异,希尹还准备斟酌一下措辞,年轻气盛的宗宪却不客气地笑了起来:“您这话就有些贼喊捉贼了,这些钱去哪里了,你不是最清楚不过么?”
  宗干神色一变。
  完颜希尹年纪大许多,又是长辈,他轻咳一声,才缓缓道:“斡本啊,这些年,咱们自辽国抢来的财物,都是上战场时才会动用,但大多是直接分发给诸部族,由他们召集兵马。可惜,这些年,你有商道,这些钱财大多被拿去购买了大宋的布帛……”
  大宋的纺织品质量十分地好,厚实耐磨,保暖好用,虽然女真部天冷时多穿皮袄越冬。可东北之地也不是总是冬季啊。到了夏季之时,草丛中流氓蚊子极多,轻薄一点的棉麻,穿在身上,扎上袖口便能免了许多蚊虫之苦。
  如果一个女真士兵愿意买一匹印花布送给自己的喜欢的姑娘,那他很容易追求到自己最喜欢的姑娘。
  完颜宗宪更是不客气地道:“另外,国库里有很大一部分,都被拿来购买大宋的药材、玻璃、瓷器,许多部族都不要金银,让我们折成实物赐给他们,而这些东西,都要从你这买,你都忘记了吗?”
  这些年,他们大量的金银铜钱都流入了辽东和大宋。
  宗干沉默了一下,突然道:“那我这便去断了大宋商路!”
  对面两人勃然色变:“万万不可!”
  完颜宗宪更是怒道:“怎么,这时才想起来的,晚了。再说了,那些钱财,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能换成实物更好,你要是断了,各部族必然私下与辽东联络,到时,更加麻烦。”
  宗干叹息一声:“唉,我也明白此理,只是总觉得他之存在,无孔不入,这才有些羞怒了。”
  他没说那人是谁,但对面两位都懂。
  两人都默契地没有再提此事,又转移话题,说如今朝廷讨论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不要将女真部族的大户迁移到上京中京等地。
  漠南那里边有更大的牧场,可做半军半屯之用,这也是汉族官员提出的意见。
  另外,西京上京诸部有了反叛之意,完颜吴乞买之死确实给予国中上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西京的完颜娄室如今还在平定叛乱,但这些叛乱部族大多通过云中逃亡,投奔大宋而去。
  剩下的部族因为有大宋这个退路,对着金国的统治也各种阳奉阴违。
  完颜希伊对此十分忧虑。他觉得这样下去国中迟早有变,如今汉族的大臣、还有投奔而来的渤海人、辽国的降将、草原诸部,都有了不稳之意。
  因为从开国皇帝死后,整整一年,朝野上下,已经没有新的军功了。没有胜利,没有战利品,他们便分配不到新的土地,只能作为附庸。
  如何经营夺取而来的辽国土地,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几人都是金国上层少有的几个有学之士,越说便越觉得棘手,谈完国事后,三人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宗干突然道:“对了,大宋在会宁府开一家钱庄,兑换金银,发放纸钞,已经动工完毕,明日开业。”
  宗宪顿时眼睛一亮,抚掌笑道:“如此大好,再不用派人去辽东兑换银钱了,等着,明日我便去存!”
  完颜希尹也点头道:“善事也,如此,我金国商贸,当更加繁华!”
  他们又一起去了宗干家,去看大宋新来的书籍,别的不说,那些书写治国、商贸、海运的书籍,对他们大有裨益,远胜过那些只知道劝农劝商的儒家典籍。
  他们还听说钱庄推行用旧钞换新钞的业务,不收钱,觉得这也是好事,旧钞多有磨损,换上新的多好,至于上边印的是什么,他们才没兴趣管,只要数字不变就好。
  …
  就在有人悄悄去金国兑换旧钞赚钱时,大宋这边也遇到不少麻烦。
  最直接的就是西京有大量辽国旧部,拖家带口,携兵带马前来投奔。
  他们大多群居,与当地人冲突颇多,宗泽将他们安置在了先前被掠劫过的忻州,用以恢复那里的元气,但又将他们拆成各种大小不同的部族,混居在雁门关外。
  加上云中诸地的新建费用,宗泽的字里行间,便充斥着“打钱”二字。
  赵士程看到消息后,心说麻烦,这下又多了一张嘴。
  但这钱没法省,他正思考着从哪里挪一笔钱,便听户部提交了一个预算,说可以给他修皇陵的钱准备好了。
  秦汉以来,习俗规定,无论皇帝年龄多大,都要在登基一年后开始建陵,赵士程既然已经继位超过一年,那把这事提到议程上就是注定的事情。
  平心而论,大宋皇帝的陵墓并不算张扬,相比汉唐,无论规模还是陪葬,都有差很多,所以先前老赵继位时,赵士程也没卡老爹的陵墓规模。
  不过,赵士程自己对修大墓毫无兴趣,但直接说不修,那肯定是要在朝廷上闹一波死谏的,他懒得惹这麻烦。
  嗯,不能直接取消,可以偷工减料嘛。赵士程立刻招来户部,意思是他的坟墓不想要金银铜玉这些俗物做陪葬,他想要碑文!你们给我搜集总结市面上的前朝今朝的各种好文章,来一个百科全书……额,就叫百科大典或者随便什么大典,以后再改名字,内容嘛,嗯,凡是优秀的文章就可以。
  文稿定了之后,交我审阅,审完我再开刻,去吧,对了,这钱暂时用不到,我先挪走了。
  赵士程搞定了这件小事,便把钱给宗泽打了过去。
  今年安置这些人的钱差不多,明年可以多留下一点预算,完美!
  这事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没有人怀疑,刻碑可是要花大钱的事情,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那么肯定要做到最好,甚至一些文臣已经绞尽脑汁,想要进入这个将来会名留青史的文集,翰林院、崇文馆直接震动,在京城的三千多名士子纷纷上书,要求参加这次的修编的未命名大典,周围闻风而来的人数正在增加中。
  迅速扩大的规模完全出乎了赵士程预料,他突然发现,要做这事,可能比修墓更花钱……


第305章 计划不如变化
  立碑的事能闹这么大是赵士程没有想到的。
  他印象里这应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等看完这些书,原本的惊讶渐渐平息,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努力。
  自唐末五代之后,前朝的文集渐渐佚散; 比如李白杜甫的诗; 已有多数不存; 还有许多文章因为传抄版本更迭; 疏漏甚多; 一些小众的文集; 更是损失得差不多了。
  许多读书人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赵宋立国后; 曾经收集大量的民间典藏,但在真宗年间因为一个小妾想隐瞒盗窃之事,放火掩盖证据,结果把当时的崇文馆一把火全烧了,数十万册典籍珍本付之一炬。
  所以,在无数读书人看来; 皇帝这次编修文集的举动; 可以成为他们拯救古籍的一次盛会; 当然; 如果能在其中被皇帝陛下看重; 顺便扬名立万; 那就更好了。
  在明白了其中逻辑后; 赵士程也不由得挑眉; 行吧; 这些可以保护; 但也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保护的,资源有限,他的脑子里转了转,决定把事情再搞大一点。
  把原本的国立图书馆,也就是书院扩大,让天下人献上书籍孤本以供抄录,馆中只收集副本,免得又出现付之一炬的情况,再招“志愿者”,前去刻写的油版,把通过的书籍的做一些印版母本,需要时可以申请油印。
  再招集一些人,将书籍分门别类,整理校订,供人查阅。
  然后,最关键来了,《XX大典》不可能把世上所有书都收录进去,当然要去芜存菁了,这里边能做的文章可就多了,嗯,自己碑林也不用自己刻了,让愿意出钱的人来献吧?
  每个愿意献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名字籍贯生平也一起刻上去。
  嗯,这样的有点太直接了 ,最好是一开始正常进行,然后炒作一个虔诚感恩君主的人物,愿意亲自刻碑献官家,然后官家十分感动,嘉奖了这个人,看得旁人眼红,纷纷请求也算他们一个,然后大家都踊跃捐献……
  什么主动付钱留下名字就算了,只收碑文,是不忍拒绝万民真心,要是收钱,这样便算是敛财了,他赵虎头还是有点底线的!
  至于谁来当这个幸运儿,赵士程准备回头交代张叔夜一声,他相信自家丞相能办得十分好。
  不过最近的他的手下们好像有点太卷了,王洋舟儿这些年轻人就罢了,宗泽张叔夜这些都六七十的人了,有空还是交代他们注意一下身子。
  他还希望他们干到八十岁再退休呢……
  赵家天子要兴文教、制碑林的事情,被天下读书人誉为盛世,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文制到了鼎盛的气象,一时间,各地大儒纷纷入京城。
  朝廷里的官员们也寻找着自家这些年有没有什么好作品,准备回头投稿。
  而这次的文稿审核必然是要有一位领头人的,文坛上能找到的人物,嗯,这个竞争就激烈了,程氏理学的继承者杨时、罗从彦等人,还有荥阳学派、上蔡学派也纷纷加入。
  如果说其中有什么重量级人物,那无疑是蜀学中的顶流苏辙,这位隐居颍川多年的老人在十年度过一劫后,无病无灾活至如今,如果他能出山,那当然是没人能争得赢他。
  可惜这位老人已经八十有三,年纪太大,赵士程希望他多活几年,自然不会主动征召于他。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慰问了这位老者。信中大意是仁宗神宗年间的人物,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他做为晚辈,十分欣赏那一代的各位人杰,你安心养老,出不出来随心情,不必担心我的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