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化宋 >

第83章

化宋-第83章

小说: 化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士程摆摆手,叹息道:“都快断粮了,哪有挑三捡四的道理,小蝉,你记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只要是经过了眼睛,断没有让他跑掉的道理,明白了么?”
  小蝉暂时理解不到这么高深的境界,有些困惑:“可是,怎么断粮啊,这天下还有比公子您更有钱的么?”
  赵士程没有解释,只是挥挥手:“去,帮我看看,他住哪间客房。”
  小蝉应是,然后退走。
  只留下小孩子摸着下巴思考,要是不让这孩子回去,刘仲武节度使,会不会杀过来?
  或者,要多少铁甲,能让刘老爹爽快地把儿子卖掉?
  这个价格要不然让大哥去谈,毕竟是他的岳父,应该能砍下一些价……吧?


第125章 就不信你忍得住
  大宋有专业的军械司; 每州的军械司负责供应完每年禁军需要的指标后,剩下的就用来供应本州厢军、乡军。
  但大多数时候,这些军械供应是不达标的; 有时候,是数量不达标; 有时候; 是质量不达标。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朝廷的经费紧张; 那些远离西北战场的州军,自然会被砍掉采购经费; 又或者中间吃拿卡要的人太多; 又又或者费用被诸路转运司拿去给皇帝卖礼物了……
  所以; 就算是在西北前线,军械也常常供应不够。
  刘锜在西北长大; 对这些内幕心中十分有数,因此对这个可以打造大批量铠甲的军械司; 十二分的好奇。
  要知道,人生有三苦; 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是属于极为辛苦还不赚钱的行业; 一般人都不会去做; 这里是怎么做到两年打出数千铁甲的呢?
  所以,刘锜这次亲自来了,他知道自己的任务。
  在拜访了姻亲赵氏后,刘锜受到了种氏的热情款待; 宴席上; 种氏还给刘锜介绍了她最小的嫡子赵士程; 七岁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不凡的气度。
  不过不知为何,刘锜总觉得那小孩的眼神有些古怪。
  但这都是小事,睡了一晚,略作休整后,他更换了便衣,走出赵府,开始寻找那军械司的消息。
  种彦崇那小子,最近在西北军中颇有斩获,一只足有三千人的铁甲军看得无数西北军士眼睛通红。
  在战场上,有没有铁甲,完完全全是两回事。
  一个有铁甲的士卒,只要用点心,一个换上三四个无甲敌军都是轻松,如果能配合战马冲杀,那就是绝对的精锐,无论是立功还是求活,都会容易许多。
  甚至很多从西北诸州县征招来的“敢勇”,在听说种家军连个普通士卒都有铁甲后,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去。
  刘锜通过姐夫赵士从的消息,知道密州这个地方,并且姐夫告诉他,带上他的信,就可以去密州打点打点,以他的面子,应该能分上个一两百件甲具。
  对此,刘锜面上唯唯诺诺满口答应,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一百两件?这是打发要饭的呢?
  那种彦崇如今能领三千件,他刘锜差在哪里,凭什么就得被这样打发了?
  “可是公子,咱们就算查清楚是哪里,也买不起啊。”旁边的亲随提醒他。
  被叫醒的刘锜微微尴尬,提高声调掩饰道:“如今密州需要羊毛,咱们西宁羊群无数,怎么会买不起。”
  “可是公子,钱都被姑娘和姑爷赚去了。”亲随又提醒他,“咱们家的钱,都拿去打点军中了。”
  刘锜脸上的神采黯淡了几分,叹息道:“唉,你说姐姐赚的钱那么多,怎么不相助几分?”
  这次亲随没有接话,心里却暗自吐槽道:姑爷是宗室,他赚多少都无人理会,可若是敢出钱让军中将领购买军械,怕是连着刘家也要一起完,你这话让老爷听到,说不定都要抽你两鞭子。
  刘锜其实心中也明白这一点,他按着打听到的消息,来到七里坡,远远便见到几个高高的烟囱,正冒着白色的浓烟。
  这里的繁华似乎还要胜过密州城几分,顺着路人的指点,他看到一处巨大的院墙——真的很大,几乎比得上城墙了吧,说是城墙也不对,他见过许多城墙,却没见过这种有些像碳渣的城墙,看起来似乎还很厚,可怎么还是空心的……
  “啊,你说这个,这个不是城墙,是砖窑垒的灰砖呢,”被询问的人解释道,“这城里不是到处都在洗羊毛么,烧炭剩下的灰渣磨细了,砖窑十文一斤地收呢。”
  刘锜不懂,这种满是空洞的砖真能用吗?
  “能用,怎么不能用!”被问到的路人怒视着他,大声道,“这东西不但好用,还便宜,不费田土,咱们盖砖瓦房都抢着买,都被预定了,没有砖票,你想买都买不到呢!”
  刘锜困惑,等花了一点功夫弄清楚砖票和盐引这东西差不多后,不由得咂舌,这里的人真是会做生意。
  谢过那位路人后,他找了许久,终于经营铁坊的管事,这位老人自称姓张,请他入客房中暂坐。
  刘锜还没开口,那老者便拿出一厚厚的本子,准确地翻到空白页:“这位公子,山水铁坊的货期已经排到明年三月了,你要预订哪种货?”
  刘锜一滞,迟疑道:“你这里,难道不是只做铁甲么?”
  那张老略有些明白,不由笑道:“自然不止铁甲,但是刘公子,铁甲是军械,得有知州的允许,才能下定锻造,耗费的铁、人力,做出的货,都是有军械司监察,你想动用,需如今的知州张大人允许才可。”
  刘锜这才大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知道了底细,不由欣喜道:“多谢张老指点,那若张知州允许,便可以在你这里订制铁甲了么,要多少钱,一月能出多少件?”
  军械司在自己造不出来时,找外边的铁匠购买定制是常事,不就是定么,他们西宁军械司也可以订啊!
  张老含笑道:“这,不瞒公子,军器司的铁甲给的钱很少,咱们铁坊也要做生意,是看来种家公子与我们商行有姻亲的份上,才帮着铸了些,若是别的军械司,却是不接的。”
  刘锜顿时大急:“这,这可是军国大事,我们加价不成么?”
  张老的微笑十分的坚固:“公子说笑了,咱们铁坊做的轴承、弹簧、车架,如今大销南北,且做起来极为便捷,公子你能出多少钱,才填得上这窟窿?”
  刘锜嘶了一声,他当然知道如今密州轴是何等抢手,天下间的车,能换的,基本都换上了这密州轴,而且这轴用的是上品好钢,很多铁匠甚至悄悄用这轴钢来打兵器。
  想到这,他不由得厚起了脸皮,理直气壮道:“可,可若我也是你们商行的姻亲呢?!”
  张老愣了一下,微笑不由得更加坚固:“那自是好的,您拿一封山水姑娘或者公子的书信来,我便给您安排。”
  刘锜试探道:“是,赵士从公子么?”
  张老微笑道:“是哪位公子,赵家大公子,没有给您说过么?”
  他说我来密州就知道了!刘锜在心里咆哮,但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勉强道:“原来如此,那,就谢过张老了,我下次再来拜访。”
  离开那朴素的小屋,刘锜又很快回了赵府,他已经明白了,赵家才是自己这次任务的关键。
  然后便找来赵家的仆人,拐弯抹角地打听起赵家如今有几位公子在密州?
  下仆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如今在这的,只有七岁的赵家七公子,和三岁的赵家八公子。
  刘锜想去求见种氏,但听说种氏一大早就出去巡视田庄了,于是他转换目标,去求见了赵家主人,赵仲湜。
  赵仲湜正在赏玩珊瑚,听闻这位姻亲的来意后,疑惑地嘀咕了一句:“这是窝边草都啃光了?”
  刘锜一脸困惑。
  赵仲湜却没有解释,他叹息一声:“你这是找错人了,去西边的屋子,寻我家七郎,他才是要找的人。”
  刘锜还想再问,但赵仲湜却已经兴致缺缺地继续玩起了珊瑚。
  便只能道谢后离开了。
  赵仲湜这才抬头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他如今一点都不担心透露什么,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郎,他敢打赌,都不用等到晚饭,就会强烈要求上虎头的贼船,让人抽着都不愿意下来那种。
  唉,这儿子啊,管不了管不了,还是离远一点,免得如他老妻长子那般,为他兢兢业业,一刻不得闲,何苦来哉。
  ……
  刘锜带着忐忑与疑惑,看到院中玩着长长的竹管和泥灰的孩子。
  这,真的是他要找的人么,赵府君不会是在玩笑吧?
  就在这时,那小孩子抬起头,用纯真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他:“听老张说,你想要铁甲?”
  刘锜心中一喜,看来这小孩很好说话啊:“小公子已经知道了?”
  “这事我可以做主,”赵士程歪了歪头道,“两百具,不用付钱了,大哥帮我的忙不少,算是礼物。”
  刘锜好不容易找到正主,岂能轻易被打发了,不由靠近了一些,毫不嫌弃地坐在小孩旁边的地上,对他道:“我是你兄长之内弟,也算你的哥哥,能叫你虎头吗?”
  赵士程大方道:“允了。”
  刘锜轻笑出声:“多谢虎头,虎头,你这是在和泥捏什么啊?”
  赵士程看了一眼手中的小罐,又看了这位稚气未脱的未来名将,淡定道:“这是我的小玩具,你愿意帮我把它做好吗?”
  刘锜见这小孩这么好接触,满意地道:“当然,你说,要怎么做。”
  赵士程于是竹管拿给他,指挥起他来:“端好,开口的那一边朝上……对。”
  这竹管的尾巴怎么套在木头柄里,还在上边钻了个洞,有点分量,好奇怪的东西。
  “舀一勺药粉,不要太满,平勺就可以,嗯,把药粉放到竹子里。”
  刘锜一一照做。
  “用这个铁杆,将里边的药粉压平,轻一点,不要太重,再把这颗铁丸放到竹子里……”
  刘锜很快搞定:“然后呢?”
  “把这根铜丝烧红。”小孩指了指一边正燃烧的炭火手炉。
  刘锜拿着用麻布包裹尾端,前边烧红的铁丝,看着小孩,越发好奇。
  “把竹子对准那边的木柱上的铠甲……对,然后用铜丝,插进那根竹竿后边的小洞里去。”
  刘锜照做,而一边的小孩子已经捂住了耳朵……
  “轰!”
  一声巨响,刘锜的双手被震得发颤发麻,双耳轰隆做响,整个人都处在一种过于麻的状态。
  赵士程则去检查了那根竹竿,这是已经长了四五年的老竹,又被浸油陈放炮制过,质地十分的紧密,但在经过这次使用后,已经有了明显的裂缝,不能再用了。
  果然,还是要钢铁的才行,制作也简单,就是空心管后边钻个小洞,方便用铁丝或者碳条点火,到时可以研发一个火绳,方便点火。
  不过这玩意缺点也十分明显,装药费时,容易炸膛,精度不够等等,但也不算出奇,最早的这种火枪就出现在靖康不久的南宋,离现在也就二十年,可惜没能发展下去,一百年不到就被蒙古一波带走,工匠在蒙古征西的途中,把技术散播到欧洲,启蒙了欧洲火器军事的发展。
  他没有这些麻烦,可以跨越火药改良,一口气把火器的威力点到15世纪去,问题就是怕下雨,早期黑火药挺怕雨水的。
  其他的化合物,就很贵,不像黑火药那么亲民,易做。
  拍了拍手,他站起身,发现身后的刘锜已经到了那柱子的孔洞面前,整个人都呈现一种恍惚的状态。
  赵士程走过去,发现那铁丸打穿了有一毫米厚的铠甲,深深镶嵌入木柱中,足有半寸深——这很正常,只需要三百多焦的动能,就足够打穿这么厚的铁片,自己那个竹管里火药,差不多是五百多焦的量,再多,很可能就成手雷了。
  还算可以。
  “打得挺准啊。”赵士程赞道。
  刘锜骤然低头。
  四眼相对的一瞬间,一者混乱,一者平淡。
  赵士程笑道:“多谢刘家哥哥了。”
  说罢,他把小陶罐盖上盖子,哼着歌儿,抱着走了。
  刘锜依然处于恍惚中,他的脑子在飞速转动——这根本是普通弓箭完全比不了的威力,而且,一根竹竿多少钱,一支箭多少钱?
  一支箭要扳平、测量、粘羽,上铁矢,一支七十文,这个却就是一个竹筒,外加一个铁丸,十文都不值,而那药……对了!药,药啊!
  刘锜猛然回过神来,伸长胳膊,大声追赶:“你别走,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第126章 改变的命运
  刘锜虽然年幼; 但绝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少年,他自幼跟着父亲征战西北,什么事情没见过?
  火药烟花; 在大宋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玩意,每到除夕之日; 上元佳节; 在大些的州府都会有烟花爆竹; 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过大量赞美烟花的诗句来形容这盛景。
  可这药,这药完全不一样啊!
  就问这世上,什么爆竹能把铠甲给打穿?
  要知道着铠就是士卒最大的保障; 战场上的流箭刀斧; 大多都奈何不得铠甲; 得是一石以上的强弓或者劲弩; 才能射穿铠甲,刘锜自问已经是军中有数的强弓手; 虽然也能射穿铠甲; 但一军之中; 有三五个他这样的强弓手,就已经算得上精锐了。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若是能有个百人队; 拿着先前的竹筒; 用开口瞄准敌人——光是想一想; 刘锜就忍不住流下口水; 他的心神已经完全不能自主,在看到那小孩子抱着罐子向前走不理他后,一时心急; 伸手就往小孩子腋下一抄; 就要把他抱起来。
  赵士程顿时大怒:“你这人也太无礼了!”
  他素来果断; 看刘锜想要哄他,也不和他纠缠,小手举起罐子,就用力往小院的荷池里一扔。
  “不要啊!”刘锜凄惨地大喊,忙把小孩放下,右腿一蹬,一个飞跃,就朝那飞落的药罐扑去。
  扑通!
  那人掉到水里,手还用力举着那个陶罐,但这荷池十分泥泞,他终是没能保持住平衡,和罐子一起在水里扑腾。
  赵士程冷笑一声,骄傲地仰头走了。
  现在就敢不尊敬他,不收拾一下,以后岂不是要反了天去?
  ……
  半个时辰后,洗去一身泥泞,换了一身新衣,头发尤自滴着水珠的刘锜打发走了侍女,看着已经变成汤水的罐子,眉宇间都是后悔和哀愁。
  唉,怎么就那么冲动啊,小孩子脾气爆,他怎么能强来呢?
  看吧,把小公子惹火了。
  刘锜回想着从侍女那打听到的消息,这位小公子是如今的神霄派林真人的弟子,对于炼丹之道有着极高的天赋,他先前把人家当个小孩子,实在是唐突了。
  还得去赔礼道歉才是。
  想到这里,他随便扎了头发,就又跑去寻那小赵公子……然后被小蝉赶了出去。
  刘锜没有放弃,他又出门去买了些密州最有名的点心,仔细包了,过去送礼赔罪。
  并且在门口站了足足一个时辰,那小孩才消了气,允他进去相见。
  走进书房时,刘锜眼睛一亮,他看见那书桌上,摆着一根铁管,其后有木柄,和先前他在院中使用的竹管极为相似,只是材质不同。
  “放心,我既然答应你了,就不会反悔,那两百件甲具,都会给你的。”赵士程坐在小马旁,头也不抬地把一个大木桶里的黑色粉末舀到一个陶罐里。
  刘锜强自定住心神:“多谢虎头……”
  “叫我七公子!”赵士程顿时神色一沉,拍桌道。
  刘锜从善如流:“小公子,先前是我的冒犯了,实在是锜未见过这般玄妙惊世之物,一时慌乱,这才抱、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