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化宋 >

第92章

化宋-第92章

小说: 化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岂有此理!
  陈行舟拍案而起,引得一边的郭药师侧目:“怎么了,岩渊城的那些权贵,不是都已经被咱们打服了么?”
  “不够!岩渊城只是一座小城,其中不过五百守城兵丁,咱们有撒鸾的手书,这点成就,哪里拿得出手,”陈行舟神色冷漠,“这次,咱们要征曷苏馆部。”
  郭药师皱眉道:“曷苏馆部是女直部族,与渤海人关系密切,若是动了他们,必会引起警戒……”
  “那又如何呢?”陈行舟果断道,“前些日子,女直部阿疏上禀了完颜部阿骨古打有不臣之心,但辽国不但没有处置,阿骨打还命人前来索要阿疏,两方一触即发,咱们要做的,是在渤海打出威望,才能引人归服,若只是混吃等死,你还怎么找老家要钱要船?!”
  郭药师思考数息:“你说的对,那我去准备,你去骗撒鸾出兵。”
  “什么叫骗!”陈行舟怒道,“我这难道不是在救他大辽江山么?”
  郭药师回头看他一眼,随意道:“行行,你说的都对,是在救他大辽江山。”
  陈行舟对他的敷衍很是不满,起身去找耶律雅里了,他手下一千禁卫骑兵已经都分到土地,对自己和辽城的归属感十足,用来起十分好用。
  那个叫特母哥禁卫首领十分好用,指哪打哪,可惜文化不够,身份也不低,有些桀骜,成天劝耶律雅里少打猎、用心公事,不要被那一外汉人架空了——这家伙也不想想,耶律雅里要是管起事了,怕是比他爹还不如好吧!
  他要是有小公子十分之一的聪明,陈行舟忽悠他时都会内疚一点。


第139章 办法总是想出来的
  当年渤海国覆灭; 完颜部的族长家三兄弟带着族人四处讨生活,其中一只就是曷苏馆部族。
  对于曷苏馆部,陈行舟其实惦记很久了,他们虽然是半渔半猎的生活方式; 但行为习俗其实与辽国的契丹族差别不大; 他们在辽朝建国时期; 就被迁入辽东半岛一带; 是契丹贵族的附庸和兵源之地,是为熟女直。
  熟女直有辽国户籍,平时辽国对生女直的索要珍珠、海东青、强行低价购买山货这种事情,都落不到熟女直头上; 所以曷苏馆部并没有加入完颜部建立的女直联盟; 或者说,生女直部对他们的厌恶程度; 尤在辽人之上。
  曷苏馆部这个熟女直直接听命于辽东萧氏部族,属于地头蛇; 他们把持着辽阳府州军和属国军; 别说耶律雅里的命令了,就是辽帝的命令到了这里能不能施行,能施行多少; 也都得看情况。
  说这么多; 陈行舟之所以敢去收拾曷苏馆部; 最主要的就是这个部族人并不多; 把老弱妇孺算进去; 在户籍的只有七千多人; 这个部族的军士; 只有三百余人; 而如今他们这里,光是耶律雅里的禁卫,就有一千多人了。
  当听说陈行舟要去教训曷苏馆部,让他们听从号令时,耶律雅里的皱起眉头,很明显是不赞同的:“先生,你说要教训岩渊城,是因为他们鱼肉百姓,现在教训曷苏馆部,又是为什么?”
  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不喜欢杀人,厌恶征战,更看不得别人受苦。
  陈行舟本想来一番长篇大论,但看到耶律雅里眉宇间的厌恶,却心中一动。
  他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子是为何在复杂的宫廷中养出如此悲天悯人的性子,但以后辽东这里的战争肯定不会少,可不能让他这样厌战下去,得让他知道“吾辈为何而战!”
  于是他转换了语气:“这个问题很复杂,解释起来很不容易,殿下,这样吧,咱们乔装易服,去曷苏馆部那里转一趟,如果回来后,你还是不想,咱们就不动刀兵,如何呢?”
  “乔装易服——”耶律雅里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疯狂心动,但嘴上却迟疑道,“特母哥一定不会同意的。”
  他以前不是没动过这样的心思,但特母哥是他的禁卫长,他不想对方为难。
  陈行舟微微一笑:“我有办法,你只说,愿不愿意去即可。”
  耶律雅里嘴角上扬:“这不合礼制,但既然是帮先生的忙,便是另一回事了。”
  陈行舟于是带着十八岁少年一起去找了特母哥,这位三十出头的英武将领一开始是拼死不从的,但陈行舟表示,可以带着五名禁卫,沿途保护,并且来了一番不知民情会如何被蒙蔽的谏言,爱则为之计深远,以及你不能护他一辈子之类的套话。
  特母哥在陈行舟那花团锦簇的箴言警示中坚持了半个时辰,便被说得感觉自己罪大恶极,殿下这样下去一辈子就毁了,同意了要求,但禁卫数量在他的坚持下变成了十五位,这是他的底线,绝对不能越过。
  陈行舟自然同意了,于是耶律雅里快乐地换上了平民装束,踏上了去一百多里外的曷苏馆的路途。
  但这一路上,没有了各种侍候的人手,生活便不那么愉快了。
  这些年,辽东日子并不好过,灾荒连年,五谷不丰,到处可见流浪饿死的人,稍微有些武力的强者都据山为盗。
  千里无鸡鸣不至于,但白骨露于野却是随处可见。
  耶律雅里一开始还会拿自己的钱财出来,周济遇到的穷人,但很快,便身无分文,然后就去掏特母哥的口袋。
  三十来岁的武将很快便也成为了穷光蛋,但问题也还不大,周围还有十五个护卫呢。
  于是,当第三天时,他们到达了一座叫铜州的小城,这里是曷苏馆部族人聚集的一座城市,设有椎场,用以交换山货和粮食。
  一进此城,耶律雅里便皱起眉头,城墙低矮都不是事,但是,这里的饥民太多,他们盘踞在城墙下、街道拐角,眼中的幽光闪烁,仿佛一只只恶鬼。
  一个宛如骷髅般的小孩靠近他们一行人,用嘶哑的声音求他们给点吃的。
  耶律雅里哪抵抗得了,扯着一名禁卫的口袋就掏了起来,这一下可不得了,许多饿殍般的饥民靠了过来,若不是护卫们极力阻拦,他们能不用油盐就把他生吃了。
  就算如此,一条街没走完,十五个护卫也都被掏空,耶律雅里便将目光投向了最难对付的陈先生。
  陈行舟岂是能被他说动的人,不但没有给钱,还一番教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是先生,事急从权,总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吧?”耶律雅里皱眉道。
  陈行舟微微一笑:“饿不死,你看我的。”
  于是他拿出纸笔,写了几张荐书,找耶律雅里盖了个印章,找到此地的县令,要求他们开仓济民。
  这位县令看了信,非常诚恳地表示愿意答应,随后又立刻带着他们去了此地官仓,告诉他们,如果能在这里找出一粒米,他能把这个仓生吃下去。
  但这里的粮食去哪里了呢?
  县令回答这些年来辽东天灾不断,陛下多次要求救济灾民,他们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耶律雅里很失望,想带着陈行舟离开。
  然后,陈行舟便微微一笑,拿出一瓶南方的脂膏,递给了这位县令:“萧大人,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在下知道大人难处,只是这些日子梁王收拢了不少灾民,需要粮食,您看能不能方便小人购置一些,这价格,好商量。”
  这种脂膏能治冻伤皲裂,在寒冷的北方是比羊毛还畅销的好物,价格昂贵,供不应求,用来送礼,当然再好用不过了。
  萧县令一边说着不敢当不敢当,一边接过礼物打开瓶塞,轻轻嗅了嗅,眉眼便舒缓可以来:“既然如此,不妨找个地方详谈。”
  于是,在耶律雅里目瞪口呆的神情里,刚刚还说没人办法的萧县令,便和陈行舟用非常不错的价格敲定了三千石的粮食交易,如果陈行舟愿意加价的话,甚至可以明天就将粮食调到,陈行舟为些付出了三张碱票作为订金——这东西如今在大宗交易里十分紧俏,很多辽东海商甚至宁愿加价去换,因为换碱就能在辽东大量购买清洗羊毛,比直接在密州买更划算。
  走出县衙时,耶律雅里很是沉默。
  “光是心善,改变不了什么结果。”陈行舟谆谆善诱道,“撒鸾,想要帮更多的人,那就得先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帮足够多的人,来,我们再来……”
  他带着耶律雅里,去找了这里的曷苏馆部头人,他们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曷苏馆部族需要钱和粮食,这些年冬天越来越冷,他们能换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他们听说远方的女直部落阿古打让那里的族人三年不交税,都很羡慕。
  陈行舟问他们愿不愿意接受雇佣,对方表示他们愿意接受雇佣,无论是以冒充盗贼去袭杀商队,还是去打哪个大户,都可以,但这些都要给他们粮食来换……
  一番交谈之后,陈行舟谈好了价格,便离开了。
  一路上,耶律雅里都很沉默。
  倒是特母哥小声地对陈行舟说:“雇他们很划算啊,一个人只要两斗粟,且生死不论,比禁卫……”
  他不由自主地声音小了下来,因为他看耶律雅里在看他。
  陈行舟微笑看着这位年轻人,淡定道:“撒鸾,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要出兵此地了吧?”
  耶律雅里点头:“他们都在保护自己的财产、亲人,并且为此伤害其他弱者。”
  特母哥小声道:“草原之上,本来就是强者才配活着。”
  耶律雅里认真道:“陈先生,你去做吧,从今以后,我会让特母哥听从你的命令。”
  特母哥一滞。
  陈行舟微微一笑,伸手拍了拍耶律雅里的肩膀,与他相视一笑。
  ……
  六月,张叔夜的调令送到了密州,他召回京城,同时来到的,还有来自辽东的书信。
  陈行舟在信里愉悦地告诉赵士程,他本来想征伐女直部,但就如老师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亲自去走过一趟后,他发现这里渤海各部们,早就不满大辽的统治了,所以就换了方式,改成恩威并施,他与曷苏馆部达成了交易,对方愿意归服在梁王治下,同时会用更优惠的价格换取辽城的粮食的,他会在接下来继续说服其他辽东的各大附庸部族,只是如何治理,还要师尊指点。
  赵士程是真没想到这位徒弟的能动性会这么强,甚至生出了有一点跟不上他节奏的感觉。
  但自己收的徒弟,又能怎么办呢,于是他指点徒弟,统治这些部族,需要平衡他们的势力,要求他保持最大的武力威慑,同时还要给他们平等的地位,还有足够的利益。
  只要利益保持一致,他们就永远是你最忠心的属下。
  写完信后,赵士程又重新把徒弟的信看了一遍,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这个徒弟,那么多的内容,但字里行间,其实就两个字——给钱。
  “唉,得再开个财源才行。”赵士程叹息,“以后吞金兽可不止一只啊。”
  正寻思着,便听小蝉前来通报,说张克戬求见。
  赵士程顿时头更痛了,这家伙,自从在七里坡里见到玻璃作坊后,就放弃了什么铁器焦炭,强烈要求在西北建立一个玻璃作坊。
  唉,手下怎么就没几个省油的灯呢。


第140章 老爹助我
  张克戬之所以想要玻璃作坊; 是因为他看到了实验室做窗户的透明玻璃后,惊为天人,想要推而广之。
  在张克戬的讲述下; 赵士程才知道; 就算是在大宋皇宫之中; 房间也是不太大的,并非因为不想修大; 而是房间的进深过大,那就必须开天窗; 否则其中就是昏暗一片。
  凡是修得巨大的屋子; 不是厅堂,就是寺庙。
  窗户或用纸糊,或用薄纱,但都是治标不治本,反正采光和保暖,只能取其一,至于说蜡烛灯火——就算是点再多的烛火,那也是比不了青天白日的那种明亮。
  在他看来; 什么味素都只是赚些小钱,真想要把钱从世家大户手里赚出来,还得是玻璃!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面琉璃窗,冬季不惧寒风; 便可将房间修得高大通透几分; 方便家中子嗣读书; 也能显出书香气度; 会和门匾一样; 必不可少之物,便是卖得贵了,他们也会疯狂购置。
  张克戬说得激动,赵士程听得很冷淡,反问道:“不错,但如此一来,朝廷会不会专营呢?”
  张克戬一滞,随后苦笑:“小公子莫怪,是老夫一时眼皮子浅,利欲熏心了。”
  赵士程微微摇头:“张先生何出此言,您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张克戬叹息失望地离开了。
  说服了张克戬在长安一带继续炼焦冶炼之后,赵士程思考着能再做什么生意,同时心中很是头疼,他暂时不能弄太惹眼的东西,因为头上还有一座大山。
  可是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今年就是阿骨打崛起的时间了,留给大宋的时间,只有十年了。
  他有些没有主意,便去找山水,问问她的意见。
  山水姑娘如今早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宅子,不大,也就一进的宅子,就在七里坡,平时她都在新镇办公,回来巡查的时间并不多,不过这两天正好,她在密州。
  赵士程来这里是不需要通报的,所以在去山水的书房时,发现她正和几个账房对账,坐在桌前,长发挽成极为素简的发髻,连个钗都没戴,但眉眼间却已经有了霸道总裁的气势,总能十分精准地的问到要害,十分的威武霸气。
  看到赵士程过来了,山水冷漠严肃的唇角顿时弯了起来,终于有些豆蔻年华姑娘的气息。
  将几个账房管事先遣散,山水一时没忍住,一把抱起了小孩转了个圈:“公子,你怎么来了啊。”
  赵士程大怒:“快放开我,不许以下犯上!”
  山水揉了两把,恋恋不舍地把小公子放开,又乖巧地坐回了位子。
  赵士程摸了摸有点乱的头发,哼了一声,坐到一边:“记住了,下不为例啊!”
  山水飞快地应了一声,快得让赵士程瞬间就知道她根本没听进去。
  翻了个白眼,赵士程便问起最近产业的扩张如何了,有多少余钱?
  山水微微皱眉,有些无奈地道:“不瞒公子,你就是不来,我估计过两日也要去给你禀告了,这一时半会,可能没法再扩建了。”
  赵士程点头道:“别急,你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碱没人买了吗?”
  纯碱是他们最赚钱的产业,不但可以洗羊毛,做玻璃,还能用在印染、鞣革、食物上,完全是供不应求,算是他们的核心产业了。
  “碱还是那么紧俏,只是,咱们没有多的石碳了。”山水有些无奈地从手边找出一封书信,递给赵士程,“这是种公子前两天送过来的,我正在找别的矿山。”
  赵士程接过信,认真阅读。
  种彦崇的信内容很简单,问了火炮的事情,又告诉山水,他们家的一座矿山因为起火,坍塌了,死了近百个挖矿的囚徒,所以石碳会有所减少,但他已经从其他地方调运了,不会缺少你的货物。
  然后他又有些抱怨地告诉山水,矿山太耗人了,不是走投无路或者重罪囚徒,是不会下矿的,所以这些人一但损失了,重新收拢人手,需要不少时间,希望山水不要心急。
  山水在一边解释道:“本朝的石碳,一是河北地,一是太原附近,河北地石碳已经被咱们买得有些贵了,所以便用了太原附近的矿山,但最近可能是因为咱们的用量太大,各地矿山都加快了开采速度,结束两边都出了不少事,影响了咱们扩大。”
  石炭才是他们产业的根基,一但断了,别说扩大生产了,便是维持原样都很难。
  好在因为需求量大,山水囤积了不少石碳,一时半会,倒还不急。
  赵士程深吸了一口气,捏紧了信纸,暗骂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