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 >

第79章

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第79章

小说: 主公有人才收集牛逼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儿,用个绳子一绑就行,反正今天不见客。”荀澜头都不抬,他指了指桌上成堆的信件:“你速安排人三人的小队,至少要二十队,将这些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是时候一改前期“苟”的战略,大张旗鼓地招募治理州郡的人才了。既然被看穿了,那就不装了。
  何况他现在有了更好的大旗,直接打出“重建洛阳,迎回天子”的大义旗号,何愁人才不来。
  荀澜这大半天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名单上有颍川的“少年隐士”司马徽、避难到辽东去了的日后东吴大将太史慈、在西凉马腾帐下初露锋芒的庞德、还有曾在前几年党锢之祸中被宦官所迫害的清流们。
  是时候让他们来发光发热了。
  这一期的《颍川快报》卖得出奇红火,毕竟快报为了庆祝关东诸侯打跑了董卓,罕见地将报纸的价格打了个对折。
  这对折的消息简直就是最好的传播手段,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荀州牧智降吕布、星夜突袭董营,赶跑了董贼的事迹。
  对于袁绍、刘岱等诸侯在皇宫内大抢特抢,罔顾洛阳流离失所百姓的丑恶面目,自然被《颍川快报》的撰稿达人郭嘉毫不留情地揭发出来。
  就算是诸侯时常不把百姓当人看,也是偷偷干这种勾当。哪有袁绍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了,还被天下皆知的?
  其实袁绍毫无顾忌也并非他冲动,天下虽然是悠悠众口,但大半是靠读书人来传播政治层面的消息。而他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谁敢为了区区百姓就肆意批判他。


第1卷 第106章 

  袁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是荀澜。
  现代人不见得比古人聪明; 但视野宽广、思路开阔,毕竟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多学了两千年人类奋斗的兴衰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东汉末年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在史书上的一段缩影。
  荀澜来到古代没多久,就想到利用大规模发行报纸这一手段,迅速打破世家豪族对信息的垄断,为日后政令通达做铺垫。
  随着报纸的发行越来越普及; 如今颍川发行的每一期报纸都被争先抢购,即使偏远如北部幽州、西部凉州和南部交州; 县城里都有卖报官走街串巷的身影。报纸发行周期愈发缩短; 已经从半月刊变成了周刊; 一个月至少四次。
  如今许多人已经达成共识:读书人不读报; 无异于闭门造车。
  报纸上的信息比口口相传、四处打探得到的消息要广阔和精准得多,尤其标注了“报道”二字的新闻稿; “报道人”都要为自己撰写的新闻稿真实性负责,恶意编造、扭曲事实会以诽谤罪投入大牢的。
  众人皆以稿子见报为荣; 他们可能不及著名撰稿人——戏志才、郭嘉、法衍、卢植等人写得好,文章入选的难度太大。但每一期报纸都会收录许多文评和时评; 于是除了写文章; 还有一大群人专门盯着评论区的; 想要自己的投稿入选“精选评论”那一栏。
  拿到这一期报纸的人却难得没有去关注这些; 只因满纸的董贼残害百姓的恶劣行径,堪称字字血泪。
  “董贼火烧洛阳; 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 前赴长安。拖押前行; 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夺人粮食和妻女,百姓啼哭之声,声震天地。如有行迟者,凉州铁甲卒手执大刀,于路杀人,死者不胜其数,路竟被鲜血染为黑褐色。”
  许多人拿着报纸都潸然泪下:“百姓何辜!可惜荀州牧兵力太少,不然救下来的人会更多。”十八路诸侯,居然只有荀州牧敢于和董贼直接对上,派兵绕路袭击了迁徙的西凉军,救下了许多百姓。
  不少读书人觉得:“如今荀州牧主张重修洛阳,迎回天子,正是我等报效家国之时,当响应州牧的号召,一起重整洛阳,瞅准时机,等天子归位。”
  “没错,先前阉人当政,肆意打压我等读书人。后有董贼把持朝政,败坏朝纲。如今洛阳太学毁于一旦,百官之位悬空,州牧求贤似渴,正是我等为国出力的时候。”
  有的人纯粹是为荀澜而去的:“我喜欢这样的主公,洛阳百姓愿意相信他,他就为百姓赴汤蹈火。带着三千士兵请求十万诸侯给百姓一条生路,不顾自己置身险境。此侠气,试问天下谁具?”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竟然仅靠荀州牧派兵伏击董卓,救下来了部分百姓。
  其他人等,竟然趁着这个时候抢劫洛阳皇宫,还对派出去兵力营救百姓,势单力薄的荀州牧下手,这等伪善的面目,着实可恨!
  时任青州刺史的孔融就发现自己身边竟然掀起了一股去洛阳狂潮。
  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我没有打退来犯的二十多万黄巾军,但至少我们治所墙厚粮足,为何非要去被烧毁的洛阳?”
  他到青州上任后,就努力安定人心,保靖地方,自认为比各方诸侯都更为努力。没想到竟然幕僚也告辞走人了,言明洛阳太学被毁,正是需要自己教书育人的时候。作为读书人,当义不容辞地响应荀州牧的号召,重修都城,以安天下人心。
  青州也有学堂,怎么就不见他们上心,他孔氏门学衰落,怎就无人振兴?
  正当孔融长吁短叹时,豫州牧荀澜的信到了。里面言辞殷切,十分有礼地请求支援。作为回报,若他日青州治所被黄巾贼头领管亥围困,豫州必伸援助之手。
  儒家代表孔融一直对道家的人没有好感,尤其是在张角余孽不断在青州境内作乱后,更是讨厌道士,下令将在青州境内宣传会治病的道士都给抓了起来。他怒而摔信:“神神叨叨的道人,居然问我要粮要人!”
  但显然他的幕僚们对荀澜印象极好,众人对荀州牧和如今的洛阳充满了好奇,《颍川快报》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了,皆私下和豫州的信使联系,打探洛阳如今的情形和当日讨董的战斗经历。
  “听说豫州猛将如云,不知能否他日派兵解青州黄巾之困?”
  汝南黄陂的黄巾余孽就被豫州军清理得干干净净,如今黄巾贼、盗匪和山贼在荀澜的治下几乎销声匿迹,有也是夹着尾巴躲到深山老林里头,这良好的治下在天下十三州堪称奇迹。
  使者四处赴宴,大力推介主公荀澜和豫州猛将,毕竟青州是孔孟之乡,人才也很多,是主公重点关注的地方:“我家主公致力匡扶汉室,还天下太平,日后必出兵协助诸侯,荡平天下贼寇。只是……黄巾余孽四起,这出兵必定有轻重缓急之分呐。”
  推杯换盏间,声称自己代表豫州,只要青州能解洛阳燃眉之急,为重建洛阳支援一份力,他日豫州必当涌泉相报。并委婉暗示,如今青州动荡、黄巾贼四起,豫州随时欢迎你们。
  陆陆续续就有人来劝孔融:“营救洛阳是美事一桩啊,我等为汉臣,当为天子守护都城,等他归来。”
  也有人主动请缨:“何况荀州牧十分守信,得他一诺,胜似千金,我愿意代表明公前往洛阳,同豫州牧交涉。”豫州骑兵可谓是一战成名,连让人闻风丧胆的西凉骑兵都能打败,可见实力之强横。
  孔融百思不得其解:“我之前亦去过豫州,豫州兵力和诸多中原军相比不过尔尔,怎在这道士的手下就变得这般厉害了?”战场上,光有武器和精良的铠甲也是不够的。
  这时袁绍以天子刘辩名义下的诏令也到了青州,狠狠地将孔融斥责了一番,责令他和荀澜勾结在一起。
  孔融简直莫名其妙,这些属下都是自己跑去洛阳,和他有何相干?
  “腿长在人身上,我还能打断不成?”作为孔家的嫡系传人,儒家思想的推崇者,孔融不主张强制那一套。
  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后代,他还是孔子的二十一世孙呢,谁比谁高贵?所以孔融完全无视了袁绍,他也不赞成否认刘协位子的合法性。
  在弘农王刘辩死后,皇子协就是唯一的继承人,就算他被董贼掳走,这合法性也不容置疑。袁绍随便找来一个和弘农王长得相似的人说这是废帝死而复活,他才不信。
  此时袁绍也没想到自己算盘打得好好的,偏偏很多人不买账刘辩的身份。便着急命人寻何太后,但何太后抑郁而亡,如今证明天子血脉的人只有见过他的百官。
  但宦官几乎都被杀了,活下来的和洛阳百官一道被掳去了洛阳。许多诸侯是没见过刘辩的,也不太乐意跟着袁绍拥立他,毕竟也没什么好处。北方几个大州的实际控制者——冀州韩馥、幽州公孙瓒和青州孔融无一人派人去参加袁绍所谓的大典。
  前两者是担心袁绍做大,后者则是觉得即位之事岂能儿戏?天子刘协尚在,岂能绕开他直接让弘农王复位,于是都不认可刘辩的合法性。
  冀州牧韩馥听从谋士的建议,直接实名在《颍川快报》上公开质疑袁绍手里弘农王的身份,称他进入皇宫问询过宫中的宫女和宦官,许多人都亲眼所见天子尸身。
  这世上岂有死而复活之事,袁绍为了争权夺利着实不择手段!
  袁绍简直要被气死了:昔日是荀澜派心腹将废天子送来,现在居然在他的报纸上倒打一耙!
  董卓吃了败仗,又被天下人如此唾骂,十分郁闷,因为袁绍宣扬弘农王刘辩还活着,天子刘协和长安朝廷的合法性都受到了质疑,他派出去的官员不少竟被当地人撵了回来。
  他的女婿李儒则劝说他振作:“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如今袁绍已成心腹大患,不如趁机将其名望压制到谷底……”
  董卓:“什么意思?”
  李儒一笑:“不但我们要死死认下刘辩的死讯,还要指责袁绍派人冒名顶替弘农王,死死咬住他谋逆之举,这样就没有人敢去投奔他了!”
  “你立即让人下诏书。”朝廷尽在他掌控,下诏书轻而易举,只要小天子签个字、摁个大印就行了。
  “不但如此,主公还可以派三公九卿在颍川快报上实名,写自己见过弘农王的尸身。”
  一提到《颍川快报》,董卓火气就上来了:“那玩意把我骂得那么惨,我刚下令长安不得有任何报纸的踪迹,你怎么提它?”
  “明公,如今颍川快报发行天下十三州,影响力不可谓不巨。”李儒循循道来:“不如暂且将私怨一方,对付袁绍为先啊。”
  他继续道:“袁绍手里有废天子刘辩,对我们威胁甚巨,一旦其身份被天下人承认,我们朝廷的政令就无人理睬。相比起来,豫州牧荀澜不过一道士尔,就算骂您,您也不会少块肉啊。”
  董卓:“你说的也有道理,当务之急是袁绍那厮。”想到袁绍的一家都还在长安,其门人众多,影响力甚大:“都是袁绍害我到此,他的家人不得不妨。”
  李儒默契地做了一个砍头的姿势。
  董卓屠杀了袁绍全家。此时,长安中和荀澜结为联盟的王允也行动了起来,劝说董卓答应吕布任职江夏郡太守:
  “有了吕布,豫州牧荀澜如虎添翼。明公答应其升迁入江夏郡,不但可以调离吕布,还能趁机派人去挑拨两人关系。吕布性子急、思量少,让其关系破裂不难。”
  董卓怒道:“吕布背叛我,我当派人去杀了他,怎么可能还给他官职!”其实他也是嘴上说说,在座的人心知肚明,不管派什么人去杀吕布,估计都是有去无回。
  王允的理由很充分:只是一个郡守,不任命人,也会有人取而代之。如今各地不少人自立为郡太守,还有袁绍这个无视朝廷,经常派自己人上任的威胁。不如利用这个职位,再度策反吕布。借这一职位表达已经不介意吕布的背叛了,趁机一叙父子之情。
  吕布重利,感情修复后,日后让他将豫州刺史的人头奉上、许以豫州牧之位,不愁豫州不平。
  听完之后,董卓大笑:“好计!一切依照你的想法去办。”


第1卷 第107章 

  除去汝南袁氏一门后; 董卓犹不放手,让亲信们将整个长安城给翻了个底朝天,所有和袁绍通信的人一个都不放过; 直接残忍地在宫门前用大锅煮了; 警戒公卿士族不得妄动。
  袁绍听闻家人尽数被屠杀的噩耗; 几度晕厥,发誓要杀了董卓报国仇家恨。
  但北海郡的兵力不足; 他觊觎兵多粮足的冀州已久; 便让人以刘辩的名义请韩馥过来北海郡商议事情。
  使者言辞颇为恳切; 请韩馥尽情查验刘辩的身份; 一同匡扶汉室的真龙天子; 莫要被董卓蒙蔽。
  韩馥听从谋士们的建议; 对袁绍置之不理; 和豫州牧走得愈发近了。袁绍无计可施,只得再和幕僚们商量。
  他听从幕僚的建议; 去信邀请幽州公孙瓒联手; 共图冀州。承诺若是扳倒韩馥得到冀州,就将其分予公孙瓒一半。
  却不料此时的公孙瓒正忙着和幽州牧刘虞争斗,根本无暇他顾。公孙瓒自以为得到了玉玺,想要学习董卓和袁绍——拥立汉室宗亲刘虞上位做傀儡皇帝,自己把持朝政。所以他藏起了玉玺,不停地剪除刘虞的羽翼,打算尽快将其控制起来。
  得到玉玺后; 公孙瓒都开始鼻孔看人了。手里都没有玉玺,废天子弘农王居然还好意思自称正统?
  不过冀州他也是眼红的; 只是眼下腾不出手来。公孙瓒在颍川谋士荀谌的建议下; 虽然答应了袁绍; 却迟迟不发兵冀州,精力仍然在幽州官员大换血上,将刘虞利用自己的威望征辟的世家豪族官员换下去,大肆任用颍川的才子和当地的寒门学子。
  这些人在幽州毫无根基,所有职务皆是自己任命,在与本地官员、武将起冲突的时候也只能依赖自己,所以公孙瓒用得很是放心。他手里有兵权,更有精锐奇兵“白马义从”,让兵力少得可怜的空架子幽州牧刘虞无计可施,只咬着牙不答应皇位之事。
  公孙瓒拖拖拉拉不发兵,这让袁绍让公孙瓒的铁骑吓唬韩馥,只能求助自己的计划落了空。袁绍无奈,只得一面笼络兖州刺史刘岱,一面继续利用袁氏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号召天下群雄投奔他。
  他大力招募勇猛之士,想要派遣刺客杀了董卓报仇。
  而为了巩固在各州的统治,培植势力牵制袁绍。董卓有意重新安排各州的州牧和刺史人选。他的部下大将徐荣向其推荐了自己的熟人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言公孙度是辽东人,勇猛善战,可以在东北一带牵制住袁绍。
  李儒又建议任命汉室宗亲、名士刘表为荆州刺史,去处理荆州的烂摊子,免得他日对方和袁绍联手,在长安乱事。
  原来刘表素有名望、在文武百官中又有好人缘。他以前也曾和袁绍交好,这让董卓颇为忌惮。但他又揪出不着刘表的错处,没找到他和袁绍通信的证据,不好痛下杀手。留他在京中像是烫手山芋,李儒便献上了借刀杀人之计:
  “荆州北部有南阳豫州军,中部有南郡袁术。刘表此去上任,不是死在豫州军手里、就是死在袁术和宗贼的手上。”
  天下流行自立为郡太守,荆州闹腾得最厉害。荆州的大片地区宗贼勾结、盗贼横行,除去南阳郡,很多地区已完全失控。
  董卓大笑:“好,就让他来当探路石,等刘表一死,我们就宣扬是豫州军和袁术勾结起来,害死了汉室宗亲、朝廷的中流砥柱!”
  刘表接受了朝廷任状之后,忧愁得整整一夜都没有睡觉。他知道荆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各方势力混杂。只有悄悄前去、拉拢到当地支持他的世家豪族,才能有一线生机。所以在家闷了几天后,他就悄悄收拾行装,在天不亮的时候出了城门,自己单枪匹马去上任了。
  谁料出了城门不久,他就被人从身后一棍子打晕。一人上前蒙住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